淩丫頭高興問道:“少爺莫不是想學那個……隋煬帝?也帶我們去江南賞瓊花,我還沒見過瓊花是什麽樣呢!”


    木子因搖搖頭說道:“嗯!管家說過,隋煬帝不是好皇帝,我不會學他的。”


    “就是!木少爺是做狀元的人,他要是去學做皇帝,伺候的人可多了,就不用我們陪伴玩耍了,那時我們隻有呆在安軍嶺,哪兒也去不了了!”


    “啊!那那那……少爺,你還是學做一個狀元吧!老爺說了,明年就叫人造一幢狀元樓,少爺你明年就高中狀元嘍!”


    淩丫頭忙著改口,她也不知道考狀元、要經曆那些過程,隻管往好的狀態、想當然地說說。


    “那太好了!我們明年就可以看瓊花,一起玩蘇杭……”


    “看你們這麽急著去江南,我還非得考中狀元不可,卻不知俞先生教的書管不管用,要是不行,就換了他!讓我爹去京城請一個、諸子百家讀遍,什麽都懂的大先生。這俞先生也太老了,怕是跟當今皇上想不到一塊兒……”


    ……


    “公子爺,快來看!這裏有東西……”


    木子因倚著金池護欄,正在遐想往日的歡樂趣事,不知何事卻被人高聲喊醒,驚起身轉頭一看,卻是車夫老黃在叫喚,子因匆忙越過石階碼頭,快步趕到車夫近前。


    原來,老黃在假山池沼周圍,割草修整局部園景,想恢複舊日模樣,鐮刀無意間劃破草根泥地,不知被地下什麽東西磨蹭撞響,車夫用鐮刀將周圍的浮土去除,發現表土下埋著一個陶罐,所以急忙大喊告訴木子因。


    木子因奇怪,這陶罐埋藏的很淺,蹬下身伸手拽住陶罐的耳柄,用了些力,方才從泥地裏提出,他感覺陶罐分量不輕,木子因放下罐罐,揭開蓋子一瞧大驚大喜,原來裏麵盡是一些珠寶飾品和金銀玩物。


    木子因拿出一隻金龜子,微微一笑在手中掂了掂,這金龜子小的時候他玩過,後來丟在何處、他也記不得了,是誰埋在這裏的?


    木子因想不明白,估計是契丹官軍燒殺搶掠時,木家人匆忙保命藏匿,因此埋得不深。


    扭頭見老黃還在除草,子因勸道:“老哥,別忙活了,歇著吧!要不,你的肩膀又會疼痛的,再說,這裏已不會有人來觀賞,過來過來……”


    “哎,沒事!這點農活還不算什麽,荒草除掉往後,你從這經過假山,沿水池走走方便得多。”


    老黃輕輕抹去額頭的細汗,說笑著也就走近。


    見老黃走過來,子因站起身,將金龜子遞過去,說道:“送你一個小東西,好歹咱們相識一場……”


    老黃一見是一隻金子做的玩物,連連擺手說道:“公子爺,謝謝你的好意,這東西金貴!你趕緊收好,我在這裏有吃有喝,還有工錢,這玩意兒不能要……”


    “黃老哥,你怎麽見外了不是,若不是你發現這些寶貝,誰也見不著,咱哥兩個有緣,往後說不定、請你幫忙的地方還多,你要是再推辭,那我就不能留你了!”


    木子因一把拽過車夫的右手,將金龜子塞在老黃的手心裏。


    “啊!這這……那……公子爺,多謝了!小人隻怕對不住……我這就把水池、假山周圍再打點打點,以後公子爺迴來看看,不至於太寂寞冷清。”


    說完,車把式就急著過了小橋,準備繼續清理假山周圍的荒草,有時間順便移栽一些值得觀賞的花草,好教木家老宅有點生氣。


    木子因聽老黃說得雖有點道理,卻依舊搖頭,背手邁步走近金池,望著池水複又歎道:


    “沒必要了……哎!這裏麵原有幾條金魚,是讓大夥兒看的,可該來的人或許永遠不會來了,所以一切都不重要了,就讓它們迴歸自然吧!這樣還能讓我找迴記憶。”


    想起自己在京城空歡喜一場,考中狀元反而成了笑話,覺得對不住幾個童伴舊友,而今她們與己多半生死相隔,當初的承諾儼然成了睹物思舊的哀愁。


    老黃從木子因的語氣中,感受到他無奈、疲憊、鬱悶、懷念和傷悲,輕輕地應了一聲沒再多說話,放下手中鐮刀然後悄悄走開。


    子因在荷花池凝望許久,過後拾起陶罐來到庫房東麵,將以前搜羅存放的金銀合並在一處,依舊放在那間破屋的肮髒角落裏。


    他剛出門,就聽見院外後山有喜鵲叫,突然萌生好奇尋看之心,經過院外門西邊的茅廁時,子因記起、這是穀管家和自己當年逃命的小道。


    忽然,木子因想到一件事,那是穀管家交給他的神秘布包,裏麵有十個黑白圓石蛋,這個布包被他放在了梨花穀,上次匆匆忙忙沒來及考慮。


    於是,他決定乘這兩三天閑工夫搗鼓搗鼓,看看到底有什麽因果玄機,使得穀管家工錢不要,也一定帶著這個布包逃命,而且這個布包,差一點讓自己丟命。


    木子因想到這裏,三步並作兩步迴家,跟老黃說自己出去幾天,要他不要擔心,老黃要公子吃了午飯再去。


    木子因擺擺手,直說了不必、便急急離開。


    木子因第二次來到梨花穀,正逢梨花盛開暗香浮動,子因大喜掏出麵餅,有滋有味地咀嚼,左手托著水碗,不時地喝上幾口,獨自在梨樹下來迴走動,身邊的溪水汩汩地流淌,這裏的瀑布聲聽起來不大。


    子因好奇心再起,沿溪水一直東行,溝穀兩邊都是極陡山崖,走了半裏地稍微緩和一些,山崖呈階梯狀放大上升,依然高不可攀,而且荊棘叢生。


    再往前走,不遠是怪石嶙峋,且漸漸地擁抵倒向穀底,令人毛骨悚然,似乎隨時有可能倒塌填平山穀,溪水自罅隙流出、無影無蹤。


    原來整個梨花穀,並非是一個天坑地陷,而是人工挖掘的殘跡遺留,隻因臨近有極其古老的溶洞,遂被地下水長期衝刷、溢流,形成一個偌大的近似半圓的三角穀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刻九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同學20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同學2012並收藏劍刻九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