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把鋼筆和墨水以及筆記本等東西塞入了新買的書包,衣服方麵的物品都塞進了皮箱裏,那本介紹星國曆史的書則放迴了抽屜。
學校與他家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遙遠,就是快班車兩三個小時的路程,但對於他來說算是第一次出遠門。
父母不放心且也想去看看學校的環境怎麽樣就陪著一起去了。
在搭乘的快班上,他和母親坐在相連的座位,父親坐在旁邊。
車子夾在洶湧的車流中停停走走,走走停停。
母親很少搭過那麽久的車程,比較容易暈車,在封閉的空間裏打開了車窗,清涼的小風吹來。
一路上,可能是母親昨晚幹了家務,買了做了蠻多的飯菜,幫林森收拾雜七雜八的東西等,忙累了就不知不覺的慢慢的睡著了。
父親則交叉著手,抬頭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屏幕。
林森打開礦泉水瓶喝了一口,朝窗外看著那些過往車輛,釋放出濃烈刺鼻的汽油味道和揚起的陣陣塵土。
等車漸入市區,行駛至繁華地帶,隨著人煙的稠密,車輛的擁擠堵塞,時而走走停停。
汽車抵達了所停靠的終點站。他們從後座箱裏抬出了自己的行李物品,並提著走到了公交車站,搭乘公交車來到了所要去的南方學院。
林森他們進到了學校,感覺環境一般,比以前所在的中學大不了多少,然後來到了注冊登記的籃球場。
這裏有蠻多學生排著隊來報到,但並不是想象中那麽擁擠。
一個女學生走到林森旁邊說:“請問你們是新生來報到的麽?帶有或買有棉被之類的生活用品了麽?我們這裏有賣。”
林森當時也沒有多想,反正也要買,於是就點點頭。
母親誤以為是學校組織賣的,首先問:“在哪裏有,賣多少錢?”
女學生微笑著說:“390元一整套的,對新生來說是必須要用到的,請跟我來看一下吧。”
母親跟著她過去不多久就提著一大堆的物品走過來,有被套、棉胎、墊被、枕頭、竹席、蚊帳、飯盒、飯勺、杯子、保溫瓶、兩根竹竿等等。
林森拿著錄取通知書去報到時,一個女老師告知他說:“我們這裏是總部,你的這個專業被分配在分校區,你去那邊報到才行。”說完,她揮手叫來了一位男老師,說明了情況。
男老師對林森他們說:“先等一會,我等一下送你們過去。”
兩三分鍾後,一輛黑色小車開到他們旁邊。開車的那位男老師說:“快上車吧。”
他們慢慢的把隨身物品塞滿了車子,唯獨那兩根竹竿太長塞不下就仍在一邊去。
在車上父親通過和男老師聊的時候才知道,那些物品是學生自己做的生意,和學校沒有關係。
車輛行駛進了一條偏僻的小路,路的兩旁是些破舊的民房。然後轉彎進入了一個坐有保安的小門口,在一旁停下了。
他們都下了車,把東西提了出來。環顧四周,這個分校區果然是不一般,一眼就看得到邊,可以和他當年的小學相媲美。
學校門口一直對著的是個小籃球場和足球場混為一體的場地,進來的右邊有塊鋪有八卦陣石頭的草地,還有兩棟六層樓高的教學樓和兩棟相連的宿舍樓;左邊也是塊草地還有個蘑菇亭,周圍是一棟6層樓高的辦公樓和兩棟宿舍樓,而這些環境都顯得比較陳舊。
在不遠處,有些學生分成幾排在辦理注冊手續,林森也去辦完了之後,被學長安排好了宿舍地點,在最頂樓的604房。
這裏的男生宿舍樓每層隻有六間房,其中一樓有三間是給留保安住的。
林森他們提著行李和生活物品,慢慢的走上沒有鋪上瓷磚的水泥的樓梯。
母親提著雜七雜八的東西,好像有點累了就一手搭了一下用鐵皮做成的並已脫鏽的扶手,然後繼續跟著走上去。
來到了房間,裏麵空蕩蕩的,而且好像很久沒打掃過衛生似的有很多的灰塵,樓頂上還有蜘蛛網,有四組上下兩層的鐵架床,床板也都有汙垢。
“這裏合適麽?想迴去複讀還是轉學校或換專業麽?”父親看到這種場景心裏酸溜溜的說。
母親眼裏盈滿了淚水保持沉默。
林森麵無表情的搖了搖頭堅定的說:“不了,就在這裏吧,沒關係的。”
他選了靠近門口的上鋪,小心翼翼的爬了上去,鐵架床頓時搖晃了一下,然後拿了幾張廢舊報紙先墊起來,接著把剛買的竹席鋪上,再放好了枕頭,最後疊完了被子。
他直接跳了下來,到衛生間洗了洗手,透過窗戶看見一些小朋友在你追我打的玩耍,歎了口氣。
父親看了看手表說:“現在中午了,餓了吧?我們去吃午飯吧。”
母親也接過話說:“是呀,兒子,早上你都沒有吃早餐,收拾好就下去吃飯吧。”
他們就走下樓走出學校門口,旁邊有一家吃的,有煮粉,螺絲粉,還有快餐等。
這家店比較簡陋,上麵搭個大蓬,擺幾張陳舊的桌子還有些破舊的凳子,一側還搭了間破舊的小木房間,房主夫婦平時就住在裏麵。
女店主叫陳英,男的叫張偉,都大概四十多歲,看起來比較憨厚,穿著都比較簡樸。
這對夫婦沒有孩子陪在身邊,其他身世也從不和別人提起過。
陳英見來了客人就熱情的迎上去問需要點什麽,林森和父親要了份快餐,母親吃不慣外麵的飯菜就要了碗老友粉。
陳英把煮好的飯菜和粉分別慢慢的端過來,林森低著頭慢慢的吃著。
“你們是外地來送兒子到學校注冊的吧?”陳英看著父親問。
“是的,不過這裏的學校有點小。”
“哦,這裏以前是一塊荒無人煙的空地,接著變成一個工廠的,好像很久了,最後近年才被收購改為大學的。”
“這裏看起來挺小,學生多麽?”
“額,地方小,學生自然不是很多,新生可能幾百號人吧,從平時來我這裏吃粉或經過來看比以前多一點。”
“那從以往情況來看,這裏的學生素質怎麽樣?”
“額,還行。”
“這裏有條路比較偏僻,治安方麵如何?”
“感覺還好,這裏是新村,不遠處就是村民的家,他們都是比較團結善良的,很少發生意外事件的,這個不用擔心。”
“哦,這樣呀。”父親邊吃著邊點點頭,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吃過飯之後,父親對他說:“孩子,我們就先迴去了,你以後要自己獨立,有什麽給家裏打電話,沒錢了隻管和我們講。”
母親補充說:“平時要吃飽點,最主要是照顧好身體。”林森目送著父母坐上機動三輪車漸行漸遠,消失在了眼前的小路上。
學校與他家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遙遠,就是快班車兩三個小時的路程,但對於他來說算是第一次出遠門。
父母不放心且也想去看看學校的環境怎麽樣就陪著一起去了。
在搭乘的快班上,他和母親坐在相連的座位,父親坐在旁邊。
車子夾在洶湧的車流中停停走走,走走停停。
母親很少搭過那麽久的車程,比較容易暈車,在封閉的空間裏打開了車窗,清涼的小風吹來。
一路上,可能是母親昨晚幹了家務,買了做了蠻多的飯菜,幫林森收拾雜七雜八的東西等,忙累了就不知不覺的慢慢的睡著了。
父親則交叉著手,抬頭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屏幕。
林森打開礦泉水瓶喝了一口,朝窗外看著那些過往車輛,釋放出濃烈刺鼻的汽油味道和揚起的陣陣塵土。
等車漸入市區,行駛至繁華地帶,隨著人煙的稠密,車輛的擁擠堵塞,時而走走停停。
汽車抵達了所停靠的終點站。他們從後座箱裏抬出了自己的行李物品,並提著走到了公交車站,搭乘公交車來到了所要去的南方學院。
林森他們進到了學校,感覺環境一般,比以前所在的中學大不了多少,然後來到了注冊登記的籃球場。
這裏有蠻多學生排著隊來報到,但並不是想象中那麽擁擠。
一個女學生走到林森旁邊說:“請問你們是新生來報到的麽?帶有或買有棉被之類的生活用品了麽?我們這裏有賣。”
林森當時也沒有多想,反正也要買,於是就點點頭。
母親誤以為是學校組織賣的,首先問:“在哪裏有,賣多少錢?”
女學生微笑著說:“390元一整套的,對新生來說是必須要用到的,請跟我來看一下吧。”
母親跟著她過去不多久就提著一大堆的物品走過來,有被套、棉胎、墊被、枕頭、竹席、蚊帳、飯盒、飯勺、杯子、保溫瓶、兩根竹竿等等。
林森拿著錄取通知書去報到時,一個女老師告知他說:“我們這裏是總部,你的這個專業被分配在分校區,你去那邊報到才行。”說完,她揮手叫來了一位男老師,說明了情況。
男老師對林森他們說:“先等一會,我等一下送你們過去。”
兩三分鍾後,一輛黑色小車開到他們旁邊。開車的那位男老師說:“快上車吧。”
他們慢慢的把隨身物品塞滿了車子,唯獨那兩根竹竿太長塞不下就仍在一邊去。
在車上父親通過和男老師聊的時候才知道,那些物品是學生自己做的生意,和學校沒有關係。
車輛行駛進了一條偏僻的小路,路的兩旁是些破舊的民房。然後轉彎進入了一個坐有保安的小門口,在一旁停下了。
他們都下了車,把東西提了出來。環顧四周,這個分校區果然是不一般,一眼就看得到邊,可以和他當年的小學相媲美。
學校門口一直對著的是個小籃球場和足球場混為一體的場地,進來的右邊有塊鋪有八卦陣石頭的草地,還有兩棟六層樓高的教學樓和兩棟相連的宿舍樓;左邊也是塊草地還有個蘑菇亭,周圍是一棟6層樓高的辦公樓和兩棟宿舍樓,而這些環境都顯得比較陳舊。
在不遠處,有些學生分成幾排在辦理注冊手續,林森也去辦完了之後,被學長安排好了宿舍地點,在最頂樓的604房。
這裏的男生宿舍樓每層隻有六間房,其中一樓有三間是給留保安住的。
林森他們提著行李和生活物品,慢慢的走上沒有鋪上瓷磚的水泥的樓梯。
母親提著雜七雜八的東西,好像有點累了就一手搭了一下用鐵皮做成的並已脫鏽的扶手,然後繼續跟著走上去。
來到了房間,裏麵空蕩蕩的,而且好像很久沒打掃過衛生似的有很多的灰塵,樓頂上還有蜘蛛網,有四組上下兩層的鐵架床,床板也都有汙垢。
“這裏合適麽?想迴去複讀還是轉學校或換專業麽?”父親看到這種場景心裏酸溜溜的說。
母親眼裏盈滿了淚水保持沉默。
林森麵無表情的搖了搖頭堅定的說:“不了,就在這裏吧,沒關係的。”
他選了靠近門口的上鋪,小心翼翼的爬了上去,鐵架床頓時搖晃了一下,然後拿了幾張廢舊報紙先墊起來,接著把剛買的竹席鋪上,再放好了枕頭,最後疊完了被子。
他直接跳了下來,到衛生間洗了洗手,透過窗戶看見一些小朋友在你追我打的玩耍,歎了口氣。
父親看了看手表說:“現在中午了,餓了吧?我們去吃午飯吧。”
母親也接過話說:“是呀,兒子,早上你都沒有吃早餐,收拾好就下去吃飯吧。”
他們就走下樓走出學校門口,旁邊有一家吃的,有煮粉,螺絲粉,還有快餐等。
這家店比較簡陋,上麵搭個大蓬,擺幾張陳舊的桌子還有些破舊的凳子,一側還搭了間破舊的小木房間,房主夫婦平時就住在裏麵。
女店主叫陳英,男的叫張偉,都大概四十多歲,看起來比較憨厚,穿著都比較簡樸。
這對夫婦沒有孩子陪在身邊,其他身世也從不和別人提起過。
陳英見來了客人就熱情的迎上去問需要點什麽,林森和父親要了份快餐,母親吃不慣外麵的飯菜就要了碗老友粉。
陳英把煮好的飯菜和粉分別慢慢的端過來,林森低著頭慢慢的吃著。
“你們是外地來送兒子到學校注冊的吧?”陳英看著父親問。
“是的,不過這裏的學校有點小。”
“哦,這裏以前是一塊荒無人煙的空地,接著變成一個工廠的,好像很久了,最後近年才被收購改為大學的。”
“這裏看起來挺小,學生多麽?”
“額,地方小,學生自然不是很多,新生可能幾百號人吧,從平時來我這裏吃粉或經過來看比以前多一點。”
“那從以往情況來看,這裏的學生素質怎麽樣?”
“額,還行。”
“這裏有條路比較偏僻,治安方麵如何?”
“感覺還好,這裏是新村,不遠處就是村民的家,他們都是比較團結善良的,很少發生意外事件的,這個不用擔心。”
“哦,這樣呀。”父親邊吃著邊點點頭,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吃過飯之後,父親對他說:“孩子,我們就先迴去了,你以後要自己獨立,有什麽給家裏打電話,沒錢了隻管和我們講。”
母親補充說:“平時要吃飽點,最主要是照顧好身體。”林森目送著父母坐上機動三輪車漸行漸遠,消失在了眼前的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