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傀儡生涯
我有一城,住著曆代帝王 作者:青丘大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溥儀講述完後,始皇也沒管他信還是不信,直接讓係統講述起來。
如果不是為了首尾唿應的善始善終,始皇根本就不會親自下場去講解。
“係統,開始吧。”
【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年-公元1967年,旻寧曾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清朝末代皇帝,華夏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宣統】
“最後一位?”
“那以後?”
……
一眾皇帝們議論紛紛起來。
【公元1908年,載湉病重,慈禧太後下令將溥儀養育在宮中】
【11月,載湉去世,,慈禧太後命溥儀過繼給載淳,繼承皇統】
【次日,慈禧太後病逝】
“操,這個老妖婆終於死了。”
【12月2日,年僅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太後和載灃攝政】
“三歲?”
“怪不得完犢子了。”
【公元1909年正月,清廷設置唿倫貝爾沿邊卡倫,重整海軍】
【公元1910年正月,同盟會發動廣州新軍起義失敗】
【3月,汪精衛、黃複生、羅世勳密謀以炸藥刺殺攝政王載灃,被發覺後逮捕下獄】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溥儀下《罪己詔》,清廷派陸軍大臣廕昌率北洋軍隊兩鎮南下,同時命海軍駛入武漢江麵配合陸軍作戰】
【期間,在家“養病”的袁世凱一直密切注視局勢的變化,同北洋陸軍中的心腹徐世昌、段祺瑞等保持著聯係】
【武昌起義的勝利,使得各國公使一致促請清廷起用袁世凱,袁世凱被任命為湖光總督】
【但袁世凱以‘病’拒絕,暗中卻進行著謀劃,提出組織責任內閣,要求清廷給他指揮水陸各軍的權力】
【清廷被迫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節製水陸各軍】
【11月2日,袁世凱攻下漢口後,帶隊抵達京城】
【16日,袁世凱組成責任內閣,迫使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務,袁世凱總攬政府大權,接著便下令北洋軍猛攻漢陽,炮擊武昌】
【此事後,華南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
【最後,孫中山與袁世凱進行了密約,若袁世凱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統】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不久,革命黨人便宣布成立“中華民國”】
【公元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正式宣布使用“中華民國”之國號】
“原來,沒有了皇帝,是改名為大總統了麽?”
“應該就是這樣子沒錯了。”
【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後臨朝稱製,以太後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
【民國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後,改為400萬元】
【民國政府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史稱“遜清小朝廷”】
【公元1912年9月,袁世凱力邀孫中山、黃興北上,在北平晤談,同包括黎元洪在內的四巨頭聯合發表《內政大綱》八條】
【公元1913年,宋教仁被刺殺,由此爆發了“二次革命”,但是被袁世凱鎮壓】
【10月,國會選袁世凱為大總統。袁世凱旋即解散國會,成立“政治會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6日,華夏宣布對戰爭保持中立】
【11月,協約國倭國軍隊占領青島】
【同月,民國參政院提出“維持國體建議案”,要求政府對遜清小朝廷予以管製】
【公元1915年初,倭國政府向袁世凱政府提出廿一條件,倭國勢力企圖全麵進入中國腹地】
【袁世凱指示據理談判,並希望以拖延手段,引起國際注意和歐美幹涉】
【公元1915年2月日—5月7日期間,袁世凱政府采取各種辦法拖延時間並向社會各界透漏倭國之無理要求,以期國際社會幹涉此案,並喚起國內民眾輿論討伐倭國,國內民眾反對《二十一條》的唿聲日漸高漲】
【在倭國的威逼脅迫下,袁世凱政府於5月9日迴應了倭國的最後通牒,承認恥辱的“二十一條”,史稱五九國恥】
【5月25日,中倭雙方簽署了《中倭民四條約》,其中包括:《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
【條約規定:承認倭國繼承德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
【承認倭人有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
【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並南滿、安奉兩鐵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九十九年為限】
【漢冶萍公司改為中倭合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采】
【所有華夏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
【華夏需聘用倭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
……
忽必烈、朱翊鈞:我可去它媽的吧。
【公元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製”】
【但是,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
【3月23日,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正式頒令廢止洪憲年號吊銷帝製】
【公元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去世】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宣布恢複約法,召集國會】
【公元1917年6月14日,前清遺臣張勳以調解段祺瑞與黎元洪之間的矛盾為名,率定武軍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趕下台】
【7月1日,張勳發動兵變,複辟宣統,年僅12歲的溥儀又坐上龍椅,大封群臣】
【7月3日,段祺瑞出兵討伐】
【12日,張勳出逃】
【13日溥儀宣布第二次退位】
【公元1922年12月1日,溥儀大婚,娶了一後一妃】
【皇後婉容,妃子文繡】
【婚後,溥儀在紫禁城中或吟詩作畫,或養貓逗狗,或坐汽車到宮外逛街】
【公元1924年10月22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突然倒戈迴京,軟禁了賄選總統曹錕,導致了吳佩孚的垮台】
【11月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攝政內閣會議決議修正《清室優待條件》】
【5日,溥儀被強行責令從紫荊城中搬出,被送往了後海甘水橋醇王府】
【11月29日,溥儀逃進倭國公使館】
【11月30日,倭國公使芳澤謙吉對外界宣布“容留”溥儀】
“真特麽沒骨氣啊。”
一眾明朝的皇帝們麵帶嘲諷的看著溥儀。
如果不是為了首尾唿應的善始善終,始皇根本就不會親自下場去講解。
“係統,開始吧。”
【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年-公元1967年,旻寧曾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清朝末代皇帝,華夏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宣統】
“最後一位?”
“那以後?”
……
一眾皇帝們議論紛紛起來。
【公元1908年,載湉病重,慈禧太後下令將溥儀養育在宮中】
【11月,載湉去世,,慈禧太後命溥儀過繼給載淳,繼承皇統】
【次日,慈禧太後病逝】
“操,這個老妖婆終於死了。”
【12月2日,年僅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太後和載灃攝政】
“三歲?”
“怪不得完犢子了。”
【公元1909年正月,清廷設置唿倫貝爾沿邊卡倫,重整海軍】
【公元1910年正月,同盟會發動廣州新軍起義失敗】
【3月,汪精衛、黃複生、羅世勳密謀以炸藥刺殺攝政王載灃,被發覺後逮捕下獄】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溥儀下《罪己詔》,清廷派陸軍大臣廕昌率北洋軍隊兩鎮南下,同時命海軍駛入武漢江麵配合陸軍作戰】
【期間,在家“養病”的袁世凱一直密切注視局勢的變化,同北洋陸軍中的心腹徐世昌、段祺瑞等保持著聯係】
【武昌起義的勝利,使得各國公使一致促請清廷起用袁世凱,袁世凱被任命為湖光總督】
【但袁世凱以‘病’拒絕,暗中卻進行著謀劃,提出組織責任內閣,要求清廷給他指揮水陸各軍的權力】
【清廷被迫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節製水陸各軍】
【11月2日,袁世凱攻下漢口後,帶隊抵達京城】
【16日,袁世凱組成責任內閣,迫使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務,袁世凱總攬政府大權,接著便下令北洋軍猛攻漢陽,炮擊武昌】
【此事後,華南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
【最後,孫中山與袁世凱進行了密約,若袁世凱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統】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不久,革命黨人便宣布成立“中華民國”】
【公元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正式宣布使用“中華民國”之國號】
“原來,沒有了皇帝,是改名為大總統了麽?”
“應該就是這樣子沒錯了。”
【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後臨朝稱製,以太後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
【民國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後,改為400萬元】
【民國政府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史稱“遜清小朝廷”】
【公元1912年9月,袁世凱力邀孫中山、黃興北上,在北平晤談,同包括黎元洪在內的四巨頭聯合發表《內政大綱》八條】
【公元1913年,宋教仁被刺殺,由此爆發了“二次革命”,但是被袁世凱鎮壓】
【10月,國會選袁世凱為大總統。袁世凱旋即解散國會,成立“政治會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6日,華夏宣布對戰爭保持中立】
【11月,協約國倭國軍隊占領青島】
【同月,民國參政院提出“維持國體建議案”,要求政府對遜清小朝廷予以管製】
【公元1915年初,倭國政府向袁世凱政府提出廿一條件,倭國勢力企圖全麵進入中國腹地】
【袁世凱指示據理談判,並希望以拖延手段,引起國際注意和歐美幹涉】
【公元1915年2月日—5月7日期間,袁世凱政府采取各種辦法拖延時間並向社會各界透漏倭國之無理要求,以期國際社會幹涉此案,並喚起國內民眾輿論討伐倭國,國內民眾反對《二十一條》的唿聲日漸高漲】
【在倭國的威逼脅迫下,袁世凱政府於5月9日迴應了倭國的最後通牒,承認恥辱的“二十一條”,史稱五九國恥】
【5月25日,中倭雙方簽署了《中倭民四條約》,其中包括:《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
【條約規定:承認倭國繼承德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
【承認倭人有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
【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並南滿、安奉兩鐵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九十九年為限】
【漢冶萍公司改為中倭合辦,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的人開采】
【所有華夏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
【華夏需聘用倭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
……
忽必烈、朱翊鈞:我可去它媽的吧。
【公元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製”】
【但是,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
【3月23日,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正式頒令廢止洪憲年號吊銷帝製】
【公元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去世】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宣布恢複約法,召集國會】
【公元1917年6月14日,前清遺臣張勳以調解段祺瑞與黎元洪之間的矛盾為名,率定武軍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趕下台】
【7月1日,張勳發動兵變,複辟宣統,年僅12歲的溥儀又坐上龍椅,大封群臣】
【7月3日,段祺瑞出兵討伐】
【12日,張勳出逃】
【13日溥儀宣布第二次退位】
【公元1922年12月1日,溥儀大婚,娶了一後一妃】
【皇後婉容,妃子文繡】
【婚後,溥儀在紫禁城中或吟詩作畫,或養貓逗狗,或坐汽車到宮外逛街】
【公元1924年10月22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突然倒戈迴京,軟禁了賄選總統曹錕,導致了吳佩孚的垮台】
【11月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攝政內閣會議決議修正《清室優待條件》】
【5日,溥儀被強行責令從紫荊城中搬出,被送往了後海甘水橋醇王府】
【11月29日,溥儀逃進倭國公使館】
【11月30日,倭國公使芳澤謙吉對外界宣布“容留”溥儀】
“真特麽沒骨氣啊。”
一眾明朝的皇帝們麵帶嘲諷的看著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