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父子其降
我有一城,住著曆代帝王 作者:青丘大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散會之後,王莽喊住了李世民跟武則天。
“二鳳,媚娘。”
“老大,什麽事?”
“我打算建立祖龍小隊第6分隊,由你們兩人擔任隊長,有沒有信心做好?!”
“有!”
李世民與武則天對視一眼後,齊聲喊道。
“那好,隊員已經為你們選好了。”
“陳叔寶、楊堅、楊廣、李淵、李治、李顯、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適、李誦、李純、李昂。”
“去把他們召集起來,去泳池旁邊等我。”
“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自從劉徹跟曹操從團戰試煉空間迴來後,劉備跟劉裕帶領的祖龍小隊第3分隊,便訓練的更加賣力了。
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將會是他們這支小隊進入到團戰試煉空間當中。
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有劉裕這個猛人訓練出來的第3分隊的眾人,就連劉禪,都成為了一旦動起手來,就開始不要命的那種。
第3分隊的戰鬥經驗可能比第1、第2分隊少一些,但是他們的戰鬥意識,那卻是極強的。
關鍵是,他們可不是無腦的莽,而是注重配合,該陰的時候那是絕對不含糊。
汪汪隊的風氣,開始慢慢的在組建的這幾支分隊當中蔓延。
這一天,就在始皇他們三人圍坐在一起閑聊的時候,兩道光柱從天而降。
今天,老朱家的人可是都在魔方空間。
因為之前從別人口中得知有兩個人一起來的情況,所以朱元璋的心裏就是“咯噔”一下。
——壞了,不會是咱的大明,亡了吧?
想到這裏,朱元璋快速的向著光柱的方向跑去。
光柱散去後,來的兩人看清對方的麵容後,皆是一愣。
“父皇?!”
“常洛?!”
已經跑到這裏的朱元璋,聽到倆人的對話,鬆了一口氣。
“你們兩個,叫什麽名字?”
聽到朱元璋的話,來人齊齊向朱元璋看去。
“父皇,這人怎麽看著這麽麵熟啊?我好像在哪裏見過。”
“是有些麵熟啊。”
“父皇,你覺不覺得,他長得有些像,掛在南薰殿裏麵太祖的畫像啊。”
“哎?父皇,你看那幾個人,也像是掛在南薰殿裏麵的畫像啊。”
……
十多分鍾後。
“後世朱翊鈞、朱常洛。”
“見過始皇、見過漢高祖。”
“起來吧。”
“謝始皇,謝漢高祖。”
“係統,開始吧。”
【明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年-公元1620年,朱載坖的第三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公元1572年,10歲的朱翊鈞登基稱帝,高拱、張居正、高儀奉朱載坖遺詔輔政】
【朱翊鈞即位後,便按照其父“依三輔臣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的遺訓,根據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建議,每天太陽初升的時候,就到達文化殿,聽儒臣講讀經書】
【朱翊鈞即位時,麵對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內閣的紛爭】
【根據朱載坖的遺訓,高拱是外廷的顧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但是在宮中,年幼的朱翊鈞依靠的是太監馮保。但是,高拱與馮保的關係,非常惡劣】
【馮保知書達禮,又有文藝素養,所以很受朱載坖的喜愛。馮保利用皇權更迭之間的權力真空,通過遺詔驅逐了政敵孟衝,親自任司禮監掌印太監】
【內閣首輔高拱對馮保欲除之而後快】
【在高拱與馮保的衝突中,張居正表麵上是幫助高拱的。但實際上,張居正與馮保關係非常密切,早就預謀趕走高拱上位】
【最終,高拱在角逐中失利】
【公元1572年7月,高拱被免職,張居正依序升為內閣首輔】
【高拱被免職後不久,高儀也去世】
【因此曾經的三位內閣顧命大臣,隻剩下了張居正一人】
【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之後,朱翊鈞將內廷的事務托給馮保,將外廷的事交給了張居正,對張居正不僅委以重任,而且尊禮有加】
【公元1572年7月,張居正剛剛上任沒幾天,朱翊鈞就單獨召見了他,與他共商大計。這件事,大大提高了張居正的威信】
【朱翊鈞對張居正是全力的支持,與他合力進行改革,推行了萬曆新政】
【公元1573年,針對官僚作風和文牘主義而推行了‘考成法’, 提高朝廷機構辦事效率】
【公元1578年12月,開始進行經濟領域的改革,一是清丈全國田畝;二是推廣“一條鞭法”】
【公元1581年,一條鞭法在大明各地施行,這標誌著整個張居正改革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
【朱翊鈞在位的前10年,在朱翊鈞的支持下,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麵貌煥然一新,經濟狀況也大為改善】
【公元1582年6月,一代名臣張居正病逝,朱翊鈞開始親政】
【張居正改革,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
【朱翊鈞親政後,親自主持了“萬曆三大征”】
【先後在明王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
【分別是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
聽到這裏,眾人皆是對朱翊鈞投去了讚許的目光。
【公元1586年11月,朱翊鈞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
【正是因為如此,朱翊鈞的健康狀況開始每況愈下】
【朱翊鈞他在親政以後,查抄了馮保、張居正的家產,讓太監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支配。為了掠奪錢財,他派出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四處搜括民財】
聽到這裏,眾人在直接傻在了當場。
【在朱翊鈞執政後期,他幾乎很少上朝,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麵傳遞】
【三大征結束之後,朱翊鈞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複,更不感興趣了】
【同年,皇太子之爭,演變成為了曠職持久的國本之爭】
【也是從這時起,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
【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
【公元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完犢子,又是一個前明後昏的玩意兒。”
“難搞啊。”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啊。”
“還以為老朱家又要崛起了。”
“萬萬沒想到。”
“二鳳,媚娘。”
“老大,什麽事?”
“我打算建立祖龍小隊第6分隊,由你們兩人擔任隊長,有沒有信心做好?!”
“有!”
李世民與武則天對視一眼後,齊聲喊道。
“那好,隊員已經為你們選好了。”
“陳叔寶、楊堅、楊廣、李淵、李治、李顯、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適、李誦、李純、李昂。”
“去把他們召集起來,去泳池旁邊等我。”
“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自從劉徹跟曹操從團戰試煉空間迴來後,劉備跟劉裕帶領的祖龍小隊第3分隊,便訓練的更加賣力了。
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將會是他們這支小隊進入到團戰試煉空間當中。
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有劉裕這個猛人訓練出來的第3分隊的眾人,就連劉禪,都成為了一旦動起手來,就開始不要命的那種。
第3分隊的戰鬥經驗可能比第1、第2分隊少一些,但是他們的戰鬥意識,那卻是極強的。
關鍵是,他們可不是無腦的莽,而是注重配合,該陰的時候那是絕對不含糊。
汪汪隊的風氣,開始慢慢的在組建的這幾支分隊當中蔓延。
這一天,就在始皇他們三人圍坐在一起閑聊的時候,兩道光柱從天而降。
今天,老朱家的人可是都在魔方空間。
因為之前從別人口中得知有兩個人一起來的情況,所以朱元璋的心裏就是“咯噔”一下。
——壞了,不會是咱的大明,亡了吧?
想到這裏,朱元璋快速的向著光柱的方向跑去。
光柱散去後,來的兩人看清對方的麵容後,皆是一愣。
“父皇?!”
“常洛?!”
已經跑到這裏的朱元璋,聽到倆人的對話,鬆了一口氣。
“你們兩個,叫什麽名字?”
聽到朱元璋的話,來人齊齊向朱元璋看去。
“父皇,這人怎麽看著這麽麵熟啊?我好像在哪裏見過。”
“是有些麵熟啊。”
“父皇,你覺不覺得,他長得有些像,掛在南薰殿裏麵太祖的畫像啊。”
“哎?父皇,你看那幾個人,也像是掛在南薰殿裏麵的畫像啊。”
……
十多分鍾後。
“後世朱翊鈞、朱常洛。”
“見過始皇、見過漢高祖。”
“起來吧。”
“謝始皇,謝漢高祖。”
“係統,開始吧。”
【明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年-公元1620年,朱載坖的第三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公元1572年,10歲的朱翊鈞登基稱帝,高拱、張居正、高儀奉朱載坖遺詔輔政】
【朱翊鈞即位後,便按照其父“依三輔臣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的遺訓,根據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建議,每天太陽初升的時候,就到達文化殿,聽儒臣講讀經書】
【朱翊鈞即位時,麵對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內閣的紛爭】
【根據朱載坖的遺訓,高拱是外廷的顧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但是在宮中,年幼的朱翊鈞依靠的是太監馮保。但是,高拱與馮保的關係,非常惡劣】
【馮保知書達禮,又有文藝素養,所以很受朱載坖的喜愛。馮保利用皇權更迭之間的權力真空,通過遺詔驅逐了政敵孟衝,親自任司禮監掌印太監】
【內閣首輔高拱對馮保欲除之而後快】
【在高拱與馮保的衝突中,張居正表麵上是幫助高拱的。但實際上,張居正與馮保關係非常密切,早就預謀趕走高拱上位】
【最終,高拱在角逐中失利】
【公元1572年7月,高拱被免職,張居正依序升為內閣首輔】
【高拱被免職後不久,高儀也去世】
【因此曾經的三位內閣顧命大臣,隻剩下了張居正一人】
【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之後,朱翊鈞將內廷的事務托給馮保,將外廷的事交給了張居正,對張居正不僅委以重任,而且尊禮有加】
【公元1572年7月,張居正剛剛上任沒幾天,朱翊鈞就單獨召見了他,與他共商大計。這件事,大大提高了張居正的威信】
【朱翊鈞對張居正是全力的支持,與他合力進行改革,推行了萬曆新政】
【公元1573年,針對官僚作風和文牘主義而推行了‘考成法’, 提高朝廷機構辦事效率】
【公元1578年12月,開始進行經濟領域的改革,一是清丈全國田畝;二是推廣“一條鞭法”】
【公元1581年,一條鞭法在大明各地施行,這標誌著整個張居正改革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
【朱翊鈞在位的前10年,在朱翊鈞的支持下,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麵貌煥然一新,經濟狀況也大為改善】
【公元1582年6月,一代名臣張居正病逝,朱翊鈞開始親政】
【張居正改革,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
【朱翊鈞親政後,親自主持了“萬曆三大征”】
【先後在明王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
【分別是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
聽到這裏,眾人皆是對朱翊鈞投去了讚許的目光。
【公元1586年11月,朱翊鈞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
【正是因為如此,朱翊鈞的健康狀況開始每況愈下】
【朱翊鈞他在親政以後,查抄了馮保、張居正的家產,讓太監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支配。為了掠奪錢財,他派出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四處搜括民財】
聽到這裏,眾人在直接傻在了當場。
【在朱翊鈞執政後期,他幾乎很少上朝,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麵傳遞】
【三大征結束之後,朱翊鈞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複,更不感興趣了】
【同年,皇太子之爭,演變成為了曠職持久的國本之爭】
【也是從這時起,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
【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
【公元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完犢子,又是一個前明後昏的玩意兒。”
“難搞啊。”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啊。”
“還以為老朱家又要崛起了。”
“萬萬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