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轉瞬即逝,四萬八千餘名殷商遺民,首次在美洲慶祝了春節。


    冬天的時候,姝(shu)順利生下一個男孩。


    按照雷翰晨的意思,攸侯喜向其賜名為“頗”。


    母子兩人,連同姝跟前夫的女兒,一並以賓客的身份領取俸祿。


    包括飛廉的小兒子在內,這年總共有幾千個嬰兒在美洲出生。


    對於其他同樣有所生育的家庭,攸侯喜也分別給予他們不同程度的賞賜。


    原因在於,雷翰晨隻能招攬屬性為【前朝遺民】、【流亡者】和【商旅】的移民前往美洲,否則就會觸發【深度幹預曆史進程】的判定。


    到時候,前麵這一大堆忙活,就全部打水漂了。


    而下一次能從華夏獲得移民,還得等上個五年——


    屆時三監之亂爆發,武庚戰敗,周人再次分割殷商舊氏族的勢力,這才可以成事。


    因此,鼓勵已經移居美洲的殷商遺民們多生多育、同時減少新生兒的夭折率,就成了重中之重。


    “喜,朕問你:國家政事當中,最關鍵的部分是什麽?”


    “小子喜,謹答先公問:最重要的國政,是祭祀與用兵。


    祭祀是為了告慰祖宗的英靈,用兵是為了光耀祖宗的基業。”


    然而,雷翰晨的迴答,再次出乎攸侯喜的意料之外:


    “喜,此一時,彼一時也。爾等已經按照朕的意願,遷居到神土大陸。如今的國之大事,當在牧與工!”


    攸國屬於商王朝征伐淮夷的前哨基地,為此,商王每年都會向攸侯賞賜大量物資。


    而曆代攸侯的主要角色,也是在殷都擔任職官。


    所以,攸侯喜雖說是一國之君,但其實並沒什麽實際的治國經驗。


    他隻懂得打仗與畜牧,因為這兩樣都是由商王委派給他的差事。


    而上甲微,則是使商族走向強盛的氏族首領。


    兩相對照之下,對於先公的智慧,攸侯隻覺得深不可測,除了驚訝,就是佩服。


    扮演上甲微的雷翰晨,繼續對攸侯喜說道:


    “所謂的牧,不僅僅是讓牲畜增加數量,還要讓民眾能夠繁衍生息。


    我們天邑商,本來是轄有八百萬人口的大國。


    如今跟隨你東遷而來的,卻隻有四萬餘眾。


    比例不過二百分之一,這是多麽慘重的損失啊。


    如果你隻懂得祭祀祖先,卻不能使民眾的生活富足。


    即使朕允許你征伐附近的夷狄,賜給你最為鋒利的武器,國家就能立刻興旺起來嗎?”


    早在東遷隊伍登陸之時,生活在攸澤、也就是舊金山灣區的原始部落,立刻就覺察到攸侯喜一行人的出現。


    對於這些部落,雷翰晨的辦法是,不斷潛入各個酋長和巫師的夢境。


    警告他們,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不得進入亳(bo)攸城外的三裏地範圍以內。


    這樣做,也確實是為了美洲原住民好。


    因為係統的獎勵池和抽卡池裏麵,完全沒有疫苗或者魔法陣之類的東西。


    如果讓這些人,立刻跟商朝遺民產生接觸。


    一旦疾病流行,導致原住民們大批死亡,到時候去哪裏獲得新的人口?


    而攸侯喜這邊,在亳攸的城牆初步建好之後,他多次打算派出一小支部隊,向附近的部落發起進攻,不過最後都被雷翰晨阻止。


    雖然按照他的堅決要求,攸侯喜頒布誥(gào)令,在祭祀當中,全麵以陶俑代替人殉。


    這樣一來,捕捉戰俘用於人殉的戰爭邏輯,也就走向終結。


    但攸侯喜身為一名將領、一名商王室的後裔,對於戰爭的渴望,已經屬於人格本能。


    對此,雷翰晨隻能不斷用“國君”這個身份加以提醒,盡量讓攸侯喜在既定軌道之內行事。


    不過,雷翰晨原本就多留了一手。


    東遷隊伍還沒起行的時候,他就告訴攸侯喜,隻能帶少量的牛、羊、馬隨同出發。


    美洲原住民始終沒有馴化大型動物,這就導致他們身上缺乏某些抗體。


    而對於大量飼養家禽家畜的商朝人來說,就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雷翰晨寧願讓商朝遺民在美洲重新發展畜牧業。


    恰好,係統在這時候告訴他——


    如果這些商朝人能夠成功馴化美洲野牛和北美駝鹿,那麽就可以結算到大量的科技點。


    在雷翰晨原本生活的那個世界,這兩種都是人類曾經想要馴化、最後卻以失敗告終的大型動物。


    既然如此,畜養“神牛”和“神鹿”的這個重任,就更要交給攸侯喜了。


    至於“工”,倒不用雷翰晨多費口舌,稍微提點兩句,攸侯就可以反應過來。


    商朝末年,各種手工業已經相當發達,甚至出現了初步的行業分工。


    後來分封給姬姓諸侯國的“殷民六族”裏麵,索氏是專門搓麻繩的,長勺氏是專門製作高級酒器的,而尾勺氏則隻做普通酒器。


    說起來,他們都屬於商王室的同族,其中的條氏,更是攸國大部分國人的主要構成。


    這些氏族的朝廷地位,自然是不缺的,甚至有點類似後麵的世家望族。


    不過能擔任職官的,始終是氏族的上層;至於中下階層,主要靠自己的手藝掙飯吃。


    跟隨攸侯喜東遷的三萬多士兵,就屬於這批殷民部族:


    錡(qi)氏、繁(po)氏、邽(gui)氏、陶氏、樊氏、施氏、徐氏、蕭氏,總共八氏。


    而之前提到的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三族,也分別有人擔任攸侯喜的廷臣。


    當他們從雷翰晨這裏,得知自己接下來的命運:


    集體被強製遷到魯國和衛國,被迫拿起鋤頭,子孫們也要世世代代被束縛在井田之中……


    所有人,二話不說,立刻表示願意參與東遷。


    以這樣的人口結構,攸侯喜哪怕稍微忽視了手工業的發展,都會受到國人的譴責。


    至於像周人那般行事,把這些氏族一律當農民使用,就更加不可能了。


    隻是因為亳攸城還是百廢待興的階段,他們才暫時忍耐著,拿起鋤頭默默種地。


    為了稍微扭轉殷商遺民發展技術的偏科性質,雷翰晨吩咐攸侯喜再頒布一項新誥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設殷商美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江並收藏從武王伐紂開始建設殷商美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