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這一堆,是袁大頭和張隻洞還有些別督撫上的要搞新政的折子。這一堆是戊戌那年,康黨給皇上上的變法維新的折子。


    你們就沒有什麽想法嗎?


    戊戌那年,康黨總共上了多少折子?”


    “迴太後,微臣算過,三個月的時間康黨總共有兩百四十道折子。”


    “康黨的折子裏都說了些什麽啊?”


    “一是要變法,二是要維新。維新有許多方麵,比如練新軍,改教育,興實業。讓水裏能行船,路上都是車。”


    “這二百四十個折子就是二百四十個維新變法的招兒。八國攻入了京城,我狼狽去了長安。如今迴來已經有三年了,你們都搞出了什麽名堂來?


    你們有幾個有能耐的。連人家康黨都不如,還談什麽搞新政。你們給我看到都是洋人的新玩意,我大清朝的新政現在在哪兒呢。


    李中堂在世的時候說過,康黨裏頭有人才,那康有味他要不是要謀反,我給他宰相的職位。


    當然了,皇帝當年還是太操切了。那也不行,一句話,大清的新政,絕不能連康黨都不如。


    袁師凱。”


    “臣在。”


    “你在北洋一定要幹出些樣子來。還是戊戌年我跟皇帝說的那句話,隻要不違咱的祖宗大法,你就可勁兒幹。”


    “微臣領懿旨。”


    自從被八國欺負了後,太後吃了不少苦頭,灰頭土臉的。


    如今更加知曉洋務,新政是必須要搞的。


    當初的戊戌變法她也是支持的。


    隻不過影響到了自己的權利來了,那就不能再支持。


    現在的皇帝還被他相當於是軟禁著。


    “太後,江浙鎮統製上了一道折子。說是張若鬆的第四十三混成協所有新軍數千人,全部都把辮子給剪了。這算是違背了祖宗家法。那位張大人自己也剪掉了辮子。”


    “辮子都給剪了?”


    這時候剪辮子還早了點。


    還要再過上好幾年,新軍裏頭剪辮子的才開始多起來。


    “成何體統。大清的朝廷官員竟然剪掉了辮子。”


    新軍剪了還好說,竟然連當官的都剪了。


    馬上就著這個話題開始議論了起來。


    “太後,這是嘉善日報,嘉善的青年文摘雜誌。這是在嘉善拍過來的一些照片,其中有很多的工廠,還有兵工廠。”


    醇親王直接說道:“我倒是覺著剪辮子並無不可。新軍接受日式、德式操典訓練。日軍和德軍都沒有辮子。”


    這位王爺非常的有權勢。


    太後的親外甥。


    兩年前。


    就是他代表著去給八國道歉。


    那時候才十八歲。


    現在也才二十出頭。


    去過德國。


    看過德軍的軍演。


    那時候相當的震撼。


    德軍的操練還是相當猛的。


    和清朝的軍隊完全是兩個樣子。


    都沒有辮子,第一次對自己的辮子有些不滿。


    到了現在,二十歲出頭已經是親王了,炙手可熱。


    大臣都想著,太後會不會廢,把皇位給他這個外甥。


    後麵實際上傳給了醇親王的兒子。


    剪辮子,現在的太後已經沒當迴事了。


    反而是看著那些個照片若有所思。


    “張若鬆,我記得他。這是他那兒辦的工廠?”


    照片比較的模糊。


    還是能夠看出工廠的規模,比較的大。


    “好啊,大辦工廠,大興實業,新學堂,這才是需要的新政。”


    提到了學堂,馬上有大臣說道。


    “太後,微臣以為應當逐年遞減科舉,以興新學。”


    “遞減科舉,減到什麽程度?”


    “先減武舉,再減文舉。直至一切鄉會試停止。”


    “你的意思是,科舉就沒用了?”


    “其他人的意思呢,你們幾個都是有功名的,說說吧。”


    “迴太後,新學實學要辦,是對的。但,臣以為不必廢除科舉,科舉,仍是我大清人才之根本,人心之正源。絕不可廢。”


    “其他人呢。”


    “科舉非大清起製,從唐朝開始,明朝最盛。但明朝還是把江山送到太祖皇帝手中,可見,其乃無用之學。”


    “伱的意思,新學能代替科舉之學了?”


    “目前還不能,所以才逐年遞減。比如武舉,如今都是洋槍洋炮,那些騎馬射箭,你一拳我一腳的武舉考試自然是沒用了。至於鄉試會試,待全省遍設蒙學,小學,中學,廢除也可。”


    “可人心之學,又有何種新學可以替代。”


    “人心之學,科舉不是也沒有這個科目嗎?”


    “科舉沒有造槍造炮,修橋鋪路的學問。但定人倫,辨忠奸,識道德,辨人心,卻是有的。太後,以微臣之見,新學乃目,科舉為綱,目末綱本,綱舉目張。新學乃西學,科舉乃中學。


    張隻洞大人不是曾經也說過,西學為體,中學為用。如今竟也主張廢除科舉了,不知為何出爾反爾。”


    大臣討論了好一會兒。


    新學都支持。唯一不同的是,一些人要直接廢除科舉,全心全意搞新學。


    另一些大臣,則是要留下科舉,雙管齊下。


    太後:“說了這麽多,新學還是要辦。各省都看看辦上一些吧。比如說女學,洋人那兒都有了,可咱們這兒一個女學都沒有。這個嘉善縣辦了女學,不知何等規模,聽說還是男女混學。


    北洋也得辦女學。袁師凱,你在直隸給辦上一個。”


    “是。”


    “不怕做錯事,不能不做事,這是一條。興一利,必有一弊,這也是一條。吃不飽肚子餓,吃多了就會撐著。這也是一條。”


    “遵旨。”


    現在科舉和新式學堂對應著,小學等於秀才,中學對應貢生,高中對應舉人,大學對應進士。


    隻要能在京師大學堂畢業,差不多就是進士身份。


    用這個來彌補新舊學製之間的差距,讓舊學人士可以向新學靠攏。在些製度之下,舊學的人士就可以依據其自身取得的功名或準功名情況來選擇進入新式學堂深造。


    但隻要還存在科舉製,最精英的家庭的成員就不會去念新式學堂,而是繼續走科舉之路。


    現在,即便是小學畢業也牛逼的很。


    像奉係招巡警,考生通過讀寫考試就能進巡警學校,有著正式的編製。


    小學就行。


    現在的小學差不多就能有以後大學的待遇,還是帶著編製的。


    現在新學和舊學的矛盾有點深。


    傳統的讀書人對新學是有歧視心態的,叫奇淫技巧。


    最大的矛盾在於做官,新學堂出來的學生會獲得當官的機會,與此對應的是傳統讀書人的機會就會減少,擠占了他們的名額,他們自然會竭力反對。


    並非所有的傳統讀書人都能在科舉的道路上一帆風順的,他們在科舉道路無法繼續進行下去的時候,有很多一部分人去當老師。


    像那些個秀才,開私塾,蒙學。是能賺錢的。


    而新式學堂的出現會和他們搶奪生源,直接影響收入。


    有了八國軍,太後才痛定思痛要搞新政。


    甚至提出了改革方向,學習東營,要搞君主立憲。


    就是當初戊戌變法的主張。


    一些個皇親國戚們開始討論立憲的事兒了。


    “你們說說這個立憲。”


    “稟老佛爺,立憲可保皇位世襲罔替。”


    這時候來的都是親戚,王爺啥的。


    “你說什麽呢?”


    “他說的沒錯,立憲啊,還是有皇上的,這共和可就沒皇上了。立憲,再怎麽著比共和要好。”


    “老佛爺聖明。自日俄大戰,東瀛勝而俄國敗。立憲優於專製之說傳於各國。就在不久前,俄皇已經下詔要實行君憲。”


    日俄打了一年多。


    為的是地盤,其中有一部分中國的地盤。


    甚至戰場還是在東北進行的。


    八國當初撤離京城後。


    俄軍還留在東北不走。想要侵占。


    東瀛不答應。


    東瀛有著自己的利益。


    俄想獨占東北。


    直接開戰。


    這一戰,更讓東瀛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我大清的士子也有不少上書要求立憲的。”


    “說說立憲的優勢和劣勢吧。咱們都是一家人,關起門來說的話,也不用怕說錯了。就怕有話不說。”


    “太後,奴才以為,我朝廷要是還不實行立憲,將無以為國。庚子國難之後,積弱難返,立憲是民心所向。”


    庚子年的八國,簽的和約,賠款割地。


    白銀都是好幾億。


    這些錢都是要從老百姓那兒搞來的。


    “如今,亂黨在海外宣傳共和,從者甚眾。能和共和相抗衡的唯有立憲。奴才以為,朝廷唯有立憲,方可存立朝之本。”


    “說的輕巧,立憲之後,權利歸於憲政,皇上,太後的權勢何在?”


    “君主立憲,有東瀛式的實君立憲,也有英吉利式的虛君立憲,奴才以為東瀛的實君立憲才符合國體。這憲政如何改再說,立憲是必須的。以順應民心之意,還能消除海外的格命浪潮。還能使君主之製,萬年不易。”


    太後算是被說動了。


    確實,東瀛的立憲,和英吉利的立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


    現在的東瀛,天皇的權利大的很。


    英吉利的皇帝確實隻是個擺設,用來看的。


    東瀛則不同。


    別的不說。


    小鬼子自稱為皇軍,就能看出小鬼子對他們的天皇是很服從聽命的。


    甚至比清朝的皇帝還要好使。


    太後:“我老了,這些年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一直都有新鮮玩意。我的腦子不夠用了。如何立憲?這祖宗留給咱們的江山絕不能丟了。江山是我的,也是你們的,絕不能在你們的手裏丟了。這立憲的事就這麽定了。


    戊戌那年,康黨就提起過立憲的事情。我記得有說過,東瀛派出了五大臣去別的國家考察。咱們也應該這麽坐,也派出五大臣出洋。


    端芳,你,還有鎮國公,戶部侍郎,兵部侍郎,你們幾個多去幾個國家,把這個立憲的事情弄個明明白白。”


    “奴才領旨。”


    “吏部侍郎,你去一趟嘉善看看。”


    出洋主要考察東瀛。


    另外就是歐美國家。


    這個事情太後比較看重。


    五大臣都是一二品大員。


    還選調了大批隨員,選拔標準是必須擇其心地純正見識開通者,方足以分任其事。隨員不僅人數眾多,而且級別較高、素質較好。


    都是一些搞外交的人才。


    慢慢的選著。


    幾天的時間就選出了不少的人來。


    朝廷想要實行立憲的事情已經傳了出去。


    太後讚同立憲,主要是那三個大好處,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


    海外孫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眉頭緊鎖,“我們國家要想進步,隻能走共和的道路。”


    “幾千年了,總有那麽一些人想把一個國家推翻了重來。到頭來怎麽樣?不過也是改朝換代。”


    孫先生:“不,我搞的格命和過去的改朝換代是完全不同的。中國曆來的改朝換代都是推翻一個皇帝又冒出另一個新皇帝。我要該製度,而不是改王朝。”


    “談何容易。你那個共和的理念源於哪兒?美利堅。那隻有一百年的曆史,還是個移民國家,文化是新的,他們搞共和,沒問題。咱們這兒行嗎?幾千年了,共和太難了,立憲倒是可行。”


    孫先生:“這是不知世界之真文明,不知世界之真進步。立憲救不了清廷,與其讓清廷苟延殘喘,不如促其速死。”


    孫先生直接從海外迴來,不能讓大清立憲,萬一還真的再讓清廷又苟延殘喘一段時間,難搞。


    “清廷要立憲,直接送他一個開門紅。就炸那個五大臣。”


    “就是炸彈不好弄。”


    “嘉善的蔡校長。研製過炸彈,研製出一種體積小、威力大的炸藥出來。甚至在嘉善有一個兵工廠,我們可以去購買。”


    這邊的兵工廠是向外售賣武器的。


    兵工廠每個月都要往裏投幾萬塊。


    不賣武器,搞迴一些錢迴來。


    虧損的就太多了。


    “蔡先生,清廷的進士,辭官在嘉善一個學校的校長。提出五育並舉,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對變法,對共和都是支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覺醒時代:從少年閏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陶歌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陶歌破並收藏覺醒時代:從少年閏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