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完結後,因為水平不行,肯定不會有啥完本感言之類。這裏感謝一下一直看到這裏的讀者們,謝謝大家了。


    暫時還不會完結,還有幾萬字,但後麵打仗的內容會很少了,就算打仗,也是溫馨的,沒啥血腥和你死我活,其餘內容幾乎全部都是日常,都是類似於之前曹植,孫紹,劉琮在呂布家生活的日常文,以及每一個書中出現人物的結局,都會寫出來,不喜的可以棄了。


    作者在這裏感謝每一位陪伴至此的知音,雖然不舍,但是,是時候說再見了。)


    聽到呂布要將他和黃月英的兒子承嗣到諸葛亮的名下,嚴氏,貂蟬,甄宓雖然不能理解,但是也支持他的決定。


    呂布在她們心中的地位,不僅僅是夫君,更是神祗一般的人物,無論呂布做何決定,她們都是絕對的支持。


    隻是嚴氏和貂蟬有些奇怪,這麽多年來跟呂布朝夕相處,呂布是什麽時候結識過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年兒童的呢?


    想來,應該是當年嚴氏剛生下呂雯不久,無法跟呂布逃難,呂布單身逃出長安,將家小托付於他人那段短暫時間,諸葛亮救了呂布吧,隻能是這個解釋了。


    不但嚴氏和貂蟬這麽想,聽聞有人救過呂布的其他人,都猜測是那段時間,諸葛亮救過呂布。


    可是如果是這樣,那這個少年那時候才十歲,如果真有膽識救呂布,這少年的早慧程度,就有點聳人聽聞了。


    可以對比一下天下有名的神童孔融,他在十六歲時救過同樣走投無路的張儉,結果事不機密,送死了自己的哥哥。


    而十歲的諸葛亮救了呂布,不僅天下人不知,連自己的家裏兄弟姐妹都沒有一個人知道,此等神童,已經遠遠超出了孔融了。


    難怪呂布稱其道德高尚,才冠古今。


    可以想見,一個十歲的少年,能被呂布這樣近乎聖人的人,稱為才冠古今,道德高尚,此少年該是何等的驚才絕豔。


    一時之間,諸葛孔明之名,傳遍了天下。


    劉備聽到這個說法,立刻覺得自己疏忽,對不起呂布,不管怎麽說,都不能讓諸葛孔明就此消失於曆史長河中。


    於是劉備在朝會上,請追諡諸葛亮為侯。


    劉備事先未和呂布商議,呂布聽到劉備的奏事,趕忙表示反對。


    此時已經是郎官的諸葛瑾三兄弟也堅決推辭。


    諸葛瑾言道,“諸葛亮救過武王,乃私事也。武王已經謝過我二弟,又贈送家財於我三兄弟。朝廷諡法,乃是國之重典,豈有以私事論功勞者?”


    劉備心中不禁暗自讚歎,諸葛瑾真乃君子也。


    劉備說道,“不然,自古以來,大功莫過於救駕。武王雖非人君,然而天下之人皆知,武王乃天下第一等聖人,於大漢天下,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將傾之大功。若無孔明,則無武王也,若無武王,又何來今日大漢之興隆。


    孔明實乃漢室之大功臣,追諡孔明,合乎禮法。”


    諸葛瑾依然推辭,弟弟已經離世,當然由他來代表二弟,“正因為武王乃是天下第一等聖人,更不該追諡諸葛孔明。


    臣料想,當年孔明所做,很可能不過是收留了武王一段時間,而且這時間還不算長。換成他人,可能早忘了這段故事,隻有武王實誠君子,才將此事當成了救命之恩。


    我等接受武王饋贈,已經是受之有愧了,若追諡孔明,豈不是愧對這十數年來浴血奮戰,舍身忘死的無數將士。”


    劉備跟諸葛瑾一番爭執,呂布反倒不好插嘴了。


    因為呂布既然已經將諸葛孔明樹立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如果自己代表恩人推辭爵位,有忘恩負義之嫌。如果讚同,又有公器私用,用國家恩典來為自己報私恩之嫌。


    但最終,呂布還是決定拒絕,不管別人眼裏他能不能代表諸葛亮,他都是諸葛亮,天地皆知,豈可欺心。他的功勞,足以封王,何況封侯,但他已經用呂布的身份領了王爵,怎麽能再用別的身份得一爵?


    於是奏道,“孔明之恩,臣舉家相報也不為過,但如諸葛瑾所言,此事臣之私事,豈可用國家公器報答。追諡追封孔明之事,絕不可為。”


    天子聽聞,一時之間,也難以決斷。


    劉備和呂布輔政以來,一直行同一體,同心協力,這還是第一次兩人意見相左,天子幹脆沒做決定,宣布退朝。


    天子決定,還是跟劉備,呂布私底下先商議好之後再說吧。


    退朝後,天子在宮中召見了劉備,呂布。


    天子問道,“二位愛卿,關於諸葛孔明之事,朕實在是一知半解,能否為朕解惑。”


    劉備和呂布不禁苦笑,這就是所謂的,每一個謊言,都需要很多個謊言來圓。不過他們扯的這個謊,並不想從中得到任何利益,而是真相過於驚世駭俗,所以這個謊言並不會讓他們感到愧疚。


    於是,一個清雅俊逸,才學無雙,道德高尚,宛若神仙中人的諸葛孔明,從劉備口中道出,深深的印入了天子的心中。


    讓天子不禁悠然神往。


    劉備最後道,“諸葛孔明不僅是武王的救命恩人,與劉備也是亦師亦友,劉備曾經有幸得見,至今受益匪淺。”


    天子大為吃驚,“原來齊王也見過諸葛孔明?”


    呂布最後說,“孔明雖然與我有救命之恩,但我將兒子過繼給他,又將家財送與諸葛兄弟,也算是對其報答了。國家公器,不可用於私恩,陛下切不可賜爵孔明。”說完,又朝劉備施禮,“齊王心意,我自然明白,還請齊王體諒我的難處。”


    最終,劉備沒有辦法,隻能放棄追封諸葛亮為侯的想法。


    最終天子眼睛一亮,想出了主意,“昔日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雖未得朝廷賞賜,實有大功於百姓,百姓自發為其父子立廟,如今李家二郎已經成神,得百姓萬世供奉。


    孔明其人,雖未直接為朝廷效命,於社稷卻有大功也。不如以朝廷名義,敕封其為神,為其立廟,享人間煙火。”


    呂布和劉備相視一眼,各自苦笑。


    孔明還活著呢,就要成神了。


    於是此事就按照天子的提議辦了。


    但呂布還是低估了劉備尊崇諸葛亮的決心了,後來等呂布致仕迴家種田後,劉備請天子親自將十四歲就過世的諸葛亮抬入文廟,陪祭至聖先師孔子。


    這個時候,呂布已經不在朝中,劉備與天子也沒有征詢他的意見,自己就把事辦了,等呂布知道這件事,也沒有辦法再反對了。


    而呂布本人,因為重視文化,保護典籍,對文化的傳播和繼承起了極大作用,在去世後,也陪祭於文廟。


    於是諸葛亮因為有了劉備,呂布兩位學生,成為了鬼穀子一般的傳說中的神仙人物。


    後世再過數百年,二郎神的廟宇遍布天下,後人對於二郎神,到底是李二郎,還是楊二郎,還是諸葛二郎,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反對派普遍認為,諸葛亮陪祭文廟,不可能僅僅是一個區區二郎神,這些神話人物,往往來自不那麽有名的曆史人物,老子,孔子這種人,如果成神,肯定也是最高神之一,諸葛亮就算成神,那也應該是最高神,怎麽會成為二郎神這種民間神。


    在後世華夏的官方文化中,一直都有文武廟的祭祀。呂布因為千古無雙的武力和統帥,在後世被尊崇為武廟副祀,與留侯張良一起,陪祭武成王薑尚。


    隨後華夏文化中,開疆擴土,銳意進取的思想開始退居二線,穩定天下,忠君愛國漸漸成為主流,後世君主認為,薑尚身為商臣,張良身為韓人,卻最終不能為商,為韓盡忠,是以不能為武廟之主。而呂布挽救漢朝四百年基業,忠君愛國,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同時又兼有銳意進取,開疆擴土,成功之後,放棄權柄,迴鄉務農,實乃天下最完美聖人。


    武廟當以呂布主祭,薑尚,張良為副祭。


    從此以後,武廟呂布,副祭薑尚,張良,文廟孔子,副祭諸葛亮,呂布,遂成為天下定例。


    呂布一個人,在文武廟中,占了一個主位,兩個副位。


    這些都是後話。


    建興元年六月,天下開始到處為諸葛亮建廟,關於呂布恩人諸葛亮和諸葛家三兄弟之事,總算告一段落了。


    雖然呂布有些傷感,他的親兄弟們都跟自己失去了血緣關係,自然也失去了親近感,但好歹把他們都接到了身邊,而且自己即將出身的孩子,也可以重新歸入到諸葛家的門下,呂布也算是了了一個心願了。


    就像他自己說的,於天下,無愧於心,於諸葛家,卻是問心有愧。隻盼黃月英以後還能再有孩子,讓諸葛家,諸葛亮也就是自己的這一支,能夠開枝散葉。


    七月,到了劉備女兒劉薇與袁尚的婚期了。


    袁家除了袁紹本人以外,袁譚和袁熙都來了。


    袁紹本來也想來洛陽參加兒子的婚禮,但是想想自己畢竟是一方諸侯,迴到了京城,萬一被天子扣留在洛陽,封個官,可就再也迴不去了。


    他就算再相信呂布是君子,也不敢親自來洛陽。


    畢竟如果呂布強留他在洛陽為官,其實也能夠向天下人交代,不會違背呂布君子的形象。


    因為現在呂布和劉備的身份,已經不再是一方諸侯,而是漢室朝廷的再造者,大漢的輔政王爺。


    當然,袁紹沒來洛陽,也不影響袁尚的婚禮,袁紹的親弟弟袁術現在就在洛陽呢。


    以袁尚親叔叔的身份代表袁家參加袁尚的婚禮,從禮節上來說,是過得去的,何況袁尚的兩個哥哥袁譚和袁熙都來到了洛陽。


    劉備兩個女兒,長女劉瑩被封為濟南國長公主,這下,濟南國在呂布手裏剛剛被改成濟南郡,現在又重新改成濟南國了。


    更加有意思的是,寇封被天子加封為後將軍,曆城侯,濟南相。


    後將軍沒問題,漢朝曆來有駙馬都尉可以為官掌權的例子,曆城侯也沒問題,從長公主的封國拿一個縣封駙馬是慣例。


    但濟南相就屬於天子的惡趣味了,國相等於太守,也是兩千石高官,但讓寇封做濟南國相,就太離譜了吧?


    我給我老婆當國相?


    這可真是名正言順的相妻教子了。


    就連呂布和劉備都是哭笑不得。沒想到這個青年天子也有這麽幽默的一麵。


    離譜的事情不止這一件。


    劉薇被封為陳留國長公主。


    這個陳留國,可是天子成為天子之前的封國,本來他想禪讓皇位於劉備,自己迴去做陳留王,但劉備拒絕了,他也沒機會再去做陳留王了,又不想將陳留國就此除國改郡,幹脆將陳留國封給了劉備的二女兒劉薇。


    天子把自己之前的封邑又轉封了劉備的二女兒,也是一件離譜的事。


    當然,袁尚也沒逃過天子的惡趣味,沒逃過相妻教子的命運,被封為征北將軍,平丘侯,陳留相。


    劉瑩和寇封早已經就國。


    當然,既可以看成是劉瑩和寇封夫妻倆一起就國,也可以看成是劉瑩就國,寇封就職。


    反正他寇封既是濟南國長公主駙馬,又是濟南國相,漢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人。


    當然不會是最後一人,有人馬上就要步他後塵了。


    袁尚的婚禮舉行完之後,陳留國長公主就帶著家裏人浩浩蕩蕩前往陳留國就國去了。


    而袁尚,也隻能跟著自己的妻子去陳留國,既就國,又就職。


    唉,想他袁尚,弓馬嫻熟,武藝過人,英俊非凡,袁紹甚至因為他的顏值而一直想立他為繼承人,他一門心思奪嫡,沒法奪了,一門心思娶呂布的女兒呂雯,沒法娶了。


    從此隻能寄人籬下,安心做贅婿了,命苦啊命苦。好在劉薇雖然不如呂雯豔麗無雙,但也算是美貌如花,偏偏還長著一顆戀愛腦,雖然明明地位高於袁尚,卻對袁尚尊敬有加,如同普通夫妻一般,總算讓袁尚高興起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堂堂呂布,為何要去做謀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草穀的唐傘小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草穀的唐傘小僧並收藏堂堂呂布,為何要去做謀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