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南京,總統府特別軍事會議。


    參會者,南京保衛戰的高級將領。


    初冬的陽霾籠罩著古都南京,嚴寒的江風次得古城萬木凋一輛黑色的轎車徐徐地駛出了百子亭的唐公館,向中山門外急駛而去。


    國民政府軍委會熱行部主任唐生智,身著筆挺的一級陸等上將製服,端坐車中。


    這裏似乎一切還很平靜,歌舞升平,可是南京城外,中日兩國的軍隊正在殊死大搏殺,血灑沙場。當初日軍揚言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可是,淞滬之戰,打了三個月了,打滅日軍的妄言。讓國人鬆了一口氣。


    但是,唐生智從淞滬之戰的戰況看,上海之戰局敗局已定。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京了。誰來守衛南京?唐生智感到有一絲不祥之兆。守南京的人選,看來老蔣已定。從種種的跡象看,這根可怕的繩索隻怕老蔣要往自己身上套。他深知,老蔣親自掛帥指揮的淞滬之戰節節敗退,他指揮的可是國軍精銳之師,三個月的慘烈戰鬥,國軍將士陣亡達二三十萬人,其中黃梅興、蔡炳炎、楊傑、秦霖、龐家楨、官惠民、吳克仁、吳繼光等十餘名將血灑淞滬,殺身成仁。


    淞滬一戰,日軍“速戰速決”的神化已化為泡影。但是,國軍付出了傷亡三十萬人的慘重代價。


    中國軍隊投入80餘萬人,傷亡30多萬人,而日本則隻投入了30萬人,傷亡4萬多人,最終以中國軍隊的全線撤退而告終。


    淞滬之戰,日軍又一次給蔣介石上了一堂血腥的一課。唐生智深知,南京的保衛戰比淞滬之戰將更加慘烈。


    國軍已經大傷元氣。南京是國都,國都如果被日軍攻破,後果不堪設想。唐生智想著想著就覺得背後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股涼氣。令他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唐生智的轎車停在中山陵蔣介石官邸的門口,唐生智急步邁進蔣介石的辦公室。蔣介石早已端坐在中央,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還有國民政府軍令部作戰廳廳長劉斐、憲兵司今兼南京警備司令肖山令等幾個人都到了。


    南京危機,唐生智今天是第二次參加南京棄守會議了。


    連日來,蔣介石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日本人欺人大甚,英美不夠朋友,蔣介石一直幻想中日之間實現的“”光榮和平”始終看不到蹤影。仗打到這個份上,他已經沒有選擇,隻有和日軍血戰到底。


    “娘希匹,誰能使日本停止進攻?”


    蔣介石這話明顯底氣不足,凇滬之戰,把七十多個師送到上海戰場,這些部隊又多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卻被日軍打得七零八落,節節敗退。蔣介石把自己的家底全拋出來了,哪能不痛心?但是,盡管他心裏明白,日軍誌在必得會不惜一切代價占領南京。占領南京意義深遠。看來南京是很難守住,結果隻有損兵折將。但是,如果不守,他丟不起這個麵子。南京是國都,國都失守,在國際上,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國內,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個無能的領袖。九一八事變的慘痛的教訓至今還厲厲在目。


    誰來接這份要命的差使?今天來開會的的將領他看不出誰有這個是意思。


    會上,副總長有半個略家之稱的劉斐第一個發言:“我認為日軍正利用在上海會戰爭得的有到形勢,以其優勢的海陸空軍及重裝備,利用長江和滬寧、京杭國道等有利的水陸交通條件,直逼南京。南京地處長江彎曲部,地形背水,日軍可以從江麵上用海軍封我炮擊南京,在陸上可以從鞠湖截斷我軍後方的交通線,然後以陸軍空軍協同攻擊。使南京處於立體包圍形勢之下,守是守不住的……”


    何應欽點了點頭,白崇禧皺眉,蔣介石大驚,隻有徐永昌不動聲色。唐生智陷於沉思。


    “大家有什麽意見?”蔣介石想聽聽其他將領的意見。


    白崇禧第一個發言:“我讚成劉斐的意見。我軍新敗,急宜爭取養息的機會,以利再戰。敵人正希望我們跟他決戰,我們偏編不上他的當。這是對的。”


    蔣介石大為惱火,其實在蔣介石的內心是不願丟南京。但是他抗戰領袖,在國民麵前把南京留給日本人,他又要背上不抵抗的罵名。他拉不下這個臉,無論如何,南京是要守。可是今天來參加會議的這些將領,意見都是撤,不願守南京。大家都不願意把自己留在這裏。淞滬之戰,大家都領教過日本的厲害。那是將介石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當與日本賭一把。原以為這一場豪賭自己一定贏,沒想到還是輸了,而且輸得很慘,日本胃口極大,竟然打起國都的主意。如果日本把南京占了,國軍顏麵何存?他自己顏麵往那裏放?對不起國文孫中山對自己的重托。一個泱泱中華,竟然敗在一個的島國手裏。蔣介石實在不願意第二次在國人麵前丟麵子。


    蔣介石見大家都是縮頭烏鬼,不禁喟然長歎:“國難當頭,竟無人應戰!”


    白崇禧、李宗仁等人紛紛表示,以如今國民政府的戰力,即使想守也守不住。與其跟日軍死磕,還不如讓大軍撤出南京,再找機會。


    當時南京的大部分部隊,都是從淞滬會戰中撤下來的,經過長時間的戰鬥和行軍,已經疲憊不堪,這樣的部隊跟日軍戰鬥,最終的結果,無非就是另一場淞滬會戰罷了。


    聽到白崇禧、李宗仁等人的建議,蔣介石低頭沉默不語,他知道,南京守不住,但這仗,他還是想打。並不是為了贏,而是給歐美各國一個態度,爭取到更多的軍事援助。


    也許是看出了蔣介石的心思,一直坐在角落中,低頭不語的唐生智,突然站起身來,大喊道:“南京該守,這裏是國都,也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所在,值此危難時刻,如果不戰,不僅對不起淞滬會戰中戰死的將士們,更對不起孫中山先生的囑托,因此,我主張,與南京城共存亡!”


    聞言,蔣介石暗自大吃一驚,想不到這一個與自己一直對著幹的唐生智在自己糾結為難之際,為自排憂解難,內心大喜過望,臉上卻不動聲色,對眾人說道:“說得好!說得好!南京不能丟!”


    蔣介石望著站得筆直的唐生智,不禁吃驚。這個身子有點柔弱的唐生智,此刻給蔣介石的印象卻虎虎生風。仿佛又看到了當年蔣馮蔣桂大戰時那個雄姿彪悍所向無敵的唐生智了。這個與自己心有介蒂的唐生智,竟然在自己最需要有人解困的時候,挺身而出,力挺自己,站出來幫自己。蔣介石不禁對唐生智刮目相看。蔣介石暗喜,終於有人出來守南京了。蔣介石幾天來繃緊的心一下放鬆開來。其實,蔣介石很欣賞唐生智的才幹。當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北伐半途而廢,蔣介石和汪精衛寧漢分流,兩家分庭抗禮。在全國一片討蔣聲中,唐生智手握重兵東征討蔣,逼得老蔣隻好通電“下野”。寧漢統一後,唐生智遠走日本。後來蔣桂大戰爆發,蔣介石把曾逼他下野的唐生智請出山,唐生智為報蔣介石知遇之恩不負眾望,在與蔣桂、蔣馮兩場大戰中,親臨前線,為蔣介石問鼎中原立下汗馬功勞。


    可是,蔣介石卻卸磨殺驢,戰事結束後,就前掉唐生智的兵權。唐生智一怒之下,再次反蔣,結果大敗。輾轉到廣東,協助陳濟堂、李宗仁共同反蔣。


    一直到“九一八”事變,在各界輿論壓力下寧粵雙方才複歸統一,一致對外。但是這次蔣介石不敢重用唐生智,隻給了他一個閑職。隻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隨著勢的發展,特別是日寇的瘋寇的侵略,全國上下抗日唿聲越來越高。迫於抗日壓力,蔣介石才給了唐生智一個軍委會執行部主任的實職。讓他專門負責籌劃抗日的準備工作。


    蔣介石其實早就想到唐生智,但因和唐生智心裏不能言喻的隔閡,一直想找個機會與唐生智談談。沒想到今天唐生智毛遂薦,解了他的困局。遙想當年,北伐時,唐生智是何等風光。北伐戰爭他任中路軍前敵總指揮,率領他的看家部隊第8軍加上第4軍、第7軍和葉挺軍團,一路勢如破竹,奪取武勝關,血戰汀四橋,飲馬長江,打得關佩孚丟盔棄甲一敗塗地。唐生智的赫赫戰功給當時任北伐總司令的蔣介石臉上爭了光。一夜之間,唐生智將軍智勇雙全的大名威震敵膽,舉國皆知。蔣介石也當眾誇唐生智:“孟瀟有軍事天才,我不及也。”


    唐生智胸板挺直,慷慨陳詞:“南京是我國首都,因國際觀瞻所係,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放棄南京,將何以麵對總理在天之靈?全國人民怎麽看我們?因此,南京不能丟,必須死守!我願意與南京共存亡!”


    蔣介石一聽,臉上的陰雲盡散,興奮地笑著說:“孟瀟說到了我的心裏話,南京是六朝古都,住有六十萬民眾,如果我們棄城而去,將被背上千古罵名!我同意孟瀟的意見,與南京共存亡。”蔣介石希望借唐生智的智勇雙全,多謀善斷守住南京三個月,然後再調兵遣將,保住南京,再一次給蔣介石爭迴麵子。如果萬一南京守不住,也是唐生智守城不力,讓他做個替罪羊。


    蔣介石立刻在會議上宣布:“現在我宣布委任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會上,蔣介石緊緊地握著唐生智手,語重心長地說:“孟瀟,國難當頭,你重任在肩,南京的守衛我全托付你了!”


    唐生智聞言,當即向蔣介石敬了個軍禮,信誓旦旦地保證道:“請蔣委員長放心,我誓死保衛南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飛刀神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天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天陽並收藏飛刀神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