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的修煉方法是不需要經過種他第六的,而第七步的養魔第七,隻需要吸收天地間的靈氣對魔種進行孕養就可以了,在大唐源源不斷的靈氣供應下,最多一個月陸知秋就能夠完成養魔第七。


    也就是說陸知秋修煉道心種魔大法,起步已經是催魔第八了,他的底蘊深厚,加上有世界助力,修行起來自然是順風順水,更何況他有著前人的指引,修行中有那些難點和訣竅,都一清二楚,自然達到了前無古人的修行速度。


    為了徹底完成養魔第七,陸知秋又在三才幫的營地呆了一個月,索性三才幫所在之處,方圓數十裏都沒有其他強大的勢力。


    而且三才幫的三位首領在這一帶也是臭名昭著,大首領還是一流好手,普通人根本不敢靠近三才幫,而那些大勢力有看不上這個犄角旮旯。


    三才幫已經全部被滅了,營地物資充足,陸知秋就算在這裏閉關修煉數年也消耗不了什麽物資,而且以他現在的身體素質,就算半年不吃飯,大抵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最多也就是消耗些生物量罷了。


    而且陸知秋現在在源源不斷的攝取這天地萬物的精華,雖然還有達到辟穀的階段,但是天地靈氣也能大大減少他對於食物的需求,食氣者神明而壽大抵就是如此。


    時間的腳步不為任何人而停留,陸知秋在三才幫的營地中也完成了自己的蛻變。


    隻見陸知秋的雙眼精光爆閃,那是精元充足的表現,同時他的身上無時無刻的散發著一種特殊的波動,暗暗以天地萬物契合。


    陸知秋此時渾身充斥著一種邪異的魅力,直視他就好像直視一頭魔鬼,無時無刻都想著讓人墮落。仿佛一不小心,就會在陸知秋麵前是去了心智,淪為他的奴隸。


    經過一個月的修煉,陸知秋此時的身體素質和力量均高達一百點,之前散掉的內力也已經全部修煉迴來了,而且是更加強悍的先天真氣。


    先天真氣不僅威力是內力的數倍,更重要的是能夠離體,而且有重重神異的功能,能夠維持和激發人體的生機,同時能緩慢提高人的潛力。


    而且精神也在緩慢的提升著,道心種魔大法是個視萬物為波動的心法,一草一木,都是一種波動。一般練武者的真氣也是波動,先天真氣則是更高層次和精微的波動,因能與人的精神結合。而魔種則是超越了生死的波動,故能人之所不能。


    陸知秋的精神通過魔種,無時無刻的都在感受著這天地間的波動,並且讓自己的精神融入天地與這種波動共鳴,在這種共振的強化中,他現在的精神達到了驚人的350點,要知道這才一個月的功夫。


    道姓種魔不愧是大唐中最擅長於精神異力修行的武功。現在陸知秋的實力絕對是宗師級別的。


    “是時候離開了。”陸知秋最後看了一眼自己停留了一個多月的地方,沒有任何留戀,再取了一些黃金後,轉頭就離開了三才幫的營地。


    待在這裏已經不會有進步了,或者說進步會無比的緩慢,至於拿黃金,有現成的幹嘛不用,自己煉成多麻煩啊。


    催魔這篇主要練道心與魔種的逐漸融合過程,也最精彩有趣的過程,就是和人動手過招,務令魔種發揮得淋漓盡致,魔種道心兩者水乳交融,神意匯流,變化無窮。


    時逢亂世,這裏不缺少各路的野心家,正適合陸知秋轉戰天下。


    “既然祭天,那就必須要重整山河,畢竟一個連統一都沒有的國度,祭天是沒有多大效果的,而這個世界還有誰比楊廣更加適合當皇帝?畢竟他可是正統!”


    這個時代正統就代表萬民認可,隻要發布的政令符合民心,那政令就很容易推行下去,而且容易獲得百姓的擁護,當然也得政令的確能下到基層才行,那些世家可不是吃素的,無時無刻都在窺視皇權。


    陸知秋現在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幫助楊廣重新整合江山,雖然李二後來也是千古一帝,但是陸知秋就是想自己試試讓楊廣成為千古一帝,那個男兒不想扭轉乾坤書寫曆史?


    而且現在楊廣手下還有著一隻天下最精銳部隊——驍果軍。隻要掌握這隻天下強軍,那這個天下其實沒有其他人什麽事。


    雖然這隻軍隊現在有著種種問題,但是歸結起來無非就是缺錢缺糧罷了,士兵為你賣命無非就是為了碎銀幾兩,能夠填飽肚子,有楊公寶庫在,這些都容易解決。


    就算沒有楊公寶庫,陸知秋有煉金術在,什麽東西不能自己煉成?


    唯一難解決的就是驍果軍多為關中人,思念家鄉,但是他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利益給夠,有的是願意留下來的人,或者重新招募一批人補充進去。


    再結合自己從真理之門內得到的百戰之兵的訓練方法,絕對能夠打造出一隻強軍,隻是需要耗費不少時日罷了,實在不行陸知秋也不介意用些‘特殊’的辦法。


    現在陸知秋要解決的是人才的問題,畢竟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理國家,都少不了人才,但是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都被門閥士族給壟斷了,庶民甚至於寒門根本就沒有上升的機會。


    楊廣也是因為大開科舉,和那些士族徹底的撕破了臉皮,這也是楊廣被稱為暴君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楊廣的政策無疑是好的,但是打破了那些士族的利益,自然得不到支持,所以三征高麗之後,楊廣也徹底了喪失了對天下掌控的能力。


    “不過沒關係,這個世界根本就不缺少人才,隻是卻是伯樂罷了。”陸知秋想了下原著中那些不錯的人才。


    那些都是人才期初都是隋朝的人,隻是楊廣不能知人善用或者說是根本就沒有發現這些人才,畢竟在深宮當中,很多消息都是靠那些官員傳遞的,對於這個天下根本就了解不透徹。後來這些人才才流落到了叛軍門閥那裏。


    隻要用好這些人才,再配上一些寒門,那治理這個天下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無論是小說還是曆史,唐朝收留了大部分隋朝的名臣,可以說大唐能夠繁華,是建立在接收了隋朝的遺產之上的。


    這時的大多數名臣都是效忠於隋朝的,隻不過楊廣步子邁的太大,把一手的好牌大的稀巴爛罷了。


    隻要保證治理之下的百姓吃飽穿暖,哪個會冒著被砍頭的風險造反?哪朝哪代,百姓不是被逼的走投無路才起義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覓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特亞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特亞修並收藏諸天覓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