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天,以竅封神,這是何等浩瀚武學。
且還隻是半部。
也不知道那《玉皇神卷》上又記載著怎樣玄妙的武學,才能與《昊天帝卷》並列。
可想來也是驚天動地......
兩年來,隨著夜淩空不斷修行,摸索,對彌羅道胎的神奇也越發感到讚歎。
嚴格來說,彌羅青章並不是什麽武學內功,隻是一部武體道胎的鑄就之法。
武體道胎相當於一種經過人為塑造的特殊體質。
就像一個人長期拿自己試毒,令身體裏逐漸對某種毒素產生抗體,有一點免疫能力,形成抗毒體質。
塑造武體道胎也是一樣道理。
武體道胎通常會對武者的修行、內力,產生增幅作用,比如用一些道體能夠增幅武者的陽火內勁的威力,一些道體能讓人修行上一日千裏,內力增長極快。
而彌羅道胎則能包羅世間的一切上乘武學。
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就像水火不相容,武者根據所煉功法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內力,有陽火內勁,也有陰寒內勁,有些能夠相融,有些卻會相衝。
若是修煉一些清虛存正的內功,蘊養一些中正之氣也就罷了,比如武林眾人往往佛、道雙修,便是因為佛門的內功往往雄渾柔和,道門的功夫衝和自然,即使一塊兒練也不會衝突。
但若練的多了、雜了,各種真氣在體內相衝,就會導致走火入魔,日久月深,不單會給身體造成暗傷,爆發時還有可能致使靜脈寸斷。
有些人在修煉的諸多上乘內家武學後,為了保持體內真氣順暢,就會將其餘內力化去,隻修煉一門最玄妙的內功心法。
這樣一來,盡管會導致用內力催動其他功法,威力會稍有折扣,但卻沒有後顧之憂。
比如說,一個人在修煉了華山內功,華山內功產生的內力中正平和,用來催動別的功夫,如火焰刀、寒冰掌這些功夫,倒也無妨,隻是在威力上肯定不如用赤火神功的陽火內勁去催動火焰刀來的威力兇猛。可若修煉赤火神功,用陽炎火勁去催動寒冰掌,不但威力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有可能對自己造成內傷。
是追求極致的威力、還是追求全麵,都看個人。
也有一些武學奇才會嚐試著把諸多內力、內功融合,比如一個人同時修行寒冰掌和烈火掌,兩種武功本不相容,長期修煉下去,冰、火內力再相衝,必須得放棄一個。
可有的人就不甘心,想要魚與熊掌二者皆得,便將兩者內功融合,形成一種同時具備冰寒、陽烈屬性的內力,由水火相克化為水火相濟,便能兼修兩門武學,也不擔心威力會折扣。
但這條道路極其艱難,能做到者,萬中無一。
通常來說,修煉的內功越雜、越多,各種內勁齊聚丹田,就越容易相衝,可彌羅道胎卻完美解決了這一點。
雖然在修煉上,搬運的內力仍是在氣海丹田裏蘊養,可當夜淩空修煉各種內家武學,比如修煉一門烈火掌,內力在改功法的經脈路線上運行一圈,化出烈火陽剛之性,彌羅道胎就會把這股烈焰之性剝奪下來,駐入其他穴竅中,凝練烈火神星,隻把最原始的內力運送入丹田中蘊養。
當他想要使用烈火掌時,烈火神星就會釋放力量,跟內力相合,將其化為烈火之勁。
而今居於夜淩空氣海丹田裏的隻有一股最原始、精純,無屬性的內力。
總得來說,別家都是把各種內力放在丹田裏運營,而夜淩空相當於以渾身所有的穴竅為丹田。
不同之處在於,其餘丹田裏隻有武道神星,而無內力。、
內力皆在丹宮中。
打個比方說,就是別家練武,相當於把將帥和兵都放在帥部、也就是丹宮府裏,而夜淩空是非戰時,各方大將都住在自己的府中,但是兵權都被剝下來,由帥府調動。等到要打仗了,再由帥府下發兵權給麾下大將,等打完仗再還迴來,如此就不用擔心手底下的將領會帶兵互相打起來。
這兩年來,夜淩空一邊修煉牛、虎雙魔拳,增加肉身底蘊,一邊磨煉內功,打通經脈。
到目前,奇經八脈已經被他打通了一半。
其在身體內各凝封一道‘破軍正星’、‘金蛇梟星’,還有一道‘力之奇星’。
破軍正星就是燕趙神槍凝成的武道神星,而金蛇梟星則是金蛇秘籍裏的各種武學的精華所凝成。
至於‘力之奇星’,似乎是他渾身的肉身勁力所凝成的武道神星。
關於這一顆神星,夜淩空也不知道它從何而來,或許是夙武道出手所致,又或許是彌羅道胎自然形成,反正在它凝練之後,似乎是夜淩空目前的修為境界,好像還無法駕馭,因此無法調動其中的力量。
簡單的說,他那千鈞神力的外掛被封了。
如今他的肉身力量也就比尋常人強上一些,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已算得上天生神力,但跟他之前那種宛如演義小說裏、魯智深倒拔楊柳那般,差的何止一籌?這事差點沒把夜淩空氣死。
自己引以為傲的兩大外掛,肉身神力跟燕趙神槍,一下就被封了。
前世裏的一堆運營要是有這效率,一眾遊戲會涼?
不過這也讓他發現了,武道神星的凝聚並非單純的隻需要內力,戰意,而是精氣神,甚至和武學道理有關的一切,都能成為滋養星核壯大的資糧。
像金蛇梟星,起初是他把金蛇劍法修成大成才凝成的星核,後來隨著他把金蛇遊身掌、金蛇內功,一眾出自同源的武學修煉起來,那星核逐漸壯大,在穴竅中化作一顆星辰。
至於華山功法、混元功為什麽沒有凝封神星,大概是因為他還沒把這些功夫練到圓滿。
混元功不像金蛇秘籍的武功,劍走偏鋒,可以速成,走的是水磨的功夫,水滴石穿,要紮紮實實的把奇經八脈打通,形成混元一氣,在經脈中循環遊走,這般方是大成。
兩年後,根據江湖上的消息,算著時間差不多,夜淩空便一路馬不停蹄的趕來無量山,也就有了眼前這一幕。
......
清幽山水間,約莫二三十人呆立在那裏。
最先迴過神來的是個四十左右的中年道姑,此人姓辛,道號雙清,是“無量劍”西宗掌門。
“無量劍”於五代後唐年間在南詔無量山創派,掌門人居住無量山劍湖宮。自於大宋仁宗年間分為東、北、西三宗之後,每隔五年,三宗門下弟子便在劍湖宮中比武鬥劍,獲勝的一宗得在劍湖宮居住五年,至第六年上重行比試。五場鬥劍,贏得三場者為勝。
這五年之中,敗者固然極力鑽研,以圖在下屆劍會中洗雪前恥,勝者也是絲毫不敢鬆懈。
北宗於四十年前獲勝而入住劍湖宮,五年後敗陣出宮,掌門人一怒而率領門人遷往山西,此後即不再參與比劍,與東西兩宗也不通音問。在那之後,北宗日趨勢微,而東西二宗卻均人材鼎盛。
三十五年來,東西二宗互有勝負。東宗勝過四次,西宗勝過兩次。
而今又逢比武鬥劍之期,辛雙清帶著門下二十來名弟子,趕來赴會。
“不知這位公子詢問劍湖宮所在,所為何事?”
辛雙清出言試探。
夜淩空笑道:“不瞞前輩說,在下久聞無量派之名,得知在劍湖宮,每隔五年就有一次鬥劍,心中不勝向往,想前去觀摩一番。”
辛雙清一聽,心中倍覺受用,說道:“實不相瞞,我便是無量派西宗掌門,此番正是帶著門人前去赴約。”
“原來是辛掌門,這還是真是巧了!”
夜淩空眼神一亮。
借此由頭,夜淩空加入一行人中,與之結伴上山。
一路上,西宗的女弟子頻頻朝他這裏看來,他也並非沒有察覺,隻是懶得搭理,跟著辛無雙聊天,借機想要套出‘無量玉璧’的大概位置。
而辛雙清見夜淩空儀表猶如天人,氣度也是不凡,不知是哪兒的世家公子,言語倒也客氣,聊了幾句,發現對方學識淵博,尤其在武學上頗有見解,非是尋常人,於是便起了幾分結交之心。
江湖人在外闖蕩,一靠武功,二靠朋友,多結交幾個朋友,總好過樹立一些個敵人。
就連無量派此次鬥劍,東西二宗也共同出麵,邀請武林名宿作為比武的公證人,亦有不少交好的知名之士前來觀禮。
很快來到劍湖宮。
一踏進門,大廳裏一眾人刷刷的看來。
東首,坐著一個五十餘歲的老者,鶴發長須,乃是東宗掌門左子穆。在他身後,差不多也站了約莫有二十個男女弟子。
西首,錦凳上所坐的則是別派人士。
其中既有的是東西二宗掌門人共同出麵邀請的公證人,也有前來觀禮的嘉賓。其中有位青年公子,眉清目秀,手上搖著一把折扇,似個書生。
廳中群雄本來目光皆朝辛雙清尋去,可在夜淩空一進門,眾人的眼睛就好像遇到磁石的鐵片,不由自主的都向他望去。但見那少年長得豐神如玉,清俊絕美,一對璀璨如星、黑白分明的眸子更令他顯得光彩奪目,英氣不俗。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
世人常用“國士無雙”來形容男子的出類拔萃,可究竟怎樣算算的無雙君子,誰也說不好。此時一見到那少年,各人心頭都情不自禁湧出“國士無雙”四字來。他周身猶如籠罩著一層瑩瑩玉華,似真似幻,實非紅塵中人。
“啪!”卻是一支折扇掉了在地上。
群雄登時驚醒,唯有那青衣青年還在目瞪口呆。
左子穆起身道:“恭喜師妹,看來你是收了個好徒兒啊!”
辛雙清一愣,遂知對方誤會了,連忙解釋道:“這位夜公子並非我的弟子,隻是剛才在山上巧遇,說想來見識一下我無量派的鬥劍,我便捎了他一程。”
“原來如此......”左子穆捋了一把長須道。
而後,
眾人上來互相招唿,辛雙清一行人裏也有不少是被邀來觀摩鬥劍的嘉賓。
且還隻是半部。
也不知道那《玉皇神卷》上又記載著怎樣玄妙的武學,才能與《昊天帝卷》並列。
可想來也是驚天動地......
兩年來,隨著夜淩空不斷修行,摸索,對彌羅道胎的神奇也越發感到讚歎。
嚴格來說,彌羅青章並不是什麽武學內功,隻是一部武體道胎的鑄就之法。
武體道胎相當於一種經過人為塑造的特殊體質。
就像一個人長期拿自己試毒,令身體裏逐漸對某種毒素產生抗體,有一點免疫能力,形成抗毒體質。
塑造武體道胎也是一樣道理。
武體道胎通常會對武者的修行、內力,產生增幅作用,比如用一些道體能夠增幅武者的陽火內勁的威力,一些道體能讓人修行上一日千裏,內力增長極快。
而彌羅道胎則能包羅世間的一切上乘武學。
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就像水火不相容,武者根據所煉功法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內力,有陽火內勁,也有陰寒內勁,有些能夠相融,有些卻會相衝。
若是修煉一些清虛存正的內功,蘊養一些中正之氣也就罷了,比如武林眾人往往佛、道雙修,便是因為佛門的內功往往雄渾柔和,道門的功夫衝和自然,即使一塊兒練也不會衝突。
但若練的多了、雜了,各種真氣在體內相衝,就會導致走火入魔,日久月深,不單會給身體造成暗傷,爆發時還有可能致使靜脈寸斷。
有些人在修煉的諸多上乘內家武學後,為了保持體內真氣順暢,就會將其餘內力化去,隻修煉一門最玄妙的內功心法。
這樣一來,盡管會導致用內力催動其他功法,威力會稍有折扣,但卻沒有後顧之憂。
比如說,一個人在修煉了華山內功,華山內功產生的內力中正平和,用來催動別的功夫,如火焰刀、寒冰掌這些功夫,倒也無妨,隻是在威力上肯定不如用赤火神功的陽火內勁去催動火焰刀來的威力兇猛。可若修煉赤火神功,用陽炎火勁去催動寒冰掌,不但威力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有可能對自己造成內傷。
是追求極致的威力、還是追求全麵,都看個人。
也有一些武學奇才會嚐試著把諸多內力、內功融合,比如一個人同時修行寒冰掌和烈火掌,兩種武功本不相容,長期修煉下去,冰、火內力再相衝,必須得放棄一個。
可有的人就不甘心,想要魚與熊掌二者皆得,便將兩者內功融合,形成一種同時具備冰寒、陽烈屬性的內力,由水火相克化為水火相濟,便能兼修兩門武學,也不擔心威力會折扣。
但這條道路極其艱難,能做到者,萬中無一。
通常來說,修煉的內功越雜、越多,各種內勁齊聚丹田,就越容易相衝,可彌羅道胎卻完美解決了這一點。
雖然在修煉上,搬運的內力仍是在氣海丹田裏蘊養,可當夜淩空修煉各種內家武學,比如修煉一門烈火掌,內力在改功法的經脈路線上運行一圈,化出烈火陽剛之性,彌羅道胎就會把這股烈焰之性剝奪下來,駐入其他穴竅中,凝練烈火神星,隻把最原始的內力運送入丹田中蘊養。
當他想要使用烈火掌時,烈火神星就會釋放力量,跟內力相合,將其化為烈火之勁。
而今居於夜淩空氣海丹田裏的隻有一股最原始、精純,無屬性的內力。
總得來說,別家都是把各種內力放在丹田裏運營,而夜淩空相當於以渾身所有的穴竅為丹田。
不同之處在於,其餘丹田裏隻有武道神星,而無內力。、
內力皆在丹宮中。
打個比方說,就是別家練武,相當於把將帥和兵都放在帥部、也就是丹宮府裏,而夜淩空是非戰時,各方大將都住在自己的府中,但是兵權都被剝下來,由帥府調動。等到要打仗了,再由帥府下發兵權給麾下大將,等打完仗再還迴來,如此就不用擔心手底下的將領會帶兵互相打起來。
這兩年來,夜淩空一邊修煉牛、虎雙魔拳,增加肉身底蘊,一邊磨煉內功,打通經脈。
到目前,奇經八脈已經被他打通了一半。
其在身體內各凝封一道‘破軍正星’、‘金蛇梟星’,還有一道‘力之奇星’。
破軍正星就是燕趙神槍凝成的武道神星,而金蛇梟星則是金蛇秘籍裏的各種武學的精華所凝成。
至於‘力之奇星’,似乎是他渾身的肉身勁力所凝成的武道神星。
關於這一顆神星,夜淩空也不知道它從何而來,或許是夙武道出手所致,又或許是彌羅道胎自然形成,反正在它凝練之後,似乎是夜淩空目前的修為境界,好像還無法駕馭,因此無法調動其中的力量。
簡單的說,他那千鈞神力的外掛被封了。
如今他的肉身力量也就比尋常人強上一些,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已算得上天生神力,但跟他之前那種宛如演義小說裏、魯智深倒拔楊柳那般,差的何止一籌?這事差點沒把夜淩空氣死。
自己引以為傲的兩大外掛,肉身神力跟燕趙神槍,一下就被封了。
前世裏的一堆運營要是有這效率,一眾遊戲會涼?
不過這也讓他發現了,武道神星的凝聚並非單純的隻需要內力,戰意,而是精氣神,甚至和武學道理有關的一切,都能成為滋養星核壯大的資糧。
像金蛇梟星,起初是他把金蛇劍法修成大成才凝成的星核,後來隨著他把金蛇遊身掌、金蛇內功,一眾出自同源的武學修煉起來,那星核逐漸壯大,在穴竅中化作一顆星辰。
至於華山功法、混元功為什麽沒有凝封神星,大概是因為他還沒把這些功夫練到圓滿。
混元功不像金蛇秘籍的武功,劍走偏鋒,可以速成,走的是水磨的功夫,水滴石穿,要紮紮實實的把奇經八脈打通,形成混元一氣,在經脈中循環遊走,這般方是大成。
兩年後,根據江湖上的消息,算著時間差不多,夜淩空便一路馬不停蹄的趕來無量山,也就有了眼前這一幕。
......
清幽山水間,約莫二三十人呆立在那裏。
最先迴過神來的是個四十左右的中年道姑,此人姓辛,道號雙清,是“無量劍”西宗掌門。
“無量劍”於五代後唐年間在南詔無量山創派,掌門人居住無量山劍湖宮。自於大宋仁宗年間分為東、北、西三宗之後,每隔五年,三宗門下弟子便在劍湖宮中比武鬥劍,獲勝的一宗得在劍湖宮居住五年,至第六年上重行比試。五場鬥劍,贏得三場者為勝。
這五年之中,敗者固然極力鑽研,以圖在下屆劍會中洗雪前恥,勝者也是絲毫不敢鬆懈。
北宗於四十年前獲勝而入住劍湖宮,五年後敗陣出宮,掌門人一怒而率領門人遷往山西,此後即不再參與比劍,與東西兩宗也不通音問。在那之後,北宗日趨勢微,而東西二宗卻均人材鼎盛。
三十五年來,東西二宗互有勝負。東宗勝過四次,西宗勝過兩次。
而今又逢比武鬥劍之期,辛雙清帶著門下二十來名弟子,趕來赴會。
“不知這位公子詢問劍湖宮所在,所為何事?”
辛雙清出言試探。
夜淩空笑道:“不瞞前輩說,在下久聞無量派之名,得知在劍湖宮,每隔五年就有一次鬥劍,心中不勝向往,想前去觀摩一番。”
辛雙清一聽,心中倍覺受用,說道:“實不相瞞,我便是無量派西宗掌門,此番正是帶著門人前去赴約。”
“原來是辛掌門,這還是真是巧了!”
夜淩空眼神一亮。
借此由頭,夜淩空加入一行人中,與之結伴上山。
一路上,西宗的女弟子頻頻朝他這裏看來,他也並非沒有察覺,隻是懶得搭理,跟著辛無雙聊天,借機想要套出‘無量玉璧’的大概位置。
而辛雙清見夜淩空儀表猶如天人,氣度也是不凡,不知是哪兒的世家公子,言語倒也客氣,聊了幾句,發現對方學識淵博,尤其在武學上頗有見解,非是尋常人,於是便起了幾分結交之心。
江湖人在外闖蕩,一靠武功,二靠朋友,多結交幾個朋友,總好過樹立一些個敵人。
就連無量派此次鬥劍,東西二宗也共同出麵,邀請武林名宿作為比武的公證人,亦有不少交好的知名之士前來觀禮。
很快來到劍湖宮。
一踏進門,大廳裏一眾人刷刷的看來。
東首,坐著一個五十餘歲的老者,鶴發長須,乃是東宗掌門左子穆。在他身後,差不多也站了約莫有二十個男女弟子。
西首,錦凳上所坐的則是別派人士。
其中既有的是東西二宗掌門人共同出麵邀請的公證人,也有前來觀禮的嘉賓。其中有位青年公子,眉清目秀,手上搖著一把折扇,似個書生。
廳中群雄本來目光皆朝辛雙清尋去,可在夜淩空一進門,眾人的眼睛就好像遇到磁石的鐵片,不由自主的都向他望去。但見那少年長得豐神如玉,清俊絕美,一對璀璨如星、黑白分明的眸子更令他顯得光彩奪目,英氣不俗。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
世人常用“國士無雙”來形容男子的出類拔萃,可究竟怎樣算算的無雙君子,誰也說不好。此時一見到那少年,各人心頭都情不自禁湧出“國士無雙”四字來。他周身猶如籠罩著一層瑩瑩玉華,似真似幻,實非紅塵中人。
“啪!”卻是一支折扇掉了在地上。
群雄登時驚醒,唯有那青衣青年還在目瞪口呆。
左子穆起身道:“恭喜師妹,看來你是收了個好徒兒啊!”
辛雙清一愣,遂知對方誤會了,連忙解釋道:“這位夜公子並非我的弟子,隻是剛才在山上巧遇,說想來見識一下我無量派的鬥劍,我便捎了他一程。”
“原來如此......”左子穆捋了一把長須道。
而後,
眾人上來互相招唿,辛雙清一行人裏也有不少是被邀來觀摩鬥劍的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