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3、漂流其實……很好玩兒!
公開穿越者:文化入侵平行藍星 作者:泥石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徒穿大峽穀當然我們不可能有機會徒手過峽穀和河流,我們選擇徒穿大峽穀的另一側。”
“所以我們要先去到出發點位置。”
“而我們選擇的辦法,就是漂流。”
林軒帶路,陳光孝隨時都在選擇攝影角度。
而安璐瑤和暮雪卓瑪也帶了不少東西。
如果換作是剛開始做這檔節目的時候,兩個小女生可幹不了這個。
從大峽穀上麵,到峽穀河流裏,有上百米的高差。
但其實,下去的路挺容易找的。
大峽穀地形被河流撕裂了數千萬年。
這裏能找到河道,就能找到下去的路。
當然了,也很有可能找到斷頭路,走到頭的時候,出口在崖壁的中間高度。
要找路,就得看個人的水準了。
林軒對大峽穀附近的路太熟悉了。
畢竟在地星練習越野摩托車這幾年,林軒穿越過大峽穀無數次了。
雖然這裏是藍星,具體細節地貌上有差距,特別是人為破壞的差距。
但大體上是差不多的。
而且不需要知道具體地形,隻要有找路的經驗,就能找到路。
“我到穀地,其實隨便找條路就可以下去。”
“不過考慮到團隊裏的女生,我們需要找到一條比較好走的路。”
對於會攀岩玩家來說,任何地方隻要有狹口,就可以下去。
但是那是用手,有攀爬,不是用腳走。
不過林軒還是很快找到了下去的路。
先往原理河道口的方向走,然後找水流痕跡。
這裏是大峽穀,水土流失嚴重。
它並不是不下雨,一旦上遊有大雨,下遊的保水能力差,直接就是大洪水。
所以,開闊的水道雖然是幹枯的,但實際上會非常的大。
尋找水搬運石頭和淤泥的痕跡,就很容易找到豐水季的水道。
林軒很快就找到了一條。
帶著幾人往下走。
【這裏的景色真的是美啊,就是天氣估計有點受不了。】
【其實還好,太陽直射的地方很難受,直射不到的地方比較涼快,我們本地的人有時候會進去玩兒。】
【還挺好玩兒的,就是……蛇多。】
所以說,有些人就是烏鴉嘴。
彈幕上剛出現這樣的彈幕。
幾人就遇到了一條響尾蛇。
不過是體型比較小的草原響尾蛇。
陳光孝扛著鏡頭走著走著,就看到了這條響尾蛇,迅速把鏡頭對準了響尾蛇。
林軒:“噓,加餐。”
現在已經進入了野外挑戰的節奏,這個地方可不好找吃的。
安璐瑤有點兒害怕:“這蛇,是什麽蛇?有毒吧?”
“小心啊,我們真的要吃蛇嗎?”
林軒已經走上去了:“別怕,蛇這種爬行動物,爆發力還行,沒耐力,沒視力。”
林軒說的是實話,找到方法的話,蛇這種東西還是很好對付的。
但是,也是很容易翻車的。
不過,在軍隊內部,有一種獨特的抓蛇的方法,經過訓練後,絕對不會出問題。
這個辦法,非常直接,一把抓住蛇尾巴,空甩,抖掉蛇的關節。
蛇沒有別的多餘的骨頭,就是一根脊椎連到底。
隻要抖開關節,就等於失去行動能力,也就是癱瘓。
這個動作的關鍵,純靠力氣大。
所以,才是軍隊裏麵用的方法。
節目的屏幕上,也打出了字幕[危險行為,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
林軒的動作也很快,直接抓到了這條草原響尾蛇的尾巴。
響尾蛇的反應還是挺快的,轉頭就想咬林軒的手。
可惜,它的腦袋距離它的尾巴越來越遠。
它的腦袋的確在往這個方向移動,但是吧,它的尾巴移動的更快。
這條草原響尾蛇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輪圓了在空中甩了幾圈了。
這巨大的離心力,可不是一條蛇的肌肉和關節頂得住的。
不過林軒並沒有就這麽停手,而是順手把它輪到了一塊石頭上。
這下徹底死翹翹了。
林軒抬手從腰間拔出了戶外刀,一刀切掉了蛇頭。
就這麽輕鬆搞定了。
【這就完事兒了?】
【這麽抓蛇的嗎?這麽猛?】
【這是把蛇關節抖散開了,當然了,如果抓去賣的不能這麽抓,這麽抓給弄死了。】
林軒拿出了食物袋,馬上給這條蛇來了個剝皮,然後裝了起來。
“這蛇還得高溫長時間處理,野外這種動物身上,全是寄生蟲。”
“不過煮熟了的話,寄生蟲等於高蛋白。”
陳光孝看到林軒來這一套,手都養了,就想結束點什麽的生命,來過過手癮。
一行人繼續從水道緩坡繼續往下。
暮雪卓瑪:“老板,這是洪水的水道對吧?”
林軒走在前麵:“對啊。”
暮雪卓瑪:“那有沒有可能上遊剛下過暴雨,現在正有洪水過來?”
林軒都被逗笑了:“那不排出這種可能。”
暮雪卓瑪瞪大了眼睛:“那我覺得我們還是走快一點吧!”
陳光孝:“老板逗你的,我們做直播前,看過天氣預報,做過策劃的好嗎。”
林軒指著水道切割的崖壁:“到處都是山洞和縫隙,洪水來了,找個地方躲一下就得了。”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河邊。
林軒也開掛帶過來了漂流皮筏艇和救生衣。
這裏的河流很寬,但是落差並不算是特別大。
主要是沒有小瀑布落差的存在,不算特別的危險,沒什麽翻船風險。
幾個人都是會水的,就連暮雪卓瑪最近也已經去學習過遊泳了。
沒有極端不會水的情況,穿戴上安全設備後,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這裏河流比較淺,還有淺談,有散落的石塊,速降漂流比較刺激,你們做好準備了。”
這條河,往下遊走,深度在十八米左右。
在這一段,淺的地方一兩米都有。
很多石頭都是出水的。
不過漂流的特點就是船會跟著水走,基本不存在直接撞上岩石的危險。
而林軒和陳光孝分別坐在最前麵。
左右兩邊可以用漿推石頭,避免撞擊。
“準備好了嗎?”
視頻分成了兩個視角。
一個是天上,航拍器在跟拍。
一個是船頭放了gopro。
陳光孝的攝影機這時候當然得拿下來。
倒不是怕設備壞了,主要是漂流狀態,是沒可能進行手持拍攝的。
漂流艇,四個人進入位置後,林軒用船槳推著船走。
借用水的浮力,船從觸地到完全吃水,然後緩慢的開始漂了。
恐怖的不是船的快慢,而是船的快慢變化。
航拍器的鏡頭下,漂流艇開始加速了。
但馬上又減速了。
而在gopro的視角下先是加速,然後一頭蒙進了水中。
而安璐瑤和暮雪卓瑪,都在尖叫。
這才剛開始,還沒起步呢。
接下來,正式的漂流開始了。
橘黃色的漂流艇,在水流中隨波逐流。
每一次看起來皮劃艇都像是要撞上前麵的巨石了。
不過水流也在帶著漂流艇轉向。
水的快慢變化和河道地形有關。
而漂流艇的快慢變化也和地形有關,但是反饋速度卻是不一樣的。
水流被前方的石頭攔住,會形成旋渦,減速出峽口,一出峽口,馬上就是一馬平川,迅速加速。
而船的減速沒有水減速那麽快,所以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衝到石頭形成的峽口。
然後因為實在擠不過去,瞬間減速。
眾人失去重心,就會往前壓。
這一壓,漂流艇就得往前吃水。
這樣人造大浪就會往後湧動,衝到船裏,拍在身上臉上。
林軒和陳光孝還好,暮雪卓瑪和安璐瑤尖叫連連。
陳光孝:“這玩意兒挺適合做遊樂項目啊,和遊樂場裏麵的那個有點像。”
林軒笑著:“在人比較多的景區河段,適合的地方的確可以做遊樂項目。”
不過遊樂項目和極限運動那是兩迴事。
在大街上騎自行車,和在大峽穀的山脊上騎自行車,那能是一迴事兒麽?
當然不是一迴事兒。
鏡頭下,漂流過程刺激極了。
不過觀眾看不到人的反應,並不知道漂流的情況。
穀莢
隻是鏡頭每次都看上去要撞上巨石了,然後驟然變慢,然後就是水花糊了一臉。
等過了之後,又是一馬平川。
【感覺很刺激的樣子,但是看不清楚啊。】
【為什麽不把攝像頭裝在皮劃艇後麵呢,這樣就能看到全貌了。】
【裝在後麵也會被人擋住啊。】
林軒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了,所以行進中,已經把gopro一百八十度掉頭了。
這下拍攝的就是漂流艇內部的畫麵了。
而且畫麵還能拍到皮劃艇兩側的水流。
這麽一扭頭,驚險程度看起來更誇張了。
觀眾本來以為攝像頭撞向石頭,給自己的感官刺激已經非常強烈了。
但是沒想到,看不到石頭後更恐怖。
攝像頭的鏡頭中,整個漂流艇中的四人一直起伏搖擺不定。
鏡頭左側露出天空,而右側能看到,漂流艇快和水麵成直角了,差一點點就要側翻。
下一秒,漂流挺又倒向了另一個方向,差一點點翻向左側。
等觀眾還沒來得及驚慌,整個漂流艇一刹車,船頭入水船尾翹了起來。
整個攝像頭都入水了,隱約能看到船尾蓋起來的角度,就好像要直接翻過去一樣。。
下一刻,觀眾分明看到兩側的水都消失了,整個漂流艇騰空了!
【我靠,這麽刺激嗎!】
這項運動刺激的根本不是可能撞船,也不是水流迅猛。
刺激的是變化。
漂流艇隨波逐流,一直在變化,坐在上麵的人,也是顛來顛去的。
遊樂園裏那種是可控製可預測的變化,都已經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這種不可預測不可控製的變化,每一次看起來都要人命的感覺。
每一個觀眾看到這樣的畫麵,他們的身體都會分泌腎上腺激素。
大腦皮層不停的產生電流刺激。
這種刺激不是心理上的刺激,是生理上的刺激,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是直播,身臨其境,所以刺激感很強,不比直接感受差多少。
甚至,因為沒辦法看到前方,沒辦法感受到水流,沒辦法感受到溫度,沒有信息感,會感覺刺激來的更詭異。
而直播鏡頭的航拍器也在降低高度。
來到了漂流艇的後上方。
大家這種不適感才消失了部分。
因為這好歹是個上帝視角。
而且距離近了之後,上帝視角和體驗視角結合,大腦能夠判斷信息後,那種不適感就消失了很多。
而更多的就是心理上的刺激了。
【我靠,真的有點刺激啊!】
【哎喲,整個飛起來了!】
【靠靠靠,要翻船了!】
【嚇死我了,漂流艇打了個璿兒出去了,我還以為要翻船直接撞上石頭了呢。】
林軒和陳光孝兩個人控製,是很強的。
陳光孝是沒進行過漂流艇速降漂流這項運動。
但在做特種兵時,是有漂流艇訓練項目的,所以他名義上沒進行過這項運動,實際上對這一切熟門熟路。
兩個人在前麵帶頭,安璐瑤和暮雪卓瑪現階段也不需要劃船,所以光提供尖叫去了。
當然,也是她們的尖叫,讓整個漂流的體驗更直觀的傳遞給了觀眾。
【有點受不了啊!這也太驚險了。】
【這換成是我,得翻船吧?】
實際上,大多數時候,這都是錯覺。
因為船是跟著水流走的,隻要別亂動,它是不會翻船的。
而真正具有挑戰性的是連續變化的峽口。
這種就需要用技術動作去糾正船體避免翻船了。
這河道做這個挑戰難度並不算高,頂多有三四分的挑戰性。
但觀眾眼中,這已經是十分的刺激了。
林軒和陳光孝也在盡量的展現躲避技術。
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內心壓抑了挑戰之魂的人。
他們也不知道某一天會找到什麽樣的河道去挑戰,任何運動新手總是比較膽小擔驚受怕謹小慎微,所以反而沒危險。
但是進階階段,最容易出問題,俗話都說了,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所以,林軒和陳光孝盡量的展現技術動作,把他們要學習的東西給擴大。
等他們學了個大概時,其實就已經是個中高手了,不會出現太多問題。
這一點,和國內考駕照其實一樣。
國外很多地方考駕照,就是開著車出去溜達一圈,就通過了。
但是國內分了很多科目,使勁的考。
很多人覺得,這些考試科目沒必要,因為感覺用不上。
其實,考駕照的目的,壓根就不是讓你聯係這些技術,而是讓你熟悉車,加長練車的時間。
練得多了,真正上手的時候出現危險的情況就會減少很多很多。
很多普通人看起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其實背後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網絡上有一種觀點是,科二考試項目,倒車入庫不用練,側方位停車到是要練一下。
因為馬路上壓根沒有給你倒車入庫的地方,側方位停車比較實際。
但為什麽科二的主考項是倒車入庫,而側方位停車隻是一個小科目呢?
因為倒車入庫根本就不是為了讓你學習停車技巧。
而是讓駕駛員去熟悉車左開和右開的區別。
在沒有概念的人眼中,左右兩個方向是一樣的,隻不過是方向盤左右換個角度的區別。
實際上壓根不是這麽迴事。
因為駕駛員又不是坐在車子正中間的。
當然了,很多方向感強的人,沒幾下就學會了。
但這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很快適應左右。
所以,這些東西的每一項都是有很深的作用的,是經過專人研究的。
不隻是駕考,社會上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普通人老覺得這些東西不方便。
但有沒有可能是規則製定者,為你的生命著想呢?
林軒現在也一樣,展現了很多非職業漂流玩家根本不需要的技術動作。
為的就是能讓剛入行的業餘玩家,多學多看,避免自信過頭直接上手,導致受傷甚至送命的慘劇發生。
而且,展現多了之後也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讓觀眾明白這項運動的難度。
真正發自內心喜歡這個的,還是會去試。
但是避免了大量普通人去玩兒。
也就避免了拎不清的普通人受傷的可能性。
這很有必要。
“最難的一段來了,小心。”
陳光孝:“抓緊了。”
林軒和陳光孝是可以做到單手抓住漂流艇上的固定安全握把,然後另一隻手使用劃船槳的。
暮雪卓瑪和安璐瑤就不行。
林軒和陳光孝提醒後,兩個女孩兒馬上抓緊了安全握把。
整個漂流艇變化弧度變得更大了。
變化頻率也更快了。
坐在上麵左右前後的搖擺,仿佛隨時都可能被甩出去一樣。
不過這都是慣性變化太快帶來的錯覺,實際上力道不大。
成年人的手勁兒是不可能被甩脫手的。
畢竟船體的慣性方向和人體是一樣的。
不存在反作用力過大的情況。
最後一個大峽口,林軒:“控製不住,要打旋兒,自己小心抓緊了。”
“什麽情況都別鬆手。”
“要不然一會兒我還得跳水裏去撈你們。”
兩個女孩兒都點頭。
這一次,是真沒法控製。
水流起旋渦在下層水流是很常見的。
但是在水表麵直接看得到旋渦,說明水流很湍急,突然改變方向以及減速導致水流被迫衝過頭衝過了峽口開始打旋兒。
所以減速更慢的船更不可能直接衝出去,除非是直接拍在峽口石頭上顛出去。
所以,船肯定要打一個旋兒掉頭滑出去,或者打個旋兒,翻船然後被水衝出去。
果然,進入這個地形後,船既翻了,又打旋兒掉頭了。
被側著衝了出去。
安璐瑤和暮雪卓瑪都記得林軒的話,所以一直沒鬆手。
船翻不是因為漂流艇的浮力不夠,是純粹的被水流壓翻的。
出了峽口,馬上水流的力量消失後,就翻了迴來。
林軒和陳光孝確定兩個女孩兒都在後,馬上用船槳掉頭。
前方已經沒有了淺談和巨石地形,越來越開闊。
水流變得平緩了。
“wooo~”陳光孝大喊:“出來了!”
林軒聽陳光孝嚎叫著,覺得當年李白聽到的兩岸的聲音不是猿猴在嚎叫。
搞不好是哪個人飄出來後吼了一聲,兩岸傳來了迴聲。
“差不多就是這邊了。”
“前麵有個大轉彎,我們準備靠岸。”
這裏河水變得開闊了很多。
直接劃船靠岸,那可費勁。
不過順著大灣兒直接靠岸,就比較簡單了。
“所以我們要先去到出發點位置。”
“而我們選擇的辦法,就是漂流。”
林軒帶路,陳光孝隨時都在選擇攝影角度。
而安璐瑤和暮雪卓瑪也帶了不少東西。
如果換作是剛開始做這檔節目的時候,兩個小女生可幹不了這個。
從大峽穀上麵,到峽穀河流裏,有上百米的高差。
但其實,下去的路挺容易找的。
大峽穀地形被河流撕裂了數千萬年。
這裏能找到河道,就能找到下去的路。
當然了,也很有可能找到斷頭路,走到頭的時候,出口在崖壁的中間高度。
要找路,就得看個人的水準了。
林軒對大峽穀附近的路太熟悉了。
畢竟在地星練習越野摩托車這幾年,林軒穿越過大峽穀無數次了。
雖然這裏是藍星,具體細節地貌上有差距,特別是人為破壞的差距。
但大體上是差不多的。
而且不需要知道具體地形,隻要有找路的經驗,就能找到路。
“我到穀地,其實隨便找條路就可以下去。”
“不過考慮到團隊裏的女生,我們需要找到一條比較好走的路。”
對於會攀岩玩家來說,任何地方隻要有狹口,就可以下去。
但是那是用手,有攀爬,不是用腳走。
不過林軒還是很快找到了下去的路。
先往原理河道口的方向走,然後找水流痕跡。
這裏是大峽穀,水土流失嚴重。
它並不是不下雨,一旦上遊有大雨,下遊的保水能力差,直接就是大洪水。
所以,開闊的水道雖然是幹枯的,但實際上會非常的大。
尋找水搬運石頭和淤泥的痕跡,就很容易找到豐水季的水道。
林軒很快就找到了一條。
帶著幾人往下走。
【這裏的景色真的是美啊,就是天氣估計有點受不了。】
【其實還好,太陽直射的地方很難受,直射不到的地方比較涼快,我們本地的人有時候會進去玩兒。】
【還挺好玩兒的,就是……蛇多。】
所以說,有些人就是烏鴉嘴。
彈幕上剛出現這樣的彈幕。
幾人就遇到了一條響尾蛇。
不過是體型比較小的草原響尾蛇。
陳光孝扛著鏡頭走著走著,就看到了這條響尾蛇,迅速把鏡頭對準了響尾蛇。
林軒:“噓,加餐。”
現在已經進入了野外挑戰的節奏,這個地方可不好找吃的。
安璐瑤有點兒害怕:“這蛇,是什麽蛇?有毒吧?”
“小心啊,我們真的要吃蛇嗎?”
林軒已經走上去了:“別怕,蛇這種爬行動物,爆發力還行,沒耐力,沒視力。”
林軒說的是實話,找到方法的話,蛇這種東西還是很好對付的。
但是,也是很容易翻車的。
不過,在軍隊內部,有一種獨特的抓蛇的方法,經過訓練後,絕對不會出問題。
這個辦法,非常直接,一把抓住蛇尾巴,空甩,抖掉蛇的關節。
蛇沒有別的多餘的骨頭,就是一根脊椎連到底。
隻要抖開關節,就等於失去行動能力,也就是癱瘓。
這個動作的關鍵,純靠力氣大。
所以,才是軍隊裏麵用的方法。
節目的屏幕上,也打出了字幕[危險行為,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
林軒的動作也很快,直接抓到了這條草原響尾蛇的尾巴。
響尾蛇的反應還是挺快的,轉頭就想咬林軒的手。
可惜,它的腦袋距離它的尾巴越來越遠。
它的腦袋的確在往這個方向移動,但是吧,它的尾巴移動的更快。
這條草原響尾蛇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輪圓了在空中甩了幾圈了。
這巨大的離心力,可不是一條蛇的肌肉和關節頂得住的。
不過林軒並沒有就這麽停手,而是順手把它輪到了一塊石頭上。
這下徹底死翹翹了。
林軒抬手從腰間拔出了戶外刀,一刀切掉了蛇頭。
就這麽輕鬆搞定了。
【這就完事兒了?】
【這麽抓蛇的嗎?這麽猛?】
【這是把蛇關節抖散開了,當然了,如果抓去賣的不能這麽抓,這麽抓給弄死了。】
林軒拿出了食物袋,馬上給這條蛇來了個剝皮,然後裝了起來。
“這蛇還得高溫長時間處理,野外這種動物身上,全是寄生蟲。”
“不過煮熟了的話,寄生蟲等於高蛋白。”
陳光孝看到林軒來這一套,手都養了,就想結束點什麽的生命,來過過手癮。
一行人繼續從水道緩坡繼續往下。
暮雪卓瑪:“老板,這是洪水的水道對吧?”
林軒走在前麵:“對啊。”
暮雪卓瑪:“那有沒有可能上遊剛下過暴雨,現在正有洪水過來?”
林軒都被逗笑了:“那不排出這種可能。”
暮雪卓瑪瞪大了眼睛:“那我覺得我們還是走快一點吧!”
陳光孝:“老板逗你的,我們做直播前,看過天氣預報,做過策劃的好嗎。”
林軒指著水道切割的崖壁:“到處都是山洞和縫隙,洪水來了,找個地方躲一下就得了。”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河邊。
林軒也開掛帶過來了漂流皮筏艇和救生衣。
這裏的河流很寬,但是落差並不算是特別大。
主要是沒有小瀑布落差的存在,不算特別的危險,沒什麽翻船風險。
幾個人都是會水的,就連暮雪卓瑪最近也已經去學習過遊泳了。
沒有極端不會水的情況,穿戴上安全設備後,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這裏河流比較淺,還有淺談,有散落的石塊,速降漂流比較刺激,你們做好準備了。”
這條河,往下遊走,深度在十八米左右。
在這一段,淺的地方一兩米都有。
很多石頭都是出水的。
不過漂流的特點就是船會跟著水走,基本不存在直接撞上岩石的危險。
而林軒和陳光孝分別坐在最前麵。
左右兩邊可以用漿推石頭,避免撞擊。
“準備好了嗎?”
視頻分成了兩個視角。
一個是天上,航拍器在跟拍。
一個是船頭放了gopro。
陳光孝的攝影機這時候當然得拿下來。
倒不是怕設備壞了,主要是漂流狀態,是沒可能進行手持拍攝的。
漂流艇,四個人進入位置後,林軒用船槳推著船走。
借用水的浮力,船從觸地到完全吃水,然後緩慢的開始漂了。
恐怖的不是船的快慢,而是船的快慢變化。
航拍器的鏡頭下,漂流艇開始加速了。
但馬上又減速了。
而在gopro的視角下先是加速,然後一頭蒙進了水中。
而安璐瑤和暮雪卓瑪,都在尖叫。
這才剛開始,還沒起步呢。
接下來,正式的漂流開始了。
橘黃色的漂流艇,在水流中隨波逐流。
每一次看起來皮劃艇都像是要撞上前麵的巨石了。
不過水流也在帶著漂流艇轉向。
水的快慢變化和河道地形有關。
而漂流艇的快慢變化也和地形有關,但是反饋速度卻是不一樣的。
水流被前方的石頭攔住,會形成旋渦,減速出峽口,一出峽口,馬上就是一馬平川,迅速加速。
而船的減速沒有水減速那麽快,所以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衝到石頭形成的峽口。
然後因為實在擠不過去,瞬間減速。
眾人失去重心,就會往前壓。
這一壓,漂流艇就得往前吃水。
這樣人造大浪就會往後湧動,衝到船裏,拍在身上臉上。
林軒和陳光孝還好,暮雪卓瑪和安璐瑤尖叫連連。
陳光孝:“這玩意兒挺適合做遊樂項目啊,和遊樂場裏麵的那個有點像。”
林軒笑著:“在人比較多的景區河段,適合的地方的確可以做遊樂項目。”
不過遊樂項目和極限運動那是兩迴事。
在大街上騎自行車,和在大峽穀的山脊上騎自行車,那能是一迴事兒麽?
當然不是一迴事兒。
鏡頭下,漂流過程刺激極了。
不過觀眾看不到人的反應,並不知道漂流的情況。
穀莢
隻是鏡頭每次都看上去要撞上巨石了,然後驟然變慢,然後就是水花糊了一臉。
等過了之後,又是一馬平川。
【感覺很刺激的樣子,但是看不清楚啊。】
【為什麽不把攝像頭裝在皮劃艇後麵呢,這樣就能看到全貌了。】
【裝在後麵也會被人擋住啊。】
林軒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了,所以行進中,已經把gopro一百八十度掉頭了。
這下拍攝的就是漂流艇內部的畫麵了。
而且畫麵還能拍到皮劃艇兩側的水流。
這麽一扭頭,驚險程度看起來更誇張了。
觀眾本來以為攝像頭撞向石頭,給自己的感官刺激已經非常強烈了。
但是沒想到,看不到石頭後更恐怖。
攝像頭的鏡頭中,整個漂流艇中的四人一直起伏搖擺不定。
鏡頭左側露出天空,而右側能看到,漂流艇快和水麵成直角了,差一點點就要側翻。
下一秒,漂流挺又倒向了另一個方向,差一點點翻向左側。
等觀眾還沒來得及驚慌,整個漂流艇一刹車,船頭入水船尾翹了起來。
整個攝像頭都入水了,隱約能看到船尾蓋起來的角度,就好像要直接翻過去一樣。。
下一刻,觀眾分明看到兩側的水都消失了,整個漂流艇騰空了!
【我靠,這麽刺激嗎!】
這項運動刺激的根本不是可能撞船,也不是水流迅猛。
刺激的是變化。
漂流艇隨波逐流,一直在變化,坐在上麵的人,也是顛來顛去的。
遊樂園裏那種是可控製可預測的變化,都已經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這種不可預測不可控製的變化,每一次看起來都要人命的感覺。
每一個觀眾看到這樣的畫麵,他們的身體都會分泌腎上腺激素。
大腦皮層不停的產生電流刺激。
這種刺激不是心理上的刺激,是生理上的刺激,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是直播,身臨其境,所以刺激感很強,不比直接感受差多少。
甚至,因為沒辦法看到前方,沒辦法感受到水流,沒辦法感受到溫度,沒有信息感,會感覺刺激來的更詭異。
而直播鏡頭的航拍器也在降低高度。
來到了漂流艇的後上方。
大家這種不適感才消失了部分。
因為這好歹是個上帝視角。
而且距離近了之後,上帝視角和體驗視角結合,大腦能夠判斷信息後,那種不適感就消失了很多。
而更多的就是心理上的刺激了。
【我靠,真的有點刺激啊!】
【哎喲,整個飛起來了!】
【靠靠靠,要翻船了!】
【嚇死我了,漂流艇打了個璿兒出去了,我還以為要翻船直接撞上石頭了呢。】
林軒和陳光孝兩個人控製,是很強的。
陳光孝是沒進行過漂流艇速降漂流這項運動。
但在做特種兵時,是有漂流艇訓練項目的,所以他名義上沒進行過這項運動,實際上對這一切熟門熟路。
兩個人在前麵帶頭,安璐瑤和暮雪卓瑪現階段也不需要劃船,所以光提供尖叫去了。
當然,也是她們的尖叫,讓整個漂流的體驗更直觀的傳遞給了觀眾。
【有點受不了啊!這也太驚險了。】
【這換成是我,得翻船吧?】
實際上,大多數時候,這都是錯覺。
因為船是跟著水流走的,隻要別亂動,它是不會翻船的。
而真正具有挑戰性的是連續變化的峽口。
這種就需要用技術動作去糾正船體避免翻船了。
這河道做這個挑戰難度並不算高,頂多有三四分的挑戰性。
但觀眾眼中,這已經是十分的刺激了。
林軒和陳光孝也在盡量的展現躲避技術。
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內心壓抑了挑戰之魂的人。
他們也不知道某一天會找到什麽樣的河道去挑戰,任何運動新手總是比較膽小擔驚受怕謹小慎微,所以反而沒危險。
但是進階階段,最容易出問題,俗話都說了,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所以,林軒和陳光孝盡量的展現技術動作,把他們要學習的東西給擴大。
等他們學了個大概時,其實就已經是個中高手了,不會出現太多問題。
這一點,和國內考駕照其實一樣。
國外很多地方考駕照,就是開著車出去溜達一圈,就通過了。
但是國內分了很多科目,使勁的考。
很多人覺得,這些考試科目沒必要,因為感覺用不上。
其實,考駕照的目的,壓根就不是讓你聯係這些技術,而是讓你熟悉車,加長練車的時間。
練得多了,真正上手的時候出現危險的情況就會減少很多很多。
很多普通人看起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其實背後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網絡上有一種觀點是,科二考試項目,倒車入庫不用練,側方位停車到是要練一下。
因為馬路上壓根沒有給你倒車入庫的地方,側方位停車比較實際。
但為什麽科二的主考項是倒車入庫,而側方位停車隻是一個小科目呢?
因為倒車入庫根本就不是為了讓你學習停車技巧。
而是讓駕駛員去熟悉車左開和右開的區別。
在沒有概念的人眼中,左右兩個方向是一樣的,隻不過是方向盤左右換個角度的區別。
實際上壓根不是這麽迴事。
因為駕駛員又不是坐在車子正中間的。
當然了,很多方向感強的人,沒幾下就學會了。
但這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很快適應左右。
所以,這些東西的每一項都是有很深的作用的,是經過專人研究的。
不隻是駕考,社會上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普通人老覺得這些東西不方便。
但有沒有可能是規則製定者,為你的生命著想呢?
林軒現在也一樣,展現了很多非職業漂流玩家根本不需要的技術動作。
為的就是能讓剛入行的業餘玩家,多學多看,避免自信過頭直接上手,導致受傷甚至送命的慘劇發生。
而且,展現多了之後也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讓觀眾明白這項運動的難度。
真正發自內心喜歡這個的,還是會去試。
但是避免了大量普通人去玩兒。
也就避免了拎不清的普通人受傷的可能性。
這很有必要。
“最難的一段來了,小心。”
陳光孝:“抓緊了。”
林軒和陳光孝是可以做到單手抓住漂流艇上的固定安全握把,然後另一隻手使用劃船槳的。
暮雪卓瑪和安璐瑤就不行。
林軒和陳光孝提醒後,兩個女孩兒馬上抓緊了安全握把。
整個漂流艇變化弧度變得更大了。
變化頻率也更快了。
坐在上麵左右前後的搖擺,仿佛隨時都可能被甩出去一樣。
不過這都是慣性變化太快帶來的錯覺,實際上力道不大。
成年人的手勁兒是不可能被甩脫手的。
畢竟船體的慣性方向和人體是一樣的。
不存在反作用力過大的情況。
最後一個大峽口,林軒:“控製不住,要打旋兒,自己小心抓緊了。”
“什麽情況都別鬆手。”
“要不然一會兒我還得跳水裏去撈你們。”
兩個女孩兒都點頭。
這一次,是真沒法控製。
水流起旋渦在下層水流是很常見的。
但是在水表麵直接看得到旋渦,說明水流很湍急,突然改變方向以及減速導致水流被迫衝過頭衝過了峽口開始打旋兒。
所以減速更慢的船更不可能直接衝出去,除非是直接拍在峽口石頭上顛出去。
所以,船肯定要打一個旋兒掉頭滑出去,或者打個旋兒,翻船然後被水衝出去。
果然,進入這個地形後,船既翻了,又打旋兒掉頭了。
被側著衝了出去。
安璐瑤和暮雪卓瑪都記得林軒的話,所以一直沒鬆手。
船翻不是因為漂流艇的浮力不夠,是純粹的被水流壓翻的。
出了峽口,馬上水流的力量消失後,就翻了迴來。
林軒和陳光孝確定兩個女孩兒都在後,馬上用船槳掉頭。
前方已經沒有了淺談和巨石地形,越來越開闊。
水流變得平緩了。
“wooo~”陳光孝大喊:“出來了!”
林軒聽陳光孝嚎叫著,覺得當年李白聽到的兩岸的聲音不是猿猴在嚎叫。
搞不好是哪個人飄出來後吼了一聲,兩岸傳來了迴聲。
“差不多就是這邊了。”
“前麵有個大轉彎,我們準備靠岸。”
這裏河水變得開闊了很多。
直接劃船靠岸,那可費勁。
不過順著大灣兒直接靠岸,就比較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