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親兵,喚作狄青,頗美豐姿。”
周躍了然,轉身對趙禎說道:“就是這個人,你的武曲星。”
趙禎激動的說道:“可召來見見。”
周躍勸道:“不用,他現在還隻是個兵,並無戰功,見了能怎麽樣呢。不如讓他先立下戰功再見不遲。”
範雍疑惑道:“此人有何特別?”
周躍道:“可比古之高長恭。”
眾人驚訝不已。
周躍繼續說道:“我朝將領能人輩出,隨便一兩個都有可取之處,西夏人隻是悍勇,又經過吐蕃、迴鶻之戰有了些經驗,其實不足為懼。比如這位狄青,要說此時有什麽本領,可能還不可信,但是隻要委以重任,不出一年,定能成為軍中翹楚。而現在就能稱為翹楚的,比如種世衡智計無雙,郭遵武力超群,張亢、張岊勇猛過人,就是其他人也可圈可點。”
說道這裏,郭遵、種世衡起身行禮,連稱不敢當。
“我朝將領行軍之時,有一個破綻最為致命,就是不用斥候。行軍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你不用斥候,敵人在何方、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怎麽打?往往被圍困後憑一身武力突圍,即便脫困,兵士卻多有折損,或者自己都不能脫困,很不可取。以前楊業在陳家穀口之敗已經證明此時,被遼軍圍困,事先竟然一無所覺,潘美帶兵離楊業也隻是咫尺,居然也毫不知情,最後撤兵,楊業兵敗身死,大宋再也沒有了與遼國爭鋒的底氣,著實可惜。”
這一段故事是楊家將故事的原型,當時楊業是前鋒,行軍居然沒有派出斥候,或者派了,但是探查不仔細,一股腦紮進了遼軍的包圍圈,潘美距離楊繼業僅僅幾裏路,也因為沒有派斥候探查情況,監軍太監王侁害怕,強令潘美撤退,楊業至死都沒有等來援軍,這才有了楊家將七子去六子迴的故事,六子迴不是迴來六個,而是隻有第六子迴來了。
其實楊業有幾個兒子一直都有爭論,楊六郎也不是第六個兒子,而是因為楊延昭作戰勇猛,遼國將他比作北鬥星的第六顆,所以稱為楊六郎,和織田信長的“第六天魔王”一個意思。
趙禎這時問道:“周卿,朕與中書商議過,想讓夏竦為陝西路經略安撫使,範仲淹、韓琦作為副使,總領兵事,可行否?”
周躍沒想到即便提前告知他們西夏反叛,最後還是想了這個辦法。於是說道:“範仲淹勉強可以,但是他隻適合防守,不能輕易出兵,出兵必敗。韓琦不能去,去了就壞事。”
韓琦就在當場,一聽脾氣上來:“周小郎,你莫要瞧不起人,我怎麽不行了?”
“你自己什麽德性自己不清楚嗎?典型的士大夫,自命清高,看不起武將,你怎麽可能大勝仗。”
“武將衝鋒陷陣即可,我自會用他們,我坐鎮府城,隻要調度有方,自然能勝。”韓琦還是不服,不提看不看得起武將的事,隻說自己不幹涉戰陣。
周躍不想跟他吵,直接說道:“三川口之戰後就是好水川之戰,正是你調度有方,西夏又殺了我大宋幾萬人。”
韓琦啞然,怎麽的?還有我的事?周躍繼續說道:“其實後麵的戰事我不大記得清楚,但是大概就是引蛇出洞,在半路埋伏之類的戰法,第一戰在鄜延路,第二戰在涇原路,第三戰在鎮戎軍。前兩次其實軍中將領已經有了成長,可堪大用,第三戰最忌新人加入,尤其是葛懷敏這種趙括式的人物。”
趙禎驚疑不定:“人人都說葛懷敏知兵事、善謀略,怎麽是趙括式的人物?”
韓琦說道:“陳執中素來知兵事,曾多次誇讚葛懷敏,怎麽會是趙括?周小郎,你看不起我也就罷了,朝中能人何其多,你不要再胡說八道了。”
周躍不理他,隻是對趙禎說道:“陳執中也懂軍事?他懂的多還是王德用懂得多?葛懷敏是王德用的妹夫,王德用可對他有過評價?不用其他人,可讓範仲淹見一見葛懷敏,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本事。”
趙禎了然,想派人去問問王德用,順便讓範仲淹考教考教葛懷敏,亮相驗證,必定能看出虛實。其實現在都知道西夏蠢蠢欲動,很多大臣確實有為國舉才的心思,吏治文臣能看出來,因為他們自己就擅長,但是武將的本事不上戰場,能有幾個人有本事看得出來?
“不談葛懷敏,我們隻說西夏和我朝的局勢。西夏是遊牧為主,多部族聯合建國,中間派係林立,如果西夏不能從戰爭中掠奪到財富,各部必然叛亂,所以我朝隻需要守住,便可坐等時機,等他內亂時,出兵進攻,一舉可滅。”
“因為西夏近年連年征戰,士兵多是搶奪其他部族的人,忠誠度不高,所以戰鬥力也不高。我朝將領中多是悍將,隻要敢拚,以少勝多不是難事,甚至可以以一當十。但是話又說迴來,軍事戰爭,絕對不能讓自己處於劣勢,敵方一萬人,我方最少也要有八千人。西夏進攻我朝時往往會出動十萬人,我朝邊境看似也有幾十萬軍隊,但是分散守砦,容易讓人各個擊破,所以增兵是必然的。”
“但是曆來增兵有一個缺點,就是西北戰事,就在西北征召士卒,其實是不對的,西北才多少人口?即便家家服役,又能有多少可戰之兵,而且長此以往,陝西疲敝,人人怨聲載道,不是長久之計。既然要征兵,全國多少豪傑,昔日三國時,孫權在東南、劉備在西南,軍中豪傑不比曹魏差,江東猛虎孫堅、南陽諸葛、廬江周瑜、吳郡陸遜、巴郡甘寧、汝南呂蒙,都是多謀善斷的統兵大將,就連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項羽都是楚地人物,可見天南地北都有人傑,怎麽可以埋沒?陛下可以招募,充實邊軍,戰後立功,可召迴禁軍為將,哪裏還需要防範邊軍造反。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隻有給下層人員晉升的路子,朝政才會健康,否則時間久了,難保不會出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
“我朝文治確實繁盛,就連張元、吳昊這種我朝不要的貨色都能在西夏謀得高官,可想而知,若是武將也多些出路,如郭遵郭將軍這樣的武藝超群、如種世衡多謀善斷、如劉平、王信這樣統兵有方的人,不要太多。西夏戰事就是塊磨刀石,曆練幾年,武力就有了,再有朝中文治之功,平滅西夏隻是小事,奪迴幽雲也可一試。”
範仲淹說道:“周小郎,不可鼓動陛下輕啟戰事。”
周躍疑惑道:“什麽叫輕啟戰事?你不會沒有想過複華夏故土的事情吧?”
範仲淹被大帽子嚇住了,不再開口。韓琦卻說道:“陛下可以一試,他日收複幽雲,臣願為陛下監軍。”監軍一般都是太監的事情,韓琦這樣說隻是在自謙,其誌向不小,其實是想說由他統兵的。他雖是書生,卻是個好戰分子,為人激進,而且如果收迴幽雲,定然名流千古,蓋過範仲淹。
趙禎經過幾年折騰,已經比較沉穩了,隻說與中書、樞密院商議過再定奪。
周躍了然,轉身對趙禎說道:“就是這個人,你的武曲星。”
趙禎激動的說道:“可召來見見。”
周躍勸道:“不用,他現在還隻是個兵,並無戰功,見了能怎麽樣呢。不如讓他先立下戰功再見不遲。”
範雍疑惑道:“此人有何特別?”
周躍道:“可比古之高長恭。”
眾人驚訝不已。
周躍繼續說道:“我朝將領能人輩出,隨便一兩個都有可取之處,西夏人隻是悍勇,又經過吐蕃、迴鶻之戰有了些經驗,其實不足為懼。比如這位狄青,要說此時有什麽本領,可能還不可信,但是隻要委以重任,不出一年,定能成為軍中翹楚。而現在就能稱為翹楚的,比如種世衡智計無雙,郭遵武力超群,張亢、張岊勇猛過人,就是其他人也可圈可點。”
說道這裏,郭遵、種世衡起身行禮,連稱不敢當。
“我朝將領行軍之時,有一個破綻最為致命,就是不用斥候。行軍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你不用斥候,敵人在何方、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怎麽打?往往被圍困後憑一身武力突圍,即便脫困,兵士卻多有折損,或者自己都不能脫困,很不可取。以前楊業在陳家穀口之敗已經證明此時,被遼軍圍困,事先竟然一無所覺,潘美帶兵離楊業也隻是咫尺,居然也毫不知情,最後撤兵,楊業兵敗身死,大宋再也沒有了與遼國爭鋒的底氣,著實可惜。”
這一段故事是楊家將故事的原型,當時楊業是前鋒,行軍居然沒有派出斥候,或者派了,但是探查不仔細,一股腦紮進了遼軍的包圍圈,潘美距離楊繼業僅僅幾裏路,也因為沒有派斥候探查情況,監軍太監王侁害怕,強令潘美撤退,楊業至死都沒有等來援軍,這才有了楊家將七子去六子迴的故事,六子迴不是迴來六個,而是隻有第六子迴來了。
其實楊業有幾個兒子一直都有爭論,楊六郎也不是第六個兒子,而是因為楊延昭作戰勇猛,遼國將他比作北鬥星的第六顆,所以稱為楊六郎,和織田信長的“第六天魔王”一個意思。
趙禎這時問道:“周卿,朕與中書商議過,想讓夏竦為陝西路經略安撫使,範仲淹、韓琦作為副使,總領兵事,可行否?”
周躍沒想到即便提前告知他們西夏反叛,最後還是想了這個辦法。於是說道:“範仲淹勉強可以,但是他隻適合防守,不能輕易出兵,出兵必敗。韓琦不能去,去了就壞事。”
韓琦就在當場,一聽脾氣上來:“周小郎,你莫要瞧不起人,我怎麽不行了?”
“你自己什麽德性自己不清楚嗎?典型的士大夫,自命清高,看不起武將,你怎麽可能大勝仗。”
“武將衝鋒陷陣即可,我自會用他們,我坐鎮府城,隻要調度有方,自然能勝。”韓琦還是不服,不提看不看得起武將的事,隻說自己不幹涉戰陣。
周躍不想跟他吵,直接說道:“三川口之戰後就是好水川之戰,正是你調度有方,西夏又殺了我大宋幾萬人。”
韓琦啞然,怎麽的?還有我的事?周躍繼續說道:“其實後麵的戰事我不大記得清楚,但是大概就是引蛇出洞,在半路埋伏之類的戰法,第一戰在鄜延路,第二戰在涇原路,第三戰在鎮戎軍。前兩次其實軍中將領已經有了成長,可堪大用,第三戰最忌新人加入,尤其是葛懷敏這種趙括式的人物。”
趙禎驚疑不定:“人人都說葛懷敏知兵事、善謀略,怎麽是趙括式的人物?”
韓琦說道:“陳執中素來知兵事,曾多次誇讚葛懷敏,怎麽會是趙括?周小郎,你看不起我也就罷了,朝中能人何其多,你不要再胡說八道了。”
周躍不理他,隻是對趙禎說道:“陳執中也懂軍事?他懂的多還是王德用懂得多?葛懷敏是王德用的妹夫,王德用可對他有過評價?不用其他人,可讓範仲淹見一見葛懷敏,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本事。”
趙禎了然,想派人去問問王德用,順便讓範仲淹考教考教葛懷敏,亮相驗證,必定能看出虛實。其實現在都知道西夏蠢蠢欲動,很多大臣確實有為國舉才的心思,吏治文臣能看出來,因為他們自己就擅長,但是武將的本事不上戰場,能有幾個人有本事看得出來?
“不談葛懷敏,我們隻說西夏和我朝的局勢。西夏是遊牧為主,多部族聯合建國,中間派係林立,如果西夏不能從戰爭中掠奪到財富,各部必然叛亂,所以我朝隻需要守住,便可坐等時機,等他內亂時,出兵進攻,一舉可滅。”
“因為西夏近年連年征戰,士兵多是搶奪其他部族的人,忠誠度不高,所以戰鬥力也不高。我朝將領中多是悍將,隻要敢拚,以少勝多不是難事,甚至可以以一當十。但是話又說迴來,軍事戰爭,絕對不能讓自己處於劣勢,敵方一萬人,我方最少也要有八千人。西夏進攻我朝時往往會出動十萬人,我朝邊境看似也有幾十萬軍隊,但是分散守砦,容易讓人各個擊破,所以增兵是必然的。”
“但是曆來增兵有一個缺點,就是西北戰事,就在西北征召士卒,其實是不對的,西北才多少人口?即便家家服役,又能有多少可戰之兵,而且長此以往,陝西疲敝,人人怨聲載道,不是長久之計。既然要征兵,全國多少豪傑,昔日三國時,孫權在東南、劉備在西南,軍中豪傑不比曹魏差,江東猛虎孫堅、南陽諸葛、廬江周瑜、吳郡陸遜、巴郡甘寧、汝南呂蒙,都是多謀善斷的統兵大將,就連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項羽都是楚地人物,可見天南地北都有人傑,怎麽可以埋沒?陛下可以招募,充實邊軍,戰後立功,可召迴禁軍為將,哪裏還需要防範邊軍造反。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隻有給下層人員晉升的路子,朝政才會健康,否則時間久了,難保不會出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
“我朝文治確實繁盛,就連張元、吳昊這種我朝不要的貨色都能在西夏謀得高官,可想而知,若是武將也多些出路,如郭遵郭將軍這樣的武藝超群、如種世衡多謀善斷、如劉平、王信這樣統兵有方的人,不要太多。西夏戰事就是塊磨刀石,曆練幾年,武力就有了,再有朝中文治之功,平滅西夏隻是小事,奪迴幽雲也可一試。”
範仲淹說道:“周小郎,不可鼓動陛下輕啟戰事。”
周躍疑惑道:“什麽叫輕啟戰事?你不會沒有想過複華夏故土的事情吧?”
範仲淹被大帽子嚇住了,不再開口。韓琦卻說道:“陛下可以一試,他日收複幽雲,臣願為陛下監軍。”監軍一般都是太監的事情,韓琦這樣說隻是在自謙,其誌向不小,其實是想說由他統兵的。他雖是書生,卻是個好戰分子,為人激進,而且如果收迴幽雲,定然名流千古,蓋過範仲淹。
趙禎經過幾年折騰,已經比較沉穩了,隻說與中書、樞密院商議過再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