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楊文昭就完成了謄錄工作。


    等了一會,就看見許多考生紛紛停了手中的筆,之後便開始收卷了。


    收卷之後,眾人出了宮便散去。隻等到時候得成績。


    楊文昭將盛長柏送迴家中,向盛紘和老師莊鈞打過招唿後,也坐車迴了天波府。


    對於參考的人來說考完科舉最後一場,可以盡情放鬆,接下來,就該考官們忙碌了。


    殿試雖然名義上是天子主考,但要將三百人的卷子全部審閱完畢,主要靠的是一眾考官。


    此次殿試的閱卷大臣,又稱讀卷官,便是由首輔梁適領銜,參與其中的還有歐陽修、包拯以及眾多翰林學士,加在一起,閱卷官就涵蓋了當朝權柄最重的十位重臣。


    閱卷從三月十五日一直持續到三月十八日,期間,官家也是數度親臨,看望眾位讀卷官,並賜下酒果冷食。


    大臣們都感受到了天子對於此次殿試的重視,而梁適等重臣心裏更是沉甸甸的,閱卷進行得極為緩慢。


    緊趕慢趕,終於在三月十八這日夜裏,將三百份考卷看了個七七八八。


    按照規矩,必須得到十位讀卷官中六位的認可,也就是卷頭上畫了六個圈的考卷,才能入圍前十,上呈天子禦覽。


    而閱卷進行到現在,十份試卷早已選定,呈給了官家閱。


    因為最終前幾名的的排名必須由官家定奪。


    次日,垂拱殿內。


    仁宗高踞於禦座之上,十位讀卷官各持一卷,在丹陛下侯立,自梁適始,依次持卷至禦座前讀卷。


    殿試的文章,天子並不親自閱覽,而是由大臣讀給天子聽,這也是讀卷官這個名稱的由來。


    第一份卷子,是由首輔梁適所讀,其核心點還是老一套,文治教化、勸課農桑,大力發展農業,重農立國本,是老生常談。這類文章寫出來,雖然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排名一定不會太高,好在文章本身寫的文采橫溢,頗有才氣。最終官家定了一個第六的位置,也就二榜第三的位置。


    第二份卷子,是由龍圖閣直學士包拯所讀,讀的正是盛長柏的文章,盛長柏的文章,核心點是重法度,強調要以法為核心,輔之以教化統禦萬民。盛長柏的文章靈感,更多是起源於自己父親曾經宥陽老家未通判,所積累的。看多了當時訴訟案件,認為國家必須要有法度,但是法的根本在於約束,更重要的還是要教化百姓。其核心論點,很受包拯的喜歡。且文章方正,也非常受其餘重臣的喜愛。


    “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這一篇?你們覺得定第幾名合適。”


    “此文方正大氣,且其觀點頗有實用性。但是還不足到達前三甲,故此還是臣等建議,二榜第一。”


    “那就依卿等所奏,二榜第一。”


    第三份卷子,則是由歐陽修所讀,讀的也正是楊文昭的卷子。此卷,仁宗其實早就已經看過,所以心裏早就有了想法。


    “陛下,此卷行文之上,瀟灑肆意,頗具古文之風。其觀點雖然新穎,但實操性很強,可以真正成為我朝下一步的對外之策。”


    “歐陽愛卿,所讀之卷,朕在殿試當日就已經看過。當為奇策,看來諸位也很看好這張卷子。”


    “迴陛下,此策很有見地,諸位閱卷官都認為此卷當名列一甲。”


    “既然大家都覺得好,那麽就由朕做主,把今榜的魁首給他便是。”


    此時,眾人都是微微點頭。


    而在官家和歐陽修的嘴角,卻是有著一絲不可察覺的弧度。


    其實,楊文昭文中的一些政策,暗合新政之策,隻不過是由整個朝堂,放在了邊地,這樣也就能有效避免新舊之爭。而其中的內容,隻有官家和歐陽修明白。其餘的幾人,雖然都不是支持新政的官員,但也並不反對,所以即便是看了出來,也覺得無傷大雅。


    所以官家和歐陽修也就聯手將此卷定為第一,也是為了讓楊文昭能更好的遠赴邊地,搞一個試點,將來再以狀元之身迴到朝堂,主持全國的新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大宋,影視劇大融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舜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舜名並收藏人在大宋,影視劇大融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