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睡到上午十點才起床,簡單去洗漱一下,推開門看它倆還在行功,發現它倆一根筋,告訴怎樣就怎樣,不會偷懶。
迴廚房又開煮雞蛋和稀飯,拿出幾個黃瓜拍碎倒入生抽,麻油做個鹹菜,半小時後叫它倆吃飯,這迴煮一百個雞蛋,可我們仨還是都吃光了,問它倆;飽了嗎?
看到它倆點頭放心了,打開電視讓它倆去看,我給學校打電話問問情況,告訴我非常好,十一期間上午和下午各兩大節補習,進步飛快,有十幾個初一學生己進入年級前一百五十名,我也高興,並表示一定兌現諾言,放下電話,還有兩天就又上班了,上班後就沒時間帶它倆玩,今天去海邊吧,抬頭看它倆認真地學習,我心裏美滋滋的,它倆每天都在進步,早己脫離普通狗了。
去物業取到的坐墊,買了三個,直徑1.5米的特大加厚的,網店根本沒有,道觀寺經營的品店才找到,專業打坐墊。
取迴來又把庭院整理一下,玫瑰花已經長高了,杏花樹也有兩米高了,都被諸大爺修剪過,整理出專門一位置把墊放置這裏。
迴房間找到自己的泳衣,穿試一下,還好,於是裝些水果叫上它倆出發。
今天有些風大,海邊人並不多,正好,問它倆;我們遊泳怎樣?
它倆點點頭。
泳衣己經在家換好,脫掉外衣,摘掉眼鏡叫它倆一起下水。我的遊泳技術一般,隻會蛙泳,這個季節己經涼了,但對我們仨來說沒有影響,它倆第一次下水,我也第一次下海水,在大學時也時常遊泳,隻是每七八分鍾就得站著喘著氣,但它倆很快適應了,跟著我左右一起遊,我不敢離岸太遠,隻在離岸五十米內順海來迴遊,我發現半小時了依然不知疲憊,隻好繼續看看自己能堅持多久,二小時了依然沒有疲勞感,覺得無趣了,看著它倆的樣子,隻好繼續,三個小時了還是如此,隻好迴到岸上,琢磨了一會,問它倆;累嗎?它倆搖搖頭,看樣子幾個月的修煉效果很好,路過的行人吃驚地停下看著我們,這麽冷的天不感到涼嗎?
拿出三個蘋果我們仨開始吃了起來,一邊和它倆說著話,一小時後穿好衣服迴家。
打開電腦,點開黃帝外經內腑篇再次翻看,一小時後沉思了一會,想通了,內髒每強化百分之一,身體機能將強化十倍,尤其我現在身體裏己經有了陰陽之氣,對強化內髒大有好處,它倆的陽之力嗎?
讓它倆過來,我站起來,先讓巴克把兩前肢搭在我雙肩上,用手壓在它的腹部和胸部慢慢移動並感受著,能感到巴克內髒的變化,明顯變更有力。
然後檢查哈力,哈力的內腑明顯更強一些,仔細感知它各個器官的變化,看來我們都已經進入了正軌,可極限在哪裏?
一定要找個時間去奔跑,看到底什麽時候才感到勞累。
讓它倆繼續看電視,我則坐在電腦前把幾個重點章節複讀,其實當時也理解了,隻是沒經曆過怎能真正的理解?現在才知道那隻是淺理解,當時也難為我了。
如;老子說過;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他認為;天道的特點就是減少有餘而給不足,而人道則反之。
這一命題對後世有重要影響,慢慢學者把這句話引為現實社會中,當然我也一直這麽認為,可現在想到老子是修行的老祖,怎能這麽簡單?從修行的角度去理解則豁然開朗。而沒經曆過修行過的學者去解釋隻能跑偏,這也並不奇怪,沒有經曆過的事情怎能真正的理解?
再如;黃帝內經中素問篇中有句話;生之本,本於陰陽。意思是陰陽之氣是生命的根本。
這句很好理解,當時並沒有深入挖掘,其實當時想深挖也根本辦不到,隻有現在真正感覺到了什麽是真正的陰陽之氣才能更深入。
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意思很好理解;人的前陰之處是眾筋匯聚之處,也是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的交合之處。
可若不運轉行功體會誰又能真正的理解?若說也是膚淺的。
這兩天都在家仔細地重溫看過的書籍,隨著修煉體會更加深刻,也更好理解了其中含義。我這人看書抓住重點和根本點的習慣給我帶來巨大的好處,少走彎路,不走彎路,也節省了大量時間。
比如;巴克和哈力,我能抓住它倆表情和行為的細微變化來推斷它倆的想法,用我的舉止和表情引導它倆而不是跟順它,這樣才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若把聰明的動物當普通去養也隻能永遠普通,若訓獸師有了技巧它肯定表現與其它狗大不相同,但很少有真正的訓獸師,隻是比別人多些技巧和方法而已,最根本的東西並沒有抓到。類似於;一語道破,一句頂一萬句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但實際做到又很難。
五天長假一晃過去,明天將去工作,是否又將忙碌?
可人為什麽要去工作呢?記得問劉陽時他說;大家不都是這樣嗎?神迴複啊,麵對這樣一個小兒科的問題竟然讓他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是為了生活?為了活下來?可不需要工資的人為什麽也要去工作?不記得誰說過;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工作讓我們生,讓我們活,讓我們有滋有味生存這個世界上嗎?其實人的很多苦惱來自工作,薪水不滿意啦,晉升沒希望啦,上司不支持啦,同事不配合啦等等,可為什麽就不願放棄,是把工作也當作修行嗎?為提升心誌,修煉靈魂而工作?盡管工作占去了我們一生最多的時間,但在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卻是不得不幹的必要之惡。
記得稻盛和夫先生說過一句話;工作的目地在於;提升心誌,造就人格,扭轉人生。
隻是每個人經曆的不同,文化程度的高低及家庭教育的強弱都會帶來不同的解釋,這並不隻是站在角度的不同,而是整體綜合的體現。
很多論斷和話題是這些年來專家學者不斷爭論的話題,看這個也對,看那個也有道理,最後感覺那個也不對。
迴廚房又開煮雞蛋和稀飯,拿出幾個黃瓜拍碎倒入生抽,麻油做個鹹菜,半小時後叫它倆吃飯,這迴煮一百個雞蛋,可我們仨還是都吃光了,問它倆;飽了嗎?
看到它倆點頭放心了,打開電視讓它倆去看,我給學校打電話問問情況,告訴我非常好,十一期間上午和下午各兩大節補習,進步飛快,有十幾個初一學生己進入年級前一百五十名,我也高興,並表示一定兌現諾言,放下電話,還有兩天就又上班了,上班後就沒時間帶它倆玩,今天去海邊吧,抬頭看它倆認真地學習,我心裏美滋滋的,它倆每天都在進步,早己脫離普通狗了。
去物業取到的坐墊,買了三個,直徑1.5米的特大加厚的,網店根本沒有,道觀寺經營的品店才找到,專業打坐墊。
取迴來又把庭院整理一下,玫瑰花已經長高了,杏花樹也有兩米高了,都被諸大爺修剪過,整理出專門一位置把墊放置這裏。
迴房間找到自己的泳衣,穿試一下,還好,於是裝些水果叫上它倆出發。
今天有些風大,海邊人並不多,正好,問它倆;我們遊泳怎樣?
它倆點點頭。
泳衣己經在家換好,脫掉外衣,摘掉眼鏡叫它倆一起下水。我的遊泳技術一般,隻會蛙泳,這個季節己經涼了,但對我們仨來說沒有影響,它倆第一次下水,我也第一次下海水,在大學時也時常遊泳,隻是每七八分鍾就得站著喘著氣,但它倆很快適應了,跟著我左右一起遊,我不敢離岸太遠,隻在離岸五十米內順海來迴遊,我發現半小時了依然不知疲憊,隻好繼續看看自己能堅持多久,二小時了依然沒有疲勞感,覺得無趣了,看著它倆的樣子,隻好繼續,三個小時了還是如此,隻好迴到岸上,琢磨了一會,問它倆;累嗎?它倆搖搖頭,看樣子幾個月的修煉效果很好,路過的行人吃驚地停下看著我們,這麽冷的天不感到涼嗎?
拿出三個蘋果我們仨開始吃了起來,一邊和它倆說著話,一小時後穿好衣服迴家。
打開電腦,點開黃帝外經內腑篇再次翻看,一小時後沉思了一會,想通了,內髒每強化百分之一,身體機能將強化十倍,尤其我現在身體裏己經有了陰陽之氣,對強化內髒大有好處,它倆的陽之力嗎?
讓它倆過來,我站起來,先讓巴克把兩前肢搭在我雙肩上,用手壓在它的腹部和胸部慢慢移動並感受著,能感到巴克內髒的變化,明顯變更有力。
然後檢查哈力,哈力的內腑明顯更強一些,仔細感知它各個器官的變化,看來我們都已經進入了正軌,可極限在哪裏?
一定要找個時間去奔跑,看到底什麽時候才感到勞累。
讓它倆繼續看電視,我則坐在電腦前把幾個重點章節複讀,其實當時也理解了,隻是沒經曆過怎能真正的理解?現在才知道那隻是淺理解,當時也難為我了。
如;老子說過;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他認為;天道的特點就是減少有餘而給不足,而人道則反之。
這一命題對後世有重要影響,慢慢學者把這句話引為現實社會中,當然我也一直這麽認為,可現在想到老子是修行的老祖,怎能這麽簡單?從修行的角度去理解則豁然開朗。而沒經曆過修行過的學者去解釋隻能跑偏,這也並不奇怪,沒有經曆過的事情怎能真正的理解?
再如;黃帝內經中素問篇中有句話;生之本,本於陰陽。意思是陰陽之氣是生命的根本。
這句很好理解,當時並沒有深入挖掘,其實當時想深挖也根本辦不到,隻有現在真正感覺到了什麽是真正的陰陽之氣才能更深入。
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意思很好理解;人的前陰之處是眾筋匯聚之處,也是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的交合之處。
可若不運轉行功體會誰又能真正的理解?若說也是膚淺的。
這兩天都在家仔細地重溫看過的書籍,隨著修煉體會更加深刻,也更好理解了其中含義。我這人看書抓住重點和根本點的習慣給我帶來巨大的好處,少走彎路,不走彎路,也節省了大量時間。
比如;巴克和哈力,我能抓住它倆表情和行為的細微變化來推斷它倆的想法,用我的舉止和表情引導它倆而不是跟順它,這樣才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若把聰明的動物當普通去養也隻能永遠普通,若訓獸師有了技巧它肯定表現與其它狗大不相同,但很少有真正的訓獸師,隻是比別人多些技巧和方法而已,最根本的東西並沒有抓到。類似於;一語道破,一句頂一萬句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但實際做到又很難。
五天長假一晃過去,明天將去工作,是否又將忙碌?
可人為什麽要去工作呢?記得問劉陽時他說;大家不都是這樣嗎?神迴複啊,麵對這樣一個小兒科的問題竟然讓他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是為了生活?為了活下來?可不需要工資的人為什麽也要去工作?不記得誰說過;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工作讓我們生,讓我們活,讓我們有滋有味生存這個世界上嗎?其實人的很多苦惱來自工作,薪水不滿意啦,晉升沒希望啦,上司不支持啦,同事不配合啦等等,可為什麽就不願放棄,是把工作也當作修行嗎?為提升心誌,修煉靈魂而工作?盡管工作占去了我們一生最多的時間,但在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卻是不得不幹的必要之惡。
記得稻盛和夫先生說過一句話;工作的目地在於;提升心誌,造就人格,扭轉人生。
隻是每個人經曆的不同,文化程度的高低及家庭教育的強弱都會帶來不同的解釋,這並不隻是站在角度的不同,而是整體綜合的體現。
很多論斷和話題是這些年來專家學者不斷爭論的話題,看這個也對,看那個也有道理,最後感覺那個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