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三天都沒有寫,主要是在想這本書的女主角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然後,在那三天裏,我刷到了一個很酷的視頻,然後想到了一個點子。
那是一個講黑人女孩發現黑皮膚愛麗兒公主的視頻,然後我看到聽到那個女孩的說的話,她應該是很高興的。然後我覺得,既然我可以把這本書的女一號變成一個黑皮膚的女孩,但是我這麽做的話,就跟原來構建好的背景都撞了
所以,我重新構建了一次。然後變成了黑白配,這可以找一個借口說是借鑒太極圖,對吧。
然後,這三天在學二十大和輪迴轉世,就很酷,感覺腦子在同時接收來自科學和神學的雙重洗禮,整的我覺出精神分裂的快樂,然後今天總算是想明白了。(自己總結出了一套欺騙我自己大腦的理論)
第一點就是,從當下出發,肯定是要相信黨,相信祖國,相信人民,相信世界的。
因為如果現在的人要好好活著其實沒有選擇,他們隻能選擇相信,如果選不相信那麽代價是非常慘重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將會常態化存在。
你所相信的事物肯定具有兩麵性,但相信的必然是正能量的一麵要好於負能量的一麵,隻有這樣,相信的作用才會是正向的。反之,這個世界就該造反了。
第二點是,卷的根源不在於製度也不在於思想,而是人性本能的怕死。
因為怕死,怕被拋棄放棄,所以人活在人群中必須要奮鬥。
其實也可以說成是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奮鬥,但這麽說的前提是奮鬥的人能看到未來生活的盼頭,或者說是能看到通過自己的奮鬥滿足自己的欲求的那一天。
這也是大部分人奮鬥的主要動因吧?
按上兩條的理論再反過來想,對未來沒有盼頭的人自然而然沒有奮鬥的需求,然後會麵對自主死亡或被動死亡的悲慘結局。
但社會的主流思想是人可以被動死亡但不能主動死亡,所以對死亡有需求的人往往是很慘烈的,他們需要被動承受社會帶給他的一切苦難,最後在社會的眼中自然死去。
但反過來社會有這種思想,也即意味著社會準備好了相應的對某部分人的救助措施。所以不同社會的差別在某部分人眼中就是具體顯現為在某一領域的準備是否充足,是否與之利益相關。
然後,資源是稀缺的,這個前提可以建立在人隻能活到150歲的狀態,因為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所以資源在人的眼中是稀缺的。如果人是永生的,那麽資源是否稀缺就顯得不太必要。因為永生也即代表了對資源的依賴性大幅減少。
所以,就當前社會而言,社會的不同領域的資源配置是有問題的,至少不會是絕對公正,也許連相對公正也無法做到。這就造成對生活在社會的某人群存在了生理或心理上的生存威脅。
大部分人一般是不會想自主死亡的,所以都會努力的奮鬥。
然後,在那三天裏,我刷到了一個很酷的視頻,然後想到了一個點子。
那是一個講黑人女孩發現黑皮膚愛麗兒公主的視頻,然後我看到聽到那個女孩的說的話,她應該是很高興的。然後我覺得,既然我可以把這本書的女一號變成一個黑皮膚的女孩,但是我這麽做的話,就跟原來構建好的背景都撞了
所以,我重新構建了一次。然後變成了黑白配,這可以找一個借口說是借鑒太極圖,對吧。
然後,這三天在學二十大和輪迴轉世,就很酷,感覺腦子在同時接收來自科學和神學的雙重洗禮,整的我覺出精神分裂的快樂,然後今天總算是想明白了。(自己總結出了一套欺騙我自己大腦的理論)
第一點就是,從當下出發,肯定是要相信黨,相信祖國,相信人民,相信世界的。
因為如果現在的人要好好活著其實沒有選擇,他們隻能選擇相信,如果選不相信那麽代價是非常慘重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將會常態化存在。
你所相信的事物肯定具有兩麵性,但相信的必然是正能量的一麵要好於負能量的一麵,隻有這樣,相信的作用才會是正向的。反之,這個世界就該造反了。
第二點是,卷的根源不在於製度也不在於思想,而是人性本能的怕死。
因為怕死,怕被拋棄放棄,所以人活在人群中必須要奮鬥。
其實也可以說成是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奮鬥,但這麽說的前提是奮鬥的人能看到未來生活的盼頭,或者說是能看到通過自己的奮鬥滿足自己的欲求的那一天。
這也是大部分人奮鬥的主要動因吧?
按上兩條的理論再反過來想,對未來沒有盼頭的人自然而然沒有奮鬥的需求,然後會麵對自主死亡或被動死亡的悲慘結局。
但社會的主流思想是人可以被動死亡但不能主動死亡,所以對死亡有需求的人往往是很慘烈的,他們需要被動承受社會帶給他的一切苦難,最後在社會的眼中自然死去。
但反過來社會有這種思想,也即意味著社會準備好了相應的對某部分人的救助措施。所以不同社會的差別在某部分人眼中就是具體顯現為在某一領域的準備是否充足,是否與之利益相關。
然後,資源是稀缺的,這個前提可以建立在人隻能活到150歲的狀態,因為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所以資源在人的眼中是稀缺的。如果人是永生的,那麽資源是否稀缺就顯得不太必要。因為永生也即代表了對資源的依賴性大幅減少。
所以,就當前社會而言,社會的不同領域的資源配置是有問題的,至少不會是絕對公正,也許連相對公正也無法做到。這就造成對生活在社會的某人群存在了生理或心理上的生存威脅。
大部分人一般是不會想自主死亡的,所以都會努力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