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太尉鈞鑒!


    我軍步兵對抗哥方騎兵經驗如下:


    1.步兵一定要結成陣!


    2.戰前步兵保持充足體力。戰場上擺成圓陣,防止敵騎改變進攻方向。


    3.盾牌在前防護第一波投矛,射手在最後排同敵兵對射。


    4.在陣前擺一些障礙阻擋敵騎提速,若有機會可以挖一條壕溝。


    5.若有可能,生產一批超長的長矛,一端架在障礙物上麵直指敵方,另一端頂在地麵以吸收衝擊力。


    6.若敵騎眾多,仍然能夠向我軍前排靠近時,則盾牌兵同後排長矛兵輪換。長矛兵向前刺馬,以命換命。


    7.危急時刻,以敵我雙方屍首圍成一圈為牆,堅守待援。


    戰況緊急,不能多言。祝尼軍武運長久!”


    無論是寫報告的夏清還是讀報告的嚴青眼、元乙,他們都不知道的是,這句“祝尼軍武運長久”,日後同這悲壯的一戰一起,成為了尼軍戰報的標準結尾。而接到血染報告的元乙部,則開始了為期數日的秘密準備,並在決戰之日,給了對麵不可一世的哥方騎兵一個大大的“驚喜”!


    徹底擊潰右翼2000名哥方騎兵後,元乙、弗比斯率軍自東麵開始威逼大可汗本部,而遠遠望見援軍到來的蘭軍主力同樣士氣大振,開始有零星的偵查騎兵敢於出營聯絡援軍。


    ……


    “右賢王,你手下幹得好事!”此時在哥方軍大帳中,大可汗正怒氣衝衝地瞪著右賢王。而右賢王則暴跳如雷,指著下麵跪了一地的軍官們破口大罵:


    “沙裏克!你是蠢豬嗎?兩個千人隊被對麵1000多步兵打跑了,你還有沒有臉?”右賢王急火攻心,此前左賢王部4個千人隊被數百名南軍騎兵衝垮,他嘴上不說,心裏可沒少嘲笑左賢王部,也沒少在可汗那裏給左賢王本人上眼藥,這下好了,劇情反轉,輪到左賢王那個家夥偷著樂了:“你們都是打老了仗的老將,怎麽會把仗打成這個樣子?啊?!”


    帶頭叫沙裏克的將領將頭磕得“砰砰”作響:“可汗,右賢王!不是俺們怯戰,也不是俺們笨啊,對麵是南蠻軍,他們可太難打了!”


    “俺們像往常一樣投了幾輪矛,砸在南蠻盾牌上沒啥效果,俺就派焦裏克他們幾個猛將直接率隊衝鋒,按理說多衝幾輪,對麵肯定就陣型散了吧!結果衝到近前,一條溝橫在那裏,不知道這幫南蠻什麽時候悄悄挖的,把焦裏克那幾個百人隊拌了個人仰馬翻!焦裏克當場就死了。”


    “這還沒完,還是有不少弟兄衝到南蠻陣前,俺眼睜睜地看著不少馬直接裝上了他們陣前的長矛……不是咱們手中的長矛,是一種更長的矛,直接被紮成了串!”


    “剩下沒被戳穿的弟兄艱難衝到陣前,又被一堆大木頭欄杆擋住,馬速提不上去,隻能勒馬跟南蠻對刺,南蠻那一個個長得都跟大樹似的,那俺們哪是對手啊?!”


    “俺們隨即又換了幾個方向衝,發現全是這個套路,專門就是對付咱們哥方勇士的!可汗,南蠻厲害啊!居然想出了這麽毒的招數,咱們的騎兵優勢發揮不出來,可惜了俺們手下那幾百兄弟啊……啊……”沙裏克泣不成聲。


    “閉嘴!”右賢王怒道:“你還有臉在這嚎喪?打個大敗仗還敢來吹噓敵人有多厲害?來人,把沙裏克他們給我拉出去宰了!”


    “且慢!”可汗聽過沙裏克的解釋後,最先冷靜下來,他緩緩走下台階,走到沙裏克等一眾敗將身前道:“沙裏克,還有你們幾個丟盡了哥方人的臉,本汗恨不得把你們幾個宰了分給大家吃掉!不過看在帶迴這些情報的份上,給你們一個機會,誰能說出破解南蠻戰術的辦法,本汗就饒了他!”


    ……


    在哥方大帳中吵得沸反盈天的同時,馬果帶著一眾使團正在向北行進,已經靠近哥方可汗大營,與此同時,北麵香巴尼盟和洛林盟的遷徙大隊,在超過3000名哥方騎兵的“護送”下,也在緩緩向黎城靠近……


    當馬果他們登上台階接近營門口時,聽到裏麵的爭吵聲陣陣傳來……


    “馬裏克就是胡扯!派步兵填壕溝,南蠻投矛過來怎麽辦?”


    “你才胡扯!咱們用獸皮袋子裝土,跑到壕溝邊上扔進去,一會兒就填滿了,死不了幾個人!大不了跟南蠻一樣紮一些盾牌,掩護人填溝!”


    “填了溝有啥用,那個長矛你怎麽辦?”


    “提前減速唄,那個矛是固定的,又不能往前、往兩邊刺,你躲著點不就得了?”


    “說得容易!慢下來不成了投矛的活靶子了?還有,最後那一道木欄杆怎麽破?”


    “華裏克,你是弱智嗎?什麽都問我,你自己沒長腦子?”


    “你……!”


    聽著大帳裏麵的聲音,在門口領著馬果一行“談判團”的哥方將領頗為尷尬:“哈哈,馬大人見笑了,我們可汗和左右賢王,以及一眾將軍在……研究戰法,哈哈!”


    自三日前,可汗一聲令下砍了沙裏克等四個不“積極思考”的將領後,剩餘的右賢王部敗將全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平蠻策”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別說,馬背上的哥方人有著天生的戰鬥敏感性,不少後世攻擊步兵方陣的辦法居然被一眾原始遊牧民族相繼總結了出來。


    聽到“南蠻”談判團到來的消息,可汗略一思考,便屏退帳中將軍,隻留下右賢王和昨天剛到的左賢王於帳中等候。


    由於左賢王部同寇齊軍對峙而駐紮下來,使得胡裏克的千人隊得以迅速歸隊。聽到尼國王後的談判條件,左賢王亦是大驚。待可汗本部援軍抵達,同寇齊軍打成僵持後,左賢王便帶領胡裏克飛馬趕至可汗大帳,匯報了這一情況。


    緊接著,哥方人便迎來了尼國使節,探討兩國和談問題。


    哥方可汗看不懂文字,便由馬果代讀。這份國書中,除了古麗向胡裏克提出的一係列條件外,還有一些更細節的內容,如哥方人和尼國的國界問題,蘭國百姓處置問題,以及後續兩國關係問題。


    馬果一行被客客氣氣地安置在旁邊的帳篷住下。望著尼國國王親筆書寫的國書,沒有絲毫談判經驗的可汗同左右賢王麵麵相覷,不知應當答應,還是拒絕和談,亦或是……假意接受和談。


    正當三人商議之時,一名將領突然闖入大帳,高唿:“可汗!北麵的蘭軍和我軍都來了!”


    香巴尼軍和洛林軍主力,混編了兩盟的青壯,在外圍保護著內圈的百姓緩緩南下,白晝行進夜晚露宿,沒有任何紮營的時間。經過多日風吹日曬,以及3000哥方騎兵在外圍不停地騷擾和監視,在遭受慘重損失後,終於抵達黎城以北。與此同時,哥方軍也放棄包圍,快馬加鞭趕至可汗大帳合兵一處。一時間,蘭軍和哥方軍在黎城均達到七八千人,仍舊是僵持狀態。


    此時在西線和中線,雙方均不得寸進,而東線的哥方軍戰線被打崩後,一直未派出新的部隊前往迎戰,預計元乙和弗比斯兩部亦將很快同蘭軍主力匯合,屆時哥方軍力將居於劣勢。此外,整個哥方陣營已無任何預備軍,幾乎能上戰場的青壯年全部都拿起了武器,而尼國一方……除元乙部外仍有餘力。比埃爾手中的近千精銳、西半島上的近千雜牌軍,以及大神山沿線布防的500餘名後備軍,在必要時刻均能北上支援,給已經瀕臨極限的哥方大軍來一家夥。


    攻守易形得如此之快,令哥方人始料未及。自蘭王戰沒,整個哥方大軍都彌漫著喜悅之氣,每一個士兵都相信戰爭就快結束,勝利即將到來。然而,新到的尼軍終結了這一切,使瀕臨崩潰的蘭軍主力穩住了陣腳,在各條戰線上均打出漂亮的戰績,將連戰連捷的哥方大軍再次逼到了牆角。


    “明天一早請尼國使節,我哥方與尼國共訂盟約!”


    自遙遠的過去,蘭國和哥方人首次交手以來,雙方雖然語言勉強互通,但從未和談過哪怕一次,全都是你來我就打,我去就打你,誰打贏了誰多占地盤,打輸了就遠遠退走舔舐傷口。以哥方人的性格,戰鬥是天生的,隻有殺死敵人和被敵人殺死兩個結局,從未想到,有朝一日,善戰的自己會被強大而睿智的敵人逼到談判桌上。


    而隨著談判即將展開,寬闊戰線上的戰火開始熄滅。哥方人南下的饑渴戰意,像凜冽的朔風直直撞上了大山脈,漸漸煙消雲散。而整個尼國,離著真正的和平與安定又近了一步——不僅僅是以前多方勢力達到微妙平衡時的“和平”,而是在強大武力威懾下,在平等的人文關懷下,尼國人、蘭國人、哥方人麵對唿嘯而至的冰期,在這個匱乏的時代共同抗擊天時的第一次偉大嚐試。而主導著一切的尼國,向世人充分展現了這樣一條鐵律——在災害麵前,任何人、任何種族,都有活下去的權力。


    一條被後世普遍遵循和恪守的鐵律!


    第十章《冰期已至朔氣寒》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尼安德特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義凱司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義凱司令並收藏夢迴尼安德特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