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後,我們終於弄清了風暴島上的情形。
我們所在的夏部——更準確說叫夏盟,是以夏部為首剛剛組建的新部落聯盟,一同組建的還有春、秋、冬、石、土、玉、葉等盟。新組建的部落聯盟各有3000至4000人不等,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理,所有事務均由全體部落首領商議決定,效率還很低。
此前,由於遠離大陸上的智人,沒有戰爭威脅,食物也相對充裕,島上各部落均分散居住,長期未形成專門應對戰爭和大型天災的部落聯盟形式。島上各類物資充足——至少以前是這樣——使得每個部落規模都不小,人口均有數百人,達到我剛穿越時元部的規模。
數千年歲月靜好,直到今年,出了事。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今年春季開始,仿佛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北方森林中的動物便大量遷徙至南方,南方部落們喜提一大波食物,正吃得滿嘴流油,突然發現,北方的部落們也開始紛紛南下……
南方部落發現,起初是零零星星的家族南下投靠,但很快便迎來了一大批整個部落、乃至數個部落聯合的遷徙,南方的無主之地和部落間的空隙迅速被他們填滿,但後續而來的北方部落仿佛無窮無盡一般,不斷擠壓著南方的生存空間。南方一些吃了虧、被擠走的部落紛紛組建部落聯盟,以應對越來越多且逐漸開始富有攻擊性的北方威脅。
從南遷北人的口中,他們了解到,北麵的環境正在變得愈加惡劣,草原上的積雪長期不化凍,冰期逐年變長,迫使大量北麵之人南下,又擠壓得南麵之人向更南方奔來。目前食物充足,且還沒冷到極致,流血衝突發生不多。但假以時日,當宜居的土地越來越少,且食物逐漸匱乏後,戰火將不可避免地在這片靜謐的土地上燃起,最終,在血海中生存下來的一小部分勝利者才能活下去。
聽到這裏,我心裏想,其實勝利者最終也活不下去,最後一次小冰期的冰川會覆蓋全島,每一個沒有離開的人都會長眠於地下。
南方組建部落聯盟後,暫時遏製了北人的南遷,迫使北人走上談判桌,雙方劃界自守。隨即秋天到來,無論南北均暫時擱置爭議,開始全力積攢物資,進入越冬模式。
目前,夏盟正在緊鑼密鼓地收集柴火、加固帳篷,以應對今冬注定兇暴的風雪——食物倒是不甚匱乏,春夏之際南遷的那批野獸還有富餘。我立即命身邊人組建“援助團”,按照當年大同盟建立時援助其他盟的“指導團”進行配置,在夏盟派出的人指引下,帶著充足的衣被、陶器分赴春盟、秋盟等風暴島南部的其他7個部落聯盟進駐,我身邊的300多人一下子便空了一半。
此外,北方各部落麵臨著比南方部落更嚴重的問題——食物缺乏。春夏之際的動物遷徙使南方部落得到了極大補充,同時也造成了北方部落無獵可狩,不得不追隨者動物和寒潮的腳步一齊南下,目前他們普遍沒有攢夠過冬的食物,更遑論薪柴了。
光救南邊的一半人可不行,我的目的是把全島的人接出來!
我緊急請同北方部落接觸較多的土盟、石盟派出向導,帶剩下的人赴北麵接觸。在美食開路和陶器攻略下,我們順利進駐了北方最大的部落,受到了首領的熱情接見,隨後,其他北方諸部落也陸續向我們發出邀請。
北方的情形比我想象的還嚴重,經過一夏天的匱乏,許多人營養不良,注定熬不過整個冬天,且由於忙著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無暇建立部落聯盟,彼此之間仍較為分散。我急令留在岸邊的人員將千餘頭牛羊牲畜全部趕至北方,並分發給所有部落宰殺儲存。這些新補充的食物足夠北方三萬人二個月的食用量了,他們部落裏放養的牲畜也全部屠宰儲存,確保這一冬天安然度過——在我保證明春運來足夠的食物後,各部落才陸續照做,僅留下了一些小羊羔、小牛犢以備春荒。
全體人員則放棄狩獵,將全部精力用於收集燃料——青壯砍伐樹木,老人、婦女采集灌木,孩子們則收集幹草。由於他們未組成部落聯盟,我隻能令身邊所有人散開,每個部落進駐1-2名,指導大家過冬。
而完成運輸任務後,海軍開始返航,寇齊也率領全部騎兵放棄半島尖,橫穿諾曼盟領地,返迴波爾多盟幫助其過冬,一路上未遭遇諾曼軍主力。隨後,半島尖上我軍的臨時營地被諾曼人全部焚毀。
大雪降臨前,風暴島南北方部落的食物、燃料勉強準備齊全。當第一片雪花開始翩然落下,所有部落、家族的人員盡數進入帳篷,並完全按照尼國“法寶”——《過冬條例》,開始越冬:
一、所有人保證充足的食物攝入。全體人員務必食用煮食,多喝熱湯,增強抗寒能力。
二、時刻身著獸皮衣物,老弱病殘在床上加蓋獸皮被子,盡量減少活動。
三、每間帳篷每日夜間派兩名值夜人員添柴火,確保帳中篝火取暖不斷。
四、每日派一名青壯著厚衣物出帳,清理帳篷上的積雪,防止帳篷倒塌。
五、若有食物、柴薪不足者,請鄰居之間互相幫助,共渡難關,情急者可向部落長老和首領申請救援。
一冬無話——哦,本來就不能說話,不過可以教識字。我們的援助團成員在風雪彌漫、百無聊賴之際,在帳篷中開始拿著字典(人手一本),教授如夏清、夏利等看上去比較聰明的人一些尼國文字。這一冬天,有數百人完全掌握了文字和書寫交流方式,開春後,他們陸續成為了尼國文化的“狂熱崇拜者”和我們的堅定支持者,對後續開展的行動出力甚多。
兩個月的嚴冬無比漫長,雖然準備較為充裕,但南北方還是各有數百人倒在了春暖花開前。進入二月後,陸續有帳篷食物、薪柴告罄,援助團成員聯合部落長老們將帳中人合並、分散至其他帳篷,各部落之間也進行了一些調配,保證眾人能夠繼續堅持。
氣溫開始迴升,春季就在眼前。
極端匱乏的最後十幾天終於熬過,又有超過百人沒有撐過來。不過,相比此前每年冬天風暴島全島接近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損失,今年這個史上最嚴酷的冬季,全島的人口損失不超過1000人,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各部落的人看向我們的眼光也變得更加崇敬。
尼國三年二月末,春暖花開,冰雪開始消融。除留下援助團繼續幫助島上所有人狩獵維持生計、維護關係不開戰以外,我開始帶領少量人員乘坐返航的海軍船隻赴半島尖再次建立中轉基地——其實不少,有超過2000人願意跟著我們出海去大陸上“漲漲見識”。而寇齊在雪未化盡之際,便率領騎兵出發,踏著泥濘的雪水艱難北行,趁著諾曼軍主力尚在渡冬、防守極其鬆懈之際,趕在我登陸前“偷渡”諾曼軍邊境防線,第二次來到半島尖布防。
春燕巢林,海邊焚燒過的一片狼藉很快被清理完畢,這次我計劃長期占據此地,於是在留足偵查、防禦的騎兵後,便令首建和他帶來的建築隊率領,發動全體士兵和移民大力砍伐、加工樹木,營造一個類似坐落在大聖山盟的“新嚴城”那樣的小城。
氣溫持續迴升,預料中的諾曼軍主力征討卻遲遲沒自東麵而來,反倒是收到了南麵比埃爾的信。
信中除了感謝寇齊等騎兵幫助波爾多盟越冬之外,還詢問了我們的下一步計劃,並表示願意提供相應幫助。比埃爾這個話癆寫信也是又臭又長,自從照著尼國字典自學成才,部分掌握了尼國文字後(他還沒法自己寫信,需要我派去的馬果幫助),比埃爾便成了一個蹩腳“書法家”,天天琢磨如何寫更多的字兒。這次給我迴信顯然對他來說是個“好機會”,但對我來說……就像小學班主任批改作業一般,不愛看,還不得不看。
忽然,我一拍麵前的桌子,把牛飛嚇了一跳!比埃爾這個混蛋!寫的文章真是老太太的裹腳布,最重要的內容給我寫最後一頁!
我急步走出臨時帳篷,厚厚的信在桌上恰好翻到最後一頁。牛飛在緊跟我腳步出帳時,好奇地扭頭看了一眼,上麵寫著:蘭都被圍!
我們所在的夏部——更準確說叫夏盟,是以夏部為首剛剛組建的新部落聯盟,一同組建的還有春、秋、冬、石、土、玉、葉等盟。新組建的部落聯盟各有3000至4000人不等,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理,所有事務均由全體部落首領商議決定,效率還很低。
此前,由於遠離大陸上的智人,沒有戰爭威脅,食物也相對充裕,島上各部落均分散居住,長期未形成專門應對戰爭和大型天災的部落聯盟形式。島上各類物資充足——至少以前是這樣——使得每個部落規模都不小,人口均有數百人,達到我剛穿越時元部的規模。
數千年歲月靜好,直到今年,出了事。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今年春季開始,仿佛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北方森林中的動物便大量遷徙至南方,南方部落們喜提一大波食物,正吃得滿嘴流油,突然發現,北方的部落們也開始紛紛南下……
南方部落發現,起初是零零星星的家族南下投靠,但很快便迎來了一大批整個部落、乃至數個部落聯合的遷徙,南方的無主之地和部落間的空隙迅速被他們填滿,但後續而來的北方部落仿佛無窮無盡一般,不斷擠壓著南方的生存空間。南方一些吃了虧、被擠走的部落紛紛組建部落聯盟,以應對越來越多且逐漸開始富有攻擊性的北方威脅。
從南遷北人的口中,他們了解到,北麵的環境正在變得愈加惡劣,草原上的積雪長期不化凍,冰期逐年變長,迫使大量北麵之人南下,又擠壓得南麵之人向更南方奔來。目前食物充足,且還沒冷到極致,流血衝突發生不多。但假以時日,當宜居的土地越來越少,且食物逐漸匱乏後,戰火將不可避免地在這片靜謐的土地上燃起,最終,在血海中生存下來的一小部分勝利者才能活下去。
聽到這裏,我心裏想,其實勝利者最終也活不下去,最後一次小冰期的冰川會覆蓋全島,每一個沒有離開的人都會長眠於地下。
南方組建部落聯盟後,暫時遏製了北人的南遷,迫使北人走上談判桌,雙方劃界自守。隨即秋天到來,無論南北均暫時擱置爭議,開始全力積攢物資,進入越冬模式。
目前,夏盟正在緊鑼密鼓地收集柴火、加固帳篷,以應對今冬注定兇暴的風雪——食物倒是不甚匱乏,春夏之際南遷的那批野獸還有富餘。我立即命身邊人組建“援助團”,按照當年大同盟建立時援助其他盟的“指導團”進行配置,在夏盟派出的人指引下,帶著充足的衣被、陶器分赴春盟、秋盟等風暴島南部的其他7個部落聯盟進駐,我身邊的300多人一下子便空了一半。
此外,北方各部落麵臨著比南方部落更嚴重的問題——食物缺乏。春夏之際的動物遷徙使南方部落得到了極大補充,同時也造成了北方部落無獵可狩,不得不追隨者動物和寒潮的腳步一齊南下,目前他們普遍沒有攢夠過冬的食物,更遑論薪柴了。
光救南邊的一半人可不行,我的目的是把全島的人接出來!
我緊急請同北方部落接觸較多的土盟、石盟派出向導,帶剩下的人赴北麵接觸。在美食開路和陶器攻略下,我們順利進駐了北方最大的部落,受到了首領的熱情接見,隨後,其他北方諸部落也陸續向我們發出邀請。
北方的情形比我想象的還嚴重,經過一夏天的匱乏,許多人營養不良,注定熬不過整個冬天,且由於忙著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無暇建立部落聯盟,彼此之間仍較為分散。我急令留在岸邊的人員將千餘頭牛羊牲畜全部趕至北方,並分發給所有部落宰殺儲存。這些新補充的食物足夠北方三萬人二個月的食用量了,他們部落裏放養的牲畜也全部屠宰儲存,確保這一冬天安然度過——在我保證明春運來足夠的食物後,各部落才陸續照做,僅留下了一些小羊羔、小牛犢以備春荒。
全體人員則放棄狩獵,將全部精力用於收集燃料——青壯砍伐樹木,老人、婦女采集灌木,孩子們則收集幹草。由於他們未組成部落聯盟,我隻能令身邊所有人散開,每個部落進駐1-2名,指導大家過冬。
而完成運輸任務後,海軍開始返航,寇齊也率領全部騎兵放棄半島尖,橫穿諾曼盟領地,返迴波爾多盟幫助其過冬,一路上未遭遇諾曼軍主力。隨後,半島尖上我軍的臨時營地被諾曼人全部焚毀。
大雪降臨前,風暴島南北方部落的食物、燃料勉強準備齊全。當第一片雪花開始翩然落下,所有部落、家族的人員盡數進入帳篷,並完全按照尼國“法寶”——《過冬條例》,開始越冬:
一、所有人保證充足的食物攝入。全體人員務必食用煮食,多喝熱湯,增強抗寒能力。
二、時刻身著獸皮衣物,老弱病殘在床上加蓋獸皮被子,盡量減少活動。
三、每間帳篷每日夜間派兩名值夜人員添柴火,確保帳中篝火取暖不斷。
四、每日派一名青壯著厚衣物出帳,清理帳篷上的積雪,防止帳篷倒塌。
五、若有食物、柴薪不足者,請鄰居之間互相幫助,共渡難關,情急者可向部落長老和首領申請救援。
一冬無話——哦,本來就不能說話,不過可以教識字。我們的援助團成員在風雪彌漫、百無聊賴之際,在帳篷中開始拿著字典(人手一本),教授如夏清、夏利等看上去比較聰明的人一些尼國文字。這一冬天,有數百人完全掌握了文字和書寫交流方式,開春後,他們陸續成為了尼國文化的“狂熱崇拜者”和我們的堅定支持者,對後續開展的行動出力甚多。
兩個月的嚴冬無比漫長,雖然準備較為充裕,但南北方還是各有數百人倒在了春暖花開前。進入二月後,陸續有帳篷食物、薪柴告罄,援助團成員聯合部落長老們將帳中人合並、分散至其他帳篷,各部落之間也進行了一些調配,保證眾人能夠繼續堅持。
氣溫開始迴升,春季就在眼前。
極端匱乏的最後十幾天終於熬過,又有超過百人沒有撐過來。不過,相比此前每年冬天風暴島全島接近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損失,今年這個史上最嚴酷的冬季,全島的人口損失不超過1000人,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各部落的人看向我們的眼光也變得更加崇敬。
尼國三年二月末,春暖花開,冰雪開始消融。除留下援助團繼續幫助島上所有人狩獵維持生計、維護關係不開戰以外,我開始帶領少量人員乘坐返航的海軍船隻赴半島尖再次建立中轉基地——其實不少,有超過2000人願意跟著我們出海去大陸上“漲漲見識”。而寇齊在雪未化盡之際,便率領騎兵出發,踏著泥濘的雪水艱難北行,趁著諾曼軍主力尚在渡冬、防守極其鬆懈之際,趕在我登陸前“偷渡”諾曼軍邊境防線,第二次來到半島尖布防。
春燕巢林,海邊焚燒過的一片狼藉很快被清理完畢,這次我計劃長期占據此地,於是在留足偵查、防禦的騎兵後,便令首建和他帶來的建築隊率領,發動全體士兵和移民大力砍伐、加工樹木,營造一個類似坐落在大聖山盟的“新嚴城”那樣的小城。
氣溫持續迴升,預料中的諾曼軍主力征討卻遲遲沒自東麵而來,反倒是收到了南麵比埃爾的信。
信中除了感謝寇齊等騎兵幫助波爾多盟越冬之外,還詢問了我們的下一步計劃,並表示願意提供相應幫助。比埃爾這個話癆寫信也是又臭又長,自從照著尼國字典自學成才,部分掌握了尼國文字後(他還沒法自己寫信,需要我派去的馬果幫助),比埃爾便成了一個蹩腳“書法家”,天天琢磨如何寫更多的字兒。這次給我迴信顯然對他來說是個“好機會”,但對我來說……就像小學班主任批改作業一般,不愛看,還不得不看。
忽然,我一拍麵前的桌子,把牛飛嚇了一跳!比埃爾這個混蛋!寫的文章真是老太太的裹腳布,最重要的內容給我寫最後一頁!
我急步走出臨時帳篷,厚厚的信在桌上恰好翻到最後一頁。牛飛在緊跟我腳步出帳時,好奇地扭頭看了一眼,上麵寫著:蘭都被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