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律法的第一部被佘向綺一攪和,居然要從婚姻法開始。這一段時間,盟主身邊的“佘小妹事件”大家都看在眼裏,當眾人紛紛猜測佘向綺可能成為“盟主二夫人”之時,我拋出元乙“李代桃僵”,肯定能驚掉一眾眼球。而我要灌輸給全體尼國公民的,便是“一夫一妻”的理念。


    無論地球上形成的哪個文明、哪個國家,當進入農業社會後,直到工業社會成熟之前,實行的幾乎全都是一夫多妻製,隻是叫法不同,無論是“三妻四妾”、“一夫一妻多妾”、“一夫四妻”還是“基督徒的表妹”,本質上都是一男對多女,反映出農業社會和早期工業社會這數千年裏男性的絕對主導地位,而這也是由生產力所決定——在農耕和工業生產中,力氣大、耐力足的男性占絕對主導優勢,冷兵器為主的軍隊也全部由男性組成,因此,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領域男人對女人的碾壓優勢必然帶來極度不平等的治政理念,形成過去數千年間全球幾乎統一的壓迫製度——男尊女卑。


    “一夫多妻”的婚姻製度疊加“重男輕女”的社會風俗,帶來的危害我再清楚不過。華夏數千年,男尊女卑的製度就像套在民眾頭上的一重枷鎖,不僅束縛著華夏大地上的女性們,也反過頭來對男性們的正常權利造成了影響。由於貧富差距,頂層的男性能夠“占有”更多的女性配偶,直接擠占了底層男性的擇偶權利,使最底層人民“討媳婦”的困境綿延整個華夏五千年。而“重男輕女”的陋習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匹配——即男多女少。


    當家用不足是,出生的女嬰總是被最先放棄撫養(在古代,棄嬰、溺嬰不違法,也不違背道德);災荒年間,女嬰成批成批的死亡,許多地區在戰亂或災禍過後,男女比例能夠達到驚人的五比一!


    此外,農業、早期工業對於勞動力的強烈需求使得每個家庭都傾向於生育更多的男孩,性別選擇屢禁不止,直到——彩禮製度的興起!


    是的,你沒看錯,拯救無數女娃性命的,正是被眾人詬病了多年的彩禮製度。在古代,彩禮的本質是在極度重男輕女的文化背景下為女孩定的價格,讓性別比例受到經濟條件約束,從而更好保障女嬰的生存權利的一種不得已的製度設計。即使在現代,在陋習嚴重的部分地區,彩禮製度也仍大行其道。如若不然,則大量重男輕女觀念仍然很重的落後地區就不會有多少女嬰存活了。


    在彩禮製度下,若一個家庭有五個兒子沒閨女,當兒子們紛紛成長到適齡後,該家庭就陷入了無錢娶媳婦的窘境(起碼沒錢付五份彩禮,很少有當爹的這麽牛b),最終造成事實上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為生不了孫子了,有再多兒子也沒用)。因此,該家庭若要長久傳承,必須要保證閨女的數量與兒子基本持平,例如五男五女,用嫁閨女收的彩禮支付兒子娶媳婦的彩禮,則家庭負擔不重,可以保證所有兒子都有“門當戶對”的媳婦。


    在古代,雙方門戶差距和彩禮金額大小,在各地也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若男方地位占優,則彩禮數量可適當減少(除非是那種土豪娶窮鬼的情形,才會出現男方不在乎錢多給好多彩禮的情況,但這個情形在古代“門當戶對”觀念下極其罕見),反之,若女方家地位略占優,則需要多掏彩禮以彌補(女方地位再高到一定地步,則男方需要付出比錢更多的代價——祖宗之姓,即入贅)。舉個例子,若一個家庭為5男4女,則要麽老爹厲害能多攢出一份彩禮,要麽就把五分彩禮都打八折,然後為兒子們迎娶社會地位略低於自己家庭的媳婦們。同理,5男3女的家庭,付出60%的彩禮,娶的媳婦們背後的家族地位也就更低。


    所以,在彩禮製度的加持下,即便在重男輕女嚴重的古代,大家也傾向於將家庭中的閨女數量與兒子數量持平,才能保證下一代“門當戶對”,保證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不下降,並發揚光大。更有甚者,將女兒嫁入(或賣入)大戶人家為妾或丫鬟,收到比彩禮更多的錢,給兒子娶媳婦的同時緩解家庭困難,因此極端情況下(即女兒入宮)會有“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記載,而在華夏古代一夫一妻多妾製之下,仍能保證絕大多數男子能娶上媳婦。


    在萬惡的封建社會,可憐的女性被物化的情形下,彩禮本質上是女孩子們的價格,而有價格則有供需,價格反映供需水平,並調整供需,保證在如此落後和陰暗的社會習俗之下,女孩子們仍能活下來。這聽上去很變態,但若無彩禮製度,情況隻能更糟。至於更加特殊的童養媳製度(即女孩父母掛了或窮到一定地步時,男方家把彩禮變成養大小女孩的成本),或是山區特有的“換親”製度(兩家直接換閨女作為兒媳婦,省去了彩禮你給我我給你的環節,在金屬貨幣嚴重缺乏的山區很普遍),都能反映出彩禮的功效是“女子的價格”。說的通俗和招罵一點,就是賣女兒的錢。


    男尊女卑的社會下,可憐的女性們要通過彩禮這種“物化”的製度方能存活,而整個社會也就在這樣的畸形理念之下艱難前行。關鍵是,沒有人敢掀桌子改變這一切,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也不行!八十年代計劃生育,導致大量家庭跑去人工流產掉女孩,為什麽呢?因為“男子傳後”的觀念仍重的情況下,一孩政策會導致他們以“保住男丁保住後代”為首要目標,給兒子娶媳婦變為次要目標,則彩禮製度下的經濟供需調控就失靈了,失靈以後造成的惡果,在遙遠的2022年仍產生出至少3000萬注定成為光棍漢的可憐男性。這也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這些看似對男性有利的製度設計,最終對整個男性群體最猛烈的反噬,頗具諷刺意味。


    然而,若生在華夏任何一個朝代,對此都是無能為力的——反正我沒見過任何穿越小說作者寫過在古代推廣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反而全是寫的種驢文,自己帶頭開後宮……的確,差別巨大的身體構造必然導致嚴重不平等的權利,說白了,女性在古代農業社會和早期工業社會,除了生育之外“用處不大”,才造成話語權的缺失。


    但是,此刻我可是在尼安德特族群哦……


    尼安德特人最大的特點——不能說話,在某種程度上抵消了“女子無用”的理念。在我們全民推廣文字和語言教育後,尼國的女子們便徹底擺脫了前世古代女子“文盲且柔弱”的社會地位,在文化上成為了同男性平等的群體——不學習就沒法交流,更沒法生活,逼迫任何一個人(無論男女)都把學習教育當做在尼國生存的頭等大事。即便是蒙多部的智人女子,為了有效溝通交流,也必須識字,能寫能讀才能融入尼國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屁話在尼國絕無任何產生的土壤。


    還不止這些,由於原始社會和早期農業生產力仍然低下,男人們需要終日勞作以求生存,尼國下一代的教育重擔已全部壓至尼國女性的肩頭。目前,尼國孩子們的識字、語言學習全部由本部落的女性“教師”們承擔(男人們實在忙得沒空),或是家庭學習,或是集中教育,在元城周邊的幾個部落,我還做了幾個“小學”試點。女性在尼國的社會中開始扮演至關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角色——培養下一代的教師園丁,對於尼國的女性地位提高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持。並且,下一代的尼國國民全部是由女性教育成長的,在長大成人後,他們的內心也基本不會形成“女性無用”、“重男輕女”、“物化”等觀念——學生們對老師怎麽可能產生這些印象?


    在這樣有利的文化土壤下,我決定步子邁得大一些,直接跑步進入一夫一妻時代,徹底堵死男尊女卑的最後一條路,而方法,便是以身作則。


    此後,本應成為王妃的佘向綺成了“王弟夫人”,再加上隨後我不遺餘力地宣傳,以及終身未娶第二位夫人,成就了尼國新製定法典中《婚姻法》不可動搖的第一條: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亙古不變!


    隨後,無論鬥轉星移,日月變遷,尼國換了無數代君主,都沒有人敢於破壞這條“祖製”。每當社會上有男人想要動納妾或者娶平妻之類的心思,都會受到眾口一詞地口誅筆伐:“連咱們尼國的一世大王都隻娶一妻,你算個神馬東西?你比始王還牛?”


    在頗為吸睛的《婚姻法》出爐後,隨著我的不斷采風和佘向純團隊的晝夜思考,第一代《尼國律令》新鮮出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尼安德特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義凱司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義凱司令並收藏夢迴尼安德特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