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民們等待豐收的同時,我又將送別幾位朋友踏上更廣闊的天地。
自北線和平後,大神山一線便略顯擁擠,即便是海寧率整個海盟遷至島上,古新和林秉占據的東麵土地也有些逼仄,個別大的家族不斷向南拓展、占據牧場,都進入中部五盟的土地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現有的模式遲早引發糾紛。大神山西脈就更嚴峻了,寇齊、侯建和秦祥三家占據著同東麵兩家差不多麵積的土地,其擁擠程度更甚。據最新的情報,上個月底,侯盟的一個家族由於侵占了南麵崔盟的牧場,雙方爆發了激烈爭吵,雖然沒訴諸武力,但也鬧得相當不愉快。
另一方麵,我們目前占據著大神山以南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即北部的一半多土地,均在東麵。西麵則是人口稀疏、水草豐美的未開發之地,那邊的部族同我們很友好,在曆史上都屬於“南來者”——即自大神山以北的故地逃難來的部族,此前大同盟“招兵買馬”擴大勢力之時,西麵也有大量家族、部落舉家、舉族加入,進一步空出了西邊的土地。此時仍留在西部的部落由於未加入大同盟,仍處於“蠻荒”階段,部民一如既往地困苦,也亟需先進的力量指導他們進行變革,過上同我們一樣的“好日子”。
說是好日子,其實也不盡然,至少到目前為止,除了識字和語言教育深刻改變了尼安德特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外,整個尼國的國民尚未充分享受前一階段的變革紅利。雖然有吃煮食、穿新衣、抗嚴寒等一係列“民生工程”上馬,使大家的日子過得好了一些,但普通民眾仍舊承擔著沉重的工作——建城、農業、工業等基礎工作一直在進行,狩獵者與采集者也需要不斷滿足其他部門的食物供應。各個生產部門幾乎都是滿負荷工作,但目前積累的剩餘物資極少——或者說根本沒有!各個盟裏普遍隻有全體人員一個月的食物量,在秋收過後,軍隊將再次在我們的整個“領土”上進行秋獮狩獵,以備齊全國的過冬食物。其他部民們也將拚命伐木、積累柴薪,方能勉強渡過這個冬天。
隨著我們領地的擴大,此前不少部族“占據野生牧場”並馴化野生牛群、羊群、馬群、驢群等大量補充食物的方式漸漸無法持續了……可以想見的未來,畜牧業部門將承擔越來越大的供給壓力,尤其是在早期農業尚不能給全體國民提供必要食物的時期——我需要把全部收獲作為種子,逐年擴大農耕麵積,可不能都吃了!
未來兩年,尼國國民的勞作將變成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屋、農田等“基礎設施”,而這些建設並不能立即有效的產生足夠的物資供養國民,因此,他們的生活依舊會很困苦,但我相信,這是文明發展和擴張階段必須承受的代價。
造成我急切發展擴張的最大原因是: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無論我在這個時空留下多少後代、寫下多少著作,後人都不會再有我這個時空旅行者的見識和素養,因此我在世的幾十年對於文明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每早發展一年,我便能指導這個國家、這個文明一年,將會有更多來自後世先進的發展理念注入這個文明。
雖然很不喜歡崇禎皇帝,但我還是不得不引用他的一句話——再苦我百姓幾年吧!
“盟主,該出發了!”說話的是牛飛,他在提醒我要趕赴送別現場,也將我的思緒拉迴了現實。
此前,囿於食物短缺和大神山一線土地不足,我終於下定決心開始“躍進”——嚐試讓秦祥、林秉和侯建,以及崔盟的崔圓、盧盟的盧杞率部西進,占據整個西麵的土地發展。
出乎意料或者不出所料的是,五個人或是興奮、或是疑慮,最終反複商議後均同意了我的提議,西進立即提上日程。
或許是我許諾他們可以在西麵任意擴展領土,亦或是許諾西麵的零散部落人口可以平均分配並入五個盟令他們心動,總之,我並沒有做更多的說服工作和支援,五個盟的全體部民在經過十幾天的忙碌後,便整裝待發了。
同五名統帥喝過踐行酒後,浩浩蕩蕩的隊伍便開始啟程,五個盟早就劃定了地盤——秦、林兩盟在北麵靠海同寇齊接壤,崔、盧兩盟在中部同中部其餘三盟接壤,侯盟在最南麵同尚存敵意的南方部族接壤。而寇盟和古盟則分別占據元、嚴盟東西的全部土地,成為守護大神山一線的“新四盟”。中部留下的山、胡、陽三盟也能分別將土地擴充近一倍。
這樣的安排我們經過了深思熟慮——林秉和秦祥戰鬥力強,放在北麵可以隨時支援北線戰場,雖然近幾年應當不會有大的戰事;崔圓和盧杞戰鬥力差一些,部落聯盟規模也不如另外三人,適合在中部安定的環境慢慢發展;侯建善於經商,且有一定的戰鬥力,在同充滿敵意的南方部族交往時可以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以商貿流通作為敲門磚,令其對尼國的“先進產品”心生向往,同時保持一定的武力,防止對方心懷不軌。
一個月後,五個西遷的盟紛紛派迴使者報平安,稱已到達預定的地區,開始修建新城、開墾農田等“老生常談”的工作——他們走的時候並沒有帶走太多食物,因為其他盟的儲備都很緊張。好在西邊擁有大量的無主之地和成群的野生牛羊,足夠他們一整年的消耗了。
隨著尼國各部落聯盟逐漸散開,我首領大殿中的一塊最大的石板——地圖,也開始不斷擴張,涵蓋了大神山以南、西班牙半島的整個北部。近期,我令人重新繪製了地圖……沒經過具體勘察,畫的非常抽象,隻能大體繪出各盟、各部落、各城的方位和大致地盤,以及大神山、象山、雁湖、弋湖等標誌性地點。各盟之間用粗線隔開,盟內各部落則用細線劃分。
南麵仍然籠罩在迷霧中,地圖上乃是一片空白。扈盟同南方部落的接觸並不算順利,對方拒人千裏的姿態的確不好打交道,現在就指望侯建那邊的“銀彈攻勢”能夠起效果了!
地圖的北部則按照伯托等人的描述,詳細標注出了蘭國各部落聯盟的大體位置,其中,同我們接壤的波爾多盟和大聖山盟也詳細標注了內部各部落的大體位置——波爾多盟的情況蒙多部的人都熟,而大聖山盟……我都率軍“掃蕩”過一迴了,顯然也很熟悉,還有數百名投奔者可以諮詢。
蘭王蘭西所在的蘭都黎城被重點標注出來,北方的蘭國各盟環繞在黎城周圍,形成一股不可輕視的勢力。再向北方……又是另一片迷霧,哥方人的勢力範圍極其寬廣,但據說並不富饒,以至於哥方騎兵不惜一切地拚命向南搶奪蘭國的土地,正如蘭國大軍數百年如一日企圖攻破大神山南下一樣。據蒙多部和大聖山盟弗比斯等多方麵口述,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寒冷,草原和森林每年都在退化,曾經寬闊的土地目前已經逐漸養不起現有的人了。
我盯著蘭國的土地和北麵的迷霧,陷入了沉思……
難道這就是人類曆史上最後一次冰期?
若冰期到來,的確會造成北麵減產,從而逼迫北方部族南下爭奪地盤,前世智人南下滅亡尼安德特族群,或許便有這樣的因素在催動,那麽,蘭國都能感受到的嚴寒,哥方人會感受不到?
這應當才是哥方騎兵不斷南下劫掠的根本原因吧……
若果真如此,則哥方人同蘭國的戰爭便不是國家間的正常衝突,而是涉及生死存亡的終戰!我有理由相信,蘭國北麵的戰爭狀況一定比想象中更慘烈……甚至會一年慘烈過一年。或許有一天,蘭國會頂不住北線的壓力,率先亡國?
由此延伸到東麵和西麵——東麵的曼方人麵臨同樣的存亡抉擇,亦會竭盡所能南下攻擊翡國,看來這便是弗比斯這家夥敢於把全部力量調往北、西、南三個方向分別防備蘭西、比埃爾和我,卻在東麵不留一兵一卒的底氣所在了。看來,翡國同弗比斯的大聖山盟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約定,互不侵犯,以應對他們更棘手的敵人。
而西麵,在秦祥和林秉剛剛占據的土地對麵——即海的另一邊,則是英倫三島,上麵還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在寒冰覆蓋諸島之前,恐怕得盡快將島上的人全部接應出來……看來海寧這家夥的造船業我還得催一催,很多事情現在便要開始準備了。
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也一次又一次感到心力交瘁,是時候啟動心中的“宏偉計劃”,將大同盟再次“升級”一下了!
自北線和平後,大神山一線便略顯擁擠,即便是海寧率整個海盟遷至島上,古新和林秉占據的東麵土地也有些逼仄,個別大的家族不斷向南拓展、占據牧場,都進入中部五盟的土地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現有的模式遲早引發糾紛。大神山西脈就更嚴峻了,寇齊、侯建和秦祥三家占據著同東麵兩家差不多麵積的土地,其擁擠程度更甚。據最新的情報,上個月底,侯盟的一個家族由於侵占了南麵崔盟的牧場,雙方爆發了激烈爭吵,雖然沒訴諸武力,但也鬧得相當不愉快。
另一方麵,我們目前占據著大神山以南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即北部的一半多土地,均在東麵。西麵則是人口稀疏、水草豐美的未開發之地,那邊的部族同我們很友好,在曆史上都屬於“南來者”——即自大神山以北的故地逃難來的部族,此前大同盟“招兵買馬”擴大勢力之時,西麵也有大量家族、部落舉家、舉族加入,進一步空出了西邊的土地。此時仍留在西部的部落由於未加入大同盟,仍處於“蠻荒”階段,部民一如既往地困苦,也亟需先進的力量指導他們進行變革,過上同我們一樣的“好日子”。
說是好日子,其實也不盡然,至少到目前為止,除了識字和語言教育深刻改變了尼安德特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外,整個尼國的國民尚未充分享受前一階段的變革紅利。雖然有吃煮食、穿新衣、抗嚴寒等一係列“民生工程”上馬,使大家的日子過得好了一些,但普通民眾仍舊承擔著沉重的工作——建城、農業、工業等基礎工作一直在進行,狩獵者與采集者也需要不斷滿足其他部門的食物供應。各個生產部門幾乎都是滿負荷工作,但目前積累的剩餘物資極少——或者說根本沒有!各個盟裏普遍隻有全體人員一個月的食物量,在秋收過後,軍隊將再次在我們的整個“領土”上進行秋獮狩獵,以備齊全國的過冬食物。其他部民們也將拚命伐木、積累柴薪,方能勉強渡過這個冬天。
隨著我們領地的擴大,此前不少部族“占據野生牧場”並馴化野生牛群、羊群、馬群、驢群等大量補充食物的方式漸漸無法持續了……可以想見的未來,畜牧業部門將承擔越來越大的供給壓力,尤其是在早期農業尚不能給全體國民提供必要食物的時期——我需要把全部收獲作為種子,逐年擴大農耕麵積,可不能都吃了!
未來兩年,尼國國民的勞作將變成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屋、農田等“基礎設施”,而這些建設並不能立即有效的產生足夠的物資供養國民,因此,他們的生活依舊會很困苦,但我相信,這是文明發展和擴張階段必須承受的代價。
造成我急切發展擴張的最大原因是: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
無論我在這個時空留下多少後代、寫下多少著作,後人都不會再有我這個時空旅行者的見識和素養,因此我在世的幾十年對於文明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每早發展一年,我便能指導這個國家、這個文明一年,將會有更多來自後世先進的發展理念注入這個文明。
雖然很不喜歡崇禎皇帝,但我還是不得不引用他的一句話——再苦我百姓幾年吧!
“盟主,該出發了!”說話的是牛飛,他在提醒我要趕赴送別現場,也將我的思緒拉迴了現實。
此前,囿於食物短缺和大神山一線土地不足,我終於下定決心開始“躍進”——嚐試讓秦祥、林秉和侯建,以及崔盟的崔圓、盧盟的盧杞率部西進,占據整個西麵的土地發展。
出乎意料或者不出所料的是,五個人或是興奮、或是疑慮,最終反複商議後均同意了我的提議,西進立即提上日程。
或許是我許諾他們可以在西麵任意擴展領土,亦或是許諾西麵的零散部落人口可以平均分配並入五個盟令他們心動,總之,我並沒有做更多的說服工作和支援,五個盟的全體部民在經過十幾天的忙碌後,便整裝待發了。
同五名統帥喝過踐行酒後,浩浩蕩蕩的隊伍便開始啟程,五個盟早就劃定了地盤——秦、林兩盟在北麵靠海同寇齊接壤,崔、盧兩盟在中部同中部其餘三盟接壤,侯盟在最南麵同尚存敵意的南方部族接壤。而寇盟和古盟則分別占據元、嚴盟東西的全部土地,成為守護大神山一線的“新四盟”。中部留下的山、胡、陽三盟也能分別將土地擴充近一倍。
這樣的安排我們經過了深思熟慮——林秉和秦祥戰鬥力強,放在北麵可以隨時支援北線戰場,雖然近幾年應當不會有大的戰事;崔圓和盧杞戰鬥力差一些,部落聯盟規模也不如另外三人,適合在中部安定的環境慢慢發展;侯建善於經商,且有一定的戰鬥力,在同充滿敵意的南方部族交往時可以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以商貿流通作為敲門磚,令其對尼國的“先進產品”心生向往,同時保持一定的武力,防止對方心懷不軌。
一個月後,五個西遷的盟紛紛派迴使者報平安,稱已到達預定的地區,開始修建新城、開墾農田等“老生常談”的工作——他們走的時候並沒有帶走太多食物,因為其他盟的儲備都很緊張。好在西邊擁有大量的無主之地和成群的野生牛羊,足夠他們一整年的消耗了。
隨著尼國各部落聯盟逐漸散開,我首領大殿中的一塊最大的石板——地圖,也開始不斷擴張,涵蓋了大神山以南、西班牙半島的整個北部。近期,我令人重新繪製了地圖……沒經過具體勘察,畫的非常抽象,隻能大體繪出各盟、各部落、各城的方位和大致地盤,以及大神山、象山、雁湖、弋湖等標誌性地點。各盟之間用粗線隔開,盟內各部落則用細線劃分。
南麵仍然籠罩在迷霧中,地圖上乃是一片空白。扈盟同南方部落的接觸並不算順利,對方拒人千裏的姿態的確不好打交道,現在就指望侯建那邊的“銀彈攻勢”能夠起效果了!
地圖的北部則按照伯托等人的描述,詳細標注出了蘭國各部落聯盟的大體位置,其中,同我們接壤的波爾多盟和大聖山盟也詳細標注了內部各部落的大體位置——波爾多盟的情況蒙多部的人都熟,而大聖山盟……我都率軍“掃蕩”過一迴了,顯然也很熟悉,還有數百名投奔者可以諮詢。
蘭王蘭西所在的蘭都黎城被重點標注出來,北方的蘭國各盟環繞在黎城周圍,形成一股不可輕視的勢力。再向北方……又是另一片迷霧,哥方人的勢力範圍極其寬廣,但據說並不富饒,以至於哥方騎兵不惜一切地拚命向南搶奪蘭國的土地,正如蘭國大軍數百年如一日企圖攻破大神山南下一樣。據蒙多部和大聖山盟弗比斯等多方麵口述,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寒冷,草原和森林每年都在退化,曾經寬闊的土地目前已經逐漸養不起現有的人了。
我盯著蘭國的土地和北麵的迷霧,陷入了沉思……
難道這就是人類曆史上最後一次冰期?
若冰期到來,的確會造成北麵減產,從而逼迫北方部族南下爭奪地盤,前世智人南下滅亡尼安德特族群,或許便有這樣的因素在催動,那麽,蘭國都能感受到的嚴寒,哥方人會感受不到?
這應當才是哥方騎兵不斷南下劫掠的根本原因吧……
若果真如此,則哥方人同蘭國的戰爭便不是國家間的正常衝突,而是涉及生死存亡的終戰!我有理由相信,蘭國北麵的戰爭狀況一定比想象中更慘烈……甚至會一年慘烈過一年。或許有一天,蘭國會頂不住北線的壓力,率先亡國?
由此延伸到東麵和西麵——東麵的曼方人麵臨同樣的存亡抉擇,亦會竭盡所能南下攻擊翡國,看來這便是弗比斯這家夥敢於把全部力量調往北、西、南三個方向分別防備蘭西、比埃爾和我,卻在東麵不留一兵一卒的底氣所在了。看來,翡國同弗比斯的大聖山盟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約定,互不侵犯,以應對他們更棘手的敵人。
而西麵,在秦祥和林秉剛剛占據的土地對麵——即海的另一邊,則是英倫三島,上麵還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在寒冰覆蓋諸島之前,恐怕得盡快將島上的人全部接應出來……看來海寧這家夥的造船業我還得催一催,很多事情現在便要開始準備了。
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也一次又一次感到心力交瘁,是時候啟動心中的“宏偉計劃”,將大同盟再次“升級”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