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國二年三月末,元城。


    嚴、首、佘三城的護城河已修築完畢,核心四盟的墾田計劃即將開始,尋找適宜耕作的平地是第一步。前期元城的耕作積累了豐富選址經驗,我們繼續選擇將河流、溪流旁邊的大片平地作為新農田,不過,這些地方由於濕潤多水,基本都被森林覆蓋,此次開墾的田地麵積較大,除四城周邊已被砍禿的森林外,離城稍遠的平整土地還都被大量樹木占據著……


    首寶柱建議一把火全燒了——前世曆史上的原始人也是這麽幹的,刀耕火種之名直到後世課本上仍津津樂道——被我製止了。


    說實話,自後世來的我,對於將樹木燒掉開荒這件事有些抵觸……另一個時空,我們從小就受到反複教育,一定要愛護樹木,包括少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不燒木柴等等。


    但在這裏,我並不是因為環保!


    在我前世那個時代,樹木、木材是稀缺物品。從宋、明時期開始,東南沿海便飽受木材不足的困擾,鄭和下西洋造船,其樹木要提前十餘年開始種植;明末隆萬大開海,造船業迅猛發展,東南沿海可伐樹木迅速耗盡,不得已向南洋西班牙人手中大量購買,且在馬尼拉屠華慘案後,南洋木料中止出口中國,沿海船商又自西南雲貴地區千裏迢迢運輸木料至沿海地區。在近代中國這一部與天鬥與地鬥的苦難史中,時常看到史書中“赤地千裏”的描述,別說大木料,就是新長的小樹都會被災民立即分食。我軍在江西時,諾大的老區竟然隻有寥寥幾顆大樹,其餘全是荒山,以至於教員大大還能迴憶起自己最喜歡的一顆乘涼樹——可見樹木緊缺到了何種地步!


    到了現代,植樹護林的觀念深入人心,各類經濟林、防風林開始大力建設,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才勉強達到20%左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現在我呆的這個地兒,放眼望去……森林覆蓋率沒有90%也有85%!大神山以北溫度低,相對樹少一些,也絕不會低於70%,估計再往北越過哥方人、曼方人的領地進入大雪山後,森林覆蓋率才能低於60%的“及格線”吧。


    造成這種情形主要源於……造物主寫的代碼有問題!


    從小各種老師、生態學家就放言,地球生態係統是最好的、最科學的,其自我淨化、自我修複能力很完善,是人類的活動破壞了生態係統的平衡,因此大流氓地球公敵人類要bb……


    地球生態係統設計得科學?!


    拜托,如果造物主是個碼農的話,他設計的這個係統,連專科學校計算機係大一的學生都比不上!


    大多數人不懂編程,但大家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設計好的程序一定可以自我實現循環,而不是走入一個死胡同,或者死循環。而在人類誕生以前,地球生態係統早已經走入死循環數億年了……


    自2-3億年前,木本植物開始出現,便在短短(相對地球形成)時間內迅速鋪滿了整個陸地,而動物界、微生物界遲遲未進化出能夠食用、分解木頭(而非朽木)的物種。這導致陸地上木頭越來越多、樹越來越密,直至占領了每一個角落。這些高大的樹木消耗二氧化碳製造出大量的氧氣,使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至0.1%以下——這萬分之幾還是植物不斷死亡的過程中釋放的,也就是說,木本植物迅速耗光了地球上的所有養料——二氧化碳,將地球生態係統帶入了一個“全是木頭和氧氣”的死循環。


    上述情形還不是最嚴重的,大不了最終地球變成一個木頭球罷了,還是會有大量食草、食葉動物能夠利用樹木生存,食肉動物也可以存在。但是,木頭的最終去向還有一個萬劫不複的深淵——化石能源!


    由於地質變遷,大量木頭被掩埋在地底下,其中絕大部分被菌類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但少部分為某種厭氧菌分解,形成了富含碳元素的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這些東西一旦形成,除非極個別時間或地區(如火焰山)能夠燃燒重新釋放二氧化碳外,無法被分解或利用,隻能靜靜躺在地殼中越積越多。


    最終,地球生態係統將達到一個死循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木頭—化石能源,化石能源越積越多,地麵上的樹木便越來越少,空氣中更不用說了,二氧化碳含量始終低於千分之一。如無其他變量加入,最終由於缺少碳元素補充,整個地球陸地將成為林木稀疏的荒原,而地底下被煤、油、氣填滿,變成一個“油球”!


    必須誕生一個物種,要麽能夠點燃化石能源,要麽能夠利用木頭,才能補齊“木頭—二氧化碳”或者“化石能源—二氧化碳”這個循環的後半段!萬幸的是,造物主大人終於發現了這個bug,於是造出了人類。


    人類雖也啃不了樹吃,但自學會用石器後,有限的伐木行為使樹木生命周期變短,緩慢地加速了“木頭—二氧化碳”的循環。自從人類學會用火起,世界上的木頭終於開始加速消耗,有了一個好的最終去處,變成二氧化碳重新迴到大氣中,支持生態係統的循環往複。而工業時代來臨後,地下的化石燃料也終於重見天日,此前這個死循環的風險才全部消除,強大的人類反而開始頭疼如何將空氣中越積越多的二氧化碳重新“固定”迴樹木了!


    想通了這一點,我對將大神山以南大片森林變為良田這件事沒有什麽心理負擔,除了……焚燒樹林。


    直接燒掉經過多年能量積累長成的樹木,有點浪費哎……


    趁著今年開墾荒地的任務還沒開始,我同首寶柱、佘向純商議,能否將樹木全部采伐後儲存起來,隻放火燒掉樹樁、灌木和雜草,這樣還可以為後續的建設工作儲備一些木料。


    首寶柱算了一下,現在整個核心四盟的人力、牛力數據全在他腦海裏……思考良久,他對我說,可以,不過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而且我們沒法長距離運輸樹木,隻能就地堆積,以備日後修建新城或房屋。


    這就很好了!我立即安排下去,頭一個月眾人先將選好的土地上全部大樹木砍伐並集中起來晾曬,並將剩餘植物焚燒殆盡,然後再按照去年的經驗,開始平整土地等工作。


    一說到燒荒墾田,我又想到一個隱患點——目前各個新城中從城牆到房屋全是木頭!防火壓力很大,尤其是過幾個月便會入夏。首寶柱一聽,也驚出一頭汗,立即安排匠作區燒製大型儲水水缸200個,分置於四城中,並即刻通知其他聯盟照做。


    將陶犁、石犁的細節和要求交代給“大司工”首建之後,研發工作也暫時不需要我親自抓了。於是,我帶領50餘名騎兵和兩個運輸小隊,開始向東出發,趕赴最東麵海寧的地盤,看看他請我去解決什麽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迴尼安德特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義凱司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義凱司令並收藏夢迴尼安德特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