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首領大帳。
經過幾日的修整,軍隊已經基本恢複,受傷的士兵都得到了佘部醫師的照料,此前和本次戰役陣亡的士兵也得到了安葬,我帶著嚴、首、佘三人出席了葬禮,向犧牲者三鞠躬90度致敬,後來這成了尼安德特軍人通用的喪禮。
大帳中集中了本次戰役的全部指揮官和表現優秀的士兵,我令人將帳篷右手邊也擺上一人高的“大石黑板”(其實是白的),以便能夠用更多畫作向眾人展示想法。黑色的“石頭粉筆”在地上擺了整整一筐,還有專人拿著沾水的獸皮,以便將我下令去掉的畫作擦除。
不能說話的好處是不用客套,每次會議之前根本不需要開場,說“弟兄們辛苦了”、“這次大家都是英雄”或者“為兄弟們獻上我最崇高的敬意”之類的話,拿起粉筆直入主題。
第一組圖,分別展現了我將要實行的新軍事製度——戰兵輔兵分離。第一幅畫用一名身披藤甲大汗淋漓的士兵展示甲的重量,從而需要將戰兵、輔兵分開,戰兵專門負責戰鬥任務,行軍時每人僅拿一件兵器防止突發情況(如偷襲),最大限度保持體力,接敵之前披甲兵披甲,無甲兵分發其他兵器(如遠程兵器)。輔兵則分成運輸兵、采伐兵和夥夫,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運輸兵負責背負甲、遠程兵器、食物和器械等物品行軍,其中較重的甲、器械和整頭的牲畜都由馬匹來運輸,而馬隊的運輸兵主要負責照料馬匹,以及裝卸貨。
第二幅畫,我畫了自己拍士兵肩膀、手錘胸口,以及挺矛衝鋒的圖,將帳中戰士們的思緒又帶迴了那個猶豫不決的時刻。這是激勵士氣的意思,但每次不能總讓我這個首領衝鋒激勵士氣,老子的腿還沒好呢!我一拍手,兩個士兵抬進來一麵獸皮鼓放在大帳中央。眾人紛紛圍過去觀看,卻沒有了前幾次那種激動地神情,仿佛對元甲首領變出什麽新鮮玩意兒的“法術”已經見怪不怪了。
眾人圍定,一名士兵拿石錘開始敲擊鼓麵:“咚!”“咚!”
我招唿眾人,用手指著第二幅畫,再指指正在敲的鼓。眾人了然,將來戰場上,這就是用來鼓舞士氣和發起衝鋒的東西了。
第三幅畫有點難以理解,我先畫了一幅敵人大舉來襲的圖,畫上鋪天蓋地全是智人大軍,然後請眾人出帳篷,在山頂向遠處觀看——
遠方的山腰上,三道煙直衝蒼天,得益於今兒風不大,烽煙筆直,在晴朗的天氣下分外顯眼,部落當中許多老人、婦女和孩子都站在那裏指指點點,不知道首領點煙做什麽。
緊接著,我手指向更遠處,眾人方看到,山腳下也燃起三道煙,隻是距離更遠剛剛沒注意。
我們迴到帳內,我繼續在剛才的“智人大軍圖”後頭作畫——先是山腳冒出三道煙,然後是山腰升起三道煙,最後,山頂大帳旁同樣升起三道烽煙——與此同時,幾名士兵在我大帳旁邊已修好的一個石台上開始點煙,嚴青眼和幾個軍官們按捺不住好奇,已經跑上台去近距離觀看了。
烽煙燃起,部分煙灰飄進帳篷,熏得帳門口的人抓緊向裏挪了挪。此時我才畫出最後一幅圖,山的南側,許多尼安德特士兵持矛,與背負著獵物的士兵一起趕向山頂三道烽煙處。
眾人恍然大悟,這是報警訊號!
又是戰爭天才嚴青眼最先反應過來,難怪首領這次沒有像以前一樣,在山腳下和山腰石牆處留守大量士兵,而是帶著所有人迴到了部落,原來不怕智人複來的秘密在於此——以前,由於無法預知敵人到來,我們需要在大神山各處石牆布置大量士兵備戰,這些士兵每日都要派出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山中覓食以供養自己,效率十分低。有了烽煙報警係統,除留守的瞭望兵外,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集中到本部,摒棄低效的狩獵,通過放牧牛羊獲得食物。當智人大軍再來,剛剛出現在山北尚未紮營時,山腳燃起的烽煙便可以迅速提醒本部所有人,此時,召集士兵前往石牆也完全來得及部署和作戰。
其實,往年每歲作戰的時間並不長,但為了確保安全,絕大多數士兵都要在大神山石牆前線苦熬著。今後,部落中的士兵們再也不用忍受山中的饑餓和蚊蟲了,而是同親人們共同居住在南山腳的部落平原上,隻需定期派出少量留守士兵輪換即可。
至此,我軍的作戰指揮係統和軍製基本定型,以烽煙報警,以鼓為進,以號角變陣和偵查,將來軍隊規模擴大後,各支部隊之間的聯絡則使用旗幟。軍隊分為統帥、指揮官、戰兵、輔兵四級,統帥擁有號兵、鼓兵和掌旗兵各一名,指揮官采用“拍肩禮”和“捶胸禮”以及各類手勢指揮本部士兵按照統帥命令作戰,戰兵分為披甲兵、無甲肉搏兵和無甲射手,輔兵則分為運輸兵、樵采兵和夥夫。
我軍數量雖然遠遜智人,但組織形式已經強於他們,尤其是,我軍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拉起一支高度有組織的隊伍,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也是結合了兩世智慧的我給尼安德特部落帶來的重大改變之一。將來,等我取得更多馬匹和獸皮等其他物資後,我還計劃訓練騎兵部隊,並開發更多武器、盔甲以裝備更多兵種,這是後話了。
經過幾日的修整,軍隊已經基本恢複,受傷的士兵都得到了佘部醫師的照料,此前和本次戰役陣亡的士兵也得到了安葬,我帶著嚴、首、佘三人出席了葬禮,向犧牲者三鞠躬90度致敬,後來這成了尼安德特軍人通用的喪禮。
大帳中集中了本次戰役的全部指揮官和表現優秀的士兵,我令人將帳篷右手邊也擺上一人高的“大石黑板”(其實是白的),以便能夠用更多畫作向眾人展示想法。黑色的“石頭粉筆”在地上擺了整整一筐,還有專人拿著沾水的獸皮,以便將我下令去掉的畫作擦除。
不能說話的好處是不用客套,每次會議之前根本不需要開場,說“弟兄們辛苦了”、“這次大家都是英雄”或者“為兄弟們獻上我最崇高的敬意”之類的話,拿起粉筆直入主題。
第一組圖,分別展現了我將要實行的新軍事製度——戰兵輔兵分離。第一幅畫用一名身披藤甲大汗淋漓的士兵展示甲的重量,從而需要將戰兵、輔兵分開,戰兵專門負責戰鬥任務,行軍時每人僅拿一件兵器防止突發情況(如偷襲),最大限度保持體力,接敵之前披甲兵披甲,無甲兵分發其他兵器(如遠程兵器)。輔兵則分成運輸兵、采伐兵和夥夫,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運輸兵負責背負甲、遠程兵器、食物和器械等物品行軍,其中較重的甲、器械和整頭的牲畜都由馬匹來運輸,而馬隊的運輸兵主要負責照料馬匹,以及裝卸貨。
第二幅畫,我畫了自己拍士兵肩膀、手錘胸口,以及挺矛衝鋒的圖,將帳中戰士們的思緒又帶迴了那個猶豫不決的時刻。這是激勵士氣的意思,但每次不能總讓我這個首領衝鋒激勵士氣,老子的腿還沒好呢!我一拍手,兩個士兵抬進來一麵獸皮鼓放在大帳中央。眾人紛紛圍過去觀看,卻沒有了前幾次那種激動地神情,仿佛對元甲首領變出什麽新鮮玩意兒的“法術”已經見怪不怪了。
眾人圍定,一名士兵拿石錘開始敲擊鼓麵:“咚!”“咚!”
我招唿眾人,用手指著第二幅畫,再指指正在敲的鼓。眾人了然,將來戰場上,這就是用來鼓舞士氣和發起衝鋒的東西了。
第三幅畫有點難以理解,我先畫了一幅敵人大舉來襲的圖,畫上鋪天蓋地全是智人大軍,然後請眾人出帳篷,在山頂向遠處觀看——
遠方的山腰上,三道煙直衝蒼天,得益於今兒風不大,烽煙筆直,在晴朗的天氣下分外顯眼,部落當中許多老人、婦女和孩子都站在那裏指指點點,不知道首領點煙做什麽。
緊接著,我手指向更遠處,眾人方看到,山腳下也燃起三道煙,隻是距離更遠剛剛沒注意。
我們迴到帳內,我繼續在剛才的“智人大軍圖”後頭作畫——先是山腳冒出三道煙,然後是山腰升起三道煙,最後,山頂大帳旁同樣升起三道烽煙——與此同時,幾名士兵在我大帳旁邊已修好的一個石台上開始點煙,嚴青眼和幾個軍官們按捺不住好奇,已經跑上台去近距離觀看了。
烽煙燃起,部分煙灰飄進帳篷,熏得帳門口的人抓緊向裏挪了挪。此時我才畫出最後一幅圖,山的南側,許多尼安德特士兵持矛,與背負著獵物的士兵一起趕向山頂三道烽煙處。
眾人恍然大悟,這是報警訊號!
又是戰爭天才嚴青眼最先反應過來,難怪首領這次沒有像以前一樣,在山腳下和山腰石牆處留守大量士兵,而是帶著所有人迴到了部落,原來不怕智人複來的秘密在於此——以前,由於無法預知敵人到來,我們需要在大神山各處石牆布置大量士兵備戰,這些士兵每日都要派出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山中覓食以供養自己,效率十分低。有了烽煙報警係統,除留守的瞭望兵外,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集中到本部,摒棄低效的狩獵,通過放牧牛羊獲得食物。當智人大軍再來,剛剛出現在山北尚未紮營時,山腳燃起的烽煙便可以迅速提醒本部所有人,此時,召集士兵前往石牆也完全來得及部署和作戰。
其實,往年每歲作戰的時間並不長,但為了確保安全,絕大多數士兵都要在大神山石牆前線苦熬著。今後,部落中的士兵們再也不用忍受山中的饑餓和蚊蟲了,而是同親人們共同居住在南山腳的部落平原上,隻需定期派出少量留守士兵輪換即可。
至此,我軍的作戰指揮係統和軍製基本定型,以烽煙報警,以鼓為進,以號角變陣和偵查,將來軍隊規模擴大後,各支部隊之間的聯絡則使用旗幟。軍隊分為統帥、指揮官、戰兵、輔兵四級,統帥擁有號兵、鼓兵和掌旗兵各一名,指揮官采用“拍肩禮”和“捶胸禮”以及各類手勢指揮本部士兵按照統帥命令作戰,戰兵分為披甲兵、無甲肉搏兵和無甲射手,輔兵則分為運輸兵、樵采兵和夥夫。
我軍數量雖然遠遜智人,但組織形式已經強於他們,尤其是,我軍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拉起一支高度有組織的隊伍,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也是結合了兩世智慧的我給尼安德特部落帶來的重大改變之一。將來,等我取得更多馬匹和獸皮等其他物資後,我還計劃訓練騎兵部隊,並開發更多武器、盔甲以裝備更多兵種,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