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國三年7月初,南方海邊。
隨我而來的一眾人等興奮地看著眼前的大海,傾聽著久違的驚濤拍岸、流風迴雪之音,感受著吹拂了數萬年的海風。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在這個方向上抵達海邊,因此都很新奇(除了我),大家紛紛猜測這片海同風暴島是否是同一片海——被我糾正了,風暴島是另一片,這片海跟海國(現撒丁島、科西嘉島)、新嚴城(現法國馬賽)、翡國(現意大利)的海是同一片。
海國大將海波率領的船隊業已到達,六月份收到我的命令後,海寧立刻點起全國能動的船隊向南出發,一路都未靠岸——沒辦法,同南方部族的“外交關係”尚未建立,船隊無法進行補給。此外,林秉同崔圓、盧杞三位諸侯率領足足千餘人隨船隊而來,正在海上漂著……
收到元汲在岸上發出的煙信號後,一艘大船開始靠岸,很快,在這遠離本土、尚未完全擺脫敵意的南方海邊,尼國的國王與大司馬、左司徒、諫台正卿等一眾高官竟在此聚首,而商討的事情同樣重大——渡海南遷!
海的另一邊有無陸地,眾人實在不知,國王說有就有吧,反正國王說南邊是大海大家也都相信……結果真是大海,眾人對國王這種“一說就中”的能力早就見怪不怪了。關鍵是……對麵的大陸是否適宜居住呢?
其實這個事情我心裏也沒底。無論滄海桑田、世事變幻,陸地、海洋、礦產這種地理環境應當不會在幾萬年內發生大的變化,這也是我為什麽能夠常常“未卜先知”的原因。但是……氣候的變遷相對頻繁,像我國西北,若不是曆史上記載,有誰能夠想到2000年前的漢朝,西域還相對濕熱,擁有瀚海、羅布泊等一眾大型湖泊,其麵貌不輸於伊犁河穀呢?
但我決定賭一把,前世有書籍寫過,撒哈拉沙漠也曾有過濕潤的時候,氣候環境類似東非,有著草原河流和大量綠洲,不知道是不是現在這個時代。起碼地中海的濕熱氣候肯定能夠影響沿海地區,最不濟,氣候條件也會跟後世差不多——內陸為大沙漠,而沿海地區擁有成片適宜耕作的土地,類似迦太基城那樣的地方。於是,對國王絕對信任的林、崔、盧三國諸侯各率領幾百人登上船隊,義無反顧地行駛向南,等待國王給他們安排的新天地。
隨著我們登上船隊啟程,很快——甚至遠遠少於大家內心預期的時間——便在海的另一側登岸,又是元汲這個“千裏眼”率先發現船隊左手邊若隱若現的大陸,並催動領頭船全力向東南方向轉向。這距離不會超過以前海國還在東海陘附近(即今巴塞羅那)時到小仙島的距離。當前,隨著海國最先進的“槳帆船”(使用元涉他們剛剛發明不久的木板帆)列裝尼國海軍,自東海陘出發前往小仙島采礦的時間已經壓縮到了一天,夏季自天蒙蒙亮時出發,傍晚即可抵達,無需再在新嚴城過夜。而這一次,我們同樣是天蒙蒙亮時出發,等船隊所有人登岸完畢後,日頭仍未落山。眾人不知道的是,隨著後世直布羅陀處的最窄海峽被發現之後,南北跨海時間被更加縮短到2小時!
此時我也不知道直布羅陀在何處,隻能走哪算哪——也無所謂,西班牙離著非洲大陸本就不遠。當然,隨著船隊往來,當各種地形圖、海圖被繪製出來以後,我驚奇地發現,我們——即尼國人第一次在北非登岸的地方,竟然是……卡薩布蘭卡!
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
“看,那邊有牛群!”
什麽情況?還特麽有馮鞏呢!被隊伍中的智人士兵吵醒的我,在兩匹馬之間的吊床上艱難起身——這個習慣還是跟哥方人學來的。此時,隊伍已離開海邊,深入大陸十餘裏,一望無盡的大草原、數不盡的牛羊牲畜,就在我們這個千餘人的小隊伍眼前鋪散開來。
在海邊搭臨時營地休息一夜後,眾人精神飽滿地開始“探索新大陸”,而我則……一夜未眠,準確的來說是被噩夢驚醒後再難入睡,夢裏,龐大的探險隊一頭紮進了幹旱的荒漠,被漫天的黃沙逐漸掩埋,在流動的沙丘中不停地陷落……陷落……
恍惚間驚醒,再看眼前鬱鬱蔥蔥的大草原,遠處的群山上點綴著綠色,追趕著牛群和羊群的士兵,心中所有的憂慮隨即消散,後世撒哈拉沙漠帶給我的夢魘就此遠去,我不禁慨歎,後世的學者功力深不見底,非洲北部,果然有濕潤宜居的年代!
雖然撒哈拉沙漠是後世最大的沙漠,氣候條件極端惡劣,被稱為“死亡之地”,但其形成大麵積的沙漠戈壁也就是近代幾千年,最多不超過1萬年左右的事情。在原始時代,撒哈拉草原植被茂密,河流縱橫,被稱為“水牛時代”,誕生了大量史前文明。即使後來到了最後一次冰期,全球變冷變幹燥後,撒哈拉草原仍能夠廣泛放牧,稱為“黃牛時代”和“馬時代”,大批遊牧民族聚居於此,在冰川肆虐全球的漫長時代,躲在相對濕熱的非洲大地上延續著人類文明,直到冰期遠去,農耕興起,人類徹底征服自然,成為世間最強大、最不滅的物種。
在士兵們的圍捕下,北非的牛群、羊群第一次遭受了“死神”的圍殲掃蕩,千人的隊伍迅速獲得了數百頭牲畜,足夠未來10日所需。眾人在一處河穀高地停駐,並開始砍伐木材建造房屋,將此處作為“新盧城”的選址。不久之後,向東拓展的“新崔城”和“新林城”亦將相繼建立。而海波則率領船隊返迴北方,將林、崔、盧三國的國民再運送過來一批。此次運輸任務輕鬆了許多,我已同沿岸的江、黃、蔡、隨等部落打好招唿,告知他們有船隊將在海上靠岸,為他們帶來交易貨物,不要害怕,正常交易即可——這樣船隊連食物都不用多帶,帶一些陶罐和銅器就可以了。第二波運輸的人口可達2000人之多,後續隨著船隻增多,運輸效率將更高,一個月內即可把三國近4萬人都運送至新大陸。這些人路上的消耗由南方部族通過交易提供,而抵達新大陸後的吃穿用度……望著眼前興奮地處理牛羊肉的眾人……好吧,沒什麽可擔心的了,這片土地人傑地靈,物產豐饒,不會沒有尼國子民一口飯吃的。
“陛下,這裏什麽都好,就是真熱啊!”林秉不知何時到了我身邊,手裏拿著兩大根烤羊腿,遞給我一根,身邊秘書同時說到。
“熱?熱不好嗎?你還記得剛剛結束的大戰嗎,這仗是咋打起來的?”我問到。
“咋打起來的?哥方人南下進攻蘭國打起來的唄,哥方人……”看著我饒有趣味的眼神,林秉腦中飛速運轉並寫到:“哥方人的故土漸漸轉冷,草原都凍住了,不得已南下侵蝕蘭國土地,啊……我明白了,國王您是說我們……”
我手一按,阻止了林秉繼續往下寫的動作,此時他的秘書和羊暫都未看到這句話。而這句話的下一句,本來應該是——
“當暴風雪有朝一日可能席卷大神山以南之時,蘭國子民,需要更加溫暖、濕潤、可以耕種和放牧的新土地,這也是尼國,乃至人類最後的避風港,是文明最後的火種。”
由於後世考古的限製,我們無法推測最後一次冰期的程度和破壞力,也不知道在最冷的時節,地球上宜居的地區還剩下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並沒有凍成一個大冰球,仍有相當廣闊的地區能夠讓人類活下來,而且越靠近赤道就越溫暖,因此,挺進非洲,勢在必行。
林秉並沒有如此宏觀的知識體係,但此時也隱隱感覺到了事情的不簡單。此次三諸侯國緊急南遷,在尼國國內宣傳的原因是“解決食物短缺問題”,而三國國民的心理建設尚未全部完成,相當一部分人對離開故土、故城,踏上未知大陸的行為感到不安。而此時,當我離開新大陸北返後,堅定這支隊伍新的統帥——林秉的心誌,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選擇將根本原因和盤托出,而他,相信有生之年也會堅守秘密。
還好,新大陸氣候適宜,食物眾多,雖然需要修建新城和新居,工程量著實龐大,但能夠擺脫食物短缺,再次體會尼國初建、擴張時眾人“吃的滿嘴起泡”的盛況,也算是給南遷的足足近4萬人一個交待、一個希望。尤其是三諸侯國當中有大量來自蘭國的新子民,剛剛成為尼國人不久,一路上跟隨行動實屬不易,在新大陸上讓他們吃好喝好、過上好日子,亦能夠加速其同化為尼國人的速度。我命元汲、元涉等一眾“特殊技術人員”全部留下,在陸海探索、發明建設等方麵全力幫助三國在新大陸的開拓行動。
風暴島移民後,尼國子民已達驚人的12萬人,除不足2000人的蒙國(蒙多部)外,全是尼安德特人。哥方南下後,進入尼國的蘭國智人超過12萬,後續又解救並接收了5萬多俘虜後,尼國子民已經接近30萬人,擁擠在伊比利亞半島這個逼仄之處。此次移民近4萬,國家壓力為之一輕,而三諸侯國新空出的土地,則分別由夏國、葉國和新建立的多國和聖國占據,風暴島上其他部落聯盟未分封諸侯國,而是解散分入其他國,而蘭國各部落聯盟中,也隻有同尼國合作較早的比埃爾和弗比斯拿到了諸侯的“入場券”,分別建立多國(波爾多盟)和聖國(大聖山盟)。
目前,尼國除王畿超過兩萬五千人以外,其餘20個侯國分別隻有1萬人多一點,且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混雜。擁有超過5萬人的南方部族剛剛開始組建部落聯盟和學習語言文字,在遙遠的未來,可以想見將加入尼國成為新子民。而經此次渡海遷移,尼國人口開始廣泛分布於珍奇海(今地中海)兩岸,而尼國文明,也正式開始走出海洋和大神山形成的“天然疆界”,邁出走向全球的第一步。當我率少數人踏上船隻北返時,林秉將我留下一片紙上的文字雕刻成石碑,矗立於我們最初登岸的地方——那個後世以電影而聞名的度假勝地,以供踏上新大陸的移民瞻仰。石碑上刻有八個大字——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隨我而來的一眾人等興奮地看著眼前的大海,傾聽著久違的驚濤拍岸、流風迴雪之音,感受著吹拂了數萬年的海風。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在這個方向上抵達海邊,因此都很新奇(除了我),大家紛紛猜測這片海同風暴島是否是同一片海——被我糾正了,風暴島是另一片,這片海跟海國(現撒丁島、科西嘉島)、新嚴城(現法國馬賽)、翡國(現意大利)的海是同一片。
海國大將海波率領的船隊業已到達,六月份收到我的命令後,海寧立刻點起全國能動的船隊向南出發,一路都未靠岸——沒辦法,同南方部族的“外交關係”尚未建立,船隊無法進行補給。此外,林秉同崔圓、盧杞三位諸侯率領足足千餘人隨船隊而來,正在海上漂著……
收到元汲在岸上發出的煙信號後,一艘大船開始靠岸,很快,在這遠離本土、尚未完全擺脫敵意的南方海邊,尼國的國王與大司馬、左司徒、諫台正卿等一眾高官竟在此聚首,而商討的事情同樣重大——渡海南遷!
海的另一邊有無陸地,眾人實在不知,國王說有就有吧,反正國王說南邊是大海大家也都相信……結果真是大海,眾人對國王這種“一說就中”的能力早就見怪不怪了。關鍵是……對麵的大陸是否適宜居住呢?
其實這個事情我心裏也沒底。無論滄海桑田、世事變幻,陸地、海洋、礦產這種地理環境應當不會在幾萬年內發生大的變化,這也是我為什麽能夠常常“未卜先知”的原因。但是……氣候的變遷相對頻繁,像我國西北,若不是曆史上記載,有誰能夠想到2000年前的漢朝,西域還相對濕熱,擁有瀚海、羅布泊等一眾大型湖泊,其麵貌不輸於伊犁河穀呢?
但我決定賭一把,前世有書籍寫過,撒哈拉沙漠也曾有過濕潤的時候,氣候環境類似東非,有著草原河流和大量綠洲,不知道是不是現在這個時代。起碼地中海的濕熱氣候肯定能夠影響沿海地區,最不濟,氣候條件也會跟後世差不多——內陸為大沙漠,而沿海地區擁有成片適宜耕作的土地,類似迦太基城那樣的地方。於是,對國王絕對信任的林、崔、盧三國諸侯各率領幾百人登上船隊,義無反顧地行駛向南,等待國王給他們安排的新天地。
隨著我們登上船隊啟程,很快——甚至遠遠少於大家內心預期的時間——便在海的另一側登岸,又是元汲這個“千裏眼”率先發現船隊左手邊若隱若現的大陸,並催動領頭船全力向東南方向轉向。這距離不會超過以前海國還在東海陘附近(即今巴塞羅那)時到小仙島的距離。當前,隨著海國最先進的“槳帆船”(使用元涉他們剛剛發明不久的木板帆)列裝尼國海軍,自東海陘出發前往小仙島采礦的時間已經壓縮到了一天,夏季自天蒙蒙亮時出發,傍晚即可抵達,無需再在新嚴城過夜。而這一次,我們同樣是天蒙蒙亮時出發,等船隊所有人登岸完畢後,日頭仍未落山。眾人不知道的是,隨著後世直布羅陀處的最窄海峽被發現之後,南北跨海時間被更加縮短到2小時!
此時我也不知道直布羅陀在何處,隻能走哪算哪——也無所謂,西班牙離著非洲大陸本就不遠。當然,隨著船隊往來,當各種地形圖、海圖被繪製出來以後,我驚奇地發現,我們——即尼國人第一次在北非登岸的地方,竟然是……卡薩布蘭卡!
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
“看,那邊有牛群!”
什麽情況?還特麽有馮鞏呢!被隊伍中的智人士兵吵醒的我,在兩匹馬之間的吊床上艱難起身——這個習慣還是跟哥方人學來的。此時,隊伍已離開海邊,深入大陸十餘裏,一望無盡的大草原、數不盡的牛羊牲畜,就在我們這個千餘人的小隊伍眼前鋪散開來。
在海邊搭臨時營地休息一夜後,眾人精神飽滿地開始“探索新大陸”,而我則……一夜未眠,準確的來說是被噩夢驚醒後再難入睡,夢裏,龐大的探險隊一頭紮進了幹旱的荒漠,被漫天的黃沙逐漸掩埋,在流動的沙丘中不停地陷落……陷落……
恍惚間驚醒,再看眼前鬱鬱蔥蔥的大草原,遠處的群山上點綴著綠色,追趕著牛群和羊群的士兵,心中所有的憂慮隨即消散,後世撒哈拉沙漠帶給我的夢魘就此遠去,我不禁慨歎,後世的學者功力深不見底,非洲北部,果然有濕潤宜居的年代!
雖然撒哈拉沙漠是後世最大的沙漠,氣候條件極端惡劣,被稱為“死亡之地”,但其形成大麵積的沙漠戈壁也就是近代幾千年,最多不超過1萬年左右的事情。在原始時代,撒哈拉草原植被茂密,河流縱橫,被稱為“水牛時代”,誕生了大量史前文明。即使後來到了最後一次冰期,全球變冷變幹燥後,撒哈拉草原仍能夠廣泛放牧,稱為“黃牛時代”和“馬時代”,大批遊牧民族聚居於此,在冰川肆虐全球的漫長時代,躲在相對濕熱的非洲大地上延續著人類文明,直到冰期遠去,農耕興起,人類徹底征服自然,成為世間最強大、最不滅的物種。
在士兵們的圍捕下,北非的牛群、羊群第一次遭受了“死神”的圍殲掃蕩,千人的隊伍迅速獲得了數百頭牲畜,足夠未來10日所需。眾人在一處河穀高地停駐,並開始砍伐木材建造房屋,將此處作為“新盧城”的選址。不久之後,向東拓展的“新崔城”和“新林城”亦將相繼建立。而海波則率領船隊返迴北方,將林、崔、盧三國的國民再運送過來一批。此次運輸任務輕鬆了許多,我已同沿岸的江、黃、蔡、隨等部落打好招唿,告知他們有船隊將在海上靠岸,為他們帶來交易貨物,不要害怕,正常交易即可——這樣船隊連食物都不用多帶,帶一些陶罐和銅器就可以了。第二波運輸的人口可達2000人之多,後續隨著船隻增多,運輸效率將更高,一個月內即可把三國近4萬人都運送至新大陸。這些人路上的消耗由南方部族通過交易提供,而抵達新大陸後的吃穿用度……望著眼前興奮地處理牛羊肉的眾人……好吧,沒什麽可擔心的了,這片土地人傑地靈,物產豐饒,不會沒有尼國子民一口飯吃的。
“陛下,這裏什麽都好,就是真熱啊!”林秉不知何時到了我身邊,手裏拿著兩大根烤羊腿,遞給我一根,身邊秘書同時說到。
“熱?熱不好嗎?你還記得剛剛結束的大戰嗎,這仗是咋打起來的?”我問到。
“咋打起來的?哥方人南下進攻蘭國打起來的唄,哥方人……”看著我饒有趣味的眼神,林秉腦中飛速運轉並寫到:“哥方人的故土漸漸轉冷,草原都凍住了,不得已南下侵蝕蘭國土地,啊……我明白了,國王您是說我們……”
我手一按,阻止了林秉繼續往下寫的動作,此時他的秘書和羊暫都未看到這句話。而這句話的下一句,本來應該是——
“當暴風雪有朝一日可能席卷大神山以南之時,蘭國子民,需要更加溫暖、濕潤、可以耕種和放牧的新土地,這也是尼國,乃至人類最後的避風港,是文明最後的火種。”
由於後世考古的限製,我們無法推測最後一次冰期的程度和破壞力,也不知道在最冷的時節,地球上宜居的地區還剩下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並沒有凍成一個大冰球,仍有相當廣闊的地區能夠讓人類活下來,而且越靠近赤道就越溫暖,因此,挺進非洲,勢在必行。
林秉並沒有如此宏觀的知識體係,但此時也隱隱感覺到了事情的不簡單。此次三諸侯國緊急南遷,在尼國國內宣傳的原因是“解決食物短缺問題”,而三國國民的心理建設尚未全部完成,相當一部分人對離開故土、故城,踏上未知大陸的行為感到不安。而此時,當我離開新大陸北返後,堅定這支隊伍新的統帥——林秉的心誌,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選擇將根本原因和盤托出,而他,相信有生之年也會堅守秘密。
還好,新大陸氣候適宜,食物眾多,雖然需要修建新城和新居,工程量著實龐大,但能夠擺脫食物短缺,再次體會尼國初建、擴張時眾人“吃的滿嘴起泡”的盛況,也算是給南遷的足足近4萬人一個交待、一個希望。尤其是三諸侯國當中有大量來自蘭國的新子民,剛剛成為尼國人不久,一路上跟隨行動實屬不易,在新大陸上讓他們吃好喝好、過上好日子,亦能夠加速其同化為尼國人的速度。我命元汲、元涉等一眾“特殊技術人員”全部留下,在陸海探索、發明建設等方麵全力幫助三國在新大陸的開拓行動。
風暴島移民後,尼國子民已達驚人的12萬人,除不足2000人的蒙國(蒙多部)外,全是尼安德特人。哥方南下後,進入尼國的蘭國智人超過12萬,後續又解救並接收了5萬多俘虜後,尼國子民已經接近30萬人,擁擠在伊比利亞半島這個逼仄之處。此次移民近4萬,國家壓力為之一輕,而三諸侯國新空出的土地,則分別由夏國、葉國和新建立的多國和聖國占據,風暴島上其他部落聯盟未分封諸侯國,而是解散分入其他國,而蘭國各部落聯盟中,也隻有同尼國合作較早的比埃爾和弗比斯拿到了諸侯的“入場券”,分別建立多國(波爾多盟)和聖國(大聖山盟)。
目前,尼國除王畿超過兩萬五千人以外,其餘20個侯國分別隻有1萬人多一點,且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混雜。擁有超過5萬人的南方部族剛剛開始組建部落聯盟和學習語言文字,在遙遠的未來,可以想見將加入尼國成為新子民。而經此次渡海遷移,尼國人口開始廣泛分布於珍奇海(今地中海)兩岸,而尼國文明,也正式開始走出海洋和大神山形成的“天然疆界”,邁出走向全球的第一步。當我率少數人踏上船隻北返時,林秉將我留下一片紙上的文字雕刻成石碑,矗立於我們最初登岸的地方——那個後世以電影而聞名的度假勝地,以供踏上新大陸的移民瞻仰。石碑上刻有八個大字——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