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多也不算少足夠你喝好幾次吧,我摘了一些,著急迴來沒摘完,明天我再去把半開的都摘了,半開的最適合曬成幹花泡茶。”


    她迴來已經三年了,還是沒有找到茶葉,每次都隻能用這花茶來過幹癮。


    穆奚這次迴梅山,還特地把她剩下的咖啡都帶來了。


    可現在不用熬夜早起,沒有壓力,用不上這東西了,她打算等她身體好轉,就用這咖啡來做蛋糕。


    穆奚今天已經把所有的油菜都收了迴來,趁天沒黑,在院子裏用連枷一下一下將菜籽給打出來。


    黑色的油菜籽小小圓圓的,落在了底下墊著的塑料布上。


    全都打出來稱重,半畝地的油菜也就隻收獲了不到八十斤。


    八十斤油菜籽換算成菜籽油的比例是1比0.4,也就是一斤菜籽能出四兩油。


    他們現在沒有現代化的榨油設備,隻能是自製榨油的工具,出油率還得再低一點,估計最後也就二十多斤。


    家裏還有好些動物油脂,牛油羊油和黃油都有不少,有二十幾斤植物油足夠兩人吃很久了。


    就算偶爾炸東西吃,也足夠消耗一年以上。


    趙葉青現在不能做重體力活,大幅度的動作也盡量避免,等穆奚把榨油工具的設計圖紙畫出來,又去把製作工具的木料給砍迴來之後,趙葉青才坐在一邊幫著用小刀削些木頭零件。


    做木工開工之前是一定得畫圖紙的,精準到每個角落的尺寸才行,直接上手就能把大件工具做出來,甚至房子都能蓋出來的那都是扯淡。


    沒有足夠的經驗,就算有了圖紙,也經常得修修改改才能對上。


    趙葉青就是對木工的經驗不足,這次好好的體會了一把難處,做出來的零件半數都得重新返工。


    榨油的工具很大,他們這管那東西叫油床。


    在她的印象裏,那是一個起碼三四米長的大木頭疙瘩,中間有個縫隙,橫著縫隙中間豎插著好幾根長長的木柱,有的木柱已經長到支了出來。


    榨油就是通過用懸掛的石頭或是木頭,用力擊打木柱擠壓菜籽,就能把油榨出來。


    還能透過縫隙看到裏麵圓圓的菜籽餅或者茶籽餅。


    菜籽要想榨出油,就得碾碎了上鍋蒸,再做成餅放進去榨。


    趙葉青做完了小件的木質零件,想說她來把曬幹的菜籽再炒幹水分。


    穆奚不讓,怕她揮動鍋鏟又把胸口給扭了。


    最後隻能放穆奚炒完了菜籽,趙葉青把牛牽出來磨油菜籽。


    以前的油坊都是用一個超大的圓形磨盤,那磨盤不用人力也不用牛,隻需要一個水車就能把磨盤推動。


    現在家裏沒有那種,條件不允許也用不上那麽大的,穆奚就搬了兩塊大石頭迴來弄了個凹槽石磨。


    直接把菜籽都倒進凹槽裏頭,在用牛來迴轉悠,把菜籽都磨成粉末。


    這點菜籽,要是她沒受傷,兩人合力用石碾子一會也就弄完了,現在弄個這麽大的石磨,還得用牛來拉,實在有些大材小用。


    穆奚道:“這次是因為減產了,遇到了雨季和高溫,要是正常情況下收獲的絕對不隻這一點,到時候反正也得做,趁現在有電,幹脆就做了。”


    他這次迴去拿電鋸正好能把樹砍迴來做榨油工具,加上旅遊區還有一個切割機,啟動的時候有個圓形的刀片會轉動,能切割木頭又能切割石頭。


    他做了木質的油床,就想著幹脆把磨盤也做了,趁著現在這季節太陽大,電量補充的上。


    要是等後續不熱了,再想用這些電動工具就麻煩了。


    趙葉青被說服,拿著草指引牛拉磨。


    磨出來菜籽粉後的工作她也能幹,就是把粉都拿去蒸熟。


    高溫蒸製能讓菜籽粉裏的油分進一步的析出,後續的出油率能更高。


    蒸好的菜籽粉還得做成菜籽餅。


    穆奚做了個竹箍外頭裹了鐵絲加固,厚三公分圓形的中空的,放在桌上,裏麵鋪了稻草之後再把菜籽粉倒進去。


    他讓趙葉青換了雙幹淨些的鞋子,鞋子外頭再套一層塑料袋之後,菜籽粉上麵在用稻草給鋪上,她就站在菜籽粉上邊踩,直到把粉末踩結實了,完全變成箍的形狀。


    菜籽餅就做好了。


    一個餅大約有籃球大小,以前小時候看到的還要再大一些,隻不過穆奚做的油床比較小,這菜籽餅的大小自然也要等比例縮小。


    榨油的工序繁複,前期的工具製作就花了十天,再準備菜籽又花了兩三天。


    兩人忙活了近半個月,總算能正式榨油了。


    就這麽半個月的時間,穆奚就黑了兩度。


    最近的氣溫到了中午已經47度了,即使是在屋簷底下做木工都熱的發暈,穆奚就躲著太陽都被曬黑成了這樣。


    趙葉青見狀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出去上廁所都要帶著帽子擋太陽,再熱也得穿一下防曬衣。


    上完了廁所迴到房間立馬脫了吹風扇,來迴幾分鍾那防曬衣都得汗濕一層。


    家裏冰箱的凍庫幾乎都用來凍冰塊了,就這樣都還不夠用。


    除了喝水要放冰塊,空調扇也要放冰塊,牛圈羊圈雞舍菌房也都要放冰塊。


    草甸的氣溫要比梅山低三四度,梅山要比山下城鎮都要低十度左右。


    兩人準備著榨油最後的工序,把菜籽餅放進油床裏。


    趙葉青道:“現在市裏麵不得有五十五度了?”


    穆奚知道她是擔心家裏人了,安慰道:“躲在防空洞和地鐵隧道之類的地下,溫度能低不少,外麵有政府組織人恢複秩序,用電肯定還是能用上的說不定還有空調吹呢。”


    隻不過要是住在地下,吹空調估計就難了,電力得留給重建恢複那一塊。


    即使重建了,信號普及也沒有那麽快,這麽熱那收音機都沒有再響過。


    能理解重建和資源整備都需要時間,最首當其衝的估計就是糧食問題,氣溫對於人的影響不大,就是對於糧食作物來說,就有點難辦了。


    家裏的二季稻現在也快到收獲的時候,高溫實在嚴重,結實都困難,好些稻穗都是空殼,估計畝產量也就是一季稻的半數。


    他們這都是這樣,山下估計更嚴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懂啊!剛迴山裏種田就遇上天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寄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寄英並收藏誰懂啊!剛迴山裏種田就遇上天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