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熊之皮,價值很高。
不過那股惡臭要清除幹淨,真的麻煩。
蘇元青嫌棄地轉了一圈,用鳳凰業火去燒它。
從裏到外燒個通透,腥氣被燒幹淨,但大部分骨頭,小部分筋和一些精肉、膽囊、部分五髒都留了下來。堅韌的熊皮也保留下來,隻是沒有毛。肚子裏還有許多仙器法寶的碎片,雖然毀壞,但材料都很不錯的樣子。
那女子一直在旁邊看著,等火熄滅,她說:“前輩可否將它賣給我?”
這東西,難道有什麽價值?
蘇元青說:“你出個什麽價?”
那女子說:“一千萬仙石?”
看她不確定的樣子,這價還能漲。
蘇元青輕輕搖頭,說:“這是人仙境的青熊,一千萬隻能買個熊皮。”
那女子說:“那就隻買熊皮。我要把這惡熊剖了做地毯。”
蘇元青嗬嗬一笑,想起飛雲帕,說道,“其實這材料不錯,煉製個飛行法寶,還是很不錯的。稍等,我把裏麵的東西掏出來。”
他掏出熊的筋骨五髒,精肉以及法寶碎片,隻留熊皮給了那女子。
那女子扔給他一袋仙石,收起熊皮,又問說:“前輩手裏有沒有血陽蛇?”
蘇元青說:“有一些,你要?”
那女子說:“我想買蛇膽,十萬仙石一個。”
蘇元青隻是順手殺了三十來條血陽蛇,並不多,他將蛇膽盡數取出給她,順口問道:“這玩意的藥性亂的很,要來何用?”
女子付了仙石,說:“血陽蛇的蛇膽可以煉成解毒丹,服之可以抵禦瘴氣。”
聽起來很有用又很沒用的樣子。蘇元青對此失了一半興趣。
但能賣三百萬仙石,挺不錯。
反正也是順手,撈一點是一點。
賺了一千三百萬仙石,他把東西收進荒域秘境,繼續尋找煙雲獸。
功夫不負有心人,接下來幾天運氣好,接連找到五頭。
他用陰陽封印,消磨它們的法力,又用水法化成鎖鏈,將它們製住,扔進荒域秘境,也交給薑墨月和東方牧歌去處理。他自己倒用不著。
這隻是迷宮嶺的一塊地盤——往裏去,還有無數這樣的妖獸。
簡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元青隻是其中的一粒微塵。
他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
在一片山穀,瘴氣稀疏之地,他碰到遇到一個臨時的墟市。
墟市周邊很安靜,墟市裏很熱鬧。
有在山野之間突兀地建個酒館,供人喝酒;有開個丹藥房,賣丹,收藥;還有隨意擺個攤的。而顧客有單獨閑逛,也有的唿朋喚友,歡聲笑語,瀟灑自在。
而這些人中間,有個賣消息的攤子,人來人往,生意興隆。
蘇元青走了過去,排了兩盞茶時間,便輪到自己。
他坐定,老板麵容蒼老,麵帶微笑,問說:“道友想問什麽消息?”
蘇元青愣住了,他隻覺得自己應該問消息,但具體問何事,還真不知曉。
“道友若心有憂慮,卻沒有想好問什麽,貧道這裏還有一種可能,便是推算因果。道友隻需支付兩千萬仙石,貧道將迷宮嶺地界所有與道友有因果的消息,盡數告知於道友,毫無保留。其實很多大門派的人來買消息,都是這麽買的。”
兩千萬,有點貴,不過這倒是個解惑的好法門。
蘇元青取出兩千萬仙石,說:“就按你說的,買了。”
老板笑道:“道友爽快。貧道需要道友的一根頭發。”
蘇元青滿足這個微不足道的要求——老板取出一個人偶,輕聲詛咒,詛咒的內容卻是不疼不癢的好事,“詛咒道友生發桃花劫。”因這詛咒,喚起了因果,用這因果,他尋索出七百多條消息。囫圇地記錄在玉片之中,遞給了蘇元青。
蘇元青隻掃了一眼,便知此人並非騙子,起身行禮道:“多謝道友。”
這麽多消息,他自己也琢磨不清楚,看了看,便交給秘境中的人整理分析。
據他粗略看到的,這裏麵絕大部分與寒月潭的那些女仙有關,少部分涉及到最近結識的應秋和陳修齊一夥人,還有六條消息與子域真人有關。
順著承淵之穀的線索,子域真人竟然真的找到了這裏。
關於子域真人,有兩條消息涉及雷音殿的老嫗,上麵說兩人身份境界,來處因果,又說他們為生死之敵,惡戰而尚無結果。
有一條與蘇元青有關,說子域真人尋一個從承淵之穀傳送來的男子,名無塵。
另外兩條與寒月潭的仙子們相關。其一,仙子們否認有人從承淵之穀傳來;其二,仙子們因為子域真人所傳謠言,有輕薄侮辱之意,追討此中因果。
最後一條是那雷音殿的老嫗,正在鼓動寒月潭的仙子們,以子域真人妄言為由,欲合力追殺他——如今已經匯聚了不少人,將子域真人追殺到紫晶蛛的地盤。
在方君給的地圖上,有記錄好幾片紫晶蛛。其中有一片,有一隻紫晶蛛皇,或是天仙巔峰境界。而這種紫晶蛛都是群居,手下一大堆。
子域真人已經落入險境。
被追進那個地方,不死也要脫層皮。
對蘇元青來說,這都算是好消息。
秘境中的人們分析這些消息,得出的結論和蘇元青的差不多,這是好事。
當然也有隱憂,如果子域真人一直不死,而又發現了蘇元青在這兒的話,那麽在那些顯然“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個”的仙子們的追逐下,蘇元青會很慘。一旦把他們擺在明麵上,蘇元青經不起質問和調查。
但是主動去找子域真人,不智,一旦找到,會很麻煩。
離開也不智,因為子域真人身邊可能有卦師。若被算到什麽,不見得比這裏安全。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時刻關注子域真人和雷音殿老嫗的動向,並隱藏身份,在迷宮嶺動起來。等待事情出現轉機。
要是子域真人死在這裏,蘇元青的問題就解決了。
蘇元青琢磨道:“那就遠離他們。每隔半年尋一次墟市,問一次消息。”
不過那股惡臭要清除幹淨,真的麻煩。
蘇元青嫌棄地轉了一圈,用鳳凰業火去燒它。
從裏到外燒個通透,腥氣被燒幹淨,但大部分骨頭,小部分筋和一些精肉、膽囊、部分五髒都留了下來。堅韌的熊皮也保留下來,隻是沒有毛。肚子裏還有許多仙器法寶的碎片,雖然毀壞,但材料都很不錯的樣子。
那女子一直在旁邊看著,等火熄滅,她說:“前輩可否將它賣給我?”
這東西,難道有什麽價值?
蘇元青說:“你出個什麽價?”
那女子說:“一千萬仙石?”
看她不確定的樣子,這價還能漲。
蘇元青輕輕搖頭,說:“這是人仙境的青熊,一千萬隻能買個熊皮。”
那女子說:“那就隻買熊皮。我要把這惡熊剖了做地毯。”
蘇元青嗬嗬一笑,想起飛雲帕,說道,“其實這材料不錯,煉製個飛行法寶,還是很不錯的。稍等,我把裏麵的東西掏出來。”
他掏出熊的筋骨五髒,精肉以及法寶碎片,隻留熊皮給了那女子。
那女子扔給他一袋仙石,收起熊皮,又問說:“前輩手裏有沒有血陽蛇?”
蘇元青說:“有一些,你要?”
那女子說:“我想買蛇膽,十萬仙石一個。”
蘇元青隻是順手殺了三十來條血陽蛇,並不多,他將蛇膽盡數取出給她,順口問道:“這玩意的藥性亂的很,要來何用?”
女子付了仙石,說:“血陽蛇的蛇膽可以煉成解毒丹,服之可以抵禦瘴氣。”
聽起來很有用又很沒用的樣子。蘇元青對此失了一半興趣。
但能賣三百萬仙石,挺不錯。
反正也是順手,撈一點是一點。
賺了一千三百萬仙石,他把東西收進荒域秘境,繼續尋找煙雲獸。
功夫不負有心人,接下來幾天運氣好,接連找到五頭。
他用陰陽封印,消磨它們的法力,又用水法化成鎖鏈,將它們製住,扔進荒域秘境,也交給薑墨月和東方牧歌去處理。他自己倒用不著。
這隻是迷宮嶺的一塊地盤——往裏去,還有無數這樣的妖獸。
簡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元青隻是其中的一粒微塵。
他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
在一片山穀,瘴氣稀疏之地,他碰到遇到一個臨時的墟市。
墟市周邊很安靜,墟市裏很熱鬧。
有在山野之間突兀地建個酒館,供人喝酒;有開個丹藥房,賣丹,收藥;還有隨意擺個攤的。而顧客有單獨閑逛,也有的唿朋喚友,歡聲笑語,瀟灑自在。
而這些人中間,有個賣消息的攤子,人來人往,生意興隆。
蘇元青走了過去,排了兩盞茶時間,便輪到自己。
他坐定,老板麵容蒼老,麵帶微笑,問說:“道友想問什麽消息?”
蘇元青愣住了,他隻覺得自己應該問消息,但具體問何事,還真不知曉。
“道友若心有憂慮,卻沒有想好問什麽,貧道這裏還有一種可能,便是推算因果。道友隻需支付兩千萬仙石,貧道將迷宮嶺地界所有與道友有因果的消息,盡數告知於道友,毫無保留。其實很多大門派的人來買消息,都是這麽買的。”
兩千萬,有點貴,不過這倒是個解惑的好法門。
蘇元青取出兩千萬仙石,說:“就按你說的,買了。”
老板笑道:“道友爽快。貧道需要道友的一根頭發。”
蘇元青滿足這個微不足道的要求——老板取出一個人偶,輕聲詛咒,詛咒的內容卻是不疼不癢的好事,“詛咒道友生發桃花劫。”因這詛咒,喚起了因果,用這因果,他尋索出七百多條消息。囫圇地記錄在玉片之中,遞給了蘇元青。
蘇元青隻掃了一眼,便知此人並非騙子,起身行禮道:“多謝道友。”
這麽多消息,他自己也琢磨不清楚,看了看,便交給秘境中的人整理分析。
據他粗略看到的,這裏麵絕大部分與寒月潭的那些女仙有關,少部分涉及到最近結識的應秋和陳修齊一夥人,還有六條消息與子域真人有關。
順著承淵之穀的線索,子域真人竟然真的找到了這裏。
關於子域真人,有兩條消息涉及雷音殿的老嫗,上麵說兩人身份境界,來處因果,又說他們為生死之敵,惡戰而尚無結果。
有一條與蘇元青有關,說子域真人尋一個從承淵之穀傳送來的男子,名無塵。
另外兩條與寒月潭的仙子們相關。其一,仙子們否認有人從承淵之穀傳來;其二,仙子們因為子域真人所傳謠言,有輕薄侮辱之意,追討此中因果。
最後一條是那雷音殿的老嫗,正在鼓動寒月潭的仙子們,以子域真人妄言為由,欲合力追殺他——如今已經匯聚了不少人,將子域真人追殺到紫晶蛛的地盤。
在方君給的地圖上,有記錄好幾片紫晶蛛。其中有一片,有一隻紫晶蛛皇,或是天仙巔峰境界。而這種紫晶蛛都是群居,手下一大堆。
子域真人已經落入險境。
被追進那個地方,不死也要脫層皮。
對蘇元青來說,這都算是好消息。
秘境中的人們分析這些消息,得出的結論和蘇元青的差不多,這是好事。
當然也有隱憂,如果子域真人一直不死,而又發現了蘇元青在這兒的話,那麽在那些顯然“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個”的仙子們的追逐下,蘇元青會很慘。一旦把他們擺在明麵上,蘇元青經不起質問和調查。
但是主動去找子域真人,不智,一旦找到,會很麻煩。
離開也不智,因為子域真人身邊可能有卦師。若被算到什麽,不見得比這裏安全。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時刻關注子域真人和雷音殿老嫗的動向,並隱藏身份,在迷宮嶺動起來。等待事情出現轉機。
要是子域真人死在這裏,蘇元青的問題就解決了。
蘇元青琢磨道:“那就遠離他們。每隔半年尋一次墟市,問一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