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不下次吧!”阿玲也善解人意,看出了於暘的窘迫,為難別人從來不是她的風格,更何況對方還是她喜歡一起玩的好朋友。
“好!”於暘終於笑了,她如釋重負,阿玲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沐春風,總能讓她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你多笑笑嘛,眉頭不要緊皺!”阿玲一副生氣了的模樣,叮囑道。
於暘這才趕緊舒展開眉毛,可能是皺眉習慣了,額頭上的肌肉已經形成記憶,一旦不注意就會擰起來。
以至於後來關係打熟的夥伴們評論對她最初的印象有說道,“感覺你人話很少,不好惹的那種。”
往往這種時候於暘都會不好意思地笑笑,她隻是仍舊沒意識到,自卑已經深入骨髓。
因為天氣冷,於暘和奶奶也鮮少迴家了,一開始路上結冰,老人家腿腳不利索,萬一滑倒,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大姨和王元叮囑奶孫女倆。
加上這幾天穆氏有點像感冒,好在是跟著大姨大姨夫一家人住,不管是於暘還是奶奶,都有被很好照顧。
如果說,要於暘給親生母親的娘家人做個評價,於暘一定把對她最好的大姨推出來,雖然是第一次見麵,她還是給於暘包了個紅包,平時家裏買了啥吃的,也總會給於暘拿上一些。
親生母親娘家那邊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還有一個弟弟。要說可憐要說命運安排,親生母親其實跟於暘一樣,也是被人抱到親姨家撫養長大。
就像於暘一樣,認親姑媽為媽,她則認她的三姨為親媽。
其實,除了大姨,兩邊的姥姥和姥爺對她也挺好,每次來都會給她帶好吃的,平時過年也會給她壓歲錢。
於暘也知道上了年紀的他們也不容易,老兩口也是靠賣菜賺點生活費。每次賣完菜去大女兒家,不是帶菜就是從家裏帶的各種好吃的,當然也包括給於暘帶。
雖然說他們出現在於暘的生命裏有些晚,但也是讓於暘學著嚐試放下的唯一點了。她沒有太大的理想,就像個普通孩子,小時候會羨慕車別人年輕的父母,羨慕好看的發卡,長大後羨慕別人沒有斑點的臉。
可這一成長中,有遺憾,卻也有愛。成年人世界裏的體麵,血緣關係的事實,無論如何都騙不過一個孩子對愛的理解和認知。
姥爺人也實在,帶著姐妹倆去小姨家。於暘是第一次。在鄉下有一種習俗,家裏第一次去的親戚,要發紅包的,至於金額要以當時的禮金水準為基礎給。
偏偏好巧不巧,說是小姨去燙頭發了。家裏沒人,紅包自然也沒賺到,於暘依稀記得當時姥爺有給小姨打電話,喊她迴來過,但她沒有。
沒見上一麵,於暘也明白往後交集也會更少。小時候不懂,但人心和親熱遠近還是能感受得清楚。
“這個星期迴去不呢?看看你奶怎麽樣了。”於暘迴家吃中午飯,席上奶奶問了一句。
老年人對老年人似乎有更多感同身受的理解,都說親家之間不會有真感情,但對於穆氏而言,袁氏畢竟是大女兒的婆婆,雖然也心裏門清,當年女兒去他們那的時候,她的推諉和自私。
但人畢竟都有老的時候,眼下倆人也都白發蒼蒼,往日也沒個深仇大恨,更多的還是對半截身入土的同齡人的真心祝願。
像她們這麽大年紀,不管怎麽說還是穆氏要比袁氏幸福。隻生了一個兒子的穆氏,吃住都在兒子身邊。
反觀嫁了兩任丈夫,生了四個兒子的袁氏,似乎就沒那麽幸福。都說養兒防老,殊不知兒子多了並非好事。
以前年輕氣盛的時候,圍著最小的兒子,從小兒子的兒子到女兒,她都疼愛有加,加上老三和老四年紀相仿,生的孩子也差不多大,這也導致了身為婆婆的袁氏並不能一碗水端平,兒媳之間也紛紛對她不滿。
這不年紀大了,生了毛病,照顧的責任卻讓幾個兒媳婦輪流上,她們也自然會再發揮一下當年的不滿。
幾個兒子,老大王元也最是穩妥,不爭不搶,以前因為袁氏沒怎麽照顧同樣是孫子的阿福阿瘦,倒也被肖芳明著吵了幾架,後來還因為袁氏不帶於暘,被鬧過。
“裏圈都照顧不來,還照顧外圈?”老太太袁氏倒也拎得清,其他親孫子都夠她分身乏術的,於暘作為肖芳娘家人也自然沒有她去照顧的說法。
而肖芳也執著於跟她計較當年沒看阿福阿瘦,如今叫她看著於暘也是想讓她彌補當年的虧欠。
說到這袁氏並不上套,反而一副外圈人我不看就是有理的姿態,也把肖芳氣到不行,跟她吵完且沒有結果後,肖芳就迴家找王元開始罵。
王元脾氣好,她說什麽就聽著,她罵就罵她的,他則悠閑地低頭閉目養神,坐在鍋爐下一動不動。冬天了,王元最喜歡的就是去添火做飯,人也暖和了不少,做好飯,就著鍋爐裏的餘溫,困意漸漸襲來。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眼下除卻肖芳有些著急擔心阿福的婚事外,王元倒像個局外人。阿福的婚事他自然也是以肖芳的看法為主,但他也清楚,哪怕是肖芳,也做不了阿福的主,更何況他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話又說到老母親身上,他更多的還是在於愧疚。但這份愧疚在於每日按時做飯,隻要在家也會主動去給老母親送飯。
顯然,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除了最後好好照顧下,他也無能為力。老母親病痛的時候,他隻能聽著,聽她的哎喲,聽她的難受。
當時剛得知病情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有些時候,他也會想到,慶幸是晚期。
天要下雪了,老太太叮囑王元,幫她把門口曬著的草稿紙團收一下。這些可迴收垃圾是她在病情穩定後去小學教學樓的垃圾煙筒裏拾撿迴來的。
撿完還吐槽自己一個多月沒來了,垃圾都被隔壁村的老太太拾荒了。眼下隻有一點,她索性直接倒在門口陽台下曬一曬。
自從生病後,體力也大不如以前了。眼下小學生的廢紙垃圾本就不多,以前撿迴來的也是攢著,十天半個月有時候是一個月去賣一次,現在生病了體弱,也沒太多心思去倒弄這些垃圾。
“這能賣幾個錢啊!”王元嘟囔著,明顯沒有耐心了。
“拾掇拾掇,攢攢,總能賣個菜錢。”袁氏聽見兒子抱怨,她倒也沒生氣,反而歎了口氣,開始說道。老太太的精神狀態,明顯比前陣子要好很多了,至少目前還願意多講點話。
王元沒再吭聲,拿著掃把開始清理,從家裏找來一個化肥袋子,剛走出門還被肖芳追問幹什麽用。聽說是裝垃圾,立馬被奪掉,隨即從門後找了個黑色大蛇皮袋扔了過去。
“裝個垃圾你搞我袋子幹什麽?這個袋子迴頭用來裝糧食!”肖芳有些氣急敗壞,十分不理解王元的行為。
破爛是賣不了幾個錢,以前於暘小時候每周一放假迴來,就能看到奶奶坐著個矮板凳,在屋簷下倒出滿地垃圾。
有揉成團的紙,一張兩張,破損殘缺的大多數,最欣喜的當屬有人把整本用完的丟棄,抖抖上麵夾雜的灰,仔細將褶皺的紙張,一張張捋順,然後折疊。
基本上書本有重量,但畢竟是小學生,丟棄的大多是一張張的,就這樣的累積量,也讓老太太袁氏一頓好攢。
有時候於暘也會跑過去幫忙,比起勤快幹活,她也更好奇在垃圾堆裏翻來翻去,看看別人草稿紙上寫過的字,畫過的畫,甚至還能撿漏別人沒用完就丟掉的橡皮檫。
對於拾破爛這個職業,於暘倒沒有太多的羞恥,反而有時候出去玩,或者放學迴家在路上遇到塑料飲料瓶的時候還會想著撿著帶迴家給奶奶袁氏。
身為老人的袁氏,也確實幹不動田裏任何活,隻能沒事出入校園,到處翻翻垃圾桶,撿些垃圾,也給自己找點事兒幹。
要說袁氏年輕時候,也不差。在所有家庭都忙著掙工分的時候,她跟隨組織大部隊做飯,用後來人的話講,很能幹。
後來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帶著大兒子嫁給了丈夫的兄弟,又生了兄弟三個,新丈夫命短,她隻能守寡帶著四個兒子生活,婚姻賦予女人的,她一樣都沒少,包括後來,也沒享受到有兒子的幸福生活。
這種幸福於她而言,是生了就不後悔,是喜歡誰就去誰家多一些,付出的勞動也多一些。可往往,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時候,她也並不能都照顧得來。
比起生離死別,王元是已經忘記了那些痛,還小的時候,親爹在家被活活餓死,離別的痛,隨著年齡的增加,鈍感力也越來越強,自動屏蔽是一迴事,天生自覺的脫敏又是另一迴事兒。
眼下一家人都在祈禱袁氏的病情不要突然加重,畢竟家裏大孫子還沒成家呢。
第二天一大早,家裏電話響了。
隻是此時的肖芳趁著孫子熟睡,早起去塘邊洗衣服去了,而王元則出門拉貨去了。加上他們又不識字,除非電話響了,才會拿話筒直接接,未知電話倆人也看不懂,不知道怎麽查。
一直到中午要吃飯的時候,電話再次響起。
“喂?”肖芳一口方言詢問對方身份。
“媽,是我。”對方剛開口,肖芳就聽出來了是大兒子阿福。
“哦喲,阿福啊,咋說呢?”
“我爸呢?”
“你爸出門給別人家拉東西去了。那小姑娘咋說?”肖芳有些迫不及待了,到底是怎麽說的?能不能成?要不要準備彩禮?要準備多少?她滿腦袋的問號。
“說好了,明年五一結婚,到時候就在我們這邊辦婚禮,你和我爸到時候坐車過來。”
聽到要坐車,肖芳不樂意了,“我坐車暈車,你們不能迴家來辦嗎?”
“迴家也是要住賓館,又沒房子。”阿福有些情緒了,他還委屈挺多的但想到爹媽的不容易,他又不忍心咄咄逼人。
去了大城市感受到了繁華,卻也經曆過別人的親爹成就,爹媽對婚姻的認知就是,給並不富有的家庭,傳宗接代,才是身為兒孫的本職,如果沒有按照祖訓走,就會被視為大不孝。
“那彩禮呢?”肖芳很會抓重點。
“跟她講好了,不要彩禮,不要嫁妝。”聽到這裏肖芳如釋重負,但又有些忐忑內疚,“她們那是什麽習俗?咋會不要嫁妝?”
雖然沒能走出過小城鎮,但對各地嫁妝,肖芳也有特意關注未來大兒媳婦那邊的彩禮風俗。
“我聽他們說,他們那邊彩禮也不低,為啥她不要彩禮?”她不理解,卻也毫無顧忌地多問了句。
“這你就別管了,明年五一我們結婚,到時候接你們來。年底過年,我帶她迴家,你們見見。”
阿福還是一如既往強勢有主見,哪怕肖芳反對再多,在他那,他還是以自己的想法為主,以前學生時期,母子倆經常吵吵,那個時候肖芳還出錢給他交學費,仗著這個,自然也會毫不客氣地罵上幾句。
現在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從他畢業之後,肖芳王元也確實沒再管過他,哪怕畢業初期有多不容易,他也是咬牙堅持下去,從來不跟王元肖芳道上一句。
理解這件事,有些人做不到就不必強求,這是阿福長大後在母親身上學會的第一個詞。他理解她的不理解,理解她的吝嗇,理解她的暴躁,可真當情緒衝突時,他隻能以理辯駁,直接導致母子雙方都不開心。
以至於後來,阿福嚐試避免衝突發生,凡事都一個人攬。大城市的孤寂,一個人的英勇,家鄉是迴不去了,唯有無畏向前,才能真正跳離那個沒有寬容、理解和支持的家。
掛了電話,阿福長籲了口氣,一旁的大嫂關心地問道,“怎麽了?”
“……嗚嗚嗚嗚嗚嗚…”突然一陣爆哭,阿福把頭埋向大嫂懷裏,弄得她也不知所措,隻好不停地摸著他的頭安慰著。
“家裏奶奶沒事吧?”大嫂低頭耐心地在大哥耳邊講話,阿福點點頭。
“你爸媽身體都健康吧?”,阿福繼續點頭,大嫂沒再講話,抱著懷裏停止痛哭的阿福,輕拍後背安慰著。
“好!”於暘終於笑了,她如釋重負,阿玲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沐春風,總能讓她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你多笑笑嘛,眉頭不要緊皺!”阿玲一副生氣了的模樣,叮囑道。
於暘這才趕緊舒展開眉毛,可能是皺眉習慣了,額頭上的肌肉已經形成記憶,一旦不注意就會擰起來。
以至於後來關係打熟的夥伴們評論對她最初的印象有說道,“感覺你人話很少,不好惹的那種。”
往往這種時候於暘都會不好意思地笑笑,她隻是仍舊沒意識到,自卑已經深入骨髓。
因為天氣冷,於暘和奶奶也鮮少迴家了,一開始路上結冰,老人家腿腳不利索,萬一滑倒,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大姨和王元叮囑奶孫女倆。
加上這幾天穆氏有點像感冒,好在是跟著大姨大姨夫一家人住,不管是於暘還是奶奶,都有被很好照顧。
如果說,要於暘給親生母親的娘家人做個評價,於暘一定把對她最好的大姨推出來,雖然是第一次見麵,她還是給於暘包了個紅包,平時家裏買了啥吃的,也總會給於暘拿上一些。
親生母親娘家那邊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還有一個弟弟。要說可憐要說命運安排,親生母親其實跟於暘一樣,也是被人抱到親姨家撫養長大。
就像於暘一樣,認親姑媽為媽,她則認她的三姨為親媽。
其實,除了大姨,兩邊的姥姥和姥爺對她也挺好,每次來都會給她帶好吃的,平時過年也會給她壓歲錢。
於暘也知道上了年紀的他們也不容易,老兩口也是靠賣菜賺點生活費。每次賣完菜去大女兒家,不是帶菜就是從家裏帶的各種好吃的,當然也包括給於暘帶。
雖然說他們出現在於暘的生命裏有些晚,但也是讓於暘學著嚐試放下的唯一點了。她沒有太大的理想,就像個普通孩子,小時候會羨慕車別人年輕的父母,羨慕好看的發卡,長大後羨慕別人沒有斑點的臉。
可這一成長中,有遺憾,卻也有愛。成年人世界裏的體麵,血緣關係的事實,無論如何都騙不過一個孩子對愛的理解和認知。
姥爺人也實在,帶著姐妹倆去小姨家。於暘是第一次。在鄉下有一種習俗,家裏第一次去的親戚,要發紅包的,至於金額要以當時的禮金水準為基礎給。
偏偏好巧不巧,說是小姨去燙頭發了。家裏沒人,紅包自然也沒賺到,於暘依稀記得當時姥爺有給小姨打電話,喊她迴來過,但她沒有。
沒見上一麵,於暘也明白往後交集也會更少。小時候不懂,但人心和親熱遠近還是能感受得清楚。
“這個星期迴去不呢?看看你奶怎麽樣了。”於暘迴家吃中午飯,席上奶奶問了一句。
老年人對老年人似乎有更多感同身受的理解,都說親家之間不會有真感情,但對於穆氏而言,袁氏畢竟是大女兒的婆婆,雖然也心裏門清,當年女兒去他們那的時候,她的推諉和自私。
但人畢竟都有老的時候,眼下倆人也都白發蒼蒼,往日也沒個深仇大恨,更多的還是對半截身入土的同齡人的真心祝願。
像她們這麽大年紀,不管怎麽說還是穆氏要比袁氏幸福。隻生了一個兒子的穆氏,吃住都在兒子身邊。
反觀嫁了兩任丈夫,生了四個兒子的袁氏,似乎就沒那麽幸福。都說養兒防老,殊不知兒子多了並非好事。
以前年輕氣盛的時候,圍著最小的兒子,從小兒子的兒子到女兒,她都疼愛有加,加上老三和老四年紀相仿,生的孩子也差不多大,這也導致了身為婆婆的袁氏並不能一碗水端平,兒媳之間也紛紛對她不滿。
這不年紀大了,生了毛病,照顧的責任卻讓幾個兒媳婦輪流上,她們也自然會再發揮一下當年的不滿。
幾個兒子,老大王元也最是穩妥,不爭不搶,以前因為袁氏沒怎麽照顧同樣是孫子的阿福阿瘦,倒也被肖芳明著吵了幾架,後來還因為袁氏不帶於暘,被鬧過。
“裏圈都照顧不來,還照顧外圈?”老太太袁氏倒也拎得清,其他親孫子都夠她分身乏術的,於暘作為肖芳娘家人也自然沒有她去照顧的說法。
而肖芳也執著於跟她計較當年沒看阿福阿瘦,如今叫她看著於暘也是想讓她彌補當年的虧欠。
說到這袁氏並不上套,反而一副外圈人我不看就是有理的姿態,也把肖芳氣到不行,跟她吵完且沒有結果後,肖芳就迴家找王元開始罵。
王元脾氣好,她說什麽就聽著,她罵就罵她的,他則悠閑地低頭閉目養神,坐在鍋爐下一動不動。冬天了,王元最喜歡的就是去添火做飯,人也暖和了不少,做好飯,就著鍋爐裏的餘溫,困意漸漸襲來。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眼下除卻肖芳有些著急擔心阿福的婚事外,王元倒像個局外人。阿福的婚事他自然也是以肖芳的看法為主,但他也清楚,哪怕是肖芳,也做不了阿福的主,更何況他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話又說到老母親身上,他更多的還是在於愧疚。但這份愧疚在於每日按時做飯,隻要在家也會主動去給老母親送飯。
顯然,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除了最後好好照顧下,他也無能為力。老母親病痛的時候,他隻能聽著,聽她的哎喲,聽她的難受。
當時剛得知病情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有些時候,他也會想到,慶幸是晚期。
天要下雪了,老太太叮囑王元,幫她把門口曬著的草稿紙團收一下。這些可迴收垃圾是她在病情穩定後去小學教學樓的垃圾煙筒裏拾撿迴來的。
撿完還吐槽自己一個多月沒來了,垃圾都被隔壁村的老太太拾荒了。眼下隻有一點,她索性直接倒在門口陽台下曬一曬。
自從生病後,體力也大不如以前了。眼下小學生的廢紙垃圾本就不多,以前撿迴來的也是攢著,十天半個月有時候是一個月去賣一次,現在生病了體弱,也沒太多心思去倒弄這些垃圾。
“這能賣幾個錢啊!”王元嘟囔著,明顯沒有耐心了。
“拾掇拾掇,攢攢,總能賣個菜錢。”袁氏聽見兒子抱怨,她倒也沒生氣,反而歎了口氣,開始說道。老太太的精神狀態,明顯比前陣子要好很多了,至少目前還願意多講點話。
王元沒再吭聲,拿著掃把開始清理,從家裏找來一個化肥袋子,剛走出門還被肖芳追問幹什麽用。聽說是裝垃圾,立馬被奪掉,隨即從門後找了個黑色大蛇皮袋扔了過去。
“裝個垃圾你搞我袋子幹什麽?這個袋子迴頭用來裝糧食!”肖芳有些氣急敗壞,十分不理解王元的行為。
破爛是賣不了幾個錢,以前於暘小時候每周一放假迴來,就能看到奶奶坐著個矮板凳,在屋簷下倒出滿地垃圾。
有揉成團的紙,一張兩張,破損殘缺的大多數,最欣喜的當屬有人把整本用完的丟棄,抖抖上麵夾雜的灰,仔細將褶皺的紙張,一張張捋順,然後折疊。
基本上書本有重量,但畢竟是小學生,丟棄的大多是一張張的,就這樣的累積量,也讓老太太袁氏一頓好攢。
有時候於暘也會跑過去幫忙,比起勤快幹活,她也更好奇在垃圾堆裏翻來翻去,看看別人草稿紙上寫過的字,畫過的畫,甚至還能撿漏別人沒用完就丟掉的橡皮檫。
對於拾破爛這個職業,於暘倒沒有太多的羞恥,反而有時候出去玩,或者放學迴家在路上遇到塑料飲料瓶的時候還會想著撿著帶迴家給奶奶袁氏。
身為老人的袁氏,也確實幹不動田裏任何活,隻能沒事出入校園,到處翻翻垃圾桶,撿些垃圾,也給自己找點事兒幹。
要說袁氏年輕時候,也不差。在所有家庭都忙著掙工分的時候,她跟隨組織大部隊做飯,用後來人的話講,很能幹。
後來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帶著大兒子嫁給了丈夫的兄弟,又生了兄弟三個,新丈夫命短,她隻能守寡帶著四個兒子生活,婚姻賦予女人的,她一樣都沒少,包括後來,也沒享受到有兒子的幸福生活。
這種幸福於她而言,是生了就不後悔,是喜歡誰就去誰家多一些,付出的勞動也多一些。可往往,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時候,她也並不能都照顧得來。
比起生離死別,王元是已經忘記了那些痛,還小的時候,親爹在家被活活餓死,離別的痛,隨著年齡的增加,鈍感力也越來越強,自動屏蔽是一迴事,天生自覺的脫敏又是另一迴事兒。
眼下一家人都在祈禱袁氏的病情不要突然加重,畢竟家裏大孫子還沒成家呢。
第二天一大早,家裏電話響了。
隻是此時的肖芳趁著孫子熟睡,早起去塘邊洗衣服去了,而王元則出門拉貨去了。加上他們又不識字,除非電話響了,才會拿話筒直接接,未知電話倆人也看不懂,不知道怎麽查。
一直到中午要吃飯的時候,電話再次響起。
“喂?”肖芳一口方言詢問對方身份。
“媽,是我。”對方剛開口,肖芳就聽出來了是大兒子阿福。
“哦喲,阿福啊,咋說呢?”
“我爸呢?”
“你爸出門給別人家拉東西去了。那小姑娘咋說?”肖芳有些迫不及待了,到底是怎麽說的?能不能成?要不要準備彩禮?要準備多少?她滿腦袋的問號。
“說好了,明年五一結婚,到時候就在我們這邊辦婚禮,你和我爸到時候坐車過來。”
聽到要坐車,肖芳不樂意了,“我坐車暈車,你們不能迴家來辦嗎?”
“迴家也是要住賓館,又沒房子。”阿福有些情緒了,他還委屈挺多的但想到爹媽的不容易,他又不忍心咄咄逼人。
去了大城市感受到了繁華,卻也經曆過別人的親爹成就,爹媽對婚姻的認知就是,給並不富有的家庭,傳宗接代,才是身為兒孫的本職,如果沒有按照祖訓走,就會被視為大不孝。
“那彩禮呢?”肖芳很會抓重點。
“跟她講好了,不要彩禮,不要嫁妝。”聽到這裏肖芳如釋重負,但又有些忐忑內疚,“她們那是什麽習俗?咋會不要嫁妝?”
雖然沒能走出過小城鎮,但對各地嫁妝,肖芳也有特意關注未來大兒媳婦那邊的彩禮風俗。
“我聽他們說,他們那邊彩禮也不低,為啥她不要彩禮?”她不理解,卻也毫無顧忌地多問了句。
“這你就別管了,明年五一我們結婚,到時候接你們來。年底過年,我帶她迴家,你們見見。”
阿福還是一如既往強勢有主見,哪怕肖芳反對再多,在他那,他還是以自己的想法為主,以前學生時期,母子倆經常吵吵,那個時候肖芳還出錢給他交學費,仗著這個,自然也會毫不客氣地罵上幾句。
現在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從他畢業之後,肖芳王元也確實沒再管過他,哪怕畢業初期有多不容易,他也是咬牙堅持下去,從來不跟王元肖芳道上一句。
理解這件事,有些人做不到就不必強求,這是阿福長大後在母親身上學會的第一個詞。他理解她的不理解,理解她的吝嗇,理解她的暴躁,可真當情緒衝突時,他隻能以理辯駁,直接導致母子雙方都不開心。
以至於後來,阿福嚐試避免衝突發生,凡事都一個人攬。大城市的孤寂,一個人的英勇,家鄉是迴不去了,唯有無畏向前,才能真正跳離那個沒有寬容、理解和支持的家。
掛了電話,阿福長籲了口氣,一旁的大嫂關心地問道,“怎麽了?”
“……嗚嗚嗚嗚嗚嗚…”突然一陣爆哭,阿福把頭埋向大嫂懷裏,弄得她也不知所措,隻好不停地摸著他的頭安慰著。
“家裏奶奶沒事吧?”大嫂低頭耐心地在大哥耳邊講話,阿福點點頭。
“你爸媽身體都健康吧?”,阿福繼續點頭,大嫂沒再講話,抱著懷裏停止痛哭的阿福,輕拍後背安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