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跟著趙有國坐上梟勇的車,準備一起奔赴箐溝村。從村委會到箐溝村路程不是很遠,也就三公裏路,平日走路的話將近要一個小時。林雨一路上凝望著車窗外,坐在車上他沒有有意的去尋找話題,他隻盡快想熟悉環境。一路上皮卡車也會打滑,好在是四驅的動力,每一次打滑以後,隻要梟勇用四驅動力便可以衝出泥潭。後來,肖勇就一直的用四驅動力。


    林雨在心裏默默的觀察著,這條路路基寬有五六米左右。路基倒是很好,隻是沒有硬化,坑窪的地方很多,也積了水,所以皮卡車才會打滑。路兩邊玉米已經成熟,辣椒已經紅了,萬壽菊也開花了,花生已開始落葉。趙有國告訴林雨,這些地方的經濟作物主要種植辣椒,萬壽菊,花生,再也沒有其他作物了,在地裏的收入很少。


    一路上,路兩邊都是山地,而且是石頭較多的石漠化山地,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綠色。山坡上,一看就有不少的荒地。


    林雨不禁問道:這些地石漠化太嚴重了,種玉米產量不高吧?


    趙有國迴道:出生在這種山旮旯地方,大家也沒有辦法啊,你看那些地都是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能用牛犁的很少,隻有山腳的一小部分,所以每年的收入都很少。有勞力的就種點萬壽菊,種點辣椒,種點花生,沒有勞力的就隻種點玉米。這些地都是坡地,耕種起來很吃力的。


    趙有國和林雨在談著地塊,梟勇趁機問林雨:林隊長,我一直在想,像我們這些山坡地,石頭比土還多,種玉米產量又低。再說現在,年輕的有勞力的基本都外出務工了,家裏麵大部分是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還占多數,要是再過幾年。這些地基本就沒有人種了,你看高一點的那幾塊地,即便是產了糧食,也很難從山上把它收迴家。我在想,能不能種什麽經濟林果,這些老人就不那麽辛苦了,反正現在他們種地,一畝也就兩三百塊錢的收入,如果種經濟林果,也有這個收入,那就省事省力,那多好啊。


    李廷鳴說:都種經濟林果,種多了賣給誰?你看我們村子裏的那些果樹,簡直是一文不值,現在的孩子又不像以前那樣饞嘴,那些水果熟透了都沒有人吃。我們這麽多地,要是都種上水果,到哪裏去賣?


    梟勇接道:我們現在不是多,是很少,如果有多了,幾十幾百噸,就拿出去賣,就拉到城裏去賣。你不用擔心,隻要有產量,就不愁銷路。


    趙有國說:以前倒是說過要種什麽水果、花椒、核桃,當時大家都很不願意,不同意,所以一直都種植玉米。當然,那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叫什麽退耕還林,還補錢。我們都宣傳過,動員過了,群眾死活不同意。


    梟勇說:那時候不同意,可能是因為大家還沒有出去打工,大家都還想靠種地賺錢,種地養家糊口。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家裏裏麵大部分有勞力的都外出務工,現在重新再宣傳動員,說不定他們會同意。


    趙有國說:這個很難說了,大家都舍不得這點土地,你看我們村裏好幾個都六七十歲了,還在耕種,還舍不得。撂荒。也有幾家寧願撂荒,也不同意退耕還林。


    李廷鳴解釋說:也不是不同意,當時退耕還林,包括我的我也是不同意的。他們說可以種桉樹,種柏枝樹或者種李子、核桃、桃子,誰會去種啊?種安樹、柏枝樹,以後要砍伐了,還要林業部門批準,種出來是國家的,誰願意去種?種桃子,種梨子。種多了怎麽賣?所以這麽一分析,大家都不願意種了,寧願撂荒也不種。


    三個人各抒己見,林雨等他們說完以後,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說的退耕還林政策現在已經很不提倡,並且我們現在每年的退耕還林指標都很少,即便是群眾願意退了,也不一定有指標給大家。就說前幾年吧,也就是說你們說的那幾年,大概十年以前吧,那個時候是有退耕還林的指標多,但是很難落實,就是群眾很不願意。


    近幾年吧,每個鄉鎮都到縣裏去爭指標,可是這幾年的指標越來越少了,所以退耕還林這個項目基本上沒有了,即便有,也是由領導相互協調,才會有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礦業歸你,你歸於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邊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邊人並收藏礦業歸你,你歸於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