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荒宇宙中,盤古破鴻蒙之後化天地萬物,而盤古最強的十二支血脈中,出現了十二個最強種族,傳說,當這十二個血脈種族聚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召喚出盤古的真身。


    而這十二血脈中的最強者,就被稱為十二祖巫。巫是上古時期可以溝通天地交流的人的統稱,這十二祖巫個個都有名頭,分別是:帝江、燭九陰、奢比屍、蓐收、句芒、共工、祝融、後土、玄冥、天吳、強良、弇茲。


    帝江


    中國遠古神話中的神鳥,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麵目,空間速度之祖巫。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雲:“又西三百五十裏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穀。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麵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白話譯文:“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燭龍


    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人首龍身,全身赤紅,時間之祖巫。它是鍾山之神,人麵蛇身(一說人麵龍身而無足),全身為赤紅色,身長千裏,其光芒能照耀北極的陰暗。


    書中記載道:“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麵蛇身,其瞑乃晦,其視乃明,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奢比屍


    人麵獸身,雙耳似犬,耳掛青蛇,毒之祖巫。《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它是神,長著人的頭顱和野獸的身體,一對大耳朵上戴著兩條青蛇,名字叫奢比屍。


    蓐收


    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西方的秋神(金神),人麵虎身,身披金鱗,胛生雙翼,左耳穿蛇,足乘兩龍,西方金之祖巫。


    傳說蓐收是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還有說他是古代傳說中的西方神明,司秋。


    句芒(gou máng)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青若翠竹,鳥身人麵,足乘兩龍,東方木之祖巫。


    他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輔佐東方上帝青帝太君。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


    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傳說它的本來麵目是鳥,它鳥身人麵,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它:它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共工


    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蟒頭人身,身披黑鱗,腳踏黑龍,手纏青蟒,北方水之祖巫。


    《列子·湯問》:“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罪。


    祝融


    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耳穿火蛇,腳踏火龍,南方火之祖巫。


    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


    後土


    又稱後土,人身蛇尾,背後七手,胸前雙手,雙手握騰蛇,中央土之祖巫 。源於母係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隻,是道教尊神“四禦\/六禦”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後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玄冥


    乃一猙獰巨獸,全身生有骨刺,雨\/冰之祖巫。禺強(玄冥)是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u0027禺疆\\u0027、\\u0027禺京\\u0027,據傳為黃帝之孫。在中國神話體係中禺強(玄冥)被認為是人麵鳥身,兩邊的耳朵上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亦有說法其坐騎為一條雙頭龍),形象頗為怪異。據說禺強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u0027厲風\\u0027。


    天吳


    八首人麵,虎身十尾,風之祖巫。他人麵虎身,這與吳人的狩獵生活密切相關。吳人以狩獵為生,而“虎為百臂之王”,因此,吳人崇拜一種似虎的動物,這種古動物可能在先秦時變得稀少而絕跡了。“《山海經》曰:天吳,八首八麵,虎身,八足八尾,係青黃色,吐雲霧,司水。說的就是這天吳是古代的一個水神,前麵都是對他模樣的一個形容,是一個怪物一樣的神仙。


    朝陽之穀,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爫爫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麵,八足八尾,皆青黃。


    強良


    嘴裏銜蛇,手中握蛇,虎頭人身,四蹄足,長手肘,雷之祖巫。


    《山海經》中《大荒北經》記:“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又有神,銜蛇操蛇,其狀虎首人身,四蹄長肘,名曰強良。”


    翕茲


    人麵鳥身,耳掛青蛇,手拿紅蛇,電之祖巫。


    《山海經·大荒西經》雲:西海渚中有神,人麵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西海即古之大野澤,在嵫山之西。黃帝諭弇茲為西海神,


    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雖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位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的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中國各類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發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岩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


    原型


    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獻漢代緯書《龍魚河圖》載:


    黃帝攝政時,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仁慈。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黃帝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製伏蚩尤。


    此處玄女乃上天之神,雖未具體說明是否人形,但從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當有特別說明,如對蚩尤兄弟之“獸身人語”,便專門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應為“人首人形”之神,與玄鳥之“鳥形”無任何關係。


    壬女


    “九天玄女”應為“九天壬女”,該係傳抄筆誤,又因“壬”,天幹第九位,玄色,故名九天壬(玄)女。壬女,即炎帝生母,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炎帝因人女所生,故姓“薑”。薑姓本意為人女所生之意。所以,九天玄女就是九天玄女。炎帝之母任姒,感神龍首而生炎帝,有蟜氏之女,任姓。


    上古時期的母係社會隻知其母,不知其父,乃從女姓。炎帝之母,乃是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有蟜氏、摯任氏)。炎帝因相貌不美,其父少典不悅,將炎帝放於東方之地。是炎帝母親任姒親手養育炎帝成人。因為他母親姓任,故首先她生出的兒子,從母姓任,炎帝在薑水成就,故自姓薑(任女所生之意)。自伊(任)徙耆(薑)合稱任薑氏,堯之母也是任女。


    據甲骨文字義,薑是壬女(妊)所生之意,一舉破解了“薑”字本意,而任姓初文正是壬(妊),故炎帝薑姓必為任姒所生。“薑”字的本意就是“任(玄)女所生”的合文。故九天玄女,實乃九天壬女。


    相關傳說


    民間傳說她是一位法力無邊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為九天玄女、九天聖母。她也是一位正義之神,經常出現在古典小說中,是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因此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後被道教吸收進神仙係統。


    助越亡吳


    春秋時,吳王無道,天帝遣玄女降臨凡間助越亡吳。玄女化身為歙州南山處女,受聘越國為國師,教練六甲嶺山(如今的擱船尖)的六千君子軍。在吳越戰爭中,六千猛士所向披靡,但南山處女功成身退,迴到了歙縣南山的六甲嶺上,化身六塊黑石,依然堅守這塊天然的九宮八卦陣。越王統治江東後,思念玄女前功,遣使尋訪,毫無蹤跡,即建仙女祠於歙縣南山之上,歲時祭祀,“七夕”玄女誕辰,八方檀越,朝拜聖女,人為之塞。


    《三遂平妖傳》第一迴:周敬王當政時期,吳、越交兵,九天玄女化身處女助越伐吳,於下山收白猿為徒,後玉帝命白猿掌管九天秘書,白猿盜天書「如意冊」將冊中道法刻於白雲洞石壁。第二迴:描寫北宋王與聖姑,胡永兒,蛋子和尚作亂之事,蛋子和尚經過白雲洞,摹得天書,經過聖姑辨識,於是共議練法!後來九天玄女收迴聖姑之神力,擒住聖姑,文彥博才能大破貝州城。


    漢高祖建都


    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建都城時卻遇到了麻煩:古都鹹陽和秦朝的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毀,劉邦不得不另選都址。他派方士張天罡具體去操辦,張天罡首先選中了白鹿原。白鹿原右臨涇水,左接渭河,沃野千裏,路通八極,是個建都的好住處。


    等到破土動工之日,突然地動山搖、天崩地裂,白鹿原頓時成為一片汪洋。張天罡在危機之時,大唿素有靈驗的九天玄女來拯救,隻見一片五彩祥雲自西天而降,九天玄女向白鹿原撒下一把淨土,白鹿原被恢複原狀,無數施工的民工得救了。


    九天玄女告訴張天罡:白鹿原下有一巨鯨,這裏不適合建都,要另選都址。張天罡按照玄女的叮囑,最後將都城選定在長安,他按各方方位、距離,打了四十九個鑽孔,在打最後中央的鑽孔時,它被自動塌陷下去,變成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洞穴,張天罡急忙懇求九天玄女前來救助。


    玄女駕雲而來,告訴他洞裏有一條巨龍,隻見她用手中的淨瓶倒扣於空中,把洞穴罩住,又讓張天罡派勇士進洞把巨龍捆綁起來,用鐵板澆鑄鍾樓,九天玄女再用淨瓶倒扣鍾樓上,永鎮住巨龍。從此以後,建都工程進展順利,一座偉岸的新都城很快落成


    古人對有道之人根據其得道的層次分了神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等,聖賢的說法和描述曆代都比較多,而對於神人、真人的一般人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故本文將神人、真人的經典描述分享給同道,以供參考。因為至人在《黃帝內經》中黃帝把至人也歸入真人的一種,所以在這裏就不專門講述了。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說:“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唿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這應該是對真人的最早描述。意思是真人能夠把握天地陰陽的變化,吐故納新,精神內斂,能與天地同壽。


    那麽神人又是什麽樣子的呢?


    《莊子.逍遙遊》中有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霞;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而更詳細地關於神人的描述應該是《列子.黃帝》中的列姑射山部分的講述。其內容與釋義如下: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


    列姑射山在黃河入海口的河洲之中,山上居住著神人。他吸清風、飲露水,不食五穀雜糧;心境像深泉一樣清澈,形體似閨房的少女一樣柔美。


    不愛不愛,仙聖為之臣;不畏不怒,願愨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己無愆。


    他不偏親不偏愛,仙人、聖人都願做他的臣下;他不威不怒,忠厚之人都願做他的仆役;他不施舍、不惠贈,但人們的財物都自然豐裕;他不聚積不征斂,但自己從不困頓貧乏。


    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均,字育常時,年穀常豐;而土無劄傷,人無夭惡,物無疵癘,鬼無靈響焉。


    那裏的陰陽總是調和,日月總是明亮,四季總是和順,風雨總是均勻,養育總是合時,五穀總是豐收;而且大地上沒有瘟疫,人間沒有夭折,萬物沒有災患,鬼神也無法作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佬分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火並收藏大佬分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