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該來的總是要來。
果然河南布政司衙門的《請廢和平冊》的奏本還是被各部廣泛知道,不同以往,這次以科道、翰林院、國子監的唿聲最大,請求廢除和平冊,以正人心。
畢竟潘鵬投降宸濠,參與反叛謀逆,那麽此人在朝廷中的一切都應廢除。
毫不意外,朱厚照對奏章留中。
留中就是表明皇帝不想廢除,於是六部九卿眾多官員也上疏要求廢除,聲勢浩大,遮天蔽日。
對於這種事情朝野百官自知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百利無一害的。
不存在皇帝不滿意還要處罰你,即使處罰你還會獲得更大的政治聲望。
但是令人詭異的是,內閣卻對此事置若罔聞,一個題本也沒送到宮裏。
反之,吏部、禮部、兵部、工部的官員除了尚書,侍郎,眾多官員也紛紛上疏,響應清流。
這種聲勢遠遠超過了朱厚照的預料。一連數日朱厚照不見群臣、不臨殿議事,反而下詔讓內閣主持召開廷議,禦前會議暫時不再召開。
朱厚照的這種行為反而是給了眾官打了興奮劑,皇帝害怕了!
他們找不到皇帝,就開始給沒上疏的人施加壓力,很快諸部官吏給自己的堂官施壓也要求上疏。
終於除勳貴、內閣還有吏部、戶部之外,其他如工、刑、禮、兵部及九卿、都察院等諸多衙門或聯名、或單獨,使得題本、奏本如雪花般飛進了乾清宮裏。
但是乾清宮裏,朱厚照卻表現的不是那麽著急,也不是那麽生氣。
“臣聞《易》泰之九二,曰包荒。‘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臣以為有為者應包容荒穢且果斷剛決,不使有才能之人遺留於野,則結黨營私之兆必然消亡,方得以廣大。伏惟陛下聖心寬大,對有剛直之才者、無心之舉者、言辭激烈者、一二行事稍過者,容之納之,萬歲行清明之政,隱惡揚善,以安天下,天下何愁無有賢才輔佐之,太平之治何愁不至。”
朱厚照迴想起那日王瓊給自己的諫言,現在才明白這老家夥估計早就聽到什麽風聲了!
這是一起以反對鄉約的官僚裹挾一眾官員,上疏請皇帝廢除此政的政潮!
朱厚照何嚐不知,如果自己一旦妥協那麽不僅鄉約這種僅僅是微弱改良的之法遭到修改或廢除,而且王瓊、王憲、王瓚、張侖、郭勳等一幹官員呢?反水?還是被群起攻之,自己扛不住壓力然後都把他們罷免了?
這怎麽能忍呢?但是不能忍也要忍。在事情沒有明朗之前自己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躲在宮裏,想起王瓊對他說的話,他咬咬牙,決定暫時忍耐一下。
此時,司禮監的魏彬、陳敬、蘇進三人站在一旁,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朱厚照掃了他們一眼,心裏暗自嘀咕:魏彬,根本就不是楊廷和的對手,更別提外麵那一大群官員了。至於陳敬和蘇進,他們也不怎麽樣啊,自保有餘,但要想讓他們幹點實事兒,恐怕還欠點火候。
朱厚照正煩著呢,劉全忠突然跑進來稟報:“主子,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官員們跪在宮門外,請求麵見聖上。”
朱厚照一聽,頓時覺得太陽穴一陣抽搐。
上次出現這種情況,好像是楊慎帶頭搞出來的吧,當時因為過繼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
這次居然又是因為和平冊的問題。他心裏琢磨著,要不要派東廠或錦衣衛去處理這件事。
這時,有一名小太監進來道:“啟奏萬歲,楊閣老、蔣閣老、還有老毛學士、小毛學士求見。”
朱厚照聞言道:“傳。”
過了一會兒內閣眾人進了殿來,行禮後,朱厚照卻笑著問道:“眾卿進宮麵聖所為何事?”
楊廷和見朱厚照壓根就沒有因為外廷的事生氣,反而還很愜意,似乎這就不是什麽大事。於是道:“啟奏陛下,如今朝野沸騰,群臣議論紛紛,一連數日,在京衙門上疏不斷,皆因和平冊,臣請陛下下詔廢此冊。”開門見山,一點也不藏著掖著。
朱厚照道:“看來內閣諸臣也是來勸朕廢除的。可是朕不願意廢除。”
楊廷和心中暗道:“別嘴硬了,現在六部九卿幾乎是人人上疏,你不考慮清流門的意見,也得考慮內閣和六部的意見吧。”於是勸道:“啟奏陛下,潘鵬無臣節,委身宸濠逆黨。此人之舉措,如何刊行?百官請明臣道,正臣職,陛下豈能隨個人喜好而廢大道?”
放在以前,朱厚照早就蹦起來了,但是現在他似乎對楊廷和的話產生了免疫似的,一點也不生氣,反而道:“朕知道這個潘鵬毫無臣節,不能忠君任事,然河南布政司衙門所言廢和平冊是‘祖宗成規,不可變。’故而朕有所疑慮,畢竟自太宗文皇帝至皇考,祖宗成規或多或少,概有損益,若朕恢複太祖高皇帝之政致列聖於何地?”
蔣冕聞言氣個半死,這皇帝真是越來越不要臉了。上前一步道:“啟奏陛下,朝野沸騰,因潘鵬之和平冊,故而群臣上疏請廢之,於祖宗成法無關。”
好就等著你這句話呢!
朱厚照卻道:“那還說什麽‘和平冊變亂祖宗成規,乞行各該撫按,令一應賦役,悉遵祖宗舊製’,單賦役遵舊製?是何居心?”
朱厚照直接揭露下麵人的心思,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打的什麽算盤。
毛紀道:“啟奏陛下,如今朝野沸騰,皆因為和平冊啊。”
朱厚照卻悠然自得道:“沸騰就沸騰吧,正好都歇歇。”
這還是皇帝該說的話嗎?
楊廷和再次勸道:“陛下何必與百官置氣?聖心寬闊,無所不容。伏惟陛下早早降旨,平息議論。”
朱厚照卻不理睬,反而向司禮監魏彬道:“魏彬。”
魏彬一愣道:“奴婢在。”
朱厚照道:“光祿寺估計也不當差了,你去吩咐宮裏人準備膳食,給門外翰林院和國子監的那幫官員送去點兒,別餓著了他們了,別跪了一天就走了,這叫什麽事兒?”
魏彬還以為是什麽難辦的差事,趕忙應下,內閣還以為皇帝終於妥協了呢,誰知朱厚照接著說道:“順便告訴他們一下,諸臣皆是皆曆經寒暑,中舉人、考進士的人,請為朕解惑一二,何謂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果然河南布政司衙門的《請廢和平冊》的奏本還是被各部廣泛知道,不同以往,這次以科道、翰林院、國子監的唿聲最大,請求廢除和平冊,以正人心。
畢竟潘鵬投降宸濠,參與反叛謀逆,那麽此人在朝廷中的一切都應廢除。
毫不意外,朱厚照對奏章留中。
留中就是表明皇帝不想廢除,於是六部九卿眾多官員也上疏要求廢除,聲勢浩大,遮天蔽日。
對於這種事情朝野百官自知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百利無一害的。
不存在皇帝不滿意還要處罰你,即使處罰你還會獲得更大的政治聲望。
但是令人詭異的是,內閣卻對此事置若罔聞,一個題本也沒送到宮裏。
反之,吏部、禮部、兵部、工部的官員除了尚書,侍郎,眾多官員也紛紛上疏,響應清流。
這種聲勢遠遠超過了朱厚照的預料。一連數日朱厚照不見群臣、不臨殿議事,反而下詔讓內閣主持召開廷議,禦前會議暫時不再召開。
朱厚照的這種行為反而是給了眾官打了興奮劑,皇帝害怕了!
他們找不到皇帝,就開始給沒上疏的人施加壓力,很快諸部官吏給自己的堂官施壓也要求上疏。
終於除勳貴、內閣還有吏部、戶部之外,其他如工、刑、禮、兵部及九卿、都察院等諸多衙門或聯名、或單獨,使得題本、奏本如雪花般飛進了乾清宮裏。
但是乾清宮裏,朱厚照卻表現的不是那麽著急,也不是那麽生氣。
“臣聞《易》泰之九二,曰包荒。‘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臣以為有為者應包容荒穢且果斷剛決,不使有才能之人遺留於野,則結黨營私之兆必然消亡,方得以廣大。伏惟陛下聖心寬大,對有剛直之才者、無心之舉者、言辭激烈者、一二行事稍過者,容之納之,萬歲行清明之政,隱惡揚善,以安天下,天下何愁無有賢才輔佐之,太平之治何愁不至。”
朱厚照迴想起那日王瓊給自己的諫言,現在才明白這老家夥估計早就聽到什麽風聲了!
這是一起以反對鄉約的官僚裹挾一眾官員,上疏請皇帝廢除此政的政潮!
朱厚照何嚐不知,如果自己一旦妥協那麽不僅鄉約這種僅僅是微弱改良的之法遭到修改或廢除,而且王瓊、王憲、王瓚、張侖、郭勳等一幹官員呢?反水?還是被群起攻之,自己扛不住壓力然後都把他們罷免了?
這怎麽能忍呢?但是不能忍也要忍。在事情沒有明朗之前自己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躲在宮裏,想起王瓊對他說的話,他咬咬牙,決定暫時忍耐一下。
此時,司禮監的魏彬、陳敬、蘇進三人站在一旁,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朱厚照掃了他們一眼,心裏暗自嘀咕:魏彬,根本就不是楊廷和的對手,更別提外麵那一大群官員了。至於陳敬和蘇進,他們也不怎麽樣啊,自保有餘,但要想讓他們幹點實事兒,恐怕還欠點火候。
朱厚照正煩著呢,劉全忠突然跑進來稟報:“主子,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官員們跪在宮門外,請求麵見聖上。”
朱厚照一聽,頓時覺得太陽穴一陣抽搐。
上次出現這種情況,好像是楊慎帶頭搞出來的吧,當時因為過繼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
這次居然又是因為和平冊的問題。他心裏琢磨著,要不要派東廠或錦衣衛去處理這件事。
這時,有一名小太監進來道:“啟奏萬歲,楊閣老、蔣閣老、還有老毛學士、小毛學士求見。”
朱厚照聞言道:“傳。”
過了一會兒內閣眾人進了殿來,行禮後,朱厚照卻笑著問道:“眾卿進宮麵聖所為何事?”
楊廷和見朱厚照壓根就沒有因為外廷的事生氣,反而還很愜意,似乎這就不是什麽大事。於是道:“啟奏陛下,如今朝野沸騰,群臣議論紛紛,一連數日,在京衙門上疏不斷,皆因和平冊,臣請陛下下詔廢此冊。”開門見山,一點也不藏著掖著。
朱厚照道:“看來內閣諸臣也是來勸朕廢除的。可是朕不願意廢除。”
楊廷和心中暗道:“別嘴硬了,現在六部九卿幾乎是人人上疏,你不考慮清流門的意見,也得考慮內閣和六部的意見吧。”於是勸道:“啟奏陛下,潘鵬無臣節,委身宸濠逆黨。此人之舉措,如何刊行?百官請明臣道,正臣職,陛下豈能隨個人喜好而廢大道?”
放在以前,朱厚照早就蹦起來了,但是現在他似乎對楊廷和的話產生了免疫似的,一點也不生氣,反而道:“朕知道這個潘鵬毫無臣節,不能忠君任事,然河南布政司衙門所言廢和平冊是‘祖宗成規,不可變。’故而朕有所疑慮,畢竟自太宗文皇帝至皇考,祖宗成規或多或少,概有損益,若朕恢複太祖高皇帝之政致列聖於何地?”
蔣冕聞言氣個半死,這皇帝真是越來越不要臉了。上前一步道:“啟奏陛下,朝野沸騰,因潘鵬之和平冊,故而群臣上疏請廢之,於祖宗成法無關。”
好就等著你這句話呢!
朱厚照卻道:“那還說什麽‘和平冊變亂祖宗成規,乞行各該撫按,令一應賦役,悉遵祖宗舊製’,單賦役遵舊製?是何居心?”
朱厚照直接揭露下麵人的心思,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打的什麽算盤。
毛紀道:“啟奏陛下,如今朝野沸騰,皆因為和平冊啊。”
朱厚照卻悠然自得道:“沸騰就沸騰吧,正好都歇歇。”
這還是皇帝該說的話嗎?
楊廷和再次勸道:“陛下何必與百官置氣?聖心寬闊,無所不容。伏惟陛下早早降旨,平息議論。”
朱厚照卻不理睬,反而向司禮監魏彬道:“魏彬。”
魏彬一愣道:“奴婢在。”
朱厚照道:“光祿寺估計也不當差了,你去吩咐宮裏人準備膳食,給門外翰林院和國子監的那幫官員送去點兒,別餓著了他們了,別跪了一天就走了,這叫什麽事兒?”
魏彬還以為是什麽難辦的差事,趕忙應下,內閣還以為皇帝終於妥協了呢,誰知朱厚照接著說道:“順便告訴他們一下,諸臣皆是皆曆經寒暑,中舉人、考進士的人,請為朕解惑一二,何謂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