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議完,朱厚照命劉全忠給在場的眾多大臣沒人準備早膳,於是在乾清宮內,一眾官員和皇帝共同享用了雖不豐盛,但可以驅寒的食物。
大殿裏沉默著。君臣之間各自用膳,並無交流。早膳過後,朱厚照便宣布今日不再議事,有奏本先由內閣票擬,於是眾人便一一散去。
眾大臣紛紛離去,隻有楊廷和留在原地,若有所思地看著朱厚照。
自己麵前的這個學生,大明朝的皇帝,胡須漸漸地茂密起來。
那時做太子時每日早、午安坐學習,對侍讀講官講書聽的仔細,容儀莊重,從來不在師傅們麵前舉止失態。
講官進講,執禮甚恭,講官退下,亦必作禮致敬,前日所學,次日便可掩卷背誦。短短不過月旬,他就能將左右講讀官,都認識並記下他們的姓名,有一次梁儲未到,他詢問自己:“梁先生今日安在?”
後來登基了,皇帝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如外界所傳---坐不住。而是貪錢。
花錢的借口,日新月異。李東陽不給,他就索勳貴之家,索親戚之家,連劉瑾也不能幸免
自己認了很多養子,說起來,最有名的莫過於錢寧,江彬,但是還有一個領右軍都督府事的許泰呢。
他連太後也沒放過,有時讓太後出宮去西苑、禦花園飲樂,或者安排優人雜劇讓太後觀看,趁著間隙,就秘密譴人入太後宮殿,去偷太後的錢、物件,左右不敢言。
有一次太後累了,早早還宮,這小子竟然令宮門不讓太後進宮,讓內官索了錢財,才放太後進來,惹得太後不自在,大哭一場。又去賠禮道歉。
遣人請太後,等到太後到了,又去要賞錢。分明是紈絝子弟所為。
但是從去年大病一場後,一切都變了,包括現在的皇帝和去年又有點不一樣了。
而朱厚照也看著楊廷和,自己和麵前的這個老者相識連一年都沒有,自己對他的了解都是後世的傳言或者書中所描寫的,即使到現在自己與他也沒有達到相知的地步。
自從自己來到這裏,小心翼翼地去適應這個世界,通過慢慢地閱讀、接觸,他發現沒有那麽好,也沒有那麽壞。
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這幾個老人的支撐。
劉全忠站在一旁,看著朱厚照和楊廷和兩人隻是互相打量,卻不說話,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感覺到氣氛似乎有些不對勁,但又不敢輕易插話,隻能默默地垂下頭,盯著自己的腳尖,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終於,楊廷和率先打破了沉默,開口說道:“陛下。”
朱厚照連忙迴應:“先生請言之。”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讓劉全忠大吃一驚——隻見楊廷和毫不猶豫地撩起官袍,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朱厚照見狀,急忙問道:“先生這是何意?”
楊廷和神色莊重地迴答道:“臣今日言論,頗失君臣之道。故而跪之言論。”
朱厚照卻擺擺手,誠懇地說:“今日沒有君臣,隻有先生和學生,先生請起。”
劉全忠趕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攙扶起楊廷和。楊廷和起身之後,恭恭敬敬地說道:“謝陛下隆恩。”
朱厚照道:“請先生言之。”
楊廷和問朱厚照:“陛下一方麵言惟以一人治天下,又常說百姓艱難。此作何解。”
朱厚照道:“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朱厚照引用了《貞觀政要》中唐太宗的言論對之。
“以一人治天下,又非一人治天下,而是君臣同心,使如一人,但是前提是君臣皆心存百姓,若心中不存百姓,便無此論。”
楊廷和聞言道:“自古人君治理天下,沒有不以愛民為首務,仰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惓惓以,仁愛養民,官員奏報地方災傷,太祖高皇帝無有不免稅糧,體恤農耕,地畝稅糧什一而稅。陛下此言論頗合太祖之德。”
朱厚照卻道:“朕不敏,不足以效祖宗之德。”
楊廷和卻道:“臣昏聵,不能是識陛下之誌,隻是三代以降,隻有漢、唐、宋、國祚為最長,可是最多者不過三四百年,其朝自百五六十年以後,往往中微,政務日趨於弊,朝野崇尚奢華,紀綱鬆弛,弊端叢生,三朝雖有中興之君,仍觸底於亡。蓋之繼體之君,皆生於太平,亨宮闈之安,不思祖宗創業艱難。天又變,言不足畏,失民心,言不知恤,忠言入耳,又不知信,信任非人,雖有奮發之誌,卻顛倒錯亂而終為敗亡。”
朱厚照的若有所思的看著楊廷和,這是楊廷和在給自己建議呢。
楊廷和說的很委婉了,但是再委婉也是很難聽。這不就是在映射自己,‘生於太平,亨宮闈之安,不思祖宗創業艱難。天又變,言不足畏,失民心,言不知恤,忠言入耳,又不知信,信任非人,雖有奮發之誌,卻顛倒錯亂而終為敗亡。’
朱厚照卻沒有生氣,隻說道:“太祖高皇帝驅夷狄而出之化外,收迴我中華三王五帝所創之中國,重闡彝倫,再立於世界。自開天辟地以來,帝王功德之大,遠邁漢唐。故而國家有此大功,上應天心,為昊天上帝之所佑,下得民心,為億兆百姓所擁戴。朕自去年大安,反躬修省,常以修身養德,心懷百姓,以應天道為準則,祈求上天之垂連我國家之永命,我大明國祚豈止於此?”
朱厚照也說的委婉,我改了啊。
楊廷和道:“啟奏陛下,祖宗基業之大,不端一身,不能立天下之本,不清一心,不能應天下之務,伏惟皇帝陛下,施政之時上畏天心,下畏民心,中畏人言,不以自己之好惡而用人,不以信任左右而失於偏聽獨任,防微杜漸,反求諸心,每日熟思而審處,無外臣之時,行慎獨之為,合乎天理,順於人心,方適於時宜。”
你改了什麽?江彬、魏彬、穀大用是不是都還活著?張雄、張忠之流不是被你保護的好好的?
朱厚照聞言道:“列祖列宗積德累仁百年,先帝敬天愛民,朕自大安,常對己言要清心寡欲。天人相際,朕豈能不畏,天不言,百姓自言之。然朕自信人定能勝天,其中緣由,並非僅君主修德、立功,而且還要上下一心。今日朕告訴先生,皇帝不僅要體上天愛民之深意,還要重視士農工商之利益。使其以為善,無違道悖德,以致天怒;使其以為強,無夷狄入侵之憂,以至塗炭。世界諸國,我中華當得為大。”
大殿裏沉默著。君臣之間各自用膳,並無交流。早膳過後,朱厚照便宣布今日不再議事,有奏本先由內閣票擬,於是眾人便一一散去。
眾大臣紛紛離去,隻有楊廷和留在原地,若有所思地看著朱厚照。
自己麵前的這個學生,大明朝的皇帝,胡須漸漸地茂密起來。
那時做太子時每日早、午安坐學習,對侍讀講官講書聽的仔細,容儀莊重,從來不在師傅們麵前舉止失態。
講官進講,執禮甚恭,講官退下,亦必作禮致敬,前日所學,次日便可掩卷背誦。短短不過月旬,他就能將左右講讀官,都認識並記下他們的姓名,有一次梁儲未到,他詢問自己:“梁先生今日安在?”
後來登基了,皇帝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如外界所傳---坐不住。而是貪錢。
花錢的借口,日新月異。李東陽不給,他就索勳貴之家,索親戚之家,連劉瑾也不能幸免
自己認了很多養子,說起來,最有名的莫過於錢寧,江彬,但是還有一個領右軍都督府事的許泰呢。
他連太後也沒放過,有時讓太後出宮去西苑、禦花園飲樂,或者安排優人雜劇讓太後觀看,趁著間隙,就秘密譴人入太後宮殿,去偷太後的錢、物件,左右不敢言。
有一次太後累了,早早還宮,這小子竟然令宮門不讓太後進宮,讓內官索了錢財,才放太後進來,惹得太後不自在,大哭一場。又去賠禮道歉。
遣人請太後,等到太後到了,又去要賞錢。分明是紈絝子弟所為。
但是從去年大病一場後,一切都變了,包括現在的皇帝和去年又有點不一樣了。
而朱厚照也看著楊廷和,自己和麵前的這個老者相識連一年都沒有,自己對他的了解都是後世的傳言或者書中所描寫的,即使到現在自己與他也沒有達到相知的地步。
自從自己來到這裏,小心翼翼地去適應這個世界,通過慢慢地閱讀、接觸,他發現沒有那麽好,也沒有那麽壞。
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這幾個老人的支撐。
劉全忠站在一旁,看著朱厚照和楊廷和兩人隻是互相打量,卻不說話,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感覺到氣氛似乎有些不對勁,但又不敢輕易插話,隻能默默地垂下頭,盯著自己的腳尖,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終於,楊廷和率先打破了沉默,開口說道:“陛下。”
朱厚照連忙迴應:“先生請言之。”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讓劉全忠大吃一驚——隻見楊廷和毫不猶豫地撩起官袍,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朱厚照見狀,急忙問道:“先生這是何意?”
楊廷和神色莊重地迴答道:“臣今日言論,頗失君臣之道。故而跪之言論。”
朱厚照卻擺擺手,誠懇地說:“今日沒有君臣,隻有先生和學生,先生請起。”
劉全忠趕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攙扶起楊廷和。楊廷和起身之後,恭恭敬敬地說道:“謝陛下隆恩。”
朱厚照道:“請先生言之。”
楊廷和問朱厚照:“陛下一方麵言惟以一人治天下,又常說百姓艱難。此作何解。”
朱厚照道:“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朱厚照引用了《貞觀政要》中唐太宗的言論對之。
“以一人治天下,又非一人治天下,而是君臣同心,使如一人,但是前提是君臣皆心存百姓,若心中不存百姓,便無此論。”
楊廷和聞言道:“自古人君治理天下,沒有不以愛民為首務,仰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惓惓以,仁愛養民,官員奏報地方災傷,太祖高皇帝無有不免稅糧,體恤農耕,地畝稅糧什一而稅。陛下此言論頗合太祖之德。”
朱厚照卻道:“朕不敏,不足以效祖宗之德。”
楊廷和卻道:“臣昏聵,不能是識陛下之誌,隻是三代以降,隻有漢、唐、宋、國祚為最長,可是最多者不過三四百年,其朝自百五六十年以後,往往中微,政務日趨於弊,朝野崇尚奢華,紀綱鬆弛,弊端叢生,三朝雖有中興之君,仍觸底於亡。蓋之繼體之君,皆生於太平,亨宮闈之安,不思祖宗創業艱難。天又變,言不足畏,失民心,言不知恤,忠言入耳,又不知信,信任非人,雖有奮發之誌,卻顛倒錯亂而終為敗亡。”
朱厚照的若有所思的看著楊廷和,這是楊廷和在給自己建議呢。
楊廷和說的很委婉了,但是再委婉也是很難聽。這不就是在映射自己,‘生於太平,亨宮闈之安,不思祖宗創業艱難。天又變,言不足畏,失民心,言不知恤,忠言入耳,又不知信,信任非人,雖有奮發之誌,卻顛倒錯亂而終為敗亡。’
朱厚照卻沒有生氣,隻說道:“太祖高皇帝驅夷狄而出之化外,收迴我中華三王五帝所創之中國,重闡彝倫,再立於世界。自開天辟地以來,帝王功德之大,遠邁漢唐。故而國家有此大功,上應天心,為昊天上帝之所佑,下得民心,為億兆百姓所擁戴。朕自去年大安,反躬修省,常以修身養德,心懷百姓,以應天道為準則,祈求上天之垂連我國家之永命,我大明國祚豈止於此?”
朱厚照也說的委婉,我改了啊。
楊廷和道:“啟奏陛下,祖宗基業之大,不端一身,不能立天下之本,不清一心,不能應天下之務,伏惟皇帝陛下,施政之時上畏天心,下畏民心,中畏人言,不以自己之好惡而用人,不以信任左右而失於偏聽獨任,防微杜漸,反求諸心,每日熟思而審處,無外臣之時,行慎獨之為,合乎天理,順於人心,方適於時宜。”
你改了什麽?江彬、魏彬、穀大用是不是都還活著?張雄、張忠之流不是被你保護的好好的?
朱厚照聞言道:“列祖列宗積德累仁百年,先帝敬天愛民,朕自大安,常對己言要清心寡欲。天人相際,朕豈能不畏,天不言,百姓自言之。然朕自信人定能勝天,其中緣由,並非僅君主修德、立功,而且還要上下一心。今日朕告訴先生,皇帝不僅要體上天愛民之深意,還要重視士農工商之利益。使其以為善,無違道悖德,以致天怒;使其以為強,無夷狄入侵之憂,以至塗炭。世界諸國,我中華當得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