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誰更聰明
大明:慌了,我的獄友竟是朱棣! 作者:厲害的音樂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3章 誰更聰明
“先生,不是大多數的人都貪生怕死嗎?”
“不然為何把舍生取義的人稱之為大英雄?”
朱標認為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他的心中有疑惑。
麵對生與死的抉擇的時候,哪怕有一線生機,大多數人都會讓自己活下去。
“唉,呆瓜死腦筋,就是不會轉彎。”
“死和死是不一樣的!”
兩句話說完,秦昊歎一口氣,然後提出為官之道:
“你先迴答這個問題。”
“你覺得胡惟庸和劉伯溫哪個更聰明?”
朱標一陣糾結,擰著眉毛,那臉都快要擠得沒眼睛了。
“憑借著你的本心迴答。”秦昊不耐煩了。
“那我就說了,說的對與不對,還要看先生的指正。”朱標清了清喉嚨說道。
“胡惟庸心細如發,做事情能夠做到麵麵俱到。”
“他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細節,然後又從細節入手做事。”
“他善於思考,總是在細節處能找到突破口。”
“處理事情,注重細節,才能讓事情被處理的趨近於完美。”
朱標說完胡惟庸的優點,然後停頓一下。
見到秦昊沒有點評,他繼續說道。
“劉伯溫乃是神人,他的神機妙算無人能及。”
“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可謂是文韜武略,無一不能。”
“他的治國之策和兵法謀略都能載入史冊。”
“對於別人來說是難題,他總能找到破解的辦法。”
秦昊聽的直皺眉毛,他直接就比劃了一個暫停的手勢。
“我讓你來吹捧來了?”
“你的意思是他們兩個都很聰明對吧?”
朱標毫不猶豫的點點頭。
他認為這就是魚和熊掌的道理。
二者是不一樣的味道,但是二者都是屬於人中龍鳳。
如果讓他來給出這兩個人誰更聰明,他確實給不出答案。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腦瓜子聰不聰明,又不能上稱稱,所以無法分出輕重。
如果一個庸才和天才放在一起,所有人都能給出答案。
兩個聰明人放在一起就難以比較了,隻是擅長的方向不同。
“俺覺得劉伯溫厲害,他能帶兵打仗。”朱棣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秦昊翻了一個白眼,這種白癡的想法可以直接忽略!
他直接給兩個人拋出了一個問題。
“那為什麽胡惟庸的爵位比劉伯溫高這麽多呢!”
秦昊一句話就問住了兩個人,他又繼續說道。
“劉伯溫是功臣,你們兩個不反對吧!”
見到朱標二人點頭,秦昊嘲諷的笑了一聲,然後又在追問。
“那劉伯溫爵位是所有的功臣裏麵最小的,你們兩個也不否認吧?”
“難道劉伯溫比胡惟庸笨嗎?還是說劉伯溫立下的功勞要比胡惟庸少?”
朱標二人對秦昊的話無言以對。
朱棣在抓耳撓腮,他毫不掩飾的露出了疑惑的眼神。
朱標在苦思冥想,他也不知道為何出現了偏差。
秦昊步步為營的在提出問題見到二人,不再像剛才一樣堅持自我的觀點,秦昊又拋出一個問題。
“我記得劉伯溫當年救過洪武皇帝的命吧?”
“你們認為劉伯溫現在的爵位是因為皇帝忘恩負義?還是因為劉伯溫自身不聰明?”
“不聰明的人能做出這麽多的事情,立下這麽多的功勞,難道這是奇跡!”
朱元璋在柱子後麵聽到這話,心中在腹誹。
難道秦昊是要往咱的身上潑髒水?
這個家夥真會玩,咱不放他出去,他就要弄壞咱的名聲!
這邊的朱元璋處於疑惑之中,牢房裏的兩個人卻像是呆鵝一樣撓著腦袋。
他們都知道劉伯溫救老爹的那段曆史。
那次劉伯溫可是豁出了性命,如果不是劉伯溫就沒有大明王朝了。
朱元璋為何薄情寡義?給劉伯溫這樣的一個爵位,這是二人想不通的道理。
秦昊也不等他們兩個繼續想下去,因為再給他們一個時辰,他們也找不到答案。
“來來來,一個給我揉揉肩,一個給我捶捶腿。”
“我來給你們答疑解惑。”
朱標和朱棣順從的給秦昊揉肩捏腿。
朱棣嘴裏還嘟囔著:“老爹真不是玩意,就應該讓劉伯溫當大丞相和大將軍。”
“莫要這麽說,或許父皇有難處。”朱棣替朱元璋在解釋。
“行了,都別遮遮掩掩了,不是你們想的道理。”
“大明現在不缺少能人,而是缺少聽話的人。”
秦昊一句話就直指重點,讓二人恍然大悟。
朱棣拍著腦門說道:“對呀,俺爹讓劉伯溫去修訂史書,他還推三阻四。”
“胡惟庸修訂的史書,讓老爹興奮的直拍桌子。”
當年修訂史書的時候,胡惟庸認為史書就應該追尋著真實的曆史,然後再記錄朝代發生的事情。
隻要是前人記錄無誤,就無需浪費人力去修改,隻需要繼續的記載下去就可以。
他以自身有其他的事情要作為借口,拖延了一年之久。
後來朱元璋一氣之下就把任務交給了胡惟庸。
胡惟庸隻用三個月就交了差。
朱標在旁邊說道。
“有一次父皇要翻修宮殿,但是劉伯溫極力的反對,還給父皇出了可以節約物料和錢財的圖紙。”
“父皇認為這麽做丟了皇家的顏麵,所以大為惱火。”
“胡惟庸想了個法子,將修建江南水渠的錢分為五年支付,這才解決了錢財的問題。”
“我記得當時還花錢請了道士看風水。”
“原本劉伯溫就懂得風水術,但偏偏不肯幫忙。”
朱標說的這件事在當年轟動一時。
人人都說劉伯溫的性格執拗。
秦昊見到二人明白了這個道理,搖搖頭道:
“官員要合理的滿足皇帝的需求,又要想到委婉的拒絕不合理的需求。”
“有時候直言不會是好事情,有時候又是會害人害己。”
“不是能分辨出大是大非的聰明人就是好官員。”
秦昊說完官員,笑了笑。
“皇帝也要知人善用,利用不同人的特點去做不同的事。”
“明明知道劉伯溫這樣,還把他厭惡的任務分配給他,這就是錯誤。”
“先生,不是大多數的人都貪生怕死嗎?”
“不然為何把舍生取義的人稱之為大英雄?”
朱標認為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他的心中有疑惑。
麵對生與死的抉擇的時候,哪怕有一線生機,大多數人都會讓自己活下去。
“唉,呆瓜死腦筋,就是不會轉彎。”
“死和死是不一樣的!”
兩句話說完,秦昊歎一口氣,然後提出為官之道:
“你先迴答這個問題。”
“你覺得胡惟庸和劉伯溫哪個更聰明?”
朱標一陣糾結,擰著眉毛,那臉都快要擠得沒眼睛了。
“憑借著你的本心迴答。”秦昊不耐煩了。
“那我就說了,說的對與不對,還要看先生的指正。”朱標清了清喉嚨說道。
“胡惟庸心細如發,做事情能夠做到麵麵俱到。”
“他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細節,然後又從細節入手做事。”
“他善於思考,總是在細節處能找到突破口。”
“處理事情,注重細節,才能讓事情被處理的趨近於完美。”
朱標說完胡惟庸的優點,然後停頓一下。
見到秦昊沒有點評,他繼續說道。
“劉伯溫乃是神人,他的神機妙算無人能及。”
“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可謂是文韜武略,無一不能。”
“他的治國之策和兵法謀略都能載入史冊。”
“對於別人來說是難題,他總能找到破解的辦法。”
秦昊聽的直皺眉毛,他直接就比劃了一個暫停的手勢。
“我讓你來吹捧來了?”
“你的意思是他們兩個都很聰明對吧?”
朱標毫不猶豫的點點頭。
他認為這就是魚和熊掌的道理。
二者是不一樣的味道,但是二者都是屬於人中龍鳳。
如果讓他來給出這兩個人誰更聰明,他確實給不出答案。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腦瓜子聰不聰明,又不能上稱稱,所以無法分出輕重。
如果一個庸才和天才放在一起,所有人都能給出答案。
兩個聰明人放在一起就難以比較了,隻是擅長的方向不同。
“俺覺得劉伯溫厲害,他能帶兵打仗。”朱棣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秦昊翻了一個白眼,這種白癡的想法可以直接忽略!
他直接給兩個人拋出了一個問題。
“那為什麽胡惟庸的爵位比劉伯溫高這麽多呢!”
秦昊一句話就問住了兩個人,他又繼續說道。
“劉伯溫是功臣,你們兩個不反對吧!”
見到朱標二人點頭,秦昊嘲諷的笑了一聲,然後又在追問。
“那劉伯溫爵位是所有的功臣裏麵最小的,你們兩個也不否認吧?”
“難道劉伯溫比胡惟庸笨嗎?還是說劉伯溫立下的功勞要比胡惟庸少?”
朱標二人對秦昊的話無言以對。
朱棣在抓耳撓腮,他毫不掩飾的露出了疑惑的眼神。
朱標在苦思冥想,他也不知道為何出現了偏差。
秦昊步步為營的在提出問題見到二人,不再像剛才一樣堅持自我的觀點,秦昊又拋出一個問題。
“我記得劉伯溫當年救過洪武皇帝的命吧?”
“你們認為劉伯溫現在的爵位是因為皇帝忘恩負義?還是因為劉伯溫自身不聰明?”
“不聰明的人能做出這麽多的事情,立下這麽多的功勞,難道這是奇跡!”
朱元璋在柱子後麵聽到這話,心中在腹誹。
難道秦昊是要往咱的身上潑髒水?
這個家夥真會玩,咱不放他出去,他就要弄壞咱的名聲!
這邊的朱元璋處於疑惑之中,牢房裏的兩個人卻像是呆鵝一樣撓著腦袋。
他們都知道劉伯溫救老爹的那段曆史。
那次劉伯溫可是豁出了性命,如果不是劉伯溫就沒有大明王朝了。
朱元璋為何薄情寡義?給劉伯溫這樣的一個爵位,這是二人想不通的道理。
秦昊也不等他們兩個繼續想下去,因為再給他們一個時辰,他們也找不到答案。
“來來來,一個給我揉揉肩,一個給我捶捶腿。”
“我來給你們答疑解惑。”
朱標和朱棣順從的給秦昊揉肩捏腿。
朱棣嘴裏還嘟囔著:“老爹真不是玩意,就應該讓劉伯溫當大丞相和大將軍。”
“莫要這麽說,或許父皇有難處。”朱棣替朱元璋在解釋。
“行了,都別遮遮掩掩了,不是你們想的道理。”
“大明現在不缺少能人,而是缺少聽話的人。”
秦昊一句話就直指重點,讓二人恍然大悟。
朱棣拍著腦門說道:“對呀,俺爹讓劉伯溫去修訂史書,他還推三阻四。”
“胡惟庸修訂的史書,讓老爹興奮的直拍桌子。”
當年修訂史書的時候,胡惟庸認為史書就應該追尋著真實的曆史,然後再記錄朝代發生的事情。
隻要是前人記錄無誤,就無需浪費人力去修改,隻需要繼續的記載下去就可以。
他以自身有其他的事情要作為借口,拖延了一年之久。
後來朱元璋一氣之下就把任務交給了胡惟庸。
胡惟庸隻用三個月就交了差。
朱標在旁邊說道。
“有一次父皇要翻修宮殿,但是劉伯溫極力的反對,還給父皇出了可以節約物料和錢財的圖紙。”
“父皇認為這麽做丟了皇家的顏麵,所以大為惱火。”
“胡惟庸想了個法子,將修建江南水渠的錢分為五年支付,這才解決了錢財的問題。”
“我記得當時還花錢請了道士看風水。”
“原本劉伯溫就懂得風水術,但偏偏不肯幫忙。”
朱標說的這件事在當年轟動一時。
人人都說劉伯溫的性格執拗。
秦昊見到二人明白了這個道理,搖搖頭道:
“官員要合理的滿足皇帝的需求,又要想到委婉的拒絕不合理的需求。”
“有時候直言不會是好事情,有時候又是會害人害己。”
“不是能分辨出大是大非的聰明人就是好官員。”
秦昊說完官員,笑了笑。
“皇帝也要知人善用,利用不同人的特點去做不同的事。”
“明明知道劉伯溫這樣,還把他厭惡的任務分配給他,這就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