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二皇子,便是孫慮。
也就是陸遜臨走前,太子孫登對他提起的那個已經成年的二弟。
聽到顧雍之語,陸遜不禁大喜:
“丞相計將安出?”
顧雍看了一眼陸遜,卻是沒有迴答他這個問題:
“伯言,此事吾自有計較,後頭就交給我了,你還是不要再參與。”
陸遜一聽大急:
“丞相,這又是為何?遜有輔太子之責……”
話還沒說完,顧雍就打斷了他的話:
“那也要看是在哪輔!你若是在朝中,那這就是你的本職,自是該怎麽說就怎麽說。”
“但你現在是在武昌,豫章以東,皆操於你手,若是你再插手這等朝中之事,你讓陛下怎麽想?”
“更何況吾是丞相,掌管國中諸事,你與吾聯手為太子講情,你這是欲助太子,還是欲逼死太子耶?”
陸遜終究還是聰明人,聽到顧雍這番不見外的話,當場就冷汗淋漓:
“幸好遜先行來見丞相,不然,幾犯大錯矣!”
顧雍亦是有些歎息:
“如今朝堂不比以往,凡事皆要小心才是啊。”
陸遜明知道顧雍這是在提醒自己,但他仍是低聲問道:
“丞相可能告知遜,如何用這二皇子試探陛下?”
看到顧雍眉頭皺了起來,陸遜苦笑道解釋道:
“丞相,非是我一定要參與進來,而是此事由我引起,若是二皇子因而卷入是非……”
陸遜頓了頓,然後又長歎一聲,“那便非吾之本意。”
顧雍“嘖”了一聲,暗道這陸伯言不在朝中,對他來說還真是一件幸事。
不然就他這性子,什麽時候被人算計了都不知道。
皇家裏的爭鬥,哪有什麽本意不本意?
哪個沒事幹願意去手足相殘?
隻是這種話,顧雍自然不好明說出來。
“伯言放心便是。吾之計劃,不過是以二皇子成年為由,奏請陛下給二皇子封爵就國罷了。”
“封爵就國?”
陸遜有些不明白。
顧雍點頭:“沒錯。陛下諸子,到了成年,自然是要封王爵,就封國。二皇子已經長大,既不封王爵,又與太子一起呆在武昌,成何體統?”
如果說,陛下把武昌當成了太子的封地,那普通皇子長期呆在太子封地又算怎麽迴事?
難道太子能與普通皇子同?
他看向陸遜,緩緩地解釋道:
“若是太子呆在武昌,三皇子卻在建業,隻是陛下暫時考慮不周,那對二皇子封王就國之事自會應允。”
“既[頂點]然陛下無意動儲位,那麽隻待三皇子長大,我們就可以二皇子為例,讓三皇子就國。如此一來,太子就算不迴建業,亦可無事。”
陸遜一聽,終於明白過來:“原來如此。”
果然呢,這朝中之事,還是得朝中人才能想到法子解決。
隻是他才剛鬆了一口氣,突然又想到一個可能,下意識地看看四周,這才用僅能兩人聽到的耳語問道:
“丞相,若是,我是說若是,若是陛下不答應二皇子封爵就國呢?”
顧雍聞言,臉色便陰了下來。
他垂下眼眸,如同老僧入定,久久不語。
直到陸遜以為他睡著了,這才語氣沉重地說道:
“沒有如果,吳國不是陛下一個人的吳國,而是江東人的吳國。”
陸遜身子輕輕一震。
他當然明白顧雍這個話是什麽意思。
畢竟當初,陸遜自己還是最早提出讓孫權稱帝的人之一。
因為隻有孫權稱帝,江東世家大族才能算是與中原平起平坐,不然,就永遠隻能是矮上一頭。
不管這底蘊能不能與中原世家相比,但至少在名義上,不會低。
要不然,就連那蜀中的蠻子都能比他們高一頭,叫他們如何能咽下這口氣。
名份,很重要啊。
世家大族很多時候是要靠名聲吃飯的。
如果真有一天,吳國天子能北進中原,一匡天下,那麽江東世家就是天下最頂尖的大族。
做人沒有夢想,那活著還有什麽意義不是?
可以說,孫權稱帝的那一刻起,江東世家就已經算是徹底和孫家徹底綁定在一起了。
不管窩裏怎麽鬥,那都是家事,對外肯定要高度統一,至少也是要比以前統一。
以後究竟是中原世家繼續天下第一,還是江東世家後來居上,亦或者是蜀中世家翻身成王,就看吳魏蜀哪家能挺到最後。
隻是想要挺到最後,那麽就必須要盡量減少內耗。
儲位之爭,一向是最常見的內耗之一。
陸遜好歹也是出身世家,他自然能明白顧雍這個話裏代表著什麽意思。
不過也就僅盡於此。
顧雍心裏想的,遠要比陸遜想得深刻。
陸遜是孫家女婿,又是孫權親手培養起來的。
有些東西,他可能沒有意識到,或者說是刻意不去想。
但顧雍身為丞相,卻是很明白一件事情:吳國現在這位陛下,對把他推向帝位的江東世家卻是沒那麽好說話。
畢竟當年孫策在江東把世家大族殺得血流成河。
這個仇,江東世家真要敢說忘了,孫權敢相信嗎?
偏偏赤壁一戰,一把火燒掉了江東世家不想與孫家合作的最後希望。
所以江東世家又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這姓孫的。
這感覺,這滋味,當真是如同就著美酒吃屎一樣,酸爽無比。
老子吃完了,你也爽完了,現在又想學你那個短命的兄長,要搞事情?
沒錯,在顧雍看來,孫權想要在儲位上動手,動機必然不是那麽單純。
張溫被搞的事情過去才幾年?
顧雍怎麽可能會不記得?
陛下這個人,記仇啊!
當年給張溫定的罪名是:何圖兇醜,專挾異心。
幾乎就要說張溫是意圖謀反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張家被罷官的罷官,被流放的流放。
這位陛下根本就是借著暨豔的事,把江東四家之一的張家清洗了一遍。
身為丞相,顧雍的政治敏感性遠超陸遜。
儲位之爭一起,誰能保證這位陛下會不會又是借機大廝清洗一番?
畢竟是有舊例在前,所以顧雍自然不願意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哪怕是僅有一點點的可能性。
傷不起啊!
這些心裏所思,顧雍都不敢輕易對陸遜說。
四大家族裏,張家已經被洗了一遍,陸家又是孫家姻親,剩下的隻有顧家和朱家。
真要發展成他想像中的那樣,顧家少說也有一半的概率被皇帝盯上。
顧雍哪敢冒這個險?
“儲位事關國本,保國本,就是在保江東,伯言你放心,吾身為丞相,自會有分寸。”
看到陸遜臉上的掙紮之色,顧雍出言安慰道:
“你且聽吾一言,迴去後隻管安心本職就是,莫要再輕易摻和此事。”
陸遜聽了顧雍的話,長出了一口氣,點頭道:“遜明白。”
話是這麽說,但陸遜迴到武昌,把丞相接手此事的消息說與孫登聽後,仍是暗暗打探建業那邊的消息。
顧雍的動作很快,過了幾日,他就上奏孫權,說孫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宜按慣例,進爵稱王。
孫權出乎意料地拒絕了。
得到這個消息,陸遜心頭就是咯噔一下,再想起顧雍所言,心頭就開始沉了下去。
但顧雍身為丞相,又豈會這麽輕易善罷甘休?
很快,朝中的第二位重臣,尚書仆射又接著上奏:
“帝王之興,莫不褒崇至親,以光群後,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高帝五王,封列於漢,所以籓屏本朝,為國鎮衛。”
先是列出古時帝王周天子和漢高祖的做法,說明此乃推崇至親,以光揚皇宮美德的行為。
“建昌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製,宜正名號。陛下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鹹用於邑。”
然後再說孫慮文武兼備,按典製是要封王的,隻是陛下比較謙虛,不願意按舊例,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輒與丞相雍等議,鹹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
最後話鋒一轉:隻是現在天下大亂,奸寇四起,兵戈不止,能夠完全信任的,隻是親人骨肉和賢臣良將。
陛下要是不願意封孫慮為王,也要給他一個鎮軍大將軍的名號,再授任他一個地方,以光耀大業。
孫權沒有答應丞相顧雍給孫慮封王,若是再拒絕尚書仆射的提議,不但會引起群臣的懷疑,甚至連兒子都會不滿。
所以隻好鬆口,答應封任命十八歲的孫慮為鎮軍大將軍,授予假節,單獨開置府署,遷出武昌,就任於半州(即江西九江附近。)
陸遜得知,卻仍是有些不能釋懷。
不封王而封鎮軍大將軍,實是有些古怪。
不過二皇子就任他處,也算是開了一個口子。
隻待時機成熟,再讓陛下封二皇子為王,以半州為封國,也算是合情合理。
孫權自是不知道自己手下的丞相與上大將軍居然聯手玩了自己一把。
相比於這個,他的注意力已經是轉到了合肥上麵,並且念頭越發地強烈起來。
因為蕭關之戰的消息傳過來以後,孫權再迴想起隱蕃之亂,還有武陵五溪蠻之亂,哪裏還猜不出這根本就是曹睿設計下的計謀。
目的就是拖住建業和荊州,不讓自己在關鍵時候北上策應蜀國。
偏偏居然還讓對方設計成功了!
你叫他如何能咽下這口氣?
此時建業與合肥之間,相互逃亡的人本就是每日不斷,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前有韓綜,後有隱蕃的事情出來。
孫權於是開始派人北上去打聽有關合肥的消息,看看曹休死後,江淮一帶,魏國究竟又做何布置。
也不知是不是他運氣當真的好,細作的傳迴來的消息,有一條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那就是征東將軍滿寵和揚州刺史王淩關係不和,王淩同黨常有詆毀滿寵之言。
知道此事後,孫權大喜過望,開始布置計劃。
春末夏初,江南因為各方的動作,似乎已經有了火熱的氣息。
而在隴右,卻正是氣溫宜人的時候。
馮君侯在冀城呆了不少時日,白天和趙老將軍說兵事,晚上和張小四談劇本,錯了,是談心事。
隻是張小四的身體素質大不如關姬,初識滋味之下,又不舍得那等美妙,竟是開始要補身子。
就在馮永準備離開冀城迴平襄時,突然有一人從平襄過來見他,讓他大出意料之外。
“魏然?你怎麽在此?”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廣的副將,同時也是統領胡人義從的將領,楊千萬。
楊千萬的麵色看上去很不好:
“兄長,小弟此番,正好是要跟兄長說一聲,小弟準備要去陰平,”
“陰平?陰平出了什麽事?不要著急,你坐下慢慢說。”
馮永看著他臉上頗有焦慮之色,於是溫言安慰道。
楊千萬拿起案上的水碗,咕咚咕咚地喝下去,看得出他趕路很急。
“陰平傳來消息,大人病倒了。”
“你是說楊太守?”
楊千萬的大人,就是楊駒,陰平武都的第二代白馬氐王。
隴右之戰時,楊駒利用自己的關係,為掃平陰平武都的強端立下了功勞,後又任陰平太守,利用他的舊身份安撫陰平羌氐。
諸葛老妖此時進行的蜀地“最後一塊拚圖”運動,一個就是從越巂向北,滲透漢嘉郡,一個就是從陰平南進,向汶山郡威逼。
最後把這兩郡的夷人都蠶食幹淨。
在這個關鍵時候,楊駒突然病倒,不是什麽好事。
“楊太守的病,很重嗎?”
馮永關心地問道。
楊千萬點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大人身體一身很好,沒想到這一病,卻是臥榻不起,這些時日已經連續派了族人過來,催我趕快迴去一趟,隻怕……”
“不要擔心,我馬上派人去南鄉,讓他們派出最好的醫工。”
楊千萬苦笑:
“不瞞兄長,嫂子得知此事,早就已經派人過去,隻是小弟看大人的語氣,怕是壽元……”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照楊千萬的說法,楊駒怕是壽命快到了。
真要如此,再怎麽高明的醫工,都沒有什麽好法子。
“你在這裏胡思亂想,也是無用,反是會心神擾亂,反傷其身。楊太守身體究竟如何,還是等你到了陰平再說。”
馮永敲了敲桌子,“行了,我看你也很累了,先下去休息。明日再趕路,我把我的座騎給你,行程也能快一些。”
“謝過兄長。”
“兄弟之間,有什麽好謝?”
馮永擺擺手。
待楊千萬下去休息後,馮永轉身進了後院,吩咐張星憶道:
“四娘,幫我找一找錦城那一片的輿圖。”
漢嘉郡和汶山郡,就在蜀郡西邊。
如果陰平郡太守換人,那麽自己也是要做點準備。
畢竟自己可是把李家十二郎趕去了那裏,準備逼著李家大房拿出老本,去教化那一片的夷人。
“四娘,你說若是我舉薦楊魏然為陰平太守,丞相會不會同意?”
馮永看著輿圖,沉思片刻,開口問道。
“楊魏然在蕭關之戰也是立下了功勞的,他倒是有資格當這個太守。”
張星憶坐在一邊,喝著紅棗湯,“但是校尉府的胡騎義從怎麽辦?他不是趙家二兄的臂膀麽?”
“無妨。隻待涼州一下,都督府那個劉渾,難不成還能跑了?”
張星憶一聽到劉渾這個名字,眼睛頓時骨碌一轉:
咦,這個匈奴小王子,最初可不就是求了我,後頭才做了阿郎的長隨?
要不是他做了阿郎的長隨,最後可沒這般好運氣,能博出一個侯爵的身份來。
想到這裏,張小四頓時就是露出小狐狸般的笑容,眼睛都開始眯了起來:
“妾倒是把他忘了。”
哼哼,大漢兩大騎將呢,阿姊,你總不能連劉渾的軍權都下了吧?
也就是陸遜臨走前,太子孫登對他提起的那個已經成年的二弟。
聽到顧雍之語,陸遜不禁大喜:
“丞相計將安出?”
顧雍看了一眼陸遜,卻是沒有迴答他這個問題:
“伯言,此事吾自有計較,後頭就交給我了,你還是不要再參與。”
陸遜一聽大急:
“丞相,這又是為何?遜有輔太子之責……”
話還沒說完,顧雍就打斷了他的話:
“那也要看是在哪輔!你若是在朝中,那這就是你的本職,自是該怎麽說就怎麽說。”
“但你現在是在武昌,豫章以東,皆操於你手,若是你再插手這等朝中之事,你讓陛下怎麽想?”
“更何況吾是丞相,掌管國中諸事,你與吾聯手為太子講情,你這是欲助太子,還是欲逼死太子耶?”
陸遜終究還是聰明人,聽到顧雍這番不見外的話,當場就冷汗淋漓:
“幸好遜先行來見丞相,不然,幾犯大錯矣!”
顧雍亦是有些歎息:
“如今朝堂不比以往,凡事皆要小心才是啊。”
陸遜明知道顧雍這是在提醒自己,但他仍是低聲問道:
“丞相可能告知遜,如何用這二皇子試探陛下?”
看到顧雍眉頭皺了起來,陸遜苦笑道解釋道:
“丞相,非是我一定要參與進來,而是此事由我引起,若是二皇子因而卷入是非……”
陸遜頓了頓,然後又長歎一聲,“那便非吾之本意。”
顧雍“嘖”了一聲,暗道這陸伯言不在朝中,對他來說還真是一件幸事。
不然就他這性子,什麽時候被人算計了都不知道。
皇家裏的爭鬥,哪有什麽本意不本意?
哪個沒事幹願意去手足相殘?
隻是這種話,顧雍自然不好明說出來。
“伯言放心便是。吾之計劃,不過是以二皇子成年為由,奏請陛下給二皇子封爵就國罷了。”
“封爵就國?”
陸遜有些不明白。
顧雍點頭:“沒錯。陛下諸子,到了成年,自然是要封王爵,就封國。二皇子已經長大,既不封王爵,又與太子一起呆在武昌,成何體統?”
如果說,陛下把武昌當成了太子的封地,那普通皇子長期呆在太子封地又算怎麽迴事?
難道太子能與普通皇子同?
他看向陸遜,緩緩地解釋道:
“若是太子呆在武昌,三皇子卻在建業,隻是陛下暫時考慮不周,那對二皇子封王就國之事自會應允。”
“既[頂點]然陛下無意動儲位,那麽隻待三皇子長大,我們就可以二皇子為例,讓三皇子就國。如此一來,太子就算不迴建業,亦可無事。”
陸遜一聽,終於明白過來:“原來如此。”
果然呢,這朝中之事,還是得朝中人才能想到法子解決。
隻是他才剛鬆了一口氣,突然又想到一個可能,下意識地看看四周,這才用僅能兩人聽到的耳語問道:
“丞相,若是,我是說若是,若是陛下不答應二皇子封爵就國呢?”
顧雍聞言,臉色便陰了下來。
他垂下眼眸,如同老僧入定,久久不語。
直到陸遜以為他睡著了,這才語氣沉重地說道:
“沒有如果,吳國不是陛下一個人的吳國,而是江東人的吳國。”
陸遜身子輕輕一震。
他當然明白顧雍這個話是什麽意思。
畢竟當初,陸遜自己還是最早提出讓孫權稱帝的人之一。
因為隻有孫權稱帝,江東世家大族才能算是與中原平起平坐,不然,就永遠隻能是矮上一頭。
不管這底蘊能不能與中原世家相比,但至少在名義上,不會低。
要不然,就連那蜀中的蠻子都能比他們高一頭,叫他們如何能咽下這口氣。
名份,很重要啊。
世家大族很多時候是要靠名聲吃飯的。
如果真有一天,吳國天子能北進中原,一匡天下,那麽江東世家就是天下最頂尖的大族。
做人沒有夢想,那活著還有什麽意義不是?
可以說,孫權稱帝的那一刻起,江東世家就已經算是徹底和孫家徹底綁定在一起了。
不管窩裏怎麽鬥,那都是家事,對外肯定要高度統一,至少也是要比以前統一。
以後究竟是中原世家繼續天下第一,還是江東世家後來居上,亦或者是蜀中世家翻身成王,就看吳魏蜀哪家能挺到最後。
隻是想要挺到最後,那麽就必須要盡量減少內耗。
儲位之爭,一向是最常見的內耗之一。
陸遜好歹也是出身世家,他自然能明白顧雍這個話裏代表著什麽意思。
不過也就僅盡於此。
顧雍心裏想的,遠要比陸遜想得深刻。
陸遜是孫家女婿,又是孫權親手培養起來的。
有些東西,他可能沒有意識到,或者說是刻意不去想。
但顧雍身為丞相,卻是很明白一件事情:吳國現在這位陛下,對把他推向帝位的江東世家卻是沒那麽好說話。
畢竟當年孫策在江東把世家大族殺得血流成河。
這個仇,江東世家真要敢說忘了,孫權敢相信嗎?
偏偏赤壁一戰,一把火燒掉了江東世家不想與孫家合作的最後希望。
所以江東世家又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這姓孫的。
這感覺,這滋味,當真是如同就著美酒吃屎一樣,酸爽無比。
老子吃完了,你也爽完了,現在又想學你那個短命的兄長,要搞事情?
沒錯,在顧雍看來,孫權想要在儲位上動手,動機必然不是那麽單純。
張溫被搞的事情過去才幾年?
顧雍怎麽可能會不記得?
陛下這個人,記仇啊!
當年給張溫定的罪名是:何圖兇醜,專挾異心。
幾乎就要說張溫是意圖謀反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張家被罷官的罷官,被流放的流放。
這位陛下根本就是借著暨豔的事,把江東四家之一的張家清洗了一遍。
身為丞相,顧雍的政治敏感性遠超陸遜。
儲位之爭一起,誰能保證這位陛下會不會又是借機大廝清洗一番?
畢竟是有舊例在前,所以顧雍自然不願意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哪怕是僅有一點點的可能性。
傷不起啊!
這些心裏所思,顧雍都不敢輕易對陸遜說。
四大家族裏,張家已經被洗了一遍,陸家又是孫家姻親,剩下的隻有顧家和朱家。
真要發展成他想像中的那樣,顧家少說也有一半的概率被皇帝盯上。
顧雍哪敢冒這個險?
“儲位事關國本,保國本,就是在保江東,伯言你放心,吾身為丞相,自會有分寸。”
看到陸遜臉上的掙紮之色,顧雍出言安慰道:
“你且聽吾一言,迴去後隻管安心本職就是,莫要再輕易摻和此事。”
陸遜聽了顧雍的話,長出了一口氣,點頭道:“遜明白。”
話是這麽說,但陸遜迴到武昌,把丞相接手此事的消息說與孫登聽後,仍是暗暗打探建業那邊的消息。
顧雍的動作很快,過了幾日,他就上奏孫權,說孫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宜按慣例,進爵稱王。
孫權出乎意料地拒絕了。
得到這個消息,陸遜心頭就是咯噔一下,再想起顧雍所言,心頭就開始沉了下去。
但顧雍身為丞相,又豈會這麽輕易善罷甘休?
很快,朝中的第二位重臣,尚書仆射又接著上奏:
“帝王之興,莫不褒崇至親,以光群後,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高帝五王,封列於漢,所以籓屏本朝,為國鎮衛。”
先是列出古時帝王周天子和漢高祖的做法,說明此乃推崇至親,以光揚皇宮美德的行為。
“建昌侯慮稟性聰敏,才兼文武,於古典製,宜正名號。陛下謙光,未肯如舊,群寮大小,鹹用於邑。”
然後再說孫慮文武兼備,按典製是要封王的,隻是陛下比較謙虛,不願意按舊例,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親與賢。輒與丞相雍等議,鹹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
最後話鋒一轉:隻是現在天下大亂,奸寇四起,兵戈不止,能夠完全信任的,隻是親人骨肉和賢臣良將。
陛下要是不願意封孫慮為王,也要給他一個鎮軍大將軍的名號,再授任他一個地方,以光耀大業。
孫權沒有答應丞相顧雍給孫慮封王,若是再拒絕尚書仆射的提議,不但會引起群臣的懷疑,甚至連兒子都會不滿。
所以隻好鬆口,答應封任命十八歲的孫慮為鎮軍大將軍,授予假節,單獨開置府署,遷出武昌,就任於半州(即江西九江附近。)
陸遜得知,卻仍是有些不能釋懷。
不封王而封鎮軍大將軍,實是有些古怪。
不過二皇子就任他處,也算是開了一個口子。
隻待時機成熟,再讓陛下封二皇子為王,以半州為封國,也算是合情合理。
孫權自是不知道自己手下的丞相與上大將軍居然聯手玩了自己一把。
相比於這個,他的注意力已經是轉到了合肥上麵,並且念頭越發地強烈起來。
因為蕭關之戰的消息傳過來以後,孫權再迴想起隱蕃之亂,還有武陵五溪蠻之亂,哪裏還猜不出這根本就是曹睿設計下的計謀。
目的就是拖住建業和荊州,不讓自己在關鍵時候北上策應蜀國。
偏偏居然還讓對方設計成功了!
你叫他如何能咽下這口氣?
此時建業與合肥之間,相互逃亡的人本就是每日不斷,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前有韓綜,後有隱蕃的事情出來。
孫權於是開始派人北上去打聽有關合肥的消息,看看曹休死後,江淮一帶,魏國究竟又做何布置。
也不知是不是他運氣當真的好,細作的傳迴來的消息,有一條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那就是征東將軍滿寵和揚州刺史王淩關係不和,王淩同黨常有詆毀滿寵之言。
知道此事後,孫權大喜過望,開始布置計劃。
春末夏初,江南因為各方的動作,似乎已經有了火熱的氣息。
而在隴右,卻正是氣溫宜人的時候。
馮君侯在冀城呆了不少時日,白天和趙老將軍說兵事,晚上和張小四談劇本,錯了,是談心事。
隻是張小四的身體素質大不如關姬,初識滋味之下,又不舍得那等美妙,竟是開始要補身子。
就在馮永準備離開冀城迴平襄時,突然有一人從平襄過來見他,讓他大出意料之外。
“魏然?你怎麽在此?”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廣的副將,同時也是統領胡人義從的將領,楊千萬。
楊千萬的麵色看上去很不好:
“兄長,小弟此番,正好是要跟兄長說一聲,小弟準備要去陰平,”
“陰平?陰平出了什麽事?不要著急,你坐下慢慢說。”
馮永看著他臉上頗有焦慮之色,於是溫言安慰道。
楊千萬拿起案上的水碗,咕咚咕咚地喝下去,看得出他趕路很急。
“陰平傳來消息,大人病倒了。”
“你是說楊太守?”
楊千萬的大人,就是楊駒,陰平武都的第二代白馬氐王。
隴右之戰時,楊駒利用自己的關係,為掃平陰平武都的強端立下了功勞,後又任陰平太守,利用他的舊身份安撫陰平羌氐。
諸葛老妖此時進行的蜀地“最後一塊拚圖”運動,一個就是從越巂向北,滲透漢嘉郡,一個就是從陰平南進,向汶山郡威逼。
最後把這兩郡的夷人都蠶食幹淨。
在這個關鍵時候,楊駒突然病倒,不是什麽好事。
“楊太守的病,很重嗎?”
馮永關心地問道。
楊千萬點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大人身體一身很好,沒想到這一病,卻是臥榻不起,這些時日已經連續派了族人過來,催我趕快迴去一趟,隻怕……”
“不要擔心,我馬上派人去南鄉,讓他們派出最好的醫工。”
楊千萬苦笑:
“不瞞兄長,嫂子得知此事,早就已經派人過去,隻是小弟看大人的語氣,怕是壽元……”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照楊千萬的說法,楊駒怕是壽命快到了。
真要如此,再怎麽高明的醫工,都沒有什麽好法子。
“你在這裏胡思亂想,也是無用,反是會心神擾亂,反傷其身。楊太守身體究竟如何,還是等你到了陰平再說。”
馮永敲了敲桌子,“行了,我看你也很累了,先下去休息。明日再趕路,我把我的座騎給你,行程也能快一些。”
“謝過兄長。”
“兄弟之間,有什麽好謝?”
馮永擺擺手。
待楊千萬下去休息後,馮永轉身進了後院,吩咐張星憶道:
“四娘,幫我找一找錦城那一片的輿圖。”
漢嘉郡和汶山郡,就在蜀郡西邊。
如果陰平郡太守換人,那麽自己也是要做點準備。
畢竟自己可是把李家十二郎趕去了那裏,準備逼著李家大房拿出老本,去教化那一片的夷人。
“四娘,你說若是我舉薦楊魏然為陰平太守,丞相會不會同意?”
馮永看著輿圖,沉思片刻,開口問道。
“楊魏然在蕭關之戰也是立下了功勞的,他倒是有資格當這個太守。”
張星憶坐在一邊,喝著紅棗湯,“但是校尉府的胡騎義從怎麽辦?他不是趙家二兄的臂膀麽?”
“無妨。隻待涼州一下,都督府那個劉渾,難不成還能跑了?”
張星憶一聽到劉渾這個名字,眼睛頓時骨碌一轉:
咦,這個匈奴小王子,最初可不就是求了我,後頭才做了阿郎的長隨?
要不是他做了阿郎的長隨,最後可沒這般好運氣,能博出一個侯爵的身份來。
想到這裏,張小四頓時就是露出小狐狸般的笑容,眼睛都開始眯了起來:
“妾倒是把他忘了。”
哼哼,大漢兩大騎將呢,阿姊,你總不能連劉渾的軍權都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