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酉時,朱慈烺終於通過望遠鏡裏見到了敵人的身影:
從那山峰的縫隙間,看到的人小若螻蟻。
但是,螻蟻成群!都不成隊形,散亂地沿峽穀下遊奔行。
“嗬嗬,打頭的這時是滿清軍!咱老李都看到了龍圖騰的五色旗!”
李自成也這麽地出聲,語氣裏滿是興奮。
“不要吼嘛,這時候,李強該要有匯報戰況的嗩呐吹響。”朱慈烺提醒李自成道:
“這麽遠的距離上,嗩呐聲傳來也是細微若蚊蠅翅膀破空。”
“你這樣吼,怕要影響李祥聽音辯識匯報內容……”
“戰場之上,作為指揮員來說,重在信息暢通。”
“這於掌握敵我態勢,做出正確判斷、指揮、做出及時應對都至關重要!”
“你呀,帶兵十幾年,連這些都不重視,難怪吃了那麽多敗仗……”
“哦……知道啦。”李自成輕聲迴應過後,即看向了宋獻策。
他那眼神示意:太子殿下教訓朕的話,無需記錄啦。
宋獻策當然深明聖意了,舉毛筆將記錄在案的後兩排給塗成了黑疤痕……
“報……”這時,李祥已經辨識完李強吹來的嗩呐聲,匯報道:
“經過近一個時辰的激戰,我軍於碣石道溝穀之中,打死打傷吳三桂軍有三萬人以上。”
“據觀察哨報告:吳三桂軍後麵,滿清軍已經朝大小碣石山峽穀轉向,欲繞道昌黎,出碣石山區前去華北平原。”
“我軍傷亡人數正在統計中,估計傷亡三千人左右。”
“另外轉達李過將軍感謝語:太子殿下及時調整部署,將散彈槍手布陣軍中,為實現戰略目標、讓我二萬大順軍以少量傷亡,給敵予巨大殺傷起到了巨大作用!”
“隻說一點:我軍所殺傷的敵三萬人中,三分之一是霰彈槍做到的!”
“對此,李過將軍向太子殿下致誠摯謝意……”
李祥說完,看著朱慈烺,也就是在致誠摯謝意啦。
“這就完啦?”朱慈烺卻是聽得意猶未盡的樣子,還說道:
“格老子的,心急火燎地等了兩小時,就得來這麽簡短的戰情通報。”
“還有這個李過!說什麽感謝語?咋不匯報一下他下一步的打算;部隊開始向小碣石山運動了沒有什麽的啊!”
“太子殿下,沒聽清嗎?多爾袞讓吳三桂軍繼續前去碣石道溝穀中送死,他自己率清軍走峽穀道了嘛。”李自成及時說道:
“也就是說溝穀中的戰鬥還在進行。而吳三桂軍還有至少四萬人……”
“這樣的話,李過他們肯定還無法脫離戰鬥,又怎麽有下一步打算?還無法向小碣石山運動過去啊。”
“應該快了!”朱慈烺說道:
“你看著吧!待滿清軍全部進入峽穀,吳三桂必然率領殘軍扭頭就跑了。”
“他呀,必定原路返迴,去山海關老巢!”
說到這兒,朱慈烺又喊李祥了:
“李祥,給李過他們吹嗩呐:“吳三桂軍馬上要逃!馬上做好向小碣石山區運動過去的準備。”
“窮寇莫追,專心、迅速、不辭勞苦地、堅決地去堵住滿清軍退路、占領小碣石山各隘口,”
“這一戰,能不能全殲了多爾袞所率清軍,就看他李過的了。”
“若放跑了大部清軍,他李過要受軍法懲處!”
“哦加上一些話,告訴所有將士:打好了這一仗,他們人人都是華夏民族的功臣。反之,他們就是罪人,要被後世億兆華夏人唾罵、戳脊梁骨的!”
對朱慈烺最後的這些話要不要發送出去,李祥又看向李自成了。
“發出去吧,一字不漏地!”李自成也是受感染般的,給予李祥命令後,又感慨道:
“唉……太子殿下這心胸、遠見!不說我大順朝了,恐怕全天下無人企及!”
而這時,宋獻策卻插進話來,說道:
“滿達子兵已經進入峽穀,接下來就是遭受到各山峰上我大順軍將士的石頭攻擊了。”
“前路已被我軍造起的多個堰塞湖阻塞;後路也被穀可成率軍堵住;而小碣石山各隘口再北李過領軍占領……”
“在損失慘重之後,困餓狀態下,滿韃子兵們唯沿大碣石山各山口,向大碣石山縱深而來。”
“雖然太子殿下做了周密部署,可是,萬一某個地方出來點差錯,滿韃子兵摸到仙台頂北邊緩坡上來……”
“我們這裏防守薄弱啊!”
連從穀英那裏抽調而來的近衛軍,都放到斜坡底下去了……
“而且……太子殿下還讓各山口寫有:大順皇帝就在仙台頂的字條。”
“多爾袞必定命令部隊不顧一切地向我們這裏突進……”
“因此,我建議:召迴李強吧。趁天黑前這間隙,他可以快速趕來,於前麵緩坡前安置火焰箭、散彈槍……”
宋獻策的出發點、建議都是好的。
就是戰前,朱慈烺也是這麽部署的。
可是,這時候,火焰箭用完了,僅存的發射架還有什麽用處?
恐怕散彈槍也因多裝火藥,連續發射,損壞得七七八八了。彈丸也已用光……
“太子殿下,宋軍師之言在理呀!應該……”
“應該個屁!”朱慈烺被李自成打斷了思緒,他又打斷了李自成的說詞道:
“你也不想想,現在招李強迴來有用嗎?不如讓他留在李過身邊,還可以給我們通報戰況和敵情!”
“火焰箭用完了;散彈槍恐怕沒有一半了;而且,彈丸都沒了……”
“也是哈!”說過這三字,李自成也就啞巴了。搓著手,等朱慈烺做出安排。
“沒辦法了,抽調燧發槍部隊一百人,攜帶足夠多的火藥、彈丸上來吧!”朱慈烺說道:
“這一百人,留下十人做預備隊。”
“九十人分三撥於前麵緩坡逐次排列布置。”
“若敵來,咱也給他演繹一出排槍槍斃人戰術!”
“另外調一百刀斧手,於仙台頂之下,以絞殺萬一滿韃子兵少數人衝到台頂前來……”
“太子殿下,二百人……是不是太少了吧?”對朱慈烺這樣的決策,宋獻策還是擔憂。
可朱慈烺又說: “少啊,可我也想抽調千軍萬馬上來。然大順軍目前有多少軍力你不清楚啊?”
“於這樣場以少戰多的戰役來說,我之前布置的任何一個戰鬥地點都非常的重要!”
“說實話,這一百燧發槍從各個伏擊點抽出後,於整個防禦、攻擊分隊就是釜底抽薪式的,削弱了戰力……”
“這樣,反會讓更多的韃子兵,有可能突破防禦,而衝到前麵緩坡上來。”
“唉,兩難呐!”
“不以你們皇帝引敵吧,怕敵不來。”
“將敵人引進來了呢,又得確保你們皇帝的萬無一失……”
“所以,古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朱慈烺還背出《孫子兵法》來了。
從那山峰的縫隙間,看到的人小若螻蟻。
但是,螻蟻成群!都不成隊形,散亂地沿峽穀下遊奔行。
“嗬嗬,打頭的這時是滿清軍!咱老李都看到了龍圖騰的五色旗!”
李自成也這麽地出聲,語氣裏滿是興奮。
“不要吼嘛,這時候,李強該要有匯報戰況的嗩呐吹響。”朱慈烺提醒李自成道:
“這麽遠的距離上,嗩呐聲傳來也是細微若蚊蠅翅膀破空。”
“你這樣吼,怕要影響李祥聽音辯識匯報內容……”
“戰場之上,作為指揮員來說,重在信息暢通。”
“這於掌握敵我態勢,做出正確判斷、指揮、做出及時應對都至關重要!”
“你呀,帶兵十幾年,連這些都不重視,難怪吃了那麽多敗仗……”
“哦……知道啦。”李自成輕聲迴應過後,即看向了宋獻策。
他那眼神示意:太子殿下教訓朕的話,無需記錄啦。
宋獻策當然深明聖意了,舉毛筆將記錄在案的後兩排給塗成了黑疤痕……
“報……”這時,李祥已經辨識完李強吹來的嗩呐聲,匯報道:
“經過近一個時辰的激戰,我軍於碣石道溝穀之中,打死打傷吳三桂軍有三萬人以上。”
“據觀察哨報告:吳三桂軍後麵,滿清軍已經朝大小碣石山峽穀轉向,欲繞道昌黎,出碣石山區前去華北平原。”
“我軍傷亡人數正在統計中,估計傷亡三千人左右。”
“另外轉達李過將軍感謝語:太子殿下及時調整部署,將散彈槍手布陣軍中,為實現戰略目標、讓我二萬大順軍以少量傷亡,給敵予巨大殺傷起到了巨大作用!”
“隻說一點:我軍所殺傷的敵三萬人中,三分之一是霰彈槍做到的!”
“對此,李過將軍向太子殿下致誠摯謝意……”
李祥說完,看著朱慈烺,也就是在致誠摯謝意啦。
“這就完啦?”朱慈烺卻是聽得意猶未盡的樣子,還說道:
“格老子的,心急火燎地等了兩小時,就得來這麽簡短的戰情通報。”
“還有這個李過!說什麽感謝語?咋不匯報一下他下一步的打算;部隊開始向小碣石山運動了沒有什麽的啊!”
“太子殿下,沒聽清嗎?多爾袞讓吳三桂軍繼續前去碣石道溝穀中送死,他自己率清軍走峽穀道了嘛。”李自成及時說道:
“也就是說溝穀中的戰鬥還在進行。而吳三桂軍還有至少四萬人……”
“這樣的話,李過他們肯定還無法脫離戰鬥,又怎麽有下一步打算?還無法向小碣石山運動過去啊。”
“應該快了!”朱慈烺說道:
“你看著吧!待滿清軍全部進入峽穀,吳三桂必然率領殘軍扭頭就跑了。”
“他呀,必定原路返迴,去山海關老巢!”
說到這兒,朱慈烺又喊李祥了:
“李祥,給李過他們吹嗩呐:“吳三桂軍馬上要逃!馬上做好向小碣石山區運動過去的準備。”
“窮寇莫追,專心、迅速、不辭勞苦地、堅決地去堵住滿清軍退路、占領小碣石山各隘口,”
“這一戰,能不能全殲了多爾袞所率清軍,就看他李過的了。”
“若放跑了大部清軍,他李過要受軍法懲處!”
“哦加上一些話,告訴所有將士:打好了這一仗,他們人人都是華夏民族的功臣。反之,他們就是罪人,要被後世億兆華夏人唾罵、戳脊梁骨的!”
對朱慈烺最後的這些話要不要發送出去,李祥又看向李自成了。
“發出去吧,一字不漏地!”李自成也是受感染般的,給予李祥命令後,又感慨道:
“唉……太子殿下這心胸、遠見!不說我大順朝了,恐怕全天下無人企及!”
而這時,宋獻策卻插進話來,說道:
“滿達子兵已經進入峽穀,接下來就是遭受到各山峰上我大順軍將士的石頭攻擊了。”
“前路已被我軍造起的多個堰塞湖阻塞;後路也被穀可成率軍堵住;而小碣石山各隘口再北李過領軍占領……”
“在損失慘重之後,困餓狀態下,滿韃子兵們唯沿大碣石山各山口,向大碣石山縱深而來。”
“雖然太子殿下做了周密部署,可是,萬一某個地方出來點差錯,滿韃子兵摸到仙台頂北邊緩坡上來……”
“我們這裏防守薄弱啊!”
連從穀英那裏抽調而來的近衛軍,都放到斜坡底下去了……
“而且……太子殿下還讓各山口寫有:大順皇帝就在仙台頂的字條。”
“多爾袞必定命令部隊不顧一切地向我們這裏突進……”
“因此,我建議:召迴李強吧。趁天黑前這間隙,他可以快速趕來,於前麵緩坡前安置火焰箭、散彈槍……”
宋獻策的出發點、建議都是好的。
就是戰前,朱慈烺也是這麽部署的。
可是,這時候,火焰箭用完了,僅存的發射架還有什麽用處?
恐怕散彈槍也因多裝火藥,連續發射,損壞得七七八八了。彈丸也已用光……
“太子殿下,宋軍師之言在理呀!應該……”
“應該個屁!”朱慈烺被李自成打斷了思緒,他又打斷了李自成的說詞道:
“你也不想想,現在招李強迴來有用嗎?不如讓他留在李過身邊,還可以給我們通報戰況和敵情!”
“火焰箭用完了;散彈槍恐怕沒有一半了;而且,彈丸都沒了……”
“也是哈!”說過這三字,李自成也就啞巴了。搓著手,等朱慈烺做出安排。
“沒辦法了,抽調燧發槍部隊一百人,攜帶足夠多的火藥、彈丸上來吧!”朱慈烺說道:
“這一百人,留下十人做預備隊。”
“九十人分三撥於前麵緩坡逐次排列布置。”
“若敵來,咱也給他演繹一出排槍槍斃人戰術!”
“另外調一百刀斧手,於仙台頂之下,以絞殺萬一滿韃子兵少數人衝到台頂前來……”
“太子殿下,二百人……是不是太少了吧?”對朱慈烺這樣的決策,宋獻策還是擔憂。
可朱慈烺又說: “少啊,可我也想抽調千軍萬馬上來。然大順軍目前有多少軍力你不清楚啊?”
“於這樣場以少戰多的戰役來說,我之前布置的任何一個戰鬥地點都非常的重要!”
“說實話,這一百燧發槍從各個伏擊點抽出後,於整個防禦、攻擊分隊就是釜底抽薪式的,削弱了戰力……”
“這樣,反會讓更多的韃子兵,有可能突破防禦,而衝到前麵緩坡上來。”
“唉,兩難呐!”
“不以你們皇帝引敵吧,怕敵不來。”
“將敵人引進來了呢,又得確保你們皇帝的萬無一失……”
“所以,古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朱慈烺還背出《孫子兵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