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海關城出發之後,經過一整夜跋涉。
走過一百二十裏路程,即了碣石山區。
碣石山區,南北長約五十裏,東西寬約四十裏。
山中有上百座峰巒,由北向南突兀拔起。
山巒漸次增高,形成橫亙三道的屏峰。
靠南的這道最大屏峰,最中央就是碣石山極頂:仙台頂。
像擎天一柱,仙台頂真就如碣高衝,插向雲霄。
仙台頂距渤海海岸線,這時有二十裏。
於這一地域,渤海近海中的漁民來說,仙台頂就是客觀看到的,最醒目的標杆,像燈塔,讓漁民可以辯識出方向、位置……
晨末己初之時,朱慈烺、李自成、宋獻策、李祥死人就已登上了仙台頂。
這才發現,所謂的仙台,原是兩個頂!
它們突起於寬博坦蕩的千仞絕壁之上。
由北麵大緩坡而來,之前觀之:因兩座山峰南北對峙,融為一體,似一方淩空拔起的頑石……
矗立北峰上,朱慈烺急忙向南觀海!
觸景生情,他文采不夠,不能出口成詩,即是吟誦起了曹操的《觀滄海》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眾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朱慈烺剛剛誦讀完畢,李自成也被感染,鼓起掌上而說道:
“太子殿下好胸懷!以詩鳴誌……”
“咳咳……咳咳……”
宋獻策之咳,即讓李自成住口,看向了他。
朱慈烺知道宋獻策是故意為之:阻止他的皇上繼續張黃腔嘛。
作為臣子,宋獻策不能直說:皇上,你不知這是一千多前,人家曹操的作品吧?
朱慈烺理解宋獻策,卻不會顧及李自成麵子而當即講道:
“這是東漢建安十二年秋,曹操東征烏桓得勝歸來,蹬上這來,即興而作的首四言詩。”
李自成這人坦蕩,不知為不知,他感覺沒有什麽丟人的。
他瞪過宋獻策一眼後,即向他問道:
“宋軍師啊,你說說,當年曹操征討的烏桓人,是不是現在女真人……哦,滿韃子們的祖先啊?”
這個問題也就難倒了宋獻策了。
看著宋獻策那窘迫的樣子,李自成就調侃道:
“你也有不懂得的東西啊?”
“是吧,所謂學業有專攻。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將所有的知識、事物等等都全部懂得。”
“朕一農民,沒上過幾天學,更不知詩詞……可是咱坦蕩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哪像你,視不懂為恥辱。”
“ 人活著,若以爾等這般,怕是沒誰可以有好活了……”
“李王這話說得好,人生哲理啊!”
朱慈烺這話,即又吸引了李自成看向他道:
“於咱剛才那個問題,太子殿下知道嗎?”
“若是你連這個都知道,朕就真是服了你了!”
朱慈烺當即笑道:
“僅僅一句真服了,怎麽抵得過我迴答出你這個難題?”
李自成問道:
“那麽,你要怎樣?想贏取金銀財寶,你說個數目出來;”
“軍權、民政,多大的官,朕許你;”
“哪怕,做朕的太子,朕也是求之不得……”
“誰稀罕你這些!”
朱慈烺像被侮辱了般,一甩袍袖,不屑地別過頭去。
李自成上來,拉了朱慈烺一把,輕聲說道:
“朕本無意要奪大明朝江山社稷。不然於北京城外,輕易可以進城之時,也不會向崇禎皇帝提那種議和條件。”
“拳拳我心,別人不能理解,可你不能不知!”
“見你之後,朕真有這心思:還天下與你,即是可是重建一個朗朗大明。”
“最近兩天,朕就理出來了頭緒。”
“你做我大順太子,即使委屈過些歲月,也可以慢慢培植勢力黨羽……”
“待我死之後,你坐上大順朝皇位,即可改大順迴大明嘛……”
“你!”朱慈烺一轉身就懟上李自成道:
“坐你大順皇位,我朱慈烺會肛裂、肛漏、生出皮球樣大的痔瘡包……”
“我要想當皇帝,可以去南京,到了那裏,南京朝廷萬眾擁戴……”
“誰稀罕去改順為明,還要等你死後……名不正,言不順!”
“不說這個,不說這個。”
和事佬宋獻策上來,將朱慈烺拉開,說道:
“戰事馬上就來,先將滿、吳聯軍打敗,其他諸事,過後有大把時間可用於溝通、商量。”
然而,李自成這時也被朱慈烺懟得有了些火起,這樣說道:
“這事因剛才那個問題而起,朕就賭你朱家小哥迴答不出來!”
“若你能夠答出,朕可以答應你:送你去南京。”
“若你答不出來,那你必須答應做我大順朝太子!”
這就讓朱慈烺心中冷笑了:恰巧的是,後世的朱慈烺偏偏就用電腦百度過這個問題,有標準答案:
烏桓,又稱烏丸。
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之一。
烏桓族,原是東胡部落中的一支……
曹操東征烏桓之後,烏桓各部逐漸融入華夏民族,直至其族消失。
女真,他們的祖先最早的生息地,可能是更北方的西伯利亞地區。
逐漸南遷來到中華疆域之內定居。
漢朝至晉朝時期,稱挹婁。
南北朝時期稱勿吉。
隋、唐時稱黑水靺鞨。
直至遼時期,才稱女真。
所以,曹操征討的烏桓人,根本就不是如今滿韃子人的祖先。
當即地,朱慈烺就給李自成和宋獻策講出來這些。
“啪啪!”
宋獻策聽完,鼓起掌來,說道:
太子殿下果然學富五車,在下佩服,佩服!”
可是,李自成卻是黑起他那老臉,罵道:
“把你個溜須拍馬、厚顏無恥的宋獻策!”
“你不知道的事,別人隨便編造,你就信以為真?……”
這又讓朱慈烺要爆怒了:“你……李王,你耍賴皮!”
“你拿出證據來,說明你講的這些就是真的!”
“比如某某書上有記載;某某大史家這樣講過……”
“你拿得出來,朕就信了,也會履行諾言。”
“拿不出來的話……嘿嘿……”
“這事先擱置……擱置吧!此戰過後……”
宋獻策還沒說完,李祥已經喊起來了:
“皇上快看!東五峰上都插上了五色旗幟,我軍五大軍團都已部署到位啦!”
李自成這就說道:
“就依軍師之說:先擱置這事,此戰過後再來理會!”
‘
走過一百二十裏路程,即了碣石山區。
碣石山區,南北長約五十裏,東西寬約四十裏。
山中有上百座峰巒,由北向南突兀拔起。
山巒漸次增高,形成橫亙三道的屏峰。
靠南的這道最大屏峰,最中央就是碣石山極頂:仙台頂。
像擎天一柱,仙台頂真就如碣高衝,插向雲霄。
仙台頂距渤海海岸線,這時有二十裏。
於這一地域,渤海近海中的漁民來說,仙台頂就是客觀看到的,最醒目的標杆,像燈塔,讓漁民可以辯識出方向、位置……
晨末己初之時,朱慈烺、李自成、宋獻策、李祥死人就已登上了仙台頂。
這才發現,所謂的仙台,原是兩個頂!
它們突起於寬博坦蕩的千仞絕壁之上。
由北麵大緩坡而來,之前觀之:因兩座山峰南北對峙,融為一體,似一方淩空拔起的頑石……
矗立北峰上,朱慈烺急忙向南觀海!
觸景生情,他文采不夠,不能出口成詩,即是吟誦起了曹操的《觀滄海》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眾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朱慈烺剛剛誦讀完畢,李自成也被感染,鼓起掌上而說道:
“太子殿下好胸懷!以詩鳴誌……”
“咳咳……咳咳……”
宋獻策之咳,即讓李自成住口,看向了他。
朱慈烺知道宋獻策是故意為之:阻止他的皇上繼續張黃腔嘛。
作為臣子,宋獻策不能直說:皇上,你不知這是一千多前,人家曹操的作品吧?
朱慈烺理解宋獻策,卻不會顧及李自成麵子而當即講道:
“這是東漢建安十二年秋,曹操東征烏桓得勝歸來,蹬上這來,即興而作的首四言詩。”
李自成這人坦蕩,不知為不知,他感覺沒有什麽丟人的。
他瞪過宋獻策一眼後,即向他問道:
“宋軍師啊,你說說,當年曹操征討的烏桓人,是不是現在女真人……哦,滿韃子們的祖先啊?”
這個問題也就難倒了宋獻策了。
看著宋獻策那窘迫的樣子,李自成就調侃道:
“你也有不懂得的東西啊?”
“是吧,所謂學業有專攻。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將所有的知識、事物等等都全部懂得。”
“朕一農民,沒上過幾天學,更不知詩詞……可是咱坦蕩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哪像你,視不懂為恥辱。”
“ 人活著,若以爾等這般,怕是沒誰可以有好活了……”
“李王這話說得好,人生哲理啊!”
朱慈烺這話,即又吸引了李自成看向他道:
“於咱剛才那個問題,太子殿下知道嗎?”
“若是你連這個都知道,朕就真是服了你了!”
朱慈烺當即笑道:
“僅僅一句真服了,怎麽抵得過我迴答出你這個難題?”
李自成問道:
“那麽,你要怎樣?想贏取金銀財寶,你說個數目出來;”
“軍權、民政,多大的官,朕許你;”
“哪怕,做朕的太子,朕也是求之不得……”
“誰稀罕你這些!”
朱慈烺像被侮辱了般,一甩袍袖,不屑地別過頭去。
李自成上來,拉了朱慈烺一把,輕聲說道:
“朕本無意要奪大明朝江山社稷。不然於北京城外,輕易可以進城之時,也不會向崇禎皇帝提那種議和條件。”
“拳拳我心,別人不能理解,可你不能不知!”
“見你之後,朕真有這心思:還天下與你,即是可是重建一個朗朗大明。”
“最近兩天,朕就理出來了頭緒。”
“你做我大順太子,即使委屈過些歲月,也可以慢慢培植勢力黨羽……”
“待我死之後,你坐上大順朝皇位,即可改大順迴大明嘛……”
“你!”朱慈烺一轉身就懟上李自成道:
“坐你大順皇位,我朱慈烺會肛裂、肛漏、生出皮球樣大的痔瘡包……”
“我要想當皇帝,可以去南京,到了那裏,南京朝廷萬眾擁戴……”
“誰稀罕去改順為明,還要等你死後……名不正,言不順!”
“不說這個,不說這個。”
和事佬宋獻策上來,將朱慈烺拉開,說道:
“戰事馬上就來,先將滿、吳聯軍打敗,其他諸事,過後有大把時間可用於溝通、商量。”
然而,李自成這時也被朱慈烺懟得有了些火起,這樣說道:
“這事因剛才那個問題而起,朕就賭你朱家小哥迴答不出來!”
“若你能夠答出,朕可以答應你:送你去南京。”
“若你答不出來,那你必須答應做我大順朝太子!”
這就讓朱慈烺心中冷笑了:恰巧的是,後世的朱慈烺偏偏就用電腦百度過這個問題,有標準答案:
烏桓,又稱烏丸。
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之一。
烏桓族,原是東胡部落中的一支……
曹操東征烏桓之後,烏桓各部逐漸融入華夏民族,直至其族消失。
女真,他們的祖先最早的生息地,可能是更北方的西伯利亞地區。
逐漸南遷來到中華疆域之內定居。
漢朝至晉朝時期,稱挹婁。
南北朝時期稱勿吉。
隋、唐時稱黑水靺鞨。
直至遼時期,才稱女真。
所以,曹操征討的烏桓人,根本就不是如今滿韃子人的祖先。
當即地,朱慈烺就給李自成和宋獻策講出來這些。
“啪啪!”
宋獻策聽完,鼓起掌來,說道:
太子殿下果然學富五車,在下佩服,佩服!”
可是,李自成卻是黑起他那老臉,罵道:
“把你個溜須拍馬、厚顏無恥的宋獻策!”
“你不知道的事,別人隨便編造,你就信以為真?……”
這又讓朱慈烺要爆怒了:“你……李王,你耍賴皮!”
“你拿出證據來,說明你講的這些就是真的!”
“比如某某書上有記載;某某大史家這樣講過……”
“你拿得出來,朕就信了,也會履行諾言。”
“拿不出來的話……嘿嘿……”
“這事先擱置……擱置吧!此戰過後……”
宋獻策還沒說完,李祥已經喊起來了:
“皇上快看!東五峰上都插上了五色旗幟,我軍五大軍團都已部署到位啦!”
李自成這就說道:
“就依軍師之說:先擱置這事,此戰過後再來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