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一臉疲憊,倆黑眼圈甚是明顯。
按阿濟格的要求,關寧軍走在大軍的最前頭,很顯然就是要打頭陣,遇敵,先做炮灰。
昨夜從紫禁城南宮跑迴軍營,一路思量,他也就有了捉拿朱慈烺的計謀。
迴營後,他讓親兵首先找來了當初押送秀才迴村去的小校。
“哎呀劉能啊,大軍就要出征了,我準備讓你留下來,一是照看我軍將領們留在京城裏的家小。二呢……你走近些來……”
吳三桂招手讓劉能走近,小聲說:
“本帥這三個月來,受夠了滿韃子們的氣,也看到了咱大明百姓被欺負……所以,經過思量,還是準備找到我大明崇禎太子,瞅準時機扶他登基,複我大明江山!”
聽到吳三桂如此話語,劉能當然高興啦,可是,劉能還是多長了個心眼,這樣迴複吳三桂:
“大帥啊,我隻一小校,統兵不過百人,您跟小的說這些?莫非懷疑當初小的……”
“大膽劉能!當初你壞我大事:押著秀才去他們村子,見到了太子殿下,你卻因懷疑本帥而讓太子逃逸,繼續流落民間吃苦遭罪!”
吳三桂沉著聲,語氣很嚴厲地訓斥劉能:
“如今,你知道你隻一小校啦?當初你敢做主,我沒殺你,就是給你留下今時立功贖罪的機會!
我大軍這次出發,將你留下來,是要你務必在半月之內找到太子殿下,然後通知到我,那時我迴軍京城,殺了多爾袞,扶太子殿下登基。
我告訴你,多爾袞這次再將阿濟格軍派出去,京城之中已再沒幾個滿韃子兵啦,這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迴城之後,將城中滿韃子兵清理幹淨,再封閉各城門,關寧軍守住京城……
大事可成,大明複國,你我都是功臣,以後,何愁功名富貴!”
吳三桂仍盯著劉能,停頓了一下,又接著往下講:
“小人物撬動大曆史,沒想到被你小子給撈著了!
先不說到現在,你有沒有太子殿下的消息,就說整個關寧軍中,也隻有你見過太子殿下。
所以,這個曆史重任就交給你了!務必盡快找到太子殿下,不然我出北京城後,日越久,行軍越遠,迴軍越慢,舉事就越難!”
劉能聽到這時,經過觀察辯識,感覺吳三桂態度真誠,分析合理,也就激動起來,當即表態:
“小的一定竭盡全力尋找太子殿下,助大帥完成擎天之舉!”
……
就吳三桂此時的處境來說,他對劉能所說的話啊,半真半假。就是這時身處馬背上,看著前麵兩萬人數的關寧軍奔行,他還在想:
如果劉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朱慈烺,他真就會瞅準時機迴師北京城,有機會殺了多爾袞,就扶朱慈烺登基!
若阿濟格迴京,或是殺不了多爾袞,就將朱慈烺交出去。
昨晚一夜沒睡的吳三桂,把關寧軍中將領都排查了一遍,已經做到心中有數。這些人,實際於他兩邊倒向都有用處,也就在全軍出發時已在他們身邊都安排好了是殺,也是保護的心腹狠人。
“都是你多爾袞逼的啊!隨時要取我性命,還是要問我吳三桂答不答應!”
吳三桂心裏將昨晚做的安排理了一遍,感覺沒有什麽漏洞後,這麽地輕喝出聲。
可是,聲音出來,他自己也是聽到了,嚇得他趕緊左右望過,又扭頭看了看身後。
吳三桂身後,是他的心腹軍師寧致遠。此時,寧致遠也是坐馬背之上打瞌睡。
昨晚,寧致遠也是一夜沒睡,幫著吳三桂謀劃處理了眾多的事情。
左右無人,唯一可能聽到剛才那話的寧致遠又在打瞌睡, 這樣,吳三桂終於放下心來,也學著寧致遠閉上眼,想小憩一會兒。
不知過去了多久,一陣嘚嘚嘚的馬蹄聲又讓吳三桂驚醒,但是,此時他都懶得睜開眼睛。
一騎人馬從隊伍前麵跑迴到吳三桂的戰馬馬頭前,距離有五米,馬背上之人就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向吳三桂稟報:
“稟報平西王,前隊已經抵達關溝口,前鋒郭將軍遣小的迴來請平西王指示,是否立即進入關溝?”
吳三桂睜開眼睛,看了眼迴稟請示的小校,已是麵露不悅。
“這麽點小事還來請示!按慣例怎麽做?放出前哨,一刻鍾後,全軍跟進!耽擱什麽……”
說著話,吳三桂又閉上了雙眼。
隊伍這就停止下來,也就更方便吳三桂休息了,真睡著後,他進入了夢鄉:
浩浩蕩蕩的隊伍,緩慢行走在寧遠到山海關的道路上。
吳三桂策馬揚鞭從隊伍旁邊飛馳而過。突然,有股神秘力量讓他胯下戰馬仰前蹄一聲嘶吼後停止下來。
騎術超絕的吳三桂勒著馬韁繩,讓戰馬安靜下來後,他看向了隊伍中的人們。
都是關外的漢家子民啊,個個目光呆滯,如一具具僵屍,機械性的走動著。
這些人中有世居關外的軍戶遺民,也有屯墾築關政策執行後,從關內遷居的移戶人口,還有就是曆年來戰死將士的遺孀遺子們……
自從接到皇帝放棄關外之地的詔旨,吳三桂就發告示,要求軍民做好撤退的準備。
然而,他和謀士們一通商量後,決定重重地向朝廷敲筆銀子,不然就以沒銀子控製不了軍隊,也帶不走子民為借口,一拖,二等,三要挾。
一等而看,轉眼就是一個月過去了,朝廷就是籌不出百萬兩銀子,皇帝發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募捐也是無濟於事。
最後,探馬來報,說李自成大軍都過了大同,吳三桂因此才感覺到了危機來臨:大明這顆大樹倒了,自己這根騰條將失去攀附!於是,他下令軍民一起啟程。
啟程後,他又心存僥幸:清軍幾次入關都沒有攻破北京城,他李自成要攻進去,至少得花數月圍困吧?
於是,他又不慌不忙了,一路觀風景,逍遙著,等待京畿大營跟大順軍消耗的消息……
“轟!”
這時,剛想要看看軍民一路之上的狀況,突然,一聲雷鳴炸響,令人驚懼哦!
吳三桂不由自主地望向天空。
這時的天空中:無風起黑雲,黑雲翻滾壓人頂,而且越來越低,直至吳三桂之頭都在黑雲之中。
先是舉目一片混沌的黑,什麽也看不清,接著就有幽光閃爍,一片似綠似藍的空間顯現,一個披頭散發之人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起來。
他,埋頭朝吳三桂走來,在距離有丈遠處停止,然後抬頭……
風吹開他臉麵前的長發,讓吳三桂看清了那張臉:皇上!……他現在最嚇人之表情是:一雙無神的大眼瞪著吳三桂;舌頭伸出口來都有五寸長……
皇帝出聲,聲音拖得老慢老長:“朕…非…亡國…之…君!……諸…臣…害…朕!……爾等……要…遭…報…應……不…得…好…死!……”
風起!將烏雲卷成青龍偃月刀,向吳三桂之頭砍來……
“啊……”
吳三桂大叫著從惡夢中驚醒,差點栽下馬來!
這時, 隊伍早已經再次啟動,沒人注意到吳三桂的異常舉動,仿佛他那聲驚吼,都被某種屏障阻斷,沒人聽到見。而吳三桂的戰馬,無需他驅動地已隨隊伍邁腿開拔。
以後的行進,仍在恍惚的吳三桂,他不敢去迴味剛才那個夢境,心有餘悸地隨大隊,很快就要進入關溝之中。
關溝裏窄蔽啊,最窄出僅容兩三騎並行。因此,隊伍行進就愈加地慢下來,以至於讓吳三桂及寧致遠兩騎都又停止,馬上人,一個仍撾瞌睡,一個似在迷夢中……
大軍行軍,像席特庫那樣總帶隊走在最前麵的將領,就是絕無僅有的奇葩。
像吳三桂這種,一般走在隊伍中間,要麽走在最後頭。
今晨出發後,吳三桂就是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後頭。
到此時,他感覺曆次行軍從沒這次這麽低迷,頭暈腦脹,很不好受。於是他都放下來馬韁繩,由戰馬自己信步,走走停停
當他的戰馬進入關溝有兩裏的時候,突然,前方一聲炸響:“轟!”
巨大的聲響,讓吳三桂還沒反應過來,他身後又有小響聲:“啪!”。
這聲小響,沒讓吳三桂有多感興趣。
“嗵!”
這是人栽下馬去才有的,地上的迴響!
吳三桂這才迴頭,看到一直跟隨著的戰馬背上,已經成空。他再放眼地上,哦……寧致遠已經伏地而抽搐,頭都被血汙弄得認不清了五官排布……
按阿濟格的要求,關寧軍走在大軍的最前頭,很顯然就是要打頭陣,遇敵,先做炮灰。
昨夜從紫禁城南宮跑迴軍營,一路思量,他也就有了捉拿朱慈烺的計謀。
迴營後,他讓親兵首先找來了當初押送秀才迴村去的小校。
“哎呀劉能啊,大軍就要出征了,我準備讓你留下來,一是照看我軍將領們留在京城裏的家小。二呢……你走近些來……”
吳三桂招手讓劉能走近,小聲說:
“本帥這三個月來,受夠了滿韃子們的氣,也看到了咱大明百姓被欺負……所以,經過思量,還是準備找到我大明崇禎太子,瞅準時機扶他登基,複我大明江山!”
聽到吳三桂如此話語,劉能當然高興啦,可是,劉能還是多長了個心眼,這樣迴複吳三桂:
“大帥啊,我隻一小校,統兵不過百人,您跟小的說這些?莫非懷疑當初小的……”
“大膽劉能!當初你壞我大事:押著秀才去他們村子,見到了太子殿下,你卻因懷疑本帥而讓太子逃逸,繼續流落民間吃苦遭罪!”
吳三桂沉著聲,語氣很嚴厲地訓斥劉能:
“如今,你知道你隻一小校啦?當初你敢做主,我沒殺你,就是給你留下今時立功贖罪的機會!
我大軍這次出發,將你留下來,是要你務必在半月之內找到太子殿下,然後通知到我,那時我迴軍京城,殺了多爾袞,扶太子殿下登基。
我告訴你,多爾袞這次再將阿濟格軍派出去,京城之中已再沒幾個滿韃子兵啦,這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迴城之後,將城中滿韃子兵清理幹淨,再封閉各城門,關寧軍守住京城……
大事可成,大明複國,你我都是功臣,以後,何愁功名富貴!”
吳三桂仍盯著劉能,停頓了一下,又接著往下講:
“小人物撬動大曆史,沒想到被你小子給撈著了!
先不說到現在,你有沒有太子殿下的消息,就說整個關寧軍中,也隻有你見過太子殿下。
所以,這個曆史重任就交給你了!務必盡快找到太子殿下,不然我出北京城後,日越久,行軍越遠,迴軍越慢,舉事就越難!”
劉能聽到這時,經過觀察辯識,感覺吳三桂態度真誠,分析合理,也就激動起來,當即表態:
“小的一定竭盡全力尋找太子殿下,助大帥完成擎天之舉!”
……
就吳三桂此時的處境來說,他對劉能所說的話啊,半真半假。就是這時身處馬背上,看著前麵兩萬人數的關寧軍奔行,他還在想:
如果劉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朱慈烺,他真就會瞅準時機迴師北京城,有機會殺了多爾袞,就扶朱慈烺登基!
若阿濟格迴京,或是殺不了多爾袞,就將朱慈烺交出去。
昨晚一夜沒睡的吳三桂,把關寧軍中將領都排查了一遍,已經做到心中有數。這些人,實際於他兩邊倒向都有用處,也就在全軍出發時已在他們身邊都安排好了是殺,也是保護的心腹狠人。
“都是你多爾袞逼的啊!隨時要取我性命,還是要問我吳三桂答不答應!”
吳三桂心裏將昨晚做的安排理了一遍,感覺沒有什麽漏洞後,這麽地輕喝出聲。
可是,聲音出來,他自己也是聽到了,嚇得他趕緊左右望過,又扭頭看了看身後。
吳三桂身後,是他的心腹軍師寧致遠。此時,寧致遠也是坐馬背之上打瞌睡。
昨晚,寧致遠也是一夜沒睡,幫著吳三桂謀劃處理了眾多的事情。
左右無人,唯一可能聽到剛才那話的寧致遠又在打瞌睡, 這樣,吳三桂終於放下心來,也學著寧致遠閉上眼,想小憩一會兒。
不知過去了多久,一陣嘚嘚嘚的馬蹄聲又讓吳三桂驚醒,但是,此時他都懶得睜開眼睛。
一騎人馬從隊伍前麵跑迴到吳三桂的戰馬馬頭前,距離有五米,馬背上之人就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向吳三桂稟報:
“稟報平西王,前隊已經抵達關溝口,前鋒郭將軍遣小的迴來請平西王指示,是否立即進入關溝?”
吳三桂睜開眼睛,看了眼迴稟請示的小校,已是麵露不悅。
“這麽點小事還來請示!按慣例怎麽做?放出前哨,一刻鍾後,全軍跟進!耽擱什麽……”
說著話,吳三桂又閉上了雙眼。
隊伍這就停止下來,也就更方便吳三桂休息了,真睡著後,他進入了夢鄉:
浩浩蕩蕩的隊伍,緩慢行走在寧遠到山海關的道路上。
吳三桂策馬揚鞭從隊伍旁邊飛馳而過。突然,有股神秘力量讓他胯下戰馬仰前蹄一聲嘶吼後停止下來。
騎術超絕的吳三桂勒著馬韁繩,讓戰馬安靜下來後,他看向了隊伍中的人們。
都是關外的漢家子民啊,個個目光呆滯,如一具具僵屍,機械性的走動著。
這些人中有世居關外的軍戶遺民,也有屯墾築關政策執行後,從關內遷居的移戶人口,還有就是曆年來戰死將士的遺孀遺子們……
自從接到皇帝放棄關外之地的詔旨,吳三桂就發告示,要求軍民做好撤退的準備。
然而,他和謀士們一通商量後,決定重重地向朝廷敲筆銀子,不然就以沒銀子控製不了軍隊,也帶不走子民為借口,一拖,二等,三要挾。
一等而看,轉眼就是一個月過去了,朝廷就是籌不出百萬兩銀子,皇帝發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募捐也是無濟於事。
最後,探馬來報,說李自成大軍都過了大同,吳三桂因此才感覺到了危機來臨:大明這顆大樹倒了,自己這根騰條將失去攀附!於是,他下令軍民一起啟程。
啟程後,他又心存僥幸:清軍幾次入關都沒有攻破北京城,他李自成要攻進去,至少得花數月圍困吧?
於是,他又不慌不忙了,一路觀風景,逍遙著,等待京畿大營跟大順軍消耗的消息……
“轟!”
這時,剛想要看看軍民一路之上的狀況,突然,一聲雷鳴炸響,令人驚懼哦!
吳三桂不由自主地望向天空。
這時的天空中:無風起黑雲,黑雲翻滾壓人頂,而且越來越低,直至吳三桂之頭都在黑雲之中。
先是舉目一片混沌的黑,什麽也看不清,接著就有幽光閃爍,一片似綠似藍的空間顯現,一個披頭散發之人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起來。
他,埋頭朝吳三桂走來,在距離有丈遠處停止,然後抬頭……
風吹開他臉麵前的長發,讓吳三桂看清了那張臉:皇上!……他現在最嚇人之表情是:一雙無神的大眼瞪著吳三桂;舌頭伸出口來都有五寸長……
皇帝出聲,聲音拖得老慢老長:“朕…非…亡國…之…君!……諸…臣…害…朕!……爾等……要…遭…報…應……不…得…好…死!……”
風起!將烏雲卷成青龍偃月刀,向吳三桂之頭砍來……
“啊……”
吳三桂大叫著從惡夢中驚醒,差點栽下馬來!
這時, 隊伍早已經再次啟動,沒人注意到吳三桂的異常舉動,仿佛他那聲驚吼,都被某種屏障阻斷,沒人聽到見。而吳三桂的戰馬,無需他驅動地已隨隊伍邁腿開拔。
以後的行進,仍在恍惚的吳三桂,他不敢去迴味剛才那個夢境,心有餘悸地隨大隊,很快就要進入關溝之中。
關溝裏窄蔽啊,最窄出僅容兩三騎並行。因此,隊伍行進就愈加地慢下來,以至於讓吳三桂及寧致遠兩騎都又停止,馬上人,一個仍撾瞌睡,一個似在迷夢中……
大軍行軍,像席特庫那樣總帶隊走在最前麵的將領,就是絕無僅有的奇葩。
像吳三桂這種,一般走在隊伍中間,要麽走在最後頭。
今晨出發後,吳三桂就是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後頭。
到此時,他感覺曆次行軍從沒這次這麽低迷,頭暈腦脹,很不好受。於是他都放下來馬韁繩,由戰馬自己信步,走走停停
當他的戰馬進入關溝有兩裏的時候,突然,前方一聲炸響:“轟!”
巨大的聲響,讓吳三桂還沒反應過來,他身後又有小響聲:“啪!”。
這聲小響,沒讓吳三桂有多感興趣。
“嗵!”
這是人栽下馬去才有的,地上的迴響!
吳三桂這才迴頭,看到一直跟隨著的戰馬背上,已經成空。他再放眼地上,哦……寧致遠已經伏地而抽搐,頭都被血汙弄得認不清了五官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