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有所悟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南邊關,潼闍關,這座關隘修建於大唐南遷之後,因為幾乎沒有遭遇過什麽戰事,此地倒是成了西邊邊軍換防休息的地方。
關隘裏的守軍常年都維持在萬人左右,潼闍關內的居民除了大唐百姓之外,亦是有很多安南人。
安南雖然國土麵積不大,資源也相對單一,但卻是盛產名貴的木材,因此潼闍關內便是有不少來自大唐天南海北的木料商人。
關內的城池即便比不上大唐境內的普通縣城,但流動人口卻是穩定在數萬人之多。
半個月前李兆便進入了潼闍關,李兆是準備按照當初在靖義關之時一樣,隨便盤下一個店鋪,然後在此地守株待兔。
結果進城之後一打聽,潼闍關最大的木材商行居然是阿裏商行...這一點連李兆這個東家都不知道。
啥時候阿裏商行也進軍木材市場了?還不聲不響的成為了最大的木料供應商?
記得當初黃大樓隻是給自己報備一下,說是商行手裏的現銀太多,而李兆也是隨口說了一句,找點什麽地方把銀子拿去投資,李兆的目標就是讓大唐境內的銀子流動起來,隻有讓錢都轉起來,才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
隻是李兆沒想到黃大樓這家夥隨便一投,就給自己投出來一個最大的木料商行。
其實這也不全是黃大樓的經營手段有多高明,純粹是因為兩點,一是有銀子,有很多的銀子!
安南流入的木材大多是名貴珍稀的木材,這些東西供應的對象幾乎都是皇室,要麽就是朝中有頭有臉的官員,最次也是名震一方的名士豪商,而其中有一部分木料僅限於皇室能使用。
當然,為了賺錢,這些僅供皇室使用的木料,也在黑市裏私下流通。
這第二點的理由便不難理解了,是因為黃大樓特殊的身份,作為內務府的副總管,黃大樓不僅是在臨安城裏有頭有臉,在地方上更是無人敢招惹。
隻是黃大樓平日裏在李兆麵前當奴才習慣了,李兆倒是不覺得這家夥有什麽威嚴,實際上黃大樓隻要出了太平園的府門,哪怕是碰上當朝大員,在地方上遇上統禦一州之地的刺史,都得尊稱黃大樓一聲大管家,所謂的大管家,自然就是武陽王府邸的管家,比起內務府的副總管,黃大樓更喜歡這些人稱唿他大管家,這一點李兆自然是不知道。
更何況這些買賣木料的商人,沒有一個人的底子是幹淨,他們哪裏敢聯合起來跟阿裏商行作對,不僅不會使絆子,而且還要積極配合阿裏商行的生意。
這一來二去便是讓阿裏商行成為了潼闍關最大的木料商行...果然有錢也是一件很煩惱的事情,本王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麽多的產業?
馬小雲拿著武陽王的令牌去了潼闍關內的阿裏商行,對方的掌櫃當即便是明白了來人的身份,根本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對於他來說,這就是天大機緣,隻要能牢牢抓住,說不準自己能被調到臨安城裏的去當掌櫃,畢竟潼闍關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哪怕把木料生意做得再大,那也比不上臨安城裏的三十六行掌櫃。
這名掌櫃當即以商行的名義,將潼闍關內最大的一所宅子買下來,這宅子原本是一個當地豪紳的產業,為了能讓自家王爺盡快落腳,阿裏商行動用了潼闍關內五分之一的流動資金,直接以高於市場價兩倍的價格將那宅子買下來,可謂是相當的財大氣粗。
潼闍關城中東街橫貫半條街的阿裏商行鋪子裏,來往供應商,采購商絡繹不絕,不斷有大量的木料從鋪子後麵的庫房裏送進去,運出來。
一個大鼻子中年人神色肅穆的坐在櫃台裏,時不時的往店鋪另一側瞟一眼。
我叫房阿龍,人到中年,好不容易坐到了阿裏商行分行掌櫃的位置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已經是人生的巔峰。
在半個月以前,我還是這麽認為,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對,就是坐在店鋪內側,那個穿著普通儒衫的年輕人。
我不敢相信有一天能親眼見到財神爺本尊,阿裏商行的東家,改變了大唐商事格局的男人,當今大唐的武陽王!
這一定是老天爺給我的機會,隻要好好表現,我一定能升職加薪,迎娶十八房小老婆,走上真正的人生巔峰!
隻是房阿龍不理解,為什麽王爺會每天都來店裏,偶爾還會幹一些下人的活計,一開始也是把房阿龍嚇得不淺。
不過後來李兆叮囑了幾次,讓他把自己當作是普通的賬房先生看待就行,房阿龍才慢慢接受了這個人設。
整個潼闍關阿裏商行,除了房阿龍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李兆的真實身份。
有時候房阿龍看著搬運木料的工人,跟李兆勾肩搭背的模樣,都嚇得差點昏死過去見祖宗...
而李兆這麽做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好玩,也不是故意為了體驗生活,純粹是為了修煉武道。
雖然身邊有一個半步大宗師,還有一個大宗師的活祖宗,還有一個天下第一的爺爺。
但李兆還是覺得不保險,眼下火器的研發進度已經逐漸慢下來,況且在李兆看來,即便是研製出了更厲害的火器,也難以撼動武道宗師,更不要說是大宗師,這個世界對於武道的設定完全就是超越常理的框架。
因此最穩妥的辦法還是要提升自己的武道境界,而對於李兆來說,最快的辦法無異於是參悟玉清玄化訣之中的觀想圖。
老爺子曾在臨安城給李兆說過,他的內力修為其實已經超過許多修行數十載的武者,而且一氣化三清所修煉出來的內力,原本就比普通武者的內力渾厚三倍不止。
而對於武者來說,境界的提升才是最為關鍵的,但從七品武者開始,想要繼續突破武道境界,光靠內力的積累已經不夠,需要靠對武道的領悟。
比如馬小雲是修刀的,他就需要領悟刀意,澹台白秋是修劍的,就需要領悟劍意。
雖然李兆靠著魔改的六脈神劍已經可以使出媲美劍氣的指法,但這終究是抄襲而來的半成品,並不是他自己的領悟,因此並不能提升他的武道境界。
李兆問過老爺子該怎麽做,但老爺子也無法具體的講解清楚,隻說了四個字:感同身受...
這就像是一個排名倒數第一的學生,去問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你到底是怎麽學習的?而那個高材生迴答:認真聽講...
這他嗎是認真聽講就能辦到的事情嗎?
後來李兆也問過顧廷芳同樣的問題,不過境界這玩意兒本來就玄妙,顧廷芳也隻能含糊說出一些感受,卻並沒有實際參考價值。
李兆雖然在功法有超出常人的妖孽天賦,但在對武道的領悟之上卻是要差上許多。
記得澹台白秋以前跟李兆說過,她參悟太上忘情訣之中的觀想圖,隻用了四天就參悟了劍意...果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站在的李兆的角度去強行理解老爺子說的這四個字,李兆便隻能理解成是感悟不同的人生百態。
因此李兆才每天都在這裏坐著,漫無目的的去觀察每一個人,試圖去感受不同的人生...
“店家,你們這裏有神香木嗎?”
一個冷漠空靈的聲音傳來,李兆抬起頭看向櫃台的方向,這個聲音讓他無比熟悉。
隻見一個身穿白衣的女人站在櫃台前,手裏提著一把細長的佩劍,頭上別著一枚讓他更加熟悉的白玉簪子。
關隘裏的守軍常年都維持在萬人左右,潼闍關內的居民除了大唐百姓之外,亦是有很多安南人。
安南雖然國土麵積不大,資源也相對單一,但卻是盛產名貴的木材,因此潼闍關內便是有不少來自大唐天南海北的木料商人。
關內的城池即便比不上大唐境內的普通縣城,但流動人口卻是穩定在數萬人之多。
半個月前李兆便進入了潼闍關,李兆是準備按照當初在靖義關之時一樣,隨便盤下一個店鋪,然後在此地守株待兔。
結果進城之後一打聽,潼闍關最大的木材商行居然是阿裏商行...這一點連李兆這個東家都不知道。
啥時候阿裏商行也進軍木材市場了?還不聲不響的成為了最大的木料供應商?
記得當初黃大樓隻是給自己報備一下,說是商行手裏的現銀太多,而李兆也是隨口說了一句,找點什麽地方把銀子拿去投資,李兆的目標就是讓大唐境內的銀子流動起來,隻有讓錢都轉起來,才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
隻是李兆沒想到黃大樓這家夥隨便一投,就給自己投出來一個最大的木料商行。
其實這也不全是黃大樓的經營手段有多高明,純粹是因為兩點,一是有銀子,有很多的銀子!
安南流入的木材大多是名貴珍稀的木材,這些東西供應的對象幾乎都是皇室,要麽就是朝中有頭有臉的官員,最次也是名震一方的名士豪商,而其中有一部分木料僅限於皇室能使用。
當然,為了賺錢,這些僅供皇室使用的木料,也在黑市裏私下流通。
這第二點的理由便不難理解了,是因為黃大樓特殊的身份,作為內務府的副總管,黃大樓不僅是在臨安城裏有頭有臉,在地方上更是無人敢招惹。
隻是黃大樓平日裏在李兆麵前當奴才習慣了,李兆倒是不覺得這家夥有什麽威嚴,實際上黃大樓隻要出了太平園的府門,哪怕是碰上當朝大員,在地方上遇上統禦一州之地的刺史,都得尊稱黃大樓一聲大管家,所謂的大管家,自然就是武陽王府邸的管家,比起內務府的副總管,黃大樓更喜歡這些人稱唿他大管家,這一點李兆自然是不知道。
更何況這些買賣木料的商人,沒有一個人的底子是幹淨,他們哪裏敢聯合起來跟阿裏商行作對,不僅不會使絆子,而且還要積極配合阿裏商行的生意。
這一來二去便是讓阿裏商行成為了潼闍關最大的木料商行...果然有錢也是一件很煩惱的事情,本王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麽多的產業?
馬小雲拿著武陽王的令牌去了潼闍關內的阿裏商行,對方的掌櫃當即便是明白了來人的身份,根本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對於他來說,這就是天大機緣,隻要能牢牢抓住,說不準自己能被調到臨安城裏的去當掌櫃,畢竟潼闍關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哪怕把木料生意做得再大,那也比不上臨安城裏的三十六行掌櫃。
這名掌櫃當即以商行的名義,將潼闍關內最大的一所宅子買下來,這宅子原本是一個當地豪紳的產業,為了能讓自家王爺盡快落腳,阿裏商行動用了潼闍關內五分之一的流動資金,直接以高於市場價兩倍的價格將那宅子買下來,可謂是相當的財大氣粗。
潼闍關城中東街橫貫半條街的阿裏商行鋪子裏,來往供應商,采購商絡繹不絕,不斷有大量的木料從鋪子後麵的庫房裏送進去,運出來。
一個大鼻子中年人神色肅穆的坐在櫃台裏,時不時的往店鋪另一側瞟一眼。
我叫房阿龍,人到中年,好不容易坐到了阿裏商行分行掌櫃的位置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已經是人生的巔峰。
在半個月以前,我還是這麽認為,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對,就是坐在店鋪內側,那個穿著普通儒衫的年輕人。
我不敢相信有一天能親眼見到財神爺本尊,阿裏商行的東家,改變了大唐商事格局的男人,當今大唐的武陽王!
這一定是老天爺給我的機會,隻要好好表現,我一定能升職加薪,迎娶十八房小老婆,走上真正的人生巔峰!
隻是房阿龍不理解,為什麽王爺會每天都來店裏,偶爾還會幹一些下人的活計,一開始也是把房阿龍嚇得不淺。
不過後來李兆叮囑了幾次,讓他把自己當作是普通的賬房先生看待就行,房阿龍才慢慢接受了這個人設。
整個潼闍關阿裏商行,除了房阿龍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李兆的真實身份。
有時候房阿龍看著搬運木料的工人,跟李兆勾肩搭背的模樣,都嚇得差點昏死過去見祖宗...
而李兆這麽做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好玩,也不是故意為了體驗生活,純粹是為了修煉武道。
雖然身邊有一個半步大宗師,還有一個大宗師的活祖宗,還有一個天下第一的爺爺。
但李兆還是覺得不保險,眼下火器的研發進度已經逐漸慢下來,況且在李兆看來,即便是研製出了更厲害的火器,也難以撼動武道宗師,更不要說是大宗師,這個世界對於武道的設定完全就是超越常理的框架。
因此最穩妥的辦法還是要提升自己的武道境界,而對於李兆來說,最快的辦法無異於是參悟玉清玄化訣之中的觀想圖。
老爺子曾在臨安城給李兆說過,他的內力修為其實已經超過許多修行數十載的武者,而且一氣化三清所修煉出來的內力,原本就比普通武者的內力渾厚三倍不止。
而對於武者來說,境界的提升才是最為關鍵的,但從七品武者開始,想要繼續突破武道境界,光靠內力的積累已經不夠,需要靠對武道的領悟。
比如馬小雲是修刀的,他就需要領悟刀意,澹台白秋是修劍的,就需要領悟劍意。
雖然李兆靠著魔改的六脈神劍已經可以使出媲美劍氣的指法,但這終究是抄襲而來的半成品,並不是他自己的領悟,因此並不能提升他的武道境界。
李兆問過老爺子該怎麽做,但老爺子也無法具體的講解清楚,隻說了四個字:感同身受...
這就像是一個排名倒數第一的學生,去問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你到底是怎麽學習的?而那個高材生迴答:認真聽講...
這他嗎是認真聽講就能辦到的事情嗎?
後來李兆也問過顧廷芳同樣的問題,不過境界這玩意兒本來就玄妙,顧廷芳也隻能含糊說出一些感受,卻並沒有實際參考價值。
李兆雖然在功法有超出常人的妖孽天賦,但在對武道的領悟之上卻是要差上許多。
記得澹台白秋以前跟李兆說過,她參悟太上忘情訣之中的觀想圖,隻用了四天就參悟了劍意...果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站在的李兆的角度去強行理解老爺子說的這四個字,李兆便隻能理解成是感悟不同的人生百態。
因此李兆才每天都在這裏坐著,漫無目的的去觀察每一個人,試圖去感受不同的人生...
“店家,你們這裏有神香木嗎?”
一個冷漠空靈的聲音傳來,李兆抬起頭看向櫃台的方向,這個聲音讓他無比熟悉。
隻見一個身穿白衣的女人站在櫃台前,手裏提著一把細長的佩劍,頭上別著一枚讓他更加熟悉的白玉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