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什麽叫驚喜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兆連忙將馬車叫停,二話不說便走下馬車,徑直朝著一旁的田地走去。
隨行的護衛立馬跟上去,這些人都很詫異自家主子的反應,要知道很少能在李兆臉上看到如此震驚的神色。
顧廷芳亦是從車上下來,朝馬小雲說道:“你家王爺的腦子不太正常,你看緊他,可別讓他做出什麽傻事。”
這段日子每每聽到關於流民的事情,李兆就會陷入沉思,顧廷芳都看在眼裏,他知道李兆這家夥雖然智多近妖,但卻很容易因為一件事情鑽牛角尖。
每次到了這種時候,其實旁人都沒辦法開解他,隻有靠他自己想出解決辦法,但不可避免就會走進死胡同。
隻見李兆走到田坎邊上,一把將農戶手裏的東西搶過來,使勁一掰就成了兩截。
緊接著就瞳孔閃爍,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
“哈哈哈哈哈,顧前輩,老馬,這是寶貝啊,這是能救人的寶貝啊。”
一眾人皆是看傻了眼,茫然加懵逼的望著李兆。
王爺瘋了?這玩意兒怎麽看也不像是寶貝啊,黑不溜秋的一坨…
李兆將上麵的泥土撥下去,朝麵前已經完全愣住的農戶開口問道:“我問你,這是從哪兒來了?”
眼前的老頭是最早一批在水泥村落戶的流民,自然是見過李兆很多次,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水泥村的天,可以說李兆在水泥村的地位比李明乾這個皇帝還要高。
“王爺…那個,這是之前主母大人帶過來的,說是讓我們試著種種看,我就隨便丟在地裏種了一下,這玩意兒比種糧食方便,而且我還摸索出了種植的辦法。”
聶隆說的主母自然就是秦思思,水泥村和光霧山的人都將秦思思稱作主母大人。
這東西便是秦思思最早住進太平園的時候,從西洋商人手裏買來的新奇作物,後來秦思思沒有時間打理,便把這些東西拿到水泥村讓他們隨意種著看看。
“王爺您別說,這玩意兒倒是產量不少,一畝地出個上千斤都沒有問題,煮熟了就可以吃。”
其實這種作物就是後世廣泛被食用的東西,番薯,有的地方又叫紅苕…
薯類不僅畝產高,而且耐幹旱,對土地的適應性極強。
在正常栽培情況下,紅薯的畝產量通常在6000斤左右,而在高產栽培條件下,產量可以超過斤。
很明顯現在的產量還沒有達到紅薯的極限,不過這小老頭靠著自己的摸索能找到大麵積種植的辦法,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李兆對此也並未吹毛求疵。
李兆笑著說道:“這個叫番薯,這可是好東西啊,這是可以替代主糧的作物,有這個東西,能救活不少人。”
眾人這才迴過神來,心中皆是驚異不已,沒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居然是能替代主糧的作物。
這個時代還是以水稻和小麥為主,但是產量卻還遠遠達不到後世的標準,畢竟還沒有雜交水稻這種逆天的作物出世,小農經濟的封建王朝局限性便不難看出來,即便老百姓幾乎都在種糧。
但隨著人口增多,其實已經顯現出了弊病,再加上土地兼並又遇上小冰河期,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和儲備,不僅會影響朝廷根基,同時也會讓社會積弊不前。
雖然番薯的出現並不能完全改變現狀,但至少能活人無數,至少能極大緩解流民的問題。
李兆讓馬小雲在旁邊生起一個火堆,接將幾個紅薯拾掇了一下,就直接丟到火堆的,淡淡的香味便是飄散出來。
“你叫什麽名字?”
“你這件事做得不錯,幫了本王的忙,也會救到不少人,你有可能會青史留名啊。”
顧廷芳微微點頭,能種出替代口糧的作物確實是大功一件,這確實能青史留名的事情。
小老頭卑微的低著頭迴道:“小人聶隆,之前是河南道的,但是現在小人就是水泥村的人,祖祖輩輩都是…”
聶隆說話間已經是淚眼婆娑的模樣,抬起袖子抹了一把眼眶,聽到李兆說自己幫到了忙,聶隆的心裏一時間感慨萬千,水泥村的百姓都想過無數種報答李兆的方式,就比如每次出了糧食他們都會把第一批送到太平園,每天起床後吃飯前都會替李兆祈禱,甚至不少人家裏都掛著李兆的畫像。
聶龍沒想到他這樣的小人物居然能真的幫助到李兆,而且看得出來李兆是真的很喜愛這個名為番薯的東西。
李兆把番薯從火堆裏扒拉出來,李兆顧不得滾燙,內力覆蓋在手上就把番薯掰開,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
周圍的人忍不住吞了口唾沫,沒想到這玩意兒居然僅僅是烤一會兒就能如此美味。
李兆吃了一口,還是熟悉的味道,就連番薯的皮的已經烤得軟糯香甜,眾人也是懷著好奇的心態將烤紅薯放進嘴裏,這新奇的味道和口感瞬間將在場的人征服。
李兆把另一半烤紅薯遞給小老頭:“嚐嚐吧,番薯的做法很多,這個藤還能拿來喂豬,這都是有用的東西,關鍵是這玩意兒的產量高,若是好好種植,畝產幾千斤也不是問題。”
李兆最後這句話確實把眾人給嚇到了,畝產幾千斤?還有如此多的妙用,這確實是寶貝啊!
而且比起小麥和稻子,番薯的種植簡單得多,關鍵是這產量太驚人了,如果這個東西能推廣種植,大唐的流民問題至少能從糧食的問題上得到改善。
李兆拍了拍聶隆的肩膀,親切的說道:“聶大爺,你靠著自己摸索能種出番薯,本王覺得你比起那些隻會之乎者也的讀書人要有用得多。”
聶隆被李兆誇的臉色通紅,不過聶隆還沒有意識到他做的事情有多大的意義,在他看來,他一個普通老百姓哪裏比得上讀書老爺們。
“王爺,小人哪裏比得上讀書的老爺們…小人就隻會種種地。”
李兆心情不錯的笑道:“種地怎麽了?能解決天下人吃飯的問題,種地也能種出天象境!”
啊?啥是天象境?
顧廷芳已經習慣了李兆時不時的胡言亂語,心道,武道哪兒來的什麽天象境?
聶隆見李兆對農作物很感興趣,謹慎的又說道:“王爺,其實主母除了這番薯,還留下了另一種作物,小人也嚐試著種了一下,您要看看嗎?”
已經見到了番薯,李兆其實已經心滿意足,心道,還有什麽東西能震驚到我李某人?
直到孽隆提著一個背簍出來,李兆隨意的看了一眼,再一次不受控製的瞪大眼睛,我勒個去?我還是太年輕了啊!
這他嗎居然是馬鈴薯?土豆!
隨行的護衛立馬跟上去,這些人都很詫異自家主子的反應,要知道很少能在李兆臉上看到如此震驚的神色。
顧廷芳亦是從車上下來,朝馬小雲說道:“你家王爺的腦子不太正常,你看緊他,可別讓他做出什麽傻事。”
這段日子每每聽到關於流民的事情,李兆就會陷入沉思,顧廷芳都看在眼裏,他知道李兆這家夥雖然智多近妖,但卻很容易因為一件事情鑽牛角尖。
每次到了這種時候,其實旁人都沒辦法開解他,隻有靠他自己想出解決辦法,但不可避免就會走進死胡同。
隻見李兆走到田坎邊上,一把將農戶手裏的東西搶過來,使勁一掰就成了兩截。
緊接著就瞳孔閃爍,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
“哈哈哈哈哈,顧前輩,老馬,這是寶貝啊,這是能救人的寶貝啊。”
一眾人皆是看傻了眼,茫然加懵逼的望著李兆。
王爺瘋了?這玩意兒怎麽看也不像是寶貝啊,黑不溜秋的一坨…
李兆將上麵的泥土撥下去,朝麵前已經完全愣住的農戶開口問道:“我問你,這是從哪兒來了?”
眼前的老頭是最早一批在水泥村落戶的流民,自然是見過李兆很多次,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水泥村的天,可以說李兆在水泥村的地位比李明乾這個皇帝還要高。
“王爺…那個,這是之前主母大人帶過來的,說是讓我們試著種種看,我就隨便丟在地裏種了一下,這玩意兒比種糧食方便,而且我還摸索出了種植的辦法。”
聶隆說的主母自然就是秦思思,水泥村和光霧山的人都將秦思思稱作主母大人。
這東西便是秦思思最早住進太平園的時候,從西洋商人手裏買來的新奇作物,後來秦思思沒有時間打理,便把這些東西拿到水泥村讓他們隨意種著看看。
“王爺您別說,這玩意兒倒是產量不少,一畝地出個上千斤都沒有問題,煮熟了就可以吃。”
其實這種作物就是後世廣泛被食用的東西,番薯,有的地方又叫紅苕…
薯類不僅畝產高,而且耐幹旱,對土地的適應性極強。
在正常栽培情況下,紅薯的畝產量通常在6000斤左右,而在高產栽培條件下,產量可以超過斤。
很明顯現在的產量還沒有達到紅薯的極限,不過這小老頭靠著自己的摸索能找到大麵積種植的辦法,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李兆對此也並未吹毛求疵。
李兆笑著說道:“這個叫番薯,這可是好東西啊,這是可以替代主糧的作物,有這個東西,能救活不少人。”
眾人這才迴過神來,心中皆是驚異不已,沒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居然是能替代主糧的作物。
這個時代還是以水稻和小麥為主,但是產量卻還遠遠達不到後世的標準,畢竟還沒有雜交水稻這種逆天的作物出世,小農經濟的封建王朝局限性便不難看出來,即便老百姓幾乎都在種糧。
但隨著人口增多,其實已經顯現出了弊病,再加上土地兼並又遇上小冰河期,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和儲備,不僅會影響朝廷根基,同時也會讓社會積弊不前。
雖然番薯的出現並不能完全改變現狀,但至少能活人無數,至少能極大緩解流民的問題。
李兆讓馬小雲在旁邊生起一個火堆,接將幾個紅薯拾掇了一下,就直接丟到火堆的,淡淡的香味便是飄散出來。
“你叫什麽名字?”
“你這件事做得不錯,幫了本王的忙,也會救到不少人,你有可能會青史留名啊。”
顧廷芳微微點頭,能種出替代口糧的作物確實是大功一件,這確實能青史留名的事情。
小老頭卑微的低著頭迴道:“小人聶隆,之前是河南道的,但是現在小人就是水泥村的人,祖祖輩輩都是…”
聶隆說話間已經是淚眼婆娑的模樣,抬起袖子抹了一把眼眶,聽到李兆說自己幫到了忙,聶隆的心裏一時間感慨萬千,水泥村的百姓都想過無數種報答李兆的方式,就比如每次出了糧食他們都會把第一批送到太平園,每天起床後吃飯前都會替李兆祈禱,甚至不少人家裏都掛著李兆的畫像。
聶龍沒想到他這樣的小人物居然能真的幫助到李兆,而且看得出來李兆是真的很喜愛這個名為番薯的東西。
李兆把番薯從火堆裏扒拉出來,李兆顧不得滾燙,內力覆蓋在手上就把番薯掰開,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
周圍的人忍不住吞了口唾沫,沒想到這玩意兒居然僅僅是烤一會兒就能如此美味。
李兆吃了一口,還是熟悉的味道,就連番薯的皮的已經烤得軟糯香甜,眾人也是懷著好奇的心態將烤紅薯放進嘴裏,這新奇的味道和口感瞬間將在場的人征服。
李兆把另一半烤紅薯遞給小老頭:“嚐嚐吧,番薯的做法很多,這個藤還能拿來喂豬,這都是有用的東西,關鍵是這玩意兒的產量高,若是好好種植,畝產幾千斤也不是問題。”
李兆最後這句話確實把眾人給嚇到了,畝產幾千斤?還有如此多的妙用,這確實是寶貝啊!
而且比起小麥和稻子,番薯的種植簡單得多,關鍵是這產量太驚人了,如果這個東西能推廣種植,大唐的流民問題至少能從糧食的問題上得到改善。
李兆拍了拍聶隆的肩膀,親切的說道:“聶大爺,你靠著自己摸索能種出番薯,本王覺得你比起那些隻會之乎者也的讀書人要有用得多。”
聶隆被李兆誇的臉色通紅,不過聶隆還沒有意識到他做的事情有多大的意義,在他看來,他一個普通老百姓哪裏比得上讀書老爺們。
“王爺,小人哪裏比得上讀書的老爺們…小人就隻會種種地。”
李兆心情不錯的笑道:“種地怎麽了?能解決天下人吃飯的問題,種地也能種出天象境!”
啊?啥是天象境?
顧廷芳已經習慣了李兆時不時的胡言亂語,心道,武道哪兒來的什麽天象境?
聶隆見李兆對農作物很感興趣,謹慎的又說道:“王爺,其實主母除了這番薯,還留下了另一種作物,小人也嚐試著種了一下,您要看看嗎?”
已經見到了番薯,李兆其實已經心滿意足,心道,還有什麽東西能震驚到我李某人?
直到孽隆提著一個背簍出來,李兆隨意的看了一眼,再一次不受控製的瞪大眼睛,我勒個去?我還是太年輕了啊!
這他嗎居然是馬鈴薯?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