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勝算幾何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兆的書房裏橫七豎八的放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桌案上擺著各種寫完了或是未寫完的書稿。
以往李兆若是完全無事的時候,便喜歡在書房裏鼓搗一些感興趣的玩意兒,阿裏商行的新商品都是這麽來的,因此黃大樓每次見到自家主子進書房,黃大樓就會特別激動,這表示,阿裏商行又有銀子進賬了。
除此之外,李兆也會將記憶中那些未曾遺忘的知識謄寫下來,畢竟他不是什麽天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所能記住的東西肯定會越來越少。
書房中,張居正坐在左側,房玄齡和徐賓則是坐在右側。
一個是內閣最年輕的輔臣,吏部尚書;一個是新晉工部右侍郎,總理天下河防工程的一把手;一個則是如今臨安城裏最炙手可熱的衙門,外事部的右侍郎。
張居正閉著眼睛,似乎像是睡著了,不過他哪怕是一動不動,也讓人覺得有種威嚴的壓迫感。
徐賓小聲朝房玄齡說道:“師兄...張大人不喜歡說話嗎?”
外事部幾乎不會跟吏部打什麽交道,雖然徐賓在朝會上見過房玄齡很多次,也知道了房玄齡是自己老師的人。
但徐賓依然對張居正保持著崇拜的心理,畢竟這可是最年輕的內閣大臣,誰不想複刻張居正的仕途生涯。
房玄齡小聲提醒道:“三師弟,謹言慎行,老師要是聽到了,又要罰你做題了。”
隨著吱呀的聲響,李兆緩步走進書房,馬小雲從外麵將房門關起來。
此刻的太平院已經布下了數百個武道高手,還有顧廷芳坐鎮在院子裏,可以說除非是大宗師出手,不然一隻蒼蠅都別想飛進來。
三人同時站起身朝李兆恭敬的抬手。
“臣張居正,參見王爺。”
“學生拜見老師。”
李兆笑著點點頭,走到熟悉的桌案後麵坐下,李兆將桌上的書稿隨意拿了幾張出來。
一邊看一邊開口道:“玄齡,河堤修得怎麽樣了?”
房玄齡當即拱手道:“迴稟老師的話,兩省四州之地已經開始逐步推進河堤修建的工程,不過以當前水泥廠的產量,以及國庫的支出的銀子,想要做到全麵覆蓋還是太難...”
“徐徐圖之便可,水利關係到天下百姓的生計,不可操之過急。”
“學生明白。”
李兆又看了一眼徐賓,隻見這家夥的眼裏都在閃著綠光,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說:老師,快問我,快問我!
李兆笑了笑,罕見的對徐冰露出柔和的神情。
不過這種神情在徐冰看來卻有點毛骨悚然,老師為何看著我笑?老師不應該冷眼看我嗎?難道老師又要懲罰我了?
“徐賓,外事部的事情如何了?”
徐賓低著頭,像是犯了錯的孩子一樣,聲音低沉的開口道。
“迴稟老師,外事部的衙門在入冬之前就能竣工,交易所已經開始正常運行,不過符合信用製度的商賈不算多,如今登記在冊的商行、牙行共計有兩百三十七家。”
李兆點了點頭,他看出徐賓這家夥害怕的神情,不禁暗道,莫非是以前對這學生太苛刻了?
其實徐賓的才能並不比自己另外三個學生差,隻能說是另外三個學生的光環太強了,才導致徐賓不太起眼。
直到徐賓開始接手外事部的事情後,李兆才發現徐賓的才幹,這家夥八麵玲瓏的性格,天生就幹商務的料。
“為師知道你不容易,聽說你都住在外事部了,雖然公事要緊,但也得記得保重身子。”
徐賓愣了愣,這還是老師第一次關心自己,他本以來自己不受老師的待見,沒想到老師其實一直在關注自己...
徐賓抹了把眼角,顫抖的開口道:“老師放心,如今外事部已經深入商賈之中,隻要有足夠的時間,學生一定完成老師的期望,將外事部建立成真正的國之基石。”
李兆朝兩人笑著道:“不必將什麽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盡力就好。”
這還是張居正第一次看到李兆如何教導學生,不禁在心裏感歎,難怪殿下的四位學生皆是被稱為大才,世人皆道是李兆撿到了幾個好學生,卻不知,其實是這四個人遇到了一個好老師。
李兆放下書稿,手指敲打著椅子的扶手,轉頭看向張居正。
“叔大,我不在臨安的時候,可是辛苦你了,想必不少爛攤子都要你收拾。”
這一點房玄齡和徐賓皆是深有體會,他們雖然已經入朝為官,但畢竟沒有根基,雖然有皇上的信任,但難免會被同僚使絆子。
而他們二人能不受幹擾的正常開展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張居正在從中斡旋。
這還不提李兆在外麵搞風搞雨,張居正還得明裏暗裏的給李兆打掩護。
張居正難得露出一絲微笑,拱手道:“臣能為殿下分憂,亦是心甘情願,何談勞苦。”
接著張居正便是深唿了一口氣,臉上的神情亦是變得嚴肅,甚至顯得有些許的沉重。
隻見張居正突然朝著李兆鞠了一躬,接著開口道。
“張居正想問殿下一句話,殿下也要逼宮奪權嗎?”
其實臨安城這些大佬們早就打探了各方的消息,也知道臨安城或許會爆發逼宮造反的事情,但他們能做的事情並不多,畢竟這些文官並沒有實際的兵權。
李兆在這個時間點上迴到臨安,張居正會如此猜測也無可厚非,別人不知道,但他張居正可是清楚,自家這位九殿下可是有著奪取皇位的能力。
李兆沉默了片刻,站起身,走到張居正的身前,將他扶起來。
“叔大,我如果說我沒有覬覦皇位之心,想必叔大也不會信,但現在皇上還活著,我要做的不是爭那張椅子,而是守住這大唐的江山...”
張居正的瞳孔震動,即便是李兆會像其他人那樣趁機搶奪皇位,其實張居正也不會覺得有什麽不妥,畢竟自家的主子也是大唐的皇室血脈,而且他還會想盡辦法幫助李兆上位。
但李兆最後這句守住大唐的江山,卻是讓張居正再次內心震撼。
是居正的格局小了啊,在殿下眼裏,又豈止是那張龍椅,殿下的胸懷是這天下啊,這才是真正的君王!
李兆看著張居正一副即將要老淚縱橫的神情,不禁暗道,叔大...你是不是又想多了?
張居正認真的點頭道:“殿下,是臣眼界太狹隘了,請殿下吩咐,需要臣做什麽!”
對於李兆來說,臨安城內最讓他能放心交托的人,便是這三人,因此李兆才將三人都叫來布局。
李兆平靜的說道:“太子已經調集十二萬州軍,老三也召集了麾下的十萬唐明軍,老二也將十二萬四部驍騎衛暗中抽調,足足三十二萬的大軍,明日就會兵臨臨安城。”
李兆說得很淡定,但聽到這消息的三人卻是沒辦法再淡定了。
雖然他們知道臨安會出事,但卻沒有想到居然會如此恐怖,太子和兩位皇子同時造反,三十二萬的大軍抵達臨安。
即便是心態沉穩的張居正,此時也忍不住臉色凝重。
畢竟十萬西南邊軍已經被調走,如今的臨安城哪裏還有守軍,隻靠著五城兵馬司,怎麽可能擋得住這三十二萬大軍。
李兆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叔大,我需要你去做一件事,去接近一個人。”
張居正疑惑道:“殿下是要讓叔大去接近太子?”
“太子不算什麽,你要接近的人,是李禹...”
這一夜太平院的書房裏都是燈火通明,一個時辰後,這三人才從暗道離開太平院。
李兆獨自一人站在書房門口,一陣寒風刮過,李兆雖然隻穿著一件單衣,但卻並不覺得刺骨。
“九成五的勝算還不夠,至少得九成八才行...”
以往李兆若是完全無事的時候,便喜歡在書房裏鼓搗一些感興趣的玩意兒,阿裏商行的新商品都是這麽來的,因此黃大樓每次見到自家主子進書房,黃大樓就會特別激動,這表示,阿裏商行又有銀子進賬了。
除此之外,李兆也會將記憶中那些未曾遺忘的知識謄寫下來,畢竟他不是什麽天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所能記住的東西肯定會越來越少。
書房中,張居正坐在左側,房玄齡和徐賓則是坐在右側。
一個是內閣最年輕的輔臣,吏部尚書;一個是新晉工部右侍郎,總理天下河防工程的一把手;一個則是如今臨安城裏最炙手可熱的衙門,外事部的右侍郎。
張居正閉著眼睛,似乎像是睡著了,不過他哪怕是一動不動,也讓人覺得有種威嚴的壓迫感。
徐賓小聲朝房玄齡說道:“師兄...張大人不喜歡說話嗎?”
外事部幾乎不會跟吏部打什麽交道,雖然徐賓在朝會上見過房玄齡很多次,也知道了房玄齡是自己老師的人。
但徐賓依然對張居正保持著崇拜的心理,畢竟這可是最年輕的內閣大臣,誰不想複刻張居正的仕途生涯。
房玄齡小聲提醒道:“三師弟,謹言慎行,老師要是聽到了,又要罰你做題了。”
隨著吱呀的聲響,李兆緩步走進書房,馬小雲從外麵將房門關起來。
此刻的太平院已經布下了數百個武道高手,還有顧廷芳坐鎮在院子裏,可以說除非是大宗師出手,不然一隻蒼蠅都別想飛進來。
三人同時站起身朝李兆恭敬的抬手。
“臣張居正,參見王爺。”
“學生拜見老師。”
李兆笑著點點頭,走到熟悉的桌案後麵坐下,李兆將桌上的書稿隨意拿了幾張出來。
一邊看一邊開口道:“玄齡,河堤修得怎麽樣了?”
房玄齡當即拱手道:“迴稟老師的話,兩省四州之地已經開始逐步推進河堤修建的工程,不過以當前水泥廠的產量,以及國庫的支出的銀子,想要做到全麵覆蓋還是太難...”
“徐徐圖之便可,水利關係到天下百姓的生計,不可操之過急。”
“學生明白。”
李兆又看了一眼徐賓,隻見這家夥的眼裏都在閃著綠光,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說:老師,快問我,快問我!
李兆笑了笑,罕見的對徐冰露出柔和的神情。
不過這種神情在徐冰看來卻有點毛骨悚然,老師為何看著我笑?老師不應該冷眼看我嗎?難道老師又要懲罰我了?
“徐賓,外事部的事情如何了?”
徐賓低著頭,像是犯了錯的孩子一樣,聲音低沉的開口道。
“迴稟老師,外事部的衙門在入冬之前就能竣工,交易所已經開始正常運行,不過符合信用製度的商賈不算多,如今登記在冊的商行、牙行共計有兩百三十七家。”
李兆點了點頭,他看出徐賓這家夥害怕的神情,不禁暗道,莫非是以前對這學生太苛刻了?
其實徐賓的才能並不比自己另外三個學生差,隻能說是另外三個學生的光環太強了,才導致徐賓不太起眼。
直到徐賓開始接手外事部的事情後,李兆才發現徐賓的才幹,這家夥八麵玲瓏的性格,天生就幹商務的料。
“為師知道你不容易,聽說你都住在外事部了,雖然公事要緊,但也得記得保重身子。”
徐賓愣了愣,這還是老師第一次關心自己,他本以來自己不受老師的待見,沒想到老師其實一直在關注自己...
徐賓抹了把眼角,顫抖的開口道:“老師放心,如今外事部已經深入商賈之中,隻要有足夠的時間,學生一定完成老師的期望,將外事部建立成真正的國之基石。”
李兆朝兩人笑著道:“不必將什麽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盡力就好。”
這還是張居正第一次看到李兆如何教導學生,不禁在心裏感歎,難怪殿下的四位學生皆是被稱為大才,世人皆道是李兆撿到了幾個好學生,卻不知,其實是這四個人遇到了一個好老師。
李兆放下書稿,手指敲打著椅子的扶手,轉頭看向張居正。
“叔大,我不在臨安的時候,可是辛苦你了,想必不少爛攤子都要你收拾。”
這一點房玄齡和徐賓皆是深有體會,他們雖然已經入朝為官,但畢竟沒有根基,雖然有皇上的信任,但難免會被同僚使絆子。
而他們二人能不受幹擾的正常開展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張居正在從中斡旋。
這還不提李兆在外麵搞風搞雨,張居正還得明裏暗裏的給李兆打掩護。
張居正難得露出一絲微笑,拱手道:“臣能為殿下分憂,亦是心甘情願,何談勞苦。”
接著張居正便是深唿了一口氣,臉上的神情亦是變得嚴肅,甚至顯得有些許的沉重。
隻見張居正突然朝著李兆鞠了一躬,接著開口道。
“張居正想問殿下一句話,殿下也要逼宮奪權嗎?”
其實臨安城這些大佬們早就打探了各方的消息,也知道臨安城或許會爆發逼宮造反的事情,但他們能做的事情並不多,畢竟這些文官並沒有實際的兵權。
李兆在這個時間點上迴到臨安,張居正會如此猜測也無可厚非,別人不知道,但他張居正可是清楚,自家這位九殿下可是有著奪取皇位的能力。
李兆沉默了片刻,站起身,走到張居正的身前,將他扶起來。
“叔大,我如果說我沒有覬覦皇位之心,想必叔大也不會信,但現在皇上還活著,我要做的不是爭那張椅子,而是守住這大唐的江山...”
張居正的瞳孔震動,即便是李兆會像其他人那樣趁機搶奪皇位,其實張居正也不會覺得有什麽不妥,畢竟自家的主子也是大唐的皇室血脈,而且他還會想盡辦法幫助李兆上位。
但李兆最後這句守住大唐的江山,卻是讓張居正再次內心震撼。
是居正的格局小了啊,在殿下眼裏,又豈止是那張龍椅,殿下的胸懷是這天下啊,這才是真正的君王!
李兆看著張居正一副即將要老淚縱橫的神情,不禁暗道,叔大...你是不是又想多了?
張居正認真的點頭道:“殿下,是臣眼界太狹隘了,請殿下吩咐,需要臣做什麽!”
對於李兆來說,臨安城內最讓他能放心交托的人,便是這三人,因此李兆才將三人都叫來布局。
李兆平靜的說道:“太子已經調集十二萬州軍,老三也召集了麾下的十萬唐明軍,老二也將十二萬四部驍騎衛暗中抽調,足足三十二萬的大軍,明日就會兵臨臨安城。”
李兆說得很淡定,但聽到這消息的三人卻是沒辦法再淡定了。
雖然他們知道臨安會出事,但卻沒有想到居然會如此恐怖,太子和兩位皇子同時造反,三十二萬的大軍抵達臨安。
即便是心態沉穩的張居正,此時也忍不住臉色凝重。
畢竟十萬西南邊軍已經被調走,如今的臨安城哪裏還有守軍,隻靠著五城兵馬司,怎麽可能擋得住這三十二萬大軍。
李兆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叔大,我需要你去做一件事,去接近一個人。”
張居正疑惑道:“殿下是要讓叔大去接近太子?”
“太子不算什麽,你要接近的人,是李禹...”
這一夜太平院的書房裏都是燈火通明,一個時辰後,這三人才從暗道離開太平院。
李兆獨自一人站在書房門口,一陣寒風刮過,李兆雖然隻穿著一件單衣,但卻並不覺得刺骨。
“九成五的勝算還不夠,至少得九成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