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大遼聯合金夏糾集五十萬大軍,從西涼西麵大兵壓境。


    西涼那時的國力雖然鼎盛,但麵對突如其來的戰爭亦是措手不及。


    在接連丟失七座城池一州之地後,奈何小皇帝卻是執意不願換將,隻是不斷的往西麵兩州之地加派兵馬。


    但西涼在抵禦兩國大軍之時,卻是不得不防備南麵的大唐,若是形成三國夾擊之勢,那西涼此番即便能守住國門,那也絕對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後武穆太後才直接使用手上的權力將原本的前線武將換成了,彼時還不是西涼大將軍的耶律齊。


    耶律齊那時雖不過三十多歲,但已經是初露鋒芒,在趕往前線之後便是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將丟失的一州之地收複。


    同時耶律齊也明白若是不分化兩國的關係,西涼在正麵戰場上依然會寸步難行。


    在此關頭,武穆太後下達了一道指令,命耶律齊在守住關隘的同時,親自帶兵十八萬避開正麵戰場,繞道清涼山西出金夏,奇襲金夏的大後方。


    雖是兵行險招,但卻是讓金夏一時間不敢再繼續進攻西涼,當即便是班師迴朝。


    剩下的大遼眼看金夏已經退了,也明白再拖下去也無非是繼續浪費糧草,在半月後便也全線撤軍。


    就在眾人皆以為此事已經萬無任何意外之時,耶律齊所率領的十八萬兵馬在撤迴西涼之時,卻是遭到了大遼的埋伏。


    而埋伏的地方竟然是在距離西涼不過百裏的一處峽穀,陰愁澗...


    十萬隴右軍,八萬涼莽鐵騎,可以說是西涼手中最為精銳的力量,但麵對占據了天時地利的大遼軍隊,這十八萬西涼軍便是在陰愁澗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雖然最後耶律齊帶著小部分的人馬逃出來,但這一戰終究是讓西涼大傷元氣,亦是西涼自開國以來最慘痛的敗仗。


    此事亦是在西涼朝堂上議論了許久,畢竟耶律齊撤迴西涼的行兵路線極為隱秘,大遼絕不可能有所察覺。


    對此不少人說是因為巧合,剛好碰上了撤軍的大遼。


    但這個說法卻顯得極為可笑,大遼的軍隊在陰愁澗可是提前布下了天羅地網,這哪裏像是巧合?


    唯一的可能就是,西涼內部有人給大遼提供了消息...有人當了國賊...


    後續典衛司迫於朝堂和民間的壓力,便開始徹查此事,但很快這件事情又被武穆太後叫停。


    典衛司也隻是對外宣稱,消息並非是西涼內部走漏,而是金夏的校事府暗中查到了撤軍的路線。


    這個結果不管是真是假,在小皇帝和武穆太後皆是認可之後,其他人也不敢再有任何說法。


    時間迴到此時此刻,馬逢春已然讓手下的士兵打開城門,將大唐使團迎進長陽關。


    使團內的官員皆是好奇,不知武陽王到底跟這馬逢春說了什麽,對方居然會如此輕易就妥協?至於打斷西涼國旗的事情,馬逢春甚至沒有再提起一句,就像是當作什麽都沒有發生。


    而後李兆單獨和馬逢春進了城內一座酒樓,所有人皆無法靠近,隻能看見兩人在交談什麽,而馬逢春臉上的神色卻是越來越難看。


    靠在馬車窗戶口的顧廷芳微微睜開眼睛,朝二樓望了一眼,以他宗師的武道修為,在這樣的距離下,他想要聽到兩人的交談內容自然是很輕易。


    不過饒是顧廷芳在聽了李兆所說的話之後,臉上亦是浮現一抹凝重的神情。


    接著便將車簾放下,不再去關注兩人,微微搖頭道:“誰能猜到...這所謂的西涼國賊竟然是...唉,罷了,與老頭子無關。”


    半個時辰後,李兆從酒樓下來,徑直上了馬車,接著便吩咐使團離開長陽關。


    馬逢春也沒有讓手下的士兵再做任何刁難的事情,不過在李兆離開之後,馬逢春則是一個人坐在酒樓上,久久沒有任何動作。


    馬逢春的瞳孔微微顫抖,握著酒杯的手亦是在震動,片刻後,酒杯突然破碎。


    馬逢春恍惚之間才迴過神來,剛才李兆對他說的話,無異於是晴天霹靂,他根本無法接受李兆所說的事實。


    雖然馬逢春這個人情商不高,但不代表完全沒有智商,況且他當時便是隴右軍的遊騎將軍,自然是更清楚李兆所說的話有幾分真假。


    馬逢春抬起頭看向樓外的天空,萬裏無雲,陽光很刺眼,恍惚間,馬逢春仿佛看到了無數浴血奮戰的同袍。


    “馬將軍,您快走,我們墊後!”


    “將軍,求您了,你走吧,來不及了!”


    “將軍,我們不怕死...”


    馬逢春隻覺得眼眶有些許濕潤,不過很快便從平複了心緒。


    不管這個武陽王所說的話有幾分真幾分假,但馬逢春已經可以篤定,那就是當初走漏撤軍路線的,絕不是金夏的校事府,而是西涼內部,某個身居高位之人。


    其實李兆剛才已經將那個人的說分說得差不多了,奈何馬逢春依然不願意相信。


    亦或是馬逢春已經相信了,隻是他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副將慌忙從樓下趕上來,見馬逢春依然坐在那裏一動不動,連忙走上前:“將軍?那武陽王可是對您動手了?您是不是受傷了?”


    雖然自家將軍很多時候腦子不太夠用,但長陽關的守軍卻是十分尊敬馬逢春,至少這位馬將軍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馬逢春悵然若失的流露出一抹笑容,不過這笑容卻是比哭還要難看。


    “許副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你怎麽看...”


    副將疑惑的迴道:“此話自然是說得有理,將軍為何突然這麽問?”


    馬逢春苦澀的搖搖頭,這句話便是李兆在離開前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馬將軍,可曾聽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言盡於此,將軍自行打算吧...”


    大唐使團離開長陽關之後繼續朝北前行,掐算日子已經是臨近西涼的祭天大典。


    李兆便是吩咐下去,不必在各處城池停歇,徑直朝著長安而去。


    使團內的官員如今倒是對李兆更加恭敬,這種恭敬不僅是表麵上,而是發自內心。


    長陽關一事本來以為會鬧得不可收拾,但卻被武陽王如此輕易化解,這般手段不得不讓人歎服。


    馬車內,李兆繼續閉目凝神的運轉一氣化三清,嚐試著將武道修為提升到七品。


    顧廷芳放下酒壺,緩緩開口道:“小子,你剛才跟馬逢春所說的話,是你編的,還是真的?”


    李兆睜開眼睛,微笑道:“顧前輩以為呢?其實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並不重要,這天下的事情本就說不清楚,更何況這件事情還牽扯到西涼的國本根基...”


    顧廷芳點了點頭,自是認可李兆的話,畢竟他曾是一國的太子,如何不知道這其中的深淺。


    “西涼這個小皇帝倒是有些出乎老頭子的意料啊...想起來八年前他也才七歲,一個七歲的小娃娃,竟然能做出如此決定...”


    李兆在此閉上眼睛,隨口迴道:“天家無情,對親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對外人了,十八萬大軍看起來很多,其實也不過是周折裏的幾個字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烤魚加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烤魚加麵並收藏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