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有坑,我踩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安城外
東城門早就被錦衣衛戒嚴,高忠賢帶著一幫皇宮內侍,以及數百名金吾衛等候在此處。
不少百姓都駐足在外圍,在場的人皆是知道今日東城戒嚴就是為了迎接九皇子。
畢竟九皇子可是這次平定西北之亂的功臣,能享受此番待遇也是理所應當的。
雖然還是有不少人覺得李兆在西北所行之事,純粹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認為能平定西北都是全靠魏國公,而李兆隻是在其中打醬油的角色,如果不是仗著皇帝的寵信,李兆怎麽可能得到如此大的功勞。
這幫人大部分都是儒家學子,而更多的百姓則是覺得九皇子乃是宅心仁厚之人,皆是在心裏崇敬這位皇子。
畢竟阿裏商行可是在民間開了不少的善堂,和李蘇荷不一樣,李兆名下這些善堂都不是為了走私,也不是為了洗錢,純粹是李兆偶然間想要做點善事,畢竟眼紅阿裏商行生意的人太多了,給阿裏商行在民間積攢百姓的口碑,便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在人群的一角,還有數百名從光霧山趕來的水泥村村民,那些讀書人都離這些村民遠遠的。
剛才有人說李兆的壞話,便是被這幫村民盯上,當場便被罵的狗血淋頭,要不是有不少臨安府的衙役在周圍,隻怕是這個讀書人會被直接打成豬頭。
在水泥村這幫村民眼中,李兆就是不可侵犯的存在,誰敢對李兆不利,那他們就敢拚命。
這一年時間水泥村又是招攬了五千多流民,眼下光霧山已經有一萬多口子人,兩千多戶,皆是在光霧山安頓下來,其中大部分人都進入了水泥廠或者是建築公司。
李兆迴臨安的事情原本十分低調,就在前兩日,卻是不知道誰傳出了風聲。
李明乾知道這件事後,便是命高忠賢大張旗鼓的將李兆接入宮中,將李兆行蹤暴露出來的人雖然不知道想要做什麽,但與其遮遮掩掩的,李明乾覺得還不如將計就計。
黑色馬車從官道上駛來,緩緩在城門處停下來。
高忠賢當即熱情的迎上去,臉上的笑容可以說要多諂媚有多諂媚,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馬車裏坐著當今的天子。
“奴才高忠賢,奉陛下旨意,接九殿下入宮。”
李兆將頭從車窗探出來,看見高忠賢點頭哈腰的模樣,嘴角笑了笑。
這老太監一直以來的表現都還算不錯,自己離開臨安之後,關於朝堂上下的情報幾乎都是來自於東廠。
畢竟毛冀那家夥是個死腦筋,錦衣衛並不會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事。
相反這高忠賢就很懂事,隻要是李兆提出的事情,高忠賢那都是辦的明明白白,而且從來都不求任何賞賜,把作為奴才的身份和態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有時候連李兆都不禁感歎,難怪高忠賢這廝在原著中能安享晚年,哪怕是老二最後也因有種種原因沒有殺他,而他讓高忠賢去守了皇陵,不愧是能侍奉李明乾幾十載的內官之首。
還未行至臨安城之前,李兆便是收到了東廠的密信,說是自己的行蹤被人暴露。
對此李兆也是猜測了不少,但畢竟臨安城裏想要針對自己的,就豈止一個人,李兆倒是也猜不準到底是誰。
雖然自己此行一路上都很低調,但在進入池州地界之後,顧廷芳便是發現了有人跟蹤的痕跡。
隻是李兆並未將這些尾巴剪掉,反正自己已經離開西北一段時間,也算是讓那些人措手不及了,眼下也不用再去刻意藏匿自己的行蹤。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既來之,則安之。
李兆笑著說道:“辛苦高公公了。”
高忠賢佝僂著拱手,同樣是笑著迴道:“殿下一路奔波才是辛苦了,陛下可是時常念叨殿下,奴才能再見到殿下,這心裏也是萬分的高興呢。”
就在這時,一行數百人的車隊從另一條官道上浩浩蕩蕩的行進而來。
一輛金銀交織,雕刻著雲紋和鳳凰的馬車出現在視野中,車前的儀仗亦是氣勢淩人。
李兆看著車隊裏那麵饕餮紋的旗幟,開口朝高忠賢問道:“金夏皇室來人了?”
高忠賢走到馬車前,臉上露出些許疑惑之色:“今日確實是金夏三皇子抵達臨安的時間,不過禮部那邊將這金夏三皇子安排在北門入城,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李兆微微一笑,喃喃道:“禮部?我看是有人想要給我找麻煩啊。”
能掐準自己進城的時間,又能剛好讓金夏三皇子碰上自己,這種事情怎麽可能是偶然。
禮部作為六部之一,其權柄並不如其他五部,自己那幾個兄弟也沒有將手過於深入禮部。
不過李兆卻是知道有一個人與禮部諸多官員關係匪淺,那就是大公主李蘇荷。
正因為禮部沒有太多人爭奪,李蘇荷便是另辟蹊徑,扶持了不少自己的心腹進入禮部。
好歹也是六部之一,如此一來李蘇荷也算是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小團夥。
看來我的這個姐姐是想要在我入臨安之前,就給我一個下馬威啊。
高忠賢的臉上浮現一抹陰沉之色,他亦是能看出這是有人在針對九皇子,隻是陛下派自己來接人,若是鬧出什麽事情,那遭殃的還不是自己。
“殿下,您先進城吧,這邊的事情奴才來處理。”
李兆卻是沒有讓馬車進城,反而是從車上走下來,站在原地,看著金夏的車隊越來越近。
高忠賢當然看不懂李兆的這番操作,尷尬的問道:“殿下,您這是?”
李兆平靜的開口道:“既然有人搭了戲台子,這出戲我便如她所願的唱一唱,不然豈不是辜負了別人的一番美意。”
高忠賢苦澀的笑了笑,心道,這位九殿下果然是不能以常理度之,別人對這種無妄之災都是避之不及,他倒好,還要主動湊上去...
不過李兆既然已經開口道,那他便也隻能在一旁陪著,隻能祈禱這位金夏的三皇子不要招惹九殿下了。
對於李兆來說,這一次迴臨安,與自己第一次來臨安,已經是完全不同的處境。
在很多人眼中,自己已經不是那個天下第一紈絝皇子,而是將自己視為眼中釘。
李兆喜歡藏拙,也不願過於出風頭,但有些時候,卻是必須要露出鋒芒,哪怕是刻意為之,也必須讓那些想要對自己圖謀不軌的人明白,老子不是那麽好惹的...
這個金夏三皇子,就是自己入臨安城的墊腳石,殺雞儆猴的雞...
金夏的車隊抵達城門口,一個金夏官員便是囂張跋扈的走上來。
朝高忠賢便是訓斥道:“你們大唐是什麽意思,怎麽此處還有旁人在,不知道我金夏三皇子要從此地入城嗎?這就是你們大唐的待客之道?”
此時李兆穿著一身簡單的白衣,再加上李兆的黑色馬車,除了外觀精致以外,也沒有任何代表身份的圖案,自然是不被這金夏官員放在眼中。
高忠賢的額頭上冒出一層冷汗,謹慎的看了一眼李兆。
心裏忍不住問候這個金夏官員的母親,這家夥怎麽一上來就得罪九殿下?事後一定要讓東廠的番子把這家夥給殺了...算了,好歹是金夏的使臣,就放他一馬,閹掉吧。
高忠賢咳嗽了兩聲,佝僂的身子也是站得筆直,冷眼看向金夏官員。
“我乃大唐司禮監掌印,我朝禮部的文書你們沒看嗎?讓你們從北門入城,此地是東門,你們金夏的人是不識字嗎?”
金夏官員微微皺眉,不過依然沒有鬆口,強硬的迴道。
“文書上就是說東門,本官看來,就是你們大唐想要羞辱我金夏的皇子,而且此處竟然是就派了一個內官來迎接,簡直就是看不起我金夏,如此行徑,難道大唐是想與金夏開戰嗎?”
李兆心裏一陣無語,暗道,這些使臣是不是都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動不動就要開戰,感情這開戰就像是吃飯一樣簡單嗎?
那輛金銀交織的馬車門拉開,一個華服男子從中走出來,臉色不悅的朝李兆看了一眼。
而李兆則是微笑著朝對方點點頭,雖然李兆的臉上帶著笑意,但華服男子的直覺告訴他,眼前這個人,不好惹...
金夏三皇子?李兆心道,你不認識我,我可是了解你啊。
此人名叫拓跋真,在金夏皇帝的四個兒子裏麵,這拓跋真算是最有能力的一個,不過金夏那個太子乃是皇後獨子,雖然沒啥本事,不過也還算是良才,再加上金夏還有一個權柄不弱於皇帝的秦王,可以說金夏這皇室的爭鬥比起大唐也好不了多少。
如此看來,拓跋真想要成為金夏的皇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著中拓跋真也確實沒能繼任皇位,最後為了抵禦大唐討伐西涼,拓跋真率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死在了那座邊城之中。
金夏官員走到拓跋真身旁,小聲的嘀咕了幾句。
拓跋真歎了口氣,接著道:“想必是兩國的文書交接出了問題,我此番來大唐是為了和談,不能節外生枝。”
金夏官員卻是搖頭道:“殿下,這可不是小事情,這關係到我金夏的臉麵,若是咱們這個時候就矮人一頭,那進城見了大唐皇帝,那便是更加會被人看輕。”
拓跋真雖然不願在此地鬧出麻煩,但也覺得這文官所說的話在理,便是點了點頭。
有了自家主子的同意,這名官員便是比剛才更加囂張。
朝身後的儀仗隊揮揮手,整個車隊都往前壓上來,但卻沒有要動身進城的舉動。
金夏官員指了指高忠賢:“這位公公,麻煩通報一聲禮部,馬上來此地迎接我金夏的皇子。”
接著又用戲謔的眼神看向一旁的李兆。
“還有,你的馬車擋住了我金夏的車隊,我要你馬上跪到我朝三皇子麵前,磕頭認錯!”
李兆倒是沒有絲毫情緒波動,反而是高忠賢已經被嚇得腿軟了。
金夏官員看著高忠賢一副害怕的模樣,心裏更加得意,暗道,果然這些人還是畏懼自己的身份,看看這太監,好歹也是司禮監的內官之首,居然被嚇成這個樣子。
這下自己也算是替金夏長臉了,等迴去金夏之後,肯定會得到封賞,說不好還能升官。
李兆掏了掏耳朵,眯著眼睛問道:“高公公,他剛才是不是讓我磕頭認錯?”
高忠賢顫巍巍的開口迴道:“殿下...您要冷靜啊...”
東城門早就被錦衣衛戒嚴,高忠賢帶著一幫皇宮內侍,以及數百名金吾衛等候在此處。
不少百姓都駐足在外圍,在場的人皆是知道今日東城戒嚴就是為了迎接九皇子。
畢竟九皇子可是這次平定西北之亂的功臣,能享受此番待遇也是理所應當的。
雖然還是有不少人覺得李兆在西北所行之事,純粹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認為能平定西北都是全靠魏國公,而李兆隻是在其中打醬油的角色,如果不是仗著皇帝的寵信,李兆怎麽可能得到如此大的功勞。
這幫人大部分都是儒家學子,而更多的百姓則是覺得九皇子乃是宅心仁厚之人,皆是在心裏崇敬這位皇子。
畢竟阿裏商行可是在民間開了不少的善堂,和李蘇荷不一樣,李兆名下這些善堂都不是為了走私,也不是為了洗錢,純粹是李兆偶然間想要做點善事,畢竟眼紅阿裏商行生意的人太多了,給阿裏商行在民間積攢百姓的口碑,便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在人群的一角,還有數百名從光霧山趕來的水泥村村民,那些讀書人都離這些村民遠遠的。
剛才有人說李兆的壞話,便是被這幫村民盯上,當場便被罵的狗血淋頭,要不是有不少臨安府的衙役在周圍,隻怕是這個讀書人會被直接打成豬頭。
在水泥村這幫村民眼中,李兆就是不可侵犯的存在,誰敢對李兆不利,那他們就敢拚命。
這一年時間水泥村又是招攬了五千多流民,眼下光霧山已經有一萬多口子人,兩千多戶,皆是在光霧山安頓下來,其中大部分人都進入了水泥廠或者是建築公司。
李兆迴臨安的事情原本十分低調,就在前兩日,卻是不知道誰傳出了風聲。
李明乾知道這件事後,便是命高忠賢大張旗鼓的將李兆接入宮中,將李兆行蹤暴露出來的人雖然不知道想要做什麽,但與其遮遮掩掩的,李明乾覺得還不如將計就計。
黑色馬車從官道上駛來,緩緩在城門處停下來。
高忠賢當即熱情的迎上去,臉上的笑容可以說要多諂媚有多諂媚,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馬車裏坐著當今的天子。
“奴才高忠賢,奉陛下旨意,接九殿下入宮。”
李兆將頭從車窗探出來,看見高忠賢點頭哈腰的模樣,嘴角笑了笑。
這老太監一直以來的表現都還算不錯,自己離開臨安之後,關於朝堂上下的情報幾乎都是來自於東廠。
畢竟毛冀那家夥是個死腦筋,錦衣衛並不會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事。
相反這高忠賢就很懂事,隻要是李兆提出的事情,高忠賢那都是辦的明明白白,而且從來都不求任何賞賜,把作為奴才的身份和態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有時候連李兆都不禁感歎,難怪高忠賢這廝在原著中能安享晚年,哪怕是老二最後也因有種種原因沒有殺他,而他讓高忠賢去守了皇陵,不愧是能侍奉李明乾幾十載的內官之首。
還未行至臨安城之前,李兆便是收到了東廠的密信,說是自己的行蹤被人暴露。
對此李兆也是猜測了不少,但畢竟臨安城裏想要針對自己的,就豈止一個人,李兆倒是也猜不準到底是誰。
雖然自己此行一路上都很低調,但在進入池州地界之後,顧廷芳便是發現了有人跟蹤的痕跡。
隻是李兆並未將這些尾巴剪掉,反正自己已經離開西北一段時間,也算是讓那些人措手不及了,眼下也不用再去刻意藏匿自己的行蹤。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既來之,則安之。
李兆笑著說道:“辛苦高公公了。”
高忠賢佝僂著拱手,同樣是笑著迴道:“殿下一路奔波才是辛苦了,陛下可是時常念叨殿下,奴才能再見到殿下,這心裏也是萬分的高興呢。”
就在這時,一行數百人的車隊從另一條官道上浩浩蕩蕩的行進而來。
一輛金銀交織,雕刻著雲紋和鳳凰的馬車出現在視野中,車前的儀仗亦是氣勢淩人。
李兆看著車隊裏那麵饕餮紋的旗幟,開口朝高忠賢問道:“金夏皇室來人了?”
高忠賢走到馬車前,臉上露出些許疑惑之色:“今日確實是金夏三皇子抵達臨安的時間,不過禮部那邊將這金夏三皇子安排在北門入城,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李兆微微一笑,喃喃道:“禮部?我看是有人想要給我找麻煩啊。”
能掐準自己進城的時間,又能剛好讓金夏三皇子碰上自己,這種事情怎麽可能是偶然。
禮部作為六部之一,其權柄並不如其他五部,自己那幾個兄弟也沒有將手過於深入禮部。
不過李兆卻是知道有一個人與禮部諸多官員關係匪淺,那就是大公主李蘇荷。
正因為禮部沒有太多人爭奪,李蘇荷便是另辟蹊徑,扶持了不少自己的心腹進入禮部。
好歹也是六部之一,如此一來李蘇荷也算是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小團夥。
看來我的這個姐姐是想要在我入臨安之前,就給我一個下馬威啊。
高忠賢的臉上浮現一抹陰沉之色,他亦是能看出這是有人在針對九皇子,隻是陛下派自己來接人,若是鬧出什麽事情,那遭殃的還不是自己。
“殿下,您先進城吧,這邊的事情奴才來處理。”
李兆卻是沒有讓馬車進城,反而是從車上走下來,站在原地,看著金夏的車隊越來越近。
高忠賢當然看不懂李兆的這番操作,尷尬的問道:“殿下,您這是?”
李兆平靜的開口道:“既然有人搭了戲台子,這出戲我便如她所願的唱一唱,不然豈不是辜負了別人的一番美意。”
高忠賢苦澀的笑了笑,心道,這位九殿下果然是不能以常理度之,別人對這種無妄之災都是避之不及,他倒好,還要主動湊上去...
不過李兆既然已經開口道,那他便也隻能在一旁陪著,隻能祈禱這位金夏的三皇子不要招惹九殿下了。
對於李兆來說,這一次迴臨安,與自己第一次來臨安,已經是完全不同的處境。
在很多人眼中,自己已經不是那個天下第一紈絝皇子,而是將自己視為眼中釘。
李兆喜歡藏拙,也不願過於出風頭,但有些時候,卻是必須要露出鋒芒,哪怕是刻意為之,也必須讓那些想要對自己圖謀不軌的人明白,老子不是那麽好惹的...
這個金夏三皇子,就是自己入臨安城的墊腳石,殺雞儆猴的雞...
金夏的車隊抵達城門口,一個金夏官員便是囂張跋扈的走上來。
朝高忠賢便是訓斥道:“你們大唐是什麽意思,怎麽此處還有旁人在,不知道我金夏三皇子要從此地入城嗎?這就是你們大唐的待客之道?”
此時李兆穿著一身簡單的白衣,再加上李兆的黑色馬車,除了外觀精致以外,也沒有任何代表身份的圖案,自然是不被這金夏官員放在眼中。
高忠賢的額頭上冒出一層冷汗,謹慎的看了一眼李兆。
心裏忍不住問候這個金夏官員的母親,這家夥怎麽一上來就得罪九殿下?事後一定要讓東廠的番子把這家夥給殺了...算了,好歹是金夏的使臣,就放他一馬,閹掉吧。
高忠賢咳嗽了兩聲,佝僂的身子也是站得筆直,冷眼看向金夏官員。
“我乃大唐司禮監掌印,我朝禮部的文書你們沒看嗎?讓你們從北門入城,此地是東門,你們金夏的人是不識字嗎?”
金夏官員微微皺眉,不過依然沒有鬆口,強硬的迴道。
“文書上就是說東門,本官看來,就是你們大唐想要羞辱我金夏的皇子,而且此處竟然是就派了一個內官來迎接,簡直就是看不起我金夏,如此行徑,難道大唐是想與金夏開戰嗎?”
李兆心裏一陣無語,暗道,這些使臣是不是都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動不動就要開戰,感情這開戰就像是吃飯一樣簡單嗎?
那輛金銀交織的馬車門拉開,一個華服男子從中走出來,臉色不悅的朝李兆看了一眼。
而李兆則是微笑著朝對方點點頭,雖然李兆的臉上帶著笑意,但華服男子的直覺告訴他,眼前這個人,不好惹...
金夏三皇子?李兆心道,你不認識我,我可是了解你啊。
此人名叫拓跋真,在金夏皇帝的四個兒子裏麵,這拓跋真算是最有能力的一個,不過金夏那個太子乃是皇後獨子,雖然沒啥本事,不過也還算是良才,再加上金夏還有一個權柄不弱於皇帝的秦王,可以說金夏這皇室的爭鬥比起大唐也好不了多少。
如此看來,拓跋真想要成為金夏的皇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著中拓跋真也確實沒能繼任皇位,最後為了抵禦大唐討伐西涼,拓跋真率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死在了那座邊城之中。
金夏官員走到拓跋真身旁,小聲的嘀咕了幾句。
拓跋真歎了口氣,接著道:“想必是兩國的文書交接出了問題,我此番來大唐是為了和談,不能節外生枝。”
金夏官員卻是搖頭道:“殿下,這可不是小事情,這關係到我金夏的臉麵,若是咱們這個時候就矮人一頭,那進城見了大唐皇帝,那便是更加會被人看輕。”
拓跋真雖然不願在此地鬧出麻煩,但也覺得這文官所說的話在理,便是點了點頭。
有了自家主子的同意,這名官員便是比剛才更加囂張。
朝身後的儀仗隊揮揮手,整個車隊都往前壓上來,但卻沒有要動身進城的舉動。
金夏官員指了指高忠賢:“這位公公,麻煩通報一聲禮部,馬上來此地迎接我金夏的皇子。”
接著又用戲謔的眼神看向一旁的李兆。
“還有,你的馬車擋住了我金夏的車隊,我要你馬上跪到我朝三皇子麵前,磕頭認錯!”
李兆倒是沒有絲毫情緒波動,反而是高忠賢已經被嚇得腿軟了。
金夏官員看著高忠賢一副害怕的模樣,心裏更加得意,暗道,果然這些人還是畏懼自己的身份,看看這太監,好歹也是司禮監的內官之首,居然被嚇成這個樣子。
這下自己也算是替金夏長臉了,等迴去金夏之後,肯定會得到封賞,說不好還能升官。
李兆掏了掏耳朵,眯著眼睛問道:“高公公,他剛才是不是讓我磕頭認錯?”
高忠賢顫巍巍的開口迴道:“殿下...您要冷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