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出西北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初開,已經是冰雪消融之後,蘭銀城內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來往此地行商之人比起以前還要多出數倍。
在新政落實之後,就連西北最底層的百姓都開始從事與商事相關的行當,有了阿裏商行和內務府的存在,關內的諸多牙行和商行也紛紛來到西北開設店鋪。
一輛馬車從阿裏商行的後門駛出,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一路朝著蘭銀城外而去。
澹台白秋靠在窗戶邊上,一隻手撫著羊脂白玉般細膩的臉頰上。
比起當初剛到西北之時,眼下這些百姓臉上的笑容已經截然不同。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就連身處其中的澹台白秋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一開始她以為李兆平定西北之後,西北的百姓也會遭受不少牽連,但現在看來,李兆不管做什麽事情,其實都為西北的百姓留了一條生路。
留一條生路,看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澹台白秋卻是知道,這並非是一句話那般容易辦到。
澹台白秋迴過頭看向李兆,隻見李兆也是靠在窗邊,看著街上的形形色色。
於是從懷裏又掏出熟悉的油紙包,裏麵裝著精致的糕點。
“李富貴,吃糕點嗎?”
李兆迴過神來,笑著拿起一塊糕點:“要跟我迴臨安城嗎?”
澹台白秋卻是沒有迴答李兆的這個問題,隻是自顧自的咀嚼著糕點,認真的朝李兆開口道:“李富貴,你真的很厲害,比大宗師還要厲害。”
對於澹台白秋突如其來的誇獎,李兆忍不住愣了愣。
一旁的顧廷芳卻是打趣道:“白秋丫頭說得倒是沒錯,在有些事情上,這小子確實比大宗師還要厲害。”
秦思思笑而不語的整理著手中的書信。
眼下秦思思幾乎已經承擔了李兆所有的書信工作,不管是來自臨安的,還是來自江南的,亦或是現在的西北,就連李兆都有些佩服秦思思的工作能力,心中不僅感歎,這女人果然是就是天生當特務頭子的材料。
一個聲音出現在李兆的耳畔。
“小師弟,貧道迴道宗與師父複命了,日後若是有事情,盡管飛書到道宗,對了,有時間迴來看看師父。”
一刹那的間隙,李兆在空中瞥見了一抹穿著灰色道袍的身影,轉瞬即逝。
其實不必丘處機說,李兆也會去道宗看張太清,畢竟這可是他親爺爺,隻是一想到老爺子被幾位大宗師聯手禁足在山上,心裏便是有些憤怒。
爺爺啊,等孫子我再謀劃一番,必然把您迎下山,誰也攔不住。
顧廷芳察覺到丘處機的氣息,無奈的搖搖頭。
“或許丘處機比老頭子更有機會邁入大宗師之境,唉,有些鬱悶啊。”
李兆隻是笑著點點頭,畢竟他是知道原著的,丘處機確實會成就大宗師,而顧廷芳雖然被稱為大宗師之下第一人,但終其一生卻是沒能踏入大宗師的境界。
馬車駛出蘭銀城後,剛剛拐上官道,馬車便突然停下來。
馬小雲打開車門,將腦袋探進來:“殿下,有人來送行。”
李兆苦笑著從馬車裏走出來,便是看到嶽飛、郭嘉、沈萬三、還有秦恆正恭敬的站在馬車前。
四個人看到李兆後便是同時恭敬的抬手道:“參見殿下!”
李兆本來就不準備驚動任何人,他離開西北的事情還是要盡可能的避人耳目,畢竟如今臨安城對自己居心叵測的人可是不少。
郭嘉繼續說道:“老師放心,此處官道已經暫時封起來了,學生還讓人假扮成學生的模樣去阿裏商行拜訪老師,城內的官員皆是不知道老師離開的消息。”
嶽飛也是附和道:“末將已經調遣了三千兵馬將方圓十裏布控起來,請殿下放心。”
畢竟李兆事先吩咐了不必來送行,這幾人都是怕被李兆怪罪。
李兆神色平靜的走到幾人身前,對於這四人李兆自然是很信任,西北之事能平定,這四人皆是功不可沒,隻是關於他們做的事情卻是不能擺在明麵上,不過這四人都不是貪圖名聲的人,對李兆的安排也沒有任何異議。
“你們當真以為,我不會罰你們?”
郭嘉連忙拱手道:“老師要離開,若是我等不來相送,更是罪加一等,老師即便要罰,我等也聽憑老師發落。”
李兆臉上露出一抹柔和的笑意,伸手拍了拍郭嘉的手。
“好了,別說這套冠冕堂皇的話了,你知道為師不會罰你們,才故意這麽說吧。”
四個人皆是相視一笑,饒是向來以威嚴著稱的嶽飛也是尷尬的撓了撓頭。
李兆繼續說道:“雖然我要離開西北,但你們要在此地慢慢經營,西北是個好地方,可不要像武訓四家那般,把西北搞得烏煙瘴氣。”
“鵬舉,炎黃軍就交給你了,此後嘉水縣的其他幾個衛也會陸續轉移到西北,隻會留下炎黃水軍在那邊,這西北的天地比關內廣闊,你可得替我帶出來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啊。”
嶽飛目光堅定的看向李兆,鏗鏘有力的保證道:“末將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眼下嶽飛的炎黃軍被安插在通往金夏和大遼的兩座邊關,對外便是宣稱這是備倭衛的軍隊,徐達對此也表示了默許,雖然徐達向來不占城藩王或是皇室子弟擁兵自重,但對李兆卻是鬆了口。
一來是徐達發現似乎陛下知道九皇子擁兵之事,就連陛下都默許此事,那自己何必去過問。
二來是姚廣孝給徐達的提議,在姚廣孝看來如今大唐的儲君之位還未完全定下,徐達即便是效忠當今陛下,也必須為徐家的子孫留一條退路,而李兆則是一個不錯的莊家,即便徐達不將所有賭注都押在李兆身上,也可以適時的給李兆釋放一些善意。
有炎黃軍駐守兩座通往金夏和大遼的邊關後,便是更有利於阿裏商行進行跨國的貿易,而且嶽飛也可以以這兩座邊關作為據點,不斷的擴充炎黃軍的兵馬,反正糧餉供應都是來自阿裏商行,在這邊關之地上倒是不必擔心被人查出豢養私兵,比起嘉水縣的地理環境還要優越。
李兆瞟了一眼沈萬三,發現這家夥手上還抱著一本冊子,這本冊子並不算厚,封麵上寫著三個字:經濟學基礎。
這本書便是李兆在閑暇之時憑借上一世的記憶寫下來的,畢竟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模糊,李兆便是盡可能的將自己原本的知識儲備都記錄下來。
原本的經濟學哪裏是這麽一本薄薄的冊子就能寫完的,但是李兆終究是專業不對口,這點經濟學的內容還是他上一世去蹭課的時候學的,雖然內容並不是很全麵,但也算是闡述了和這個時代完全不同的經濟學說。
沈萬三雖然不曾考取功名,但年少時便是讀過不少旁門左道的書籍,其中也有一些言說商賈之事的書籍。
不過在沈萬三看過這本經濟學之後,卻是發現自己以前對於商賈之事的認識太粗淺了,沈萬三覺得,這書中所說的任何一條法則,一旦實踐成功,那都不僅僅是賺錢那麽簡單的事情,甚至沈萬三能感覺到,所謂的經濟學甚至能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或說著...覆滅一個王朝...
當知道這本書是出自李兆之手後,沈萬三對於李兆的崇敬簡直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說是把李兆奉若神明都不為過。
殿下能將這般重要的傳承交給自己,在沈萬三看來這輩子就算是為了殿下的事業獻出生命也不足為懼。
雖然李兆沒人承認沈萬三是自己的學生,但沈萬三覺得自己既然得到了殿下的學說,那便是李兆的門生。
沈萬三看著李兆,支支吾吾的半天說不出來一句話。
李兆忍不住笑了笑,暗道這家夥平日裏做生意的時候,可是滿嘴跑火車的人。
“好了,西北的內務府和阿裏商行都交到你手上了,幹不好的話,我就親自來西北責問你。”
沈萬三握著冊子,認真的點點頭。
他在進入阿裏商行之前,隻是一個普通的賬房先生,沈萬三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執掌一家行商天下的商行,更不要說還能掌管皇室的內務府。
如果不是考慮到殿下的年紀太小,沈萬三甚至忍不住想要說:公若不棄...
遠在東瀛的德川家康突然忍不住打了幾個噴嚏...嗯?誰在說我壞話?
在新政落實之後,就連西北最底層的百姓都開始從事與商事相關的行當,有了阿裏商行和內務府的存在,關內的諸多牙行和商行也紛紛來到西北開設店鋪。
一輛馬車從阿裏商行的後門駛出,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一路朝著蘭銀城外而去。
澹台白秋靠在窗戶邊上,一隻手撫著羊脂白玉般細膩的臉頰上。
比起當初剛到西北之時,眼下這些百姓臉上的笑容已經截然不同。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就連身處其中的澹台白秋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一開始她以為李兆平定西北之後,西北的百姓也會遭受不少牽連,但現在看來,李兆不管做什麽事情,其實都為西北的百姓留了一條生路。
留一條生路,看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澹台白秋卻是知道,這並非是一句話那般容易辦到。
澹台白秋迴過頭看向李兆,隻見李兆也是靠在窗邊,看著街上的形形色色。
於是從懷裏又掏出熟悉的油紙包,裏麵裝著精致的糕點。
“李富貴,吃糕點嗎?”
李兆迴過神來,笑著拿起一塊糕點:“要跟我迴臨安城嗎?”
澹台白秋卻是沒有迴答李兆的這個問題,隻是自顧自的咀嚼著糕點,認真的朝李兆開口道:“李富貴,你真的很厲害,比大宗師還要厲害。”
對於澹台白秋突如其來的誇獎,李兆忍不住愣了愣。
一旁的顧廷芳卻是打趣道:“白秋丫頭說得倒是沒錯,在有些事情上,這小子確實比大宗師還要厲害。”
秦思思笑而不語的整理著手中的書信。
眼下秦思思幾乎已經承擔了李兆所有的書信工作,不管是來自臨安的,還是來自江南的,亦或是現在的西北,就連李兆都有些佩服秦思思的工作能力,心中不僅感歎,這女人果然是就是天生當特務頭子的材料。
一個聲音出現在李兆的耳畔。
“小師弟,貧道迴道宗與師父複命了,日後若是有事情,盡管飛書到道宗,對了,有時間迴來看看師父。”
一刹那的間隙,李兆在空中瞥見了一抹穿著灰色道袍的身影,轉瞬即逝。
其實不必丘處機說,李兆也會去道宗看張太清,畢竟這可是他親爺爺,隻是一想到老爺子被幾位大宗師聯手禁足在山上,心裏便是有些憤怒。
爺爺啊,等孫子我再謀劃一番,必然把您迎下山,誰也攔不住。
顧廷芳察覺到丘處機的氣息,無奈的搖搖頭。
“或許丘處機比老頭子更有機會邁入大宗師之境,唉,有些鬱悶啊。”
李兆隻是笑著點點頭,畢竟他是知道原著的,丘處機確實會成就大宗師,而顧廷芳雖然被稱為大宗師之下第一人,但終其一生卻是沒能踏入大宗師的境界。
馬車駛出蘭銀城後,剛剛拐上官道,馬車便突然停下來。
馬小雲打開車門,將腦袋探進來:“殿下,有人來送行。”
李兆苦笑著從馬車裏走出來,便是看到嶽飛、郭嘉、沈萬三、還有秦恆正恭敬的站在馬車前。
四個人看到李兆後便是同時恭敬的抬手道:“參見殿下!”
李兆本來就不準備驚動任何人,他離開西北的事情還是要盡可能的避人耳目,畢竟如今臨安城對自己居心叵測的人可是不少。
郭嘉繼續說道:“老師放心,此處官道已經暫時封起來了,學生還讓人假扮成學生的模樣去阿裏商行拜訪老師,城內的官員皆是不知道老師離開的消息。”
嶽飛也是附和道:“末將已經調遣了三千兵馬將方圓十裏布控起來,請殿下放心。”
畢竟李兆事先吩咐了不必來送行,這幾人都是怕被李兆怪罪。
李兆神色平靜的走到幾人身前,對於這四人李兆自然是很信任,西北之事能平定,這四人皆是功不可沒,隻是關於他們做的事情卻是不能擺在明麵上,不過這四人都不是貪圖名聲的人,對李兆的安排也沒有任何異議。
“你們當真以為,我不會罰你們?”
郭嘉連忙拱手道:“老師要離開,若是我等不來相送,更是罪加一等,老師即便要罰,我等也聽憑老師發落。”
李兆臉上露出一抹柔和的笑意,伸手拍了拍郭嘉的手。
“好了,別說這套冠冕堂皇的話了,你知道為師不會罰你們,才故意這麽說吧。”
四個人皆是相視一笑,饒是向來以威嚴著稱的嶽飛也是尷尬的撓了撓頭。
李兆繼續說道:“雖然我要離開西北,但你們要在此地慢慢經營,西北是個好地方,可不要像武訓四家那般,把西北搞得烏煙瘴氣。”
“鵬舉,炎黃軍就交給你了,此後嘉水縣的其他幾個衛也會陸續轉移到西北,隻會留下炎黃水軍在那邊,這西北的天地比關內廣闊,你可得替我帶出來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啊。”
嶽飛目光堅定的看向李兆,鏗鏘有力的保證道:“末將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眼下嶽飛的炎黃軍被安插在通往金夏和大遼的兩座邊關,對外便是宣稱這是備倭衛的軍隊,徐達對此也表示了默許,雖然徐達向來不占城藩王或是皇室子弟擁兵自重,但對李兆卻是鬆了口。
一來是徐達發現似乎陛下知道九皇子擁兵之事,就連陛下都默許此事,那自己何必去過問。
二來是姚廣孝給徐達的提議,在姚廣孝看來如今大唐的儲君之位還未完全定下,徐達即便是效忠當今陛下,也必須為徐家的子孫留一條退路,而李兆則是一個不錯的莊家,即便徐達不將所有賭注都押在李兆身上,也可以適時的給李兆釋放一些善意。
有炎黃軍駐守兩座通往金夏和大遼的邊關後,便是更有利於阿裏商行進行跨國的貿易,而且嶽飛也可以以這兩座邊關作為據點,不斷的擴充炎黃軍的兵馬,反正糧餉供應都是來自阿裏商行,在這邊關之地上倒是不必擔心被人查出豢養私兵,比起嘉水縣的地理環境還要優越。
李兆瞟了一眼沈萬三,發現這家夥手上還抱著一本冊子,這本冊子並不算厚,封麵上寫著三個字:經濟學基礎。
這本書便是李兆在閑暇之時憑借上一世的記憶寫下來的,畢竟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模糊,李兆便是盡可能的將自己原本的知識儲備都記錄下來。
原本的經濟學哪裏是這麽一本薄薄的冊子就能寫完的,但是李兆終究是專業不對口,這點經濟學的內容還是他上一世去蹭課的時候學的,雖然內容並不是很全麵,但也算是闡述了和這個時代完全不同的經濟學說。
沈萬三雖然不曾考取功名,但年少時便是讀過不少旁門左道的書籍,其中也有一些言說商賈之事的書籍。
不過在沈萬三看過這本經濟學之後,卻是發現自己以前對於商賈之事的認識太粗淺了,沈萬三覺得,這書中所說的任何一條法則,一旦實踐成功,那都不僅僅是賺錢那麽簡單的事情,甚至沈萬三能感覺到,所謂的經濟學甚至能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或說著...覆滅一個王朝...
當知道這本書是出自李兆之手後,沈萬三對於李兆的崇敬簡直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說是把李兆奉若神明都不為過。
殿下能將這般重要的傳承交給自己,在沈萬三看來這輩子就算是為了殿下的事業獻出生命也不足為懼。
雖然李兆沒人承認沈萬三是自己的學生,但沈萬三覺得自己既然得到了殿下的學說,那便是李兆的門生。
沈萬三看著李兆,支支吾吾的半天說不出來一句話。
李兆忍不住笑了笑,暗道這家夥平日裏做生意的時候,可是滿嘴跑火車的人。
“好了,西北的內務府和阿裏商行都交到你手上了,幹不好的話,我就親自來西北責問你。”
沈萬三握著冊子,認真的點點頭。
他在進入阿裏商行之前,隻是一個普通的賬房先生,沈萬三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執掌一家行商天下的商行,更不要說還能掌管皇室的內務府。
如果不是考慮到殿下的年紀太小,沈萬三甚至忍不住想要說:公若不棄...
遠在東瀛的德川家康突然忍不住打了幾個噴嚏...嗯?誰在說我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