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挖坑vs填坑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曾經,偉大的曆史之神在閑暇之餘,對原本應該死在汴梁禦街之上的韓通,投去了惋惜又欽佩的一瞥目光,隨後,準備繼續沉睡,等待下一個千年的輪迴。
恍惚之間,一個妙齡少女款步走來,定睛一看,原來是冷豔的淩霄仙子,她輕啟朱唇,說了一句:“申請一張穿越箔,重生用。”
對待淩霄仙子的要求,曆史之神莫敢不從,立即答應了。
……
定安元年,十月初八。
韓通屹立在雄州城頭,目無表情地遠眺,內心,卻產生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看著外麵黑壓壓的人群,如同侵入莊稼地的蝗蟲,天地之間充斥著窒息與死亡的味道。
韓通還不知道,接下來的兩個月,他就是皖東戰場上“最閃亮的星”,如同大熊星座一樣,在揚州之北,熠熠生輝。
何徽近前:“主帥,斥候來報,高懷德分兵了!”
韓通說道:“去往南門將領是誰,可探聽清楚了?”
“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侍衛司龍捷右廂軍指揮使劉廷讓。”
韓通冷笑:“這倆小崽子。老話說的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趙匡胤的人,果然都是反叛。”
也難怪韓通這麽說,“義社十兄弟”基本到齊了,包括投靠張永德、現任白重讚手下的劉守忠。
樊愛能請戰:“主帥,南城那邊,末將願往!”
韓通轉身,鄭重其事地說:“李繼勳號稱‘萬兵在手、天下橫走’,再加上劉廷讓,也不是善茬,樊將軍不可輕敵。”
樊愛能麵容堅毅,說道:“城門若破,叛軍第一個踩踏的,必定是末將的屍體!”
“不,樊將軍,沒有我的命令,你不準死,城門更不準破!”
“遵命!”
“去吧。”
為什麽一聽說高懷德分兵,韓通就知道要去南門?
很簡單,因為雄州沒有西門、東門,或者說,曾經有西門,現在沒有了。
《宋史·地理誌》《天長縣誌》《井陘縣誌》中都記載了一個情況,自唐代大和年間(公元827年)設置“天長軍”之後,雄州就長期是軍事要隘,一直到五代十國的時期,藩鎮割據過於嚴重,雄州城池功能日漸豐富,人口不斷增加。
在城池擴建的過程中,發現東邊靠近金湖的一側,由於隋朝年間修建大運河,堆積很高的土坡,也沒有現成的道路,更沒有郊區居民,因此就不設置東門。
西門消失,就是韓通下令,用青石、大磚將城門堵死了。
究其原因,城西是大片的農田,為了灌溉需要,就從白塔河(東西走向)引水,從唐末到如今,已經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河網。
封鎖西門之後,韓通又派人挖溝,以最大的“千秋河”為主,在雄州城西邊、北麵挖出大大小小的幾十條壕溝,打通灌水,用來阻擋高懷德進攻。
從高空鳥瞰,雄州的西北側,如同掛著一張蜘蛛網。
【附圖:作者有話說裏麵】
何徽近前:“主帥,屬下也做好了出戰準備。”
“精心挑選的射手,已經就位嗎?”
“一共三百,均為百步穿楊的好手,另,修複七十架神機弩。”
“何將軍,務必小心,不可戀戰。”
“遵命!”
高懷德在距離雄州城牆五裏之外紮營,不是他不想進一步靠近,是實在沒路可走了。
橫七豎八的壕溝,一層又一層,包裹著雄州城,用長槍試探一下,至少一丈深。
“娘的,韓通你是耗子嗎,這麽能挖!”
還別說,相關記載裏韓通出生在公元928年(或926年),這一年的生肖正是鼠。
控鶴指揮使韓重贇近前,說道:“主帥,不需憂慮,雄州殘破又小,雖然有白塔河這一屏障,但比起亳州,還是差得遠了。”
“哼,不錯!韓仲達,你費盡心思,也改變不了什麽。韓老弟,你有何妙計?”
“水來土掩。如今,大軍已經安頓下來,派人掘土填平,打開一條通道。”
高懷德雖然著急,可眼下也沒有好辦法,遂說道:“依計行事。”
在“兵貴神速”的思想指導下,憑借“人多力量大”的自信,高懷德也化身為總包工頭,指揮手下開始填坑。
他胸有成竹地指揮著,遠處,城樓上,韓通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投降了冷酷的目光。
姓高的,我倒要看看你怎麽填!
一大群人扛著鐵鍬,興衝衝地來到溝壑前麵,覺得這個工作太簡單了,而且不用拚命,每個人都很高興。
可轉瞬打臉,當他們一字排開,準備勞動的時候,才意識到一個大問題——
土呢?
填坑得用土,韓通命令挖壕溝的時候,土全都運到了城裏麵,一些用來修築城牆,一些填充到荊耙裏麵,製作成“泥磚”,用來充當城內防禦工事。
更多的,則是運到了城西,在城牆之外十幾丈開外,築起來“分流牆”,大規模軍隊湧進來,就會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
得知情況之後,高懷德臉都黑了,破口大罵:“韓老西兒,欺人太甚,連點土都不給老子留!愣著幹啥,去運土!”
土雖然不是啥值錢玩意兒,可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上萬土方填坑的工作量,也不是啥輕鬆的事情。
韓重贇親自監督,讓運送糧草、輜重的部隊,將物資都撤下來,然後將車輛推到戰線前沿,運土。
於是,戰場上出現了一眾滑稽又詭異的場景——
明明是不死不休的戰場,可雙方大眼瞪小眼,根本就接觸不到。
城牆上的雄州軍,甚至爬上垛口,光著膀子,給城下的宋軍喊勞動號子。
“兄弟們那個~嗨喲!加把勁那個~嗨喲~!”
“我挖坑,你填坑,大坑小坑都是坑~”
一開始,還是個別軍卒調侃,漸漸的,城牆上的周軍紛紛響應、一起拱火,下麵的人一分神,“嘩啦”一聲掉坑裏了。
“媽呀,救命!”
壕溝裏麵,不是幹幹淨淨的,削尖的木樁子、竹筒子,就在渾濁水麵幾寸而已,掉下去,紮不死也得半殘。
宋軍吃力填坑的時候,雄州北門悄然打開,一排排高架子被抬了出來。
恍惚之間,一個妙齡少女款步走來,定睛一看,原來是冷豔的淩霄仙子,她輕啟朱唇,說了一句:“申請一張穿越箔,重生用。”
對待淩霄仙子的要求,曆史之神莫敢不從,立即答應了。
……
定安元年,十月初八。
韓通屹立在雄州城頭,目無表情地遠眺,內心,卻產生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看著外麵黑壓壓的人群,如同侵入莊稼地的蝗蟲,天地之間充斥著窒息與死亡的味道。
韓通還不知道,接下來的兩個月,他就是皖東戰場上“最閃亮的星”,如同大熊星座一樣,在揚州之北,熠熠生輝。
何徽近前:“主帥,斥候來報,高懷德分兵了!”
韓通說道:“去往南門將領是誰,可探聽清楚了?”
“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勳,侍衛司龍捷右廂軍指揮使劉廷讓。”
韓通冷笑:“這倆小崽子。老話說的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趙匡胤的人,果然都是反叛。”
也難怪韓通這麽說,“義社十兄弟”基本到齊了,包括投靠張永德、現任白重讚手下的劉守忠。
樊愛能請戰:“主帥,南城那邊,末將願往!”
韓通轉身,鄭重其事地說:“李繼勳號稱‘萬兵在手、天下橫走’,再加上劉廷讓,也不是善茬,樊將軍不可輕敵。”
樊愛能麵容堅毅,說道:“城門若破,叛軍第一個踩踏的,必定是末將的屍體!”
“不,樊將軍,沒有我的命令,你不準死,城門更不準破!”
“遵命!”
“去吧。”
為什麽一聽說高懷德分兵,韓通就知道要去南門?
很簡單,因為雄州沒有西門、東門,或者說,曾經有西門,現在沒有了。
《宋史·地理誌》《天長縣誌》《井陘縣誌》中都記載了一個情況,自唐代大和年間(公元827年)設置“天長軍”之後,雄州就長期是軍事要隘,一直到五代十國的時期,藩鎮割據過於嚴重,雄州城池功能日漸豐富,人口不斷增加。
在城池擴建的過程中,發現東邊靠近金湖的一側,由於隋朝年間修建大運河,堆積很高的土坡,也沒有現成的道路,更沒有郊區居民,因此就不設置東門。
西門消失,就是韓通下令,用青石、大磚將城門堵死了。
究其原因,城西是大片的農田,為了灌溉需要,就從白塔河(東西走向)引水,從唐末到如今,已經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河網。
封鎖西門之後,韓通又派人挖溝,以最大的“千秋河”為主,在雄州城西邊、北麵挖出大大小小的幾十條壕溝,打通灌水,用來阻擋高懷德進攻。
從高空鳥瞰,雄州的西北側,如同掛著一張蜘蛛網。
【附圖:作者有話說裏麵】
何徽近前:“主帥,屬下也做好了出戰準備。”
“精心挑選的射手,已經就位嗎?”
“一共三百,均為百步穿楊的好手,另,修複七十架神機弩。”
“何將軍,務必小心,不可戀戰。”
“遵命!”
高懷德在距離雄州城牆五裏之外紮營,不是他不想進一步靠近,是實在沒路可走了。
橫七豎八的壕溝,一層又一層,包裹著雄州城,用長槍試探一下,至少一丈深。
“娘的,韓通你是耗子嗎,這麽能挖!”
還別說,相關記載裏韓通出生在公元928年(或926年),這一年的生肖正是鼠。
控鶴指揮使韓重贇近前,說道:“主帥,不需憂慮,雄州殘破又小,雖然有白塔河這一屏障,但比起亳州,還是差得遠了。”
“哼,不錯!韓仲達,你費盡心思,也改變不了什麽。韓老弟,你有何妙計?”
“水來土掩。如今,大軍已經安頓下來,派人掘土填平,打開一條通道。”
高懷德雖然著急,可眼下也沒有好辦法,遂說道:“依計行事。”
在“兵貴神速”的思想指導下,憑借“人多力量大”的自信,高懷德也化身為總包工頭,指揮手下開始填坑。
他胸有成竹地指揮著,遠處,城樓上,韓通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投降了冷酷的目光。
姓高的,我倒要看看你怎麽填!
一大群人扛著鐵鍬,興衝衝地來到溝壑前麵,覺得這個工作太簡單了,而且不用拚命,每個人都很高興。
可轉瞬打臉,當他們一字排開,準備勞動的時候,才意識到一個大問題——
土呢?
填坑得用土,韓通命令挖壕溝的時候,土全都運到了城裏麵,一些用來修築城牆,一些填充到荊耙裏麵,製作成“泥磚”,用來充當城內防禦工事。
更多的,則是運到了城西,在城牆之外十幾丈開外,築起來“分流牆”,大規模軍隊湧進來,就會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
得知情況之後,高懷德臉都黑了,破口大罵:“韓老西兒,欺人太甚,連點土都不給老子留!愣著幹啥,去運土!”
土雖然不是啥值錢玩意兒,可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上萬土方填坑的工作量,也不是啥輕鬆的事情。
韓重贇親自監督,讓運送糧草、輜重的部隊,將物資都撤下來,然後將車輛推到戰線前沿,運土。
於是,戰場上出現了一眾滑稽又詭異的場景——
明明是不死不休的戰場,可雙方大眼瞪小眼,根本就接觸不到。
城牆上的雄州軍,甚至爬上垛口,光著膀子,給城下的宋軍喊勞動號子。
“兄弟們那個~嗨喲!加把勁那個~嗨喲~!”
“我挖坑,你填坑,大坑小坑都是坑~”
一開始,還是個別軍卒調侃,漸漸的,城牆上的周軍紛紛響應、一起拱火,下麵的人一分神,“嘩啦”一聲掉坑裏了。
“媽呀,救命!”
壕溝裏麵,不是幹幹淨淨的,削尖的木樁子、竹筒子,就在渾濁水麵幾寸而已,掉下去,紮不死也得半殘。
宋軍吃力填坑的時候,雄州北門悄然打開,一排排高架子被抬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