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三萬對三千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千天策軍一輪衝擊之後,張瓊立即化身“奧楚蔑洛夫”,什麽狗屁麵子,什麽武將驕傲,統統拋諸腦後,保命才是王道!
大丈夫,能屈能伸。
以戰鬥指揮者的視角看,張瓊在一瞬間做出“撤退含山”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理性的,不枉稱為後周大將,諸葛蘭麾下的騎兵戰鬥力,他從未見過。
昔日,在大別山東麓六縣的逃亡中,盧絳玩了命地追,也沒能追上張瓊,如果不是潛水阻隔,他絕對有反擊成功的機會,可眼前,諸葛蘭指揮的騎兵無論是速度、戰術、武器,以及單兵素質,都要遠超過盧絳的騎兵。
眼下,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抵近含山縣,尋求張光瀚的庇護。
張瓊很清楚,自己與張光瀚的關係好不到哪兒去,沒關係,你不在乎我的死活,還能不在乎趙彥徽的死活?
老張啊,快點起來吧,老趙被唐軍包圍了,生死未卜,不信你看,都打到大門口了!
含山縣,盛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設置,又名“橫山”,取意“蓋縣境眾山所含”,北麵為褒禪山,南麵為馬鞍山,南北一條大道,直通巢縣。
這也是張光瀚在此駐軍的一個原因,含山縣地理優勢十分優越,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按照一般軍事常識,隻要守住最危險要的“老虎嘴”,陸地進攻方,就絕對不可能打開通向巢湖的通道。
而航道方麵,巢湖水流經含山縣南側,包括太河、後河、裕溪河等共同形成的“巢湖水道”,後周方麵已經無力控製了。
趙匡胤納流民為軍的事情,搞得巢縣烏煙瘴氣,消息傳到含山縣之後,老百姓能跑的全跑了,如今的含山縣境內,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軍營。
收到張瓊潰逃的消息,張光瀚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他無比堅信張瓊就是個蠢貨,但也無比堅信趙彥徽的能力,有他在,絕不會發生如此打臉的事情!
沒來支援的時候,和州一切安好,支援來了,和州反而失守了,可不就是妥妥打臉嗎?
一口氣下了三道軍令——
“中軍在鹿柴道設置障礙,阻擋追兵!”
“將張瓊帶到治所見我!”
“召見甄雍、梁雲、楊子明、鄭貞!”
張光瀚雖然統領流民軍,有點被趙匡胤“流放淮南”的意思,可從郭榮那裏繼承的官職還是不低的,仍然是虎捷軍左廂指揮使,趙彥徽在前往和州支援之前,考慮到流民軍難以管理,特意留下了幾個得力幹將。
很快,張光瀚的心腹集齊,但官職不太高,在後周軍隊中都是五品左右,騎都尉甄雍,遊擊統軍梁雲,都指揮使楊子明,馬步軍行長鄭貞,但在張光瀚看來,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比張瓊能打。
“梁將軍,斥候可探聽清楚了?敵將是誰?”
梁雲說道:“隻救下張瓊人馬,身後追趕之人,尚未查清。”
“可有趙將軍(趙彥徽)的消息?”
“被困和州。”
“敵軍有多少人?”
“三千”梁雲又補充道:“張將軍,追趕之人都是騎兵,已經與我軍展開激鬥了。”
張光瀚一聽“都是騎兵”這句話,反而放鬆了,騎兵跑得快、咬得緊,但也說明後續沒有補給,危險不大。諸葛蘭敢進入含山境內,就是野獸掉進了陷阱!
“傳令下去,中軍在鹿柴道設置防線,左右兩軍從側翼迂迴,務必全殲唐國騎兵!”
“遵命!”
張光瀚一邊穿戴盔甲,一邊痛罵張瓊,小子,等我見到你,看不罵你個狗血淋頭!
不過,這也是好事兒,自己全殲唐國騎兵之後,再揮師南下,奪下和州、解救趙彥徽,大功一件。
晨光微熹,含山境內人頭攢動、喧嘩漸起,顯然是正在動員集結,已經衝到外圍的諸葛蘭,卻下令天策軍停止進攻。
天策軍領隊不解,提醒道:“諸葛將軍,周軍倉促上陣、應接不暇,正是發動突襲的好機會!”
“毋庸多言,喂馬,吃東西,先休息片刻。”
“這……”
“執行命令!”
看著諸葛蘭一臉幹涸的血漬,天策軍領隊不敢多言,心裏嘀咕,這年輕將軍,倒有幾分李指揮(李元清)的風範。
諸葛蘭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一是,這不是野戰,戰馬的性能不能發揮到最大。貿然進入敵軍控製範圍,情況不明,被伏擊的可能性較高。
二是,天策軍已經奔襲大半夜了,人困馬乏,雖然還可以堅持,但這不是“閃電戰”,必須保存實力。
三是,諸葛蘭的作戰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消滅周軍有生力量,地盤占不占他不在乎,先要摸清敵軍的薄弱環節,造成最大程度的殺傷力。
隨即,諸葛蘭派出探馬,前去打探消息,這時在天色微亮的情況下,已經能夠看到大量衣衫襤褸、手持各色家夥事兒的“流民軍”,紛紛集中到鹿柴道上。
有那麽一瞬間,諸葛蘭懷疑自己,是不是過於小心了?
探馬迴報:“主帥,含山之南周軍薄弱,敵軍正沿著張公河向東,意圖包圍我軍。”
諸葛蘭點點頭,問天策軍諸領隊:“吃飽了嗎?吃飽了行動,送他們上路。”
哪兒薄弱,就打哪兒!
副將耿雲於正麵應敵,鹿柴道上留下一千佯攻,吸引火力,剩餘兩千轉進城南,行進途中,留下五百作為接應,諸葛蘭親率一千五沿著張公河迂迴。
衝鋒之前,緩緩拔劍,上麵的血跡尚存,諸葛蘭朗聲高唿:“大唐威武,天策軍威武,皇帝陛下威武!殺!”
“殺!殺!殺!”
一千人興奮地高唿聲,立即就震碎了對麵五千“流民軍”的信心,天亮之前,他們還被灌了不少雞湯、許諾了不少軍功,加上這些日子身上也形成了“兵痞之氣”,覺得天下無敵了。
可麵對一千五百人的正規騎兵,隻用一瞬間,信念就崩塌——
那是什麽眼神?好像野獸看到了獵物。
流民軍仗著人多勢眾,所到之處劫掠、殘殺的不過是普通百姓而已,本質上是色厲內荏,可對方是天策軍,是李煜差點賠掉內褲辛苦打造的精英騎兵!
雙方武器裝備、戰鬥意誌、單兵素質都差了好幾個層次,形成“斷代碾壓”也就不足為奇了。
諸葛蘭一馬當先,揮舞長劍砍斷了數根木棒,前排天策軍用力抽鞭,胯下戰馬強勁的衝擊力,將不少人撞飛、撞暈、撞休克,然後被戰馬鐵蹄無情踩踏。
“揮劍,刺矛,衝鋒!”
天策軍默契的唿喊,就像是勞動號子,很有節奏地舞動手中的武器,硬生生在人群中衝出一條胡同!
不少流民軍被擠壓到了張公河中,前排受阻之後,後排的人根本就不聽指揮,一個勁兒地向前湧,最後,在天策軍前進的道路上,堵成了一道人牆。
隻不過,是死人牆。
指揮左路流民軍的鄭貞氣的肝疼,一群烏合之眾,訓練全都忘了!
他揮舞著寶劍,高喊:“退後,別他媽往前擠,把兵器舉起來,別戳在地上!”
見人不聽指揮,一氣之下縱馬上前,親手砍倒了幾個。
沒關係,不用心疼,自己這邊有三萬流民軍,對方隻有三千,打不過你沒關係,累也累死你!
大丈夫,能屈能伸。
以戰鬥指揮者的視角看,張瓊在一瞬間做出“撤退含山”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理性的,不枉稱為後周大將,諸葛蘭麾下的騎兵戰鬥力,他從未見過。
昔日,在大別山東麓六縣的逃亡中,盧絳玩了命地追,也沒能追上張瓊,如果不是潛水阻隔,他絕對有反擊成功的機會,可眼前,諸葛蘭指揮的騎兵無論是速度、戰術、武器,以及單兵素質,都要遠超過盧絳的騎兵。
眼下,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抵近含山縣,尋求張光瀚的庇護。
張瓊很清楚,自己與張光瀚的關係好不到哪兒去,沒關係,你不在乎我的死活,還能不在乎趙彥徽的死活?
老張啊,快點起來吧,老趙被唐軍包圍了,生死未卜,不信你看,都打到大門口了!
含山縣,盛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設置,又名“橫山”,取意“蓋縣境眾山所含”,北麵為褒禪山,南麵為馬鞍山,南北一條大道,直通巢縣。
這也是張光瀚在此駐軍的一個原因,含山縣地理優勢十分優越,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按照一般軍事常識,隻要守住最危險要的“老虎嘴”,陸地進攻方,就絕對不可能打開通向巢湖的通道。
而航道方麵,巢湖水流經含山縣南側,包括太河、後河、裕溪河等共同形成的“巢湖水道”,後周方麵已經無力控製了。
趙匡胤納流民為軍的事情,搞得巢縣烏煙瘴氣,消息傳到含山縣之後,老百姓能跑的全跑了,如今的含山縣境內,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軍營。
收到張瓊潰逃的消息,張光瀚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他無比堅信張瓊就是個蠢貨,但也無比堅信趙彥徽的能力,有他在,絕不會發生如此打臉的事情!
沒來支援的時候,和州一切安好,支援來了,和州反而失守了,可不就是妥妥打臉嗎?
一口氣下了三道軍令——
“中軍在鹿柴道設置障礙,阻擋追兵!”
“將張瓊帶到治所見我!”
“召見甄雍、梁雲、楊子明、鄭貞!”
張光瀚雖然統領流民軍,有點被趙匡胤“流放淮南”的意思,可從郭榮那裏繼承的官職還是不低的,仍然是虎捷軍左廂指揮使,趙彥徽在前往和州支援之前,考慮到流民軍難以管理,特意留下了幾個得力幹將。
很快,張光瀚的心腹集齊,但官職不太高,在後周軍隊中都是五品左右,騎都尉甄雍,遊擊統軍梁雲,都指揮使楊子明,馬步軍行長鄭貞,但在張光瀚看來,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比張瓊能打。
“梁將軍,斥候可探聽清楚了?敵將是誰?”
梁雲說道:“隻救下張瓊人馬,身後追趕之人,尚未查清。”
“可有趙將軍(趙彥徽)的消息?”
“被困和州。”
“敵軍有多少人?”
“三千”梁雲又補充道:“張將軍,追趕之人都是騎兵,已經與我軍展開激鬥了。”
張光瀚一聽“都是騎兵”這句話,反而放鬆了,騎兵跑得快、咬得緊,但也說明後續沒有補給,危險不大。諸葛蘭敢進入含山境內,就是野獸掉進了陷阱!
“傳令下去,中軍在鹿柴道設置防線,左右兩軍從側翼迂迴,務必全殲唐國騎兵!”
“遵命!”
張光瀚一邊穿戴盔甲,一邊痛罵張瓊,小子,等我見到你,看不罵你個狗血淋頭!
不過,這也是好事兒,自己全殲唐國騎兵之後,再揮師南下,奪下和州、解救趙彥徽,大功一件。
晨光微熹,含山境內人頭攢動、喧嘩漸起,顯然是正在動員集結,已經衝到外圍的諸葛蘭,卻下令天策軍停止進攻。
天策軍領隊不解,提醒道:“諸葛將軍,周軍倉促上陣、應接不暇,正是發動突襲的好機會!”
“毋庸多言,喂馬,吃東西,先休息片刻。”
“這……”
“執行命令!”
看著諸葛蘭一臉幹涸的血漬,天策軍領隊不敢多言,心裏嘀咕,這年輕將軍,倒有幾分李指揮(李元清)的風範。
諸葛蘭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一是,這不是野戰,戰馬的性能不能發揮到最大。貿然進入敵軍控製範圍,情況不明,被伏擊的可能性較高。
二是,天策軍已經奔襲大半夜了,人困馬乏,雖然還可以堅持,但這不是“閃電戰”,必須保存實力。
三是,諸葛蘭的作戰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消滅周軍有生力量,地盤占不占他不在乎,先要摸清敵軍的薄弱環節,造成最大程度的殺傷力。
隨即,諸葛蘭派出探馬,前去打探消息,這時在天色微亮的情況下,已經能夠看到大量衣衫襤褸、手持各色家夥事兒的“流民軍”,紛紛集中到鹿柴道上。
有那麽一瞬間,諸葛蘭懷疑自己,是不是過於小心了?
探馬迴報:“主帥,含山之南周軍薄弱,敵軍正沿著張公河向東,意圖包圍我軍。”
諸葛蘭點點頭,問天策軍諸領隊:“吃飽了嗎?吃飽了行動,送他們上路。”
哪兒薄弱,就打哪兒!
副將耿雲於正麵應敵,鹿柴道上留下一千佯攻,吸引火力,剩餘兩千轉進城南,行進途中,留下五百作為接應,諸葛蘭親率一千五沿著張公河迂迴。
衝鋒之前,緩緩拔劍,上麵的血跡尚存,諸葛蘭朗聲高唿:“大唐威武,天策軍威武,皇帝陛下威武!殺!”
“殺!殺!殺!”
一千人興奮地高唿聲,立即就震碎了對麵五千“流民軍”的信心,天亮之前,他們還被灌了不少雞湯、許諾了不少軍功,加上這些日子身上也形成了“兵痞之氣”,覺得天下無敵了。
可麵對一千五百人的正規騎兵,隻用一瞬間,信念就崩塌——
那是什麽眼神?好像野獸看到了獵物。
流民軍仗著人多勢眾,所到之處劫掠、殘殺的不過是普通百姓而已,本質上是色厲內荏,可對方是天策軍,是李煜差點賠掉內褲辛苦打造的精英騎兵!
雙方武器裝備、戰鬥意誌、單兵素質都差了好幾個層次,形成“斷代碾壓”也就不足為奇了。
諸葛蘭一馬當先,揮舞長劍砍斷了數根木棒,前排天策軍用力抽鞭,胯下戰馬強勁的衝擊力,將不少人撞飛、撞暈、撞休克,然後被戰馬鐵蹄無情踩踏。
“揮劍,刺矛,衝鋒!”
天策軍默契的唿喊,就像是勞動號子,很有節奏地舞動手中的武器,硬生生在人群中衝出一條胡同!
不少流民軍被擠壓到了張公河中,前排受阻之後,後排的人根本就不聽指揮,一個勁兒地向前湧,最後,在天策軍前進的道路上,堵成了一道人牆。
隻不過,是死人牆。
指揮左路流民軍的鄭貞氣的肝疼,一群烏合之眾,訓練全都忘了!
他揮舞著寶劍,高喊:“退後,別他媽往前擠,把兵器舉起來,別戳在地上!”
見人不聽指揮,一氣之下縱馬上前,親手砍倒了幾個。
沒關係,不用心疼,自己這邊有三萬流民軍,對方隻有三千,打不過你沒關係,累也累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