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南唐野史之江右案(五)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陵宮城,禦書房中,寅時二刻。
林仁肇匆匆趕來,未等開口,李煜搶先問道:“來了嗎?”
“迴稟陛下,趙彥徽率精兵一萬,已經抵近豐山鎮,另,張光瀚率三萬流民軍抵達含山!”
“流民軍沒有走巢湖水道嗎?”
“人數太多,趙彥徽的戰船不夠,相比流民軍是步行。”
李煜皺起了眉頭,豐山鎮距離裕溪口隻有五十多裏路,這麽算起來,趙彥徽手下精兵已經與張瓊連為一體了,然而,含山距離裕溪口至少百裏,流民軍恐怕還需要一天路程。
“林卿,你怎麽看?”
“陛下,按照事先商定,要立即給江北趙讚送信。”
“朕想要的是,一口氣全殲趙彥徽、張瓊、張光瀚,現在偽周的軍隊會合時差,足足一天!”
林仁肇想了想,說道:“陛下,以臣看來,根本就不用考慮張光瀚率領的流民軍。”
“你的意思是,流民軍戰力不強,無須擔心?”
“不,臣認為,張光瀚根本就不會率領流民軍進入和州,更不會與張瓊會合。”
軍事戰略方麵,李煜還能做出點決策,可涉及到軍事戰術方麵,李煜就遠不如林仁肇了。
“林卿,何意?”
“陛下,流民成軍,雖然紀律很差、戰力不強,可在領軍將領手下,往往被苛待的更狠!如果張光瀚打算入城,那流民軍就是爬,也得跟上精銳部隊。”
李煜點點頭:“你的意思是,趙彥徽、張光瀚故意分開?”
“不錯,這種戰術,臣也曾經用過,張瓊與趙彥徽存有間隙,兩人相互提防,張光瀚行軍緩慢,實則是留下後手。”
“證據?”
“臣已經探明,趙彥徽、張光瀚滯留巢縣時,是為了等糧草。”
原來如此,這就說得通了,張瓊的鍋裏沒有趙彥徽、張光瀚的飯,看來,趙匡胤手下的將領個人能力太強,也不一定是好事兒。
李煜說道:“既然如此,就沒有什麽好猶豫的了,按計劃執行吧。”
“臣遵旨!”
林仁肇應旨之後,並沒有離開,好像還有話說。
“林卿,有話直說。”
“是。陛下,臣聞聽兵部調令,安化節度使有所動作,是否嶺南戰事又起?”
李煜一怔,旋即明白了,林仁肇是在打聽朱令贇的消息,現在,朱令贇身為廣南都督府大都督,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林仁肇雖然被冊封為淮南行軍大都督,可是,淮南地盤還沒打下來了呢!心急,情有可原。
李煜安撫道:“非也,安化軍調動,與嶺南無關,他們不過是給金吾衛幫忙罷了。”
林仁肇遲疑一下,問道:“與江右商人有關?”
李煜點點頭,輕歎一口氣,說道:“天快亮了,要熱鬧起來了……林卿,辛苦你去安排送信之事。”
“遵旨!”
林仁肇走後,李煜揉了揉眼睛,熬夜不好啊,容易猝死啊。
“清風,明日朕要睡到自然醒,不許打擾。”
“遵旨!”
……
李煜去睡了,柳人秦也睡了,江右商幫的翹楚也睡了。
隻不過,他們不能像李煜一樣,睡到“自然醒”,因為今天是九月初八,柳人秦壽誕慶典的大日子。
九月八,百花殺,豐城從此無柳家!
但是,在中國曆史上閃耀的“江右商幫”不會瓦解,它通過重組的方式,成為皇權治下龐大的商業集團,小手工業(實體)與大唐寶鈔(金融)以此為基礎深入融合。
晨光微熹,整個豐城就熱鬧起來,前來賀壽的人們,仿佛蟄伏的冬蟲,紛紛蛄蛹到大街上,朝著柳府的方向挪動。
柳人秦率領全家老小、五服親友,在金碧輝煌的祠堂,躊躇滿誌地祭祀完畢祖先,長子柳之林是“總知賓”,三子柳之柏、女婿蔣現金大下手,成百上千的男仆、女婢穿著新衣,在賓客之間來迴穿梭,廚子的鏟子都快掄出火星子了。
大概估計,前來祝壽的至少上千人,其中一半是江右商幫內有頭有臉的人物。
隻不過,在柳人秦以及他的“十七個盟友”看來,江右商幫已經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未來的大宋開國功臣陣營,另一個就是炮灰陣營。
有句話:“先上船的人,才能活下來”,可萬一,上錯了船呢?腳踩兩條船,容易扯著蛋。
筠州這邊,自然是不知道泉州的情況,第一個成為江右案件中“火鍋底料”的大家族,實際上是蔣家。
在蔣現金笑臉相迎、充當賢婿的時候,陳誨已經下令清剿了。
陳誨不是有耐心的人,更何況,蔣家與留從效、陳洪進之間複雜的關係,即便沒有“江右案”的牽扯,也注定長久不了。
臨近中午,壽宴開席,柳人秦在進行完畢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之後,下令開席!
屬於他的最後高光時刻,也來臨了。
“朝廷官員奉旨賀壽,恭祝柳家主千秋之喜!”
在外人看來,禦賜匾額已經是無上榮耀了,如今,看著上百名身著官服的官員一同前來賀壽,更是羨慕到了極點。
吃席群眾議論紛紛——
“媽呀,還得是柳家太爺的麵子大,皇帝都派人來祝壽了。”
“看來,朝廷是要封官啊!”
“柳家這下子更發達了!”
……
柳人秦一見這架勢,自然受寵若驚,他糊塗了,朝廷的舉動,難道不是要對柳家不利?難道,隻是為了多要點錢財?自己錯怪了皇帝?
眼見官員列隊行禮,這又不是假的!
“之柏、現金,好生安頓各位上官!”
“是,父親!”
一轉頭,對長子柳之林吩咐:“快去打聽一下,是否真是皇帝下旨。”
柳之林一臉興奮,說道:“父親,已經打探清楚了,正是禮部正式的敕令,不會有假。”
“這……怎麽迴事?”
柳之林見狀,低聲說道:“父親,盟單已簽、不必多想,江北之事,算是未雨綢繆,眼下皇帝也拉攏柳家,無非是花點錢而已。”
柳人秦心中稍安,別說花點錢,就是將“馮黨小金庫”全都拿出來,也無所謂了。
“這些官員之中誰人領頭?”
“禦史中丞李覯,不過,人在洪州,並未前來。”
柳人秦似乎明白了點什麽,嘴角不自覺地勾笑,原來如此——
這個李覯幕後所做一切,不過是想要成為下一個馮延魯。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臣子都貪心!
等壽宴結束了,自己親自去一趟洪州,大禮奉上、錢財管夠。
馮黨已死,李黨當立!
唯一不變的,就是我柳家的穩固地位。
豐城衙署內,段處常換下常服,穿戴好戎裝,一旁是捆成粽子的豐城縣令及家眷;
洪州司務府正卿王建鋒在碼頭、交通要道,下令封鎖;
信王李景達看了看天色,下令封鎖三岔河口,不允許任何商船通過。
……
還有一支隊伍,比較特殊,每個人抱著一個大算盤,是廖居素調遣的算賬高手。
一筆賬,要算很久。
林仁肇匆匆趕來,未等開口,李煜搶先問道:“來了嗎?”
“迴稟陛下,趙彥徽率精兵一萬,已經抵近豐山鎮,另,張光瀚率三萬流民軍抵達含山!”
“流民軍沒有走巢湖水道嗎?”
“人數太多,趙彥徽的戰船不夠,相比流民軍是步行。”
李煜皺起了眉頭,豐山鎮距離裕溪口隻有五十多裏路,這麽算起來,趙彥徽手下精兵已經與張瓊連為一體了,然而,含山距離裕溪口至少百裏,流民軍恐怕還需要一天路程。
“林卿,你怎麽看?”
“陛下,按照事先商定,要立即給江北趙讚送信。”
“朕想要的是,一口氣全殲趙彥徽、張瓊、張光瀚,現在偽周的軍隊會合時差,足足一天!”
林仁肇想了想,說道:“陛下,以臣看來,根本就不用考慮張光瀚率領的流民軍。”
“你的意思是,流民軍戰力不強,無須擔心?”
“不,臣認為,張光瀚根本就不會率領流民軍進入和州,更不會與張瓊會合。”
軍事戰略方麵,李煜還能做出點決策,可涉及到軍事戰術方麵,李煜就遠不如林仁肇了。
“林卿,何意?”
“陛下,流民成軍,雖然紀律很差、戰力不強,可在領軍將領手下,往往被苛待的更狠!如果張光瀚打算入城,那流民軍就是爬,也得跟上精銳部隊。”
李煜點點頭:“你的意思是,趙彥徽、張光瀚故意分開?”
“不錯,這種戰術,臣也曾經用過,張瓊與趙彥徽存有間隙,兩人相互提防,張光瀚行軍緩慢,實則是留下後手。”
“證據?”
“臣已經探明,趙彥徽、張光瀚滯留巢縣時,是為了等糧草。”
原來如此,這就說得通了,張瓊的鍋裏沒有趙彥徽、張光瀚的飯,看來,趙匡胤手下的將領個人能力太強,也不一定是好事兒。
李煜說道:“既然如此,就沒有什麽好猶豫的了,按計劃執行吧。”
“臣遵旨!”
林仁肇應旨之後,並沒有離開,好像還有話說。
“林卿,有話直說。”
“是。陛下,臣聞聽兵部調令,安化節度使有所動作,是否嶺南戰事又起?”
李煜一怔,旋即明白了,林仁肇是在打聽朱令贇的消息,現在,朱令贇身為廣南都督府大都督,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林仁肇雖然被冊封為淮南行軍大都督,可是,淮南地盤還沒打下來了呢!心急,情有可原。
李煜安撫道:“非也,安化軍調動,與嶺南無關,他們不過是給金吾衛幫忙罷了。”
林仁肇遲疑一下,問道:“與江右商人有關?”
李煜點點頭,輕歎一口氣,說道:“天快亮了,要熱鬧起來了……林卿,辛苦你去安排送信之事。”
“遵旨!”
林仁肇走後,李煜揉了揉眼睛,熬夜不好啊,容易猝死啊。
“清風,明日朕要睡到自然醒,不許打擾。”
“遵旨!”
……
李煜去睡了,柳人秦也睡了,江右商幫的翹楚也睡了。
隻不過,他們不能像李煜一樣,睡到“自然醒”,因為今天是九月初八,柳人秦壽誕慶典的大日子。
九月八,百花殺,豐城從此無柳家!
但是,在中國曆史上閃耀的“江右商幫”不會瓦解,它通過重組的方式,成為皇權治下龐大的商業集團,小手工業(實體)與大唐寶鈔(金融)以此為基礎深入融合。
晨光微熹,整個豐城就熱鬧起來,前來賀壽的人們,仿佛蟄伏的冬蟲,紛紛蛄蛹到大街上,朝著柳府的方向挪動。
柳人秦率領全家老小、五服親友,在金碧輝煌的祠堂,躊躇滿誌地祭祀完畢祖先,長子柳之林是“總知賓”,三子柳之柏、女婿蔣現金大下手,成百上千的男仆、女婢穿著新衣,在賓客之間來迴穿梭,廚子的鏟子都快掄出火星子了。
大概估計,前來祝壽的至少上千人,其中一半是江右商幫內有頭有臉的人物。
隻不過,在柳人秦以及他的“十七個盟友”看來,江右商幫已經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未來的大宋開國功臣陣營,另一個就是炮灰陣營。
有句話:“先上船的人,才能活下來”,可萬一,上錯了船呢?腳踩兩條船,容易扯著蛋。
筠州這邊,自然是不知道泉州的情況,第一個成為江右案件中“火鍋底料”的大家族,實際上是蔣家。
在蔣現金笑臉相迎、充當賢婿的時候,陳誨已經下令清剿了。
陳誨不是有耐心的人,更何況,蔣家與留從效、陳洪進之間複雜的關係,即便沒有“江右案”的牽扯,也注定長久不了。
臨近中午,壽宴開席,柳人秦在進行完畢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之後,下令開席!
屬於他的最後高光時刻,也來臨了。
“朝廷官員奉旨賀壽,恭祝柳家主千秋之喜!”
在外人看來,禦賜匾額已經是無上榮耀了,如今,看著上百名身著官服的官員一同前來賀壽,更是羨慕到了極點。
吃席群眾議論紛紛——
“媽呀,還得是柳家太爺的麵子大,皇帝都派人來祝壽了。”
“看來,朝廷是要封官啊!”
“柳家這下子更發達了!”
……
柳人秦一見這架勢,自然受寵若驚,他糊塗了,朝廷的舉動,難道不是要對柳家不利?難道,隻是為了多要點錢財?自己錯怪了皇帝?
眼見官員列隊行禮,這又不是假的!
“之柏、現金,好生安頓各位上官!”
“是,父親!”
一轉頭,對長子柳之林吩咐:“快去打聽一下,是否真是皇帝下旨。”
柳之林一臉興奮,說道:“父親,已經打探清楚了,正是禮部正式的敕令,不會有假。”
“這……怎麽迴事?”
柳之林見狀,低聲說道:“父親,盟單已簽、不必多想,江北之事,算是未雨綢繆,眼下皇帝也拉攏柳家,無非是花點錢而已。”
柳人秦心中稍安,別說花點錢,就是將“馮黨小金庫”全都拿出來,也無所謂了。
“這些官員之中誰人領頭?”
“禦史中丞李覯,不過,人在洪州,並未前來。”
柳人秦似乎明白了點什麽,嘴角不自覺地勾笑,原來如此——
這個李覯幕後所做一切,不過是想要成為下一個馮延魯。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臣子都貪心!
等壽宴結束了,自己親自去一趟洪州,大禮奉上、錢財管夠。
馮黨已死,李黨當立!
唯一不變的,就是我柳家的穩固地位。
豐城衙署內,段處常換下常服,穿戴好戎裝,一旁是捆成粽子的豐城縣令及家眷;
洪州司務府正卿王建鋒在碼頭、交通要道,下令封鎖;
信王李景達看了看天色,下令封鎖三岔河口,不允許任何商船通過。
……
還有一支隊伍,比較特殊,每個人抱著一個大算盤,是廖居素調遣的算賬高手。
一筆賬,要算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