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嶺南總動員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正常行軍速度下,林仁肇沒那麽快趕到虔州,但朱令贇派出人去接應,一打聽才知道,百勝軍已經先行一步開拔汝城,這讓林仁肇有點措手不及。
按照戰前會議商定,朱令贇的任務首要是“扼守整頓虔州”,其次是“伺機攻取汝城”,最關鍵的一點,兩人同為中路軍,要共同完成攻取雄、敬、潮三州的戰略目標!
林仁肇身為嶺南招討使,對於朱令贇私自行動的行為很不滿,可又說不出什麽,畢竟朱令贇是百勝軍節度使留後(代理、候補的意思),他指揮百勝軍展開攻取汝城的行動,也符合戰前規劃,可要細究起來,總歸是有點不顧大局了,因為汝城戰火一燒起來,南漢東北戰線也會隨之調動,相當於打草驚蛇!
不滿歸不滿,林仁肇沒空抱怨,命令部隊急行軍。
十二日,五千人馬累的吐血,終於趕到了九州(會昌)。
林仁肇不敢怠慢,立即派出四路斥候,一路前往虔州去聯絡朱令贇部,另外三路前往武平場、上杭場、龍南場的南唐駐軍。
所謂“場”,是盛唐及五代時期的一種特殊行政單位,在級別上高於“鎮”、低於“縣”,南唐境內有十五場,如龍泉場、石城場、萬載場等。至於“場”的設置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連年戰爭、人口銳減,南唐將多個鎮合並之後形成“場”,能夠加強管理。二是用來駐軍,有點類似於“建設兵團”的性質。
武平場鎮遏使手下三千人,其中一千為鄉兵,上杭場防禦使手下五千人,其中四千為鄉兵,龍南場防禦使手下三千人,皆為鄉兵,加上林仁肇親率大軍五千,合計一萬五千人。
屯兵九州之後,林仁肇第一道軍令就是,派遊擊將軍馬承信率領騎兵五百、步卒兩千,攜帶必要輜重前往虔州,要求百勝軍行軍司馬宋暘帶兵兩千,共赴汝城。
汝城不是已經有了朱令贇了嗎?
沒錯,這些人就是去支援朱令贇的!
在林仁肇看來,汝城是一個“易打難守”的存在。
容易打的原因是,主要是地方小、守軍少,說的直白一點,就算是“圍而不打”,也能逼得汝城南漢守軍投降。
至於難守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因素,大庾嶺以西北的郴州,主要依靠汝城這一個“連接點”,與南漢政權保持聯係,一旦汝城有失,周邊的韶州(韶關)、英州(英德)南漢守軍,絕不會坐視不理。
尤其當林仁肇聽說,此時鎮守汝城的將領是曹鏷時,他才意識到朱令贇這次捅了一個多大的馬蜂窩!
在南漢政治生態中,曹鏷隻是一條小醜魚,可他背後的是一條大鯊魚,正是知承宣院兼內侍省、內給事、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兼內太師……南漢最是位高權重的宦官,龔澄樞。
林仁肇原來就是閩國將領,駐地漳浦、閩漢相交,對於曹鏷與龔澄樞的關係有所了解,簡單說,曹鏷是龔澄樞的義子。
看過《大明王朝1566》就不難理解,“父子關係”對於宦官的重要意義,那不僅是一種名分認定,更是一種“政治結盟”的方式。
真以為,曹鏷在汝城搜刮民脂民膏,僅是為了送給皇帝劉鋹享樂?肯定是先送給幹爹!
相對應的,如今“兒子”曹鏷有難,龔澄樞絕不會坐視不理,否則,其他的兒子、孫子們一看,這拜幹爹也沒啥用,散了吧!
龔澄樞能夠穩坐南漢宦相的寶座,手底下這幫“孝子賢孫”功不可沒,他絕對不會允許“樹倒猢猻散”的可能性。
事情果然如同林仁肇所料,就在援軍出發當天,鎮守英州、韶州的南漢守軍也接到了命令,立即揮師北上,沿著福溪官道火速奔襲汝城。
朱令贇攻破汝城子城,俘虜曹鏷、田寓、趙赫煊等人,同時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一切看起來都挺美好。
福兮禍所伏。
為了“煙熏火燎”地逼子城敵人投降,朱令贇幾乎燒光了羅城中一切能燒的東西,同時,陳濱為了預防自己被困死在城中,把羅城的城門都拆了。
拆家一時爽,爽完了呢?如果這個時候,南漢軍隊殺過來怎麽辦?
很快,朱令贇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趕緊命人去修補城門、城牆!
磚石不夠,就隻能拆民房了,好在汝城老鄉們得到了實惠,幹活還有工錢。
羅城剛修了一半,南漢援軍就到了大坪隘口,此處距離羅城外圍不到五裏路,陳濱在這裏埋伏三百步卒,權當警戒。
三百步卒都是欽州鄉兵,校尉大人讓他們鎮守關隘,領頭也深知,自己這邊打起仗來真不行,幹脆,挖坑吧!
還別說,這些人當“工程兵”絕對合格。
大坑、小坑,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在大屏關隘外圍挖了一大片,自己人來了,他們可以帶路,要是南漢軍隊來了,就自求多福吧!
韶州守備祁夔第一個趕到,也是第一個倒黴蛋兒。
一進入大坪關,他就發現遠處隘口有人探頭探腦,不多時,百勝軍的旗號搖晃起來。
“來者何人?”
“吾乃韶州守備將軍祁夔,爾等莫非是唐國賊軍?”
“正是你百勝軍大爺,孫子,送死來了!”
祁夔也不惱,確定對方身份之後,立即下令步卒開道、騎兵下馬。
前麵的路上到處是坑,騎兵就這麽衝過去,馬腿非折了不可。
“一群蠢材,以為這樣就能阻擋本將!衝,殺光他們!”
目測,對方也就幾百人,祁夔可是帶了四千多人。
南漢步卒也不含糊,一聲令下,開始衝鋒!
你們猜,為啥讓你看見滿地的坑?那是為了讓你們忽略看不見的坑!
一眾南漢步卒繞過幾個大坑,猛衝過去,轉瞬就覺得腳下一軟,“撲通——撲通”掉進了巨大的陷坑裏!
坑裏麵還算幹淨,除了一排排尖銳的木樁之外,啥都沒有。
前麵的掉下去,中間的本能刹住車,隻是,後排的看不到啊,繼續往前擠。
這種現象,叫做“踩踏”。
很快,陷坑填平了,可以繼續前進了。
隻不過,南漢後續士兵需要踩著自己同伴的屍體前進!
對麵的百勝軍用虔州方言繼續挑釁:“你過來啊——”
祁夔又氣又惱,又無可奈何,隻得下令手下用長槍戳地、探明陷坑,慢慢向前。
百勝軍這下子就不客氣了,關隘據險而守,開啟“弓箭射兔子”的環節,還不停地從高處往下撇石頭。
當然,百勝軍步卒這邊,知道自己隻能拖延時間,大坪關隘失守是遲早的事,已經派人去給朱令贇、陳濱送信了。
祁夔一邊組織手下強攻,一邊讓副將江瑜帶領一眾手下,從旁邊九龍山(大庾嶺南側支脈)迂迴,企圖繞過大坪關隘。
當江瑜率眾登上高處之後,遠遠地就看見汝州城中硝煙還未散去,唐軍正熱火朝天地加固城防。
“快,加快行軍!”
如果能在唐軍修繕完成之前,攻到汝城門下,大事可成!
鎮守大坪關隘的百勝軍正在抵擋,突然頭頂飛來一陣箭矢,抬頭一看,左側山巒殺下一隊人馬。
“撤,快撤!”
大坪關占領之後,祁夔命人在此打掃戰場,最重要的是填坑!否則,後麵英州援軍過來,又得出現一波非戰鬥消耗。
隻不過,祁夔白操心了,英州守將黃損沒有去支援汝城,反而在經過韶州之後,轉道東進,前去支援雄州去了。
因為,雄州與龍南場中間就隔著一條桃江,龍南場防禦使周曄得到林仁肇的命令之後,開始搭建浮橋。
與此同時,武平場、上杭場的南唐軍隊,也紛紛調動,會昌方向更是傳來“南唐十萬大軍”集結的消息。
鎮守雄州的潘崇徹自然警覺,立即向興王府傳遞消息、請求增兵,雄州雖然是邊陲重地,但一直以來防備南唐、清源軍的守軍,加起來不到一萬人。
劉鋹即便再混蛋,也知道雄州的重要性,立即調動大軍支援雄州的同時,敬州、潮州等邊陲重地,也傳來了南唐軍隊異動的消息。
空氣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了。
按照戰前會議商定,朱令贇的任務首要是“扼守整頓虔州”,其次是“伺機攻取汝城”,最關鍵的一點,兩人同為中路軍,要共同完成攻取雄、敬、潮三州的戰略目標!
林仁肇身為嶺南招討使,對於朱令贇私自行動的行為很不滿,可又說不出什麽,畢竟朱令贇是百勝軍節度使留後(代理、候補的意思),他指揮百勝軍展開攻取汝城的行動,也符合戰前規劃,可要細究起來,總歸是有點不顧大局了,因為汝城戰火一燒起來,南漢東北戰線也會隨之調動,相當於打草驚蛇!
不滿歸不滿,林仁肇沒空抱怨,命令部隊急行軍。
十二日,五千人馬累的吐血,終於趕到了九州(會昌)。
林仁肇不敢怠慢,立即派出四路斥候,一路前往虔州去聯絡朱令贇部,另外三路前往武平場、上杭場、龍南場的南唐駐軍。
所謂“場”,是盛唐及五代時期的一種特殊行政單位,在級別上高於“鎮”、低於“縣”,南唐境內有十五場,如龍泉場、石城場、萬載場等。至於“場”的設置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連年戰爭、人口銳減,南唐將多個鎮合並之後形成“場”,能夠加強管理。二是用來駐軍,有點類似於“建設兵團”的性質。
武平場鎮遏使手下三千人,其中一千為鄉兵,上杭場防禦使手下五千人,其中四千為鄉兵,龍南場防禦使手下三千人,皆為鄉兵,加上林仁肇親率大軍五千,合計一萬五千人。
屯兵九州之後,林仁肇第一道軍令就是,派遊擊將軍馬承信率領騎兵五百、步卒兩千,攜帶必要輜重前往虔州,要求百勝軍行軍司馬宋暘帶兵兩千,共赴汝城。
汝城不是已經有了朱令贇了嗎?
沒錯,這些人就是去支援朱令贇的!
在林仁肇看來,汝城是一個“易打難守”的存在。
容易打的原因是,主要是地方小、守軍少,說的直白一點,就算是“圍而不打”,也能逼得汝城南漢守軍投降。
至於難守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因素,大庾嶺以西北的郴州,主要依靠汝城這一個“連接點”,與南漢政權保持聯係,一旦汝城有失,周邊的韶州(韶關)、英州(英德)南漢守軍,絕不會坐視不理。
尤其當林仁肇聽說,此時鎮守汝城的將領是曹鏷時,他才意識到朱令贇這次捅了一個多大的馬蜂窩!
在南漢政治生態中,曹鏷隻是一條小醜魚,可他背後的是一條大鯊魚,正是知承宣院兼內侍省、內給事、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兼內太師……南漢最是位高權重的宦官,龔澄樞。
林仁肇原來就是閩國將領,駐地漳浦、閩漢相交,對於曹鏷與龔澄樞的關係有所了解,簡單說,曹鏷是龔澄樞的義子。
看過《大明王朝1566》就不難理解,“父子關係”對於宦官的重要意義,那不僅是一種名分認定,更是一種“政治結盟”的方式。
真以為,曹鏷在汝城搜刮民脂民膏,僅是為了送給皇帝劉鋹享樂?肯定是先送給幹爹!
相對應的,如今“兒子”曹鏷有難,龔澄樞絕不會坐視不理,否則,其他的兒子、孫子們一看,這拜幹爹也沒啥用,散了吧!
龔澄樞能夠穩坐南漢宦相的寶座,手底下這幫“孝子賢孫”功不可沒,他絕對不會允許“樹倒猢猻散”的可能性。
事情果然如同林仁肇所料,就在援軍出發當天,鎮守英州、韶州的南漢守軍也接到了命令,立即揮師北上,沿著福溪官道火速奔襲汝城。
朱令贇攻破汝城子城,俘虜曹鏷、田寓、趙赫煊等人,同時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一切看起來都挺美好。
福兮禍所伏。
為了“煙熏火燎”地逼子城敵人投降,朱令贇幾乎燒光了羅城中一切能燒的東西,同時,陳濱為了預防自己被困死在城中,把羅城的城門都拆了。
拆家一時爽,爽完了呢?如果這個時候,南漢軍隊殺過來怎麽辦?
很快,朱令贇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趕緊命人去修補城門、城牆!
磚石不夠,就隻能拆民房了,好在汝城老鄉們得到了實惠,幹活還有工錢。
羅城剛修了一半,南漢援軍就到了大坪隘口,此處距離羅城外圍不到五裏路,陳濱在這裏埋伏三百步卒,權當警戒。
三百步卒都是欽州鄉兵,校尉大人讓他們鎮守關隘,領頭也深知,自己這邊打起仗來真不行,幹脆,挖坑吧!
還別說,這些人當“工程兵”絕對合格。
大坑、小坑,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在大屏關隘外圍挖了一大片,自己人來了,他們可以帶路,要是南漢軍隊來了,就自求多福吧!
韶州守備祁夔第一個趕到,也是第一個倒黴蛋兒。
一進入大坪關,他就發現遠處隘口有人探頭探腦,不多時,百勝軍的旗號搖晃起來。
“來者何人?”
“吾乃韶州守備將軍祁夔,爾等莫非是唐國賊軍?”
“正是你百勝軍大爺,孫子,送死來了!”
祁夔也不惱,確定對方身份之後,立即下令步卒開道、騎兵下馬。
前麵的路上到處是坑,騎兵就這麽衝過去,馬腿非折了不可。
“一群蠢材,以為這樣就能阻擋本將!衝,殺光他們!”
目測,對方也就幾百人,祁夔可是帶了四千多人。
南漢步卒也不含糊,一聲令下,開始衝鋒!
你們猜,為啥讓你看見滿地的坑?那是為了讓你們忽略看不見的坑!
一眾南漢步卒繞過幾個大坑,猛衝過去,轉瞬就覺得腳下一軟,“撲通——撲通”掉進了巨大的陷坑裏!
坑裏麵還算幹淨,除了一排排尖銳的木樁之外,啥都沒有。
前麵的掉下去,中間的本能刹住車,隻是,後排的看不到啊,繼續往前擠。
這種現象,叫做“踩踏”。
很快,陷坑填平了,可以繼續前進了。
隻不過,南漢後續士兵需要踩著自己同伴的屍體前進!
對麵的百勝軍用虔州方言繼續挑釁:“你過來啊——”
祁夔又氣又惱,又無可奈何,隻得下令手下用長槍戳地、探明陷坑,慢慢向前。
百勝軍這下子就不客氣了,關隘據險而守,開啟“弓箭射兔子”的環節,還不停地從高處往下撇石頭。
當然,百勝軍步卒這邊,知道自己隻能拖延時間,大坪關隘失守是遲早的事,已經派人去給朱令贇、陳濱送信了。
祁夔一邊組織手下強攻,一邊讓副將江瑜帶領一眾手下,從旁邊九龍山(大庾嶺南側支脈)迂迴,企圖繞過大坪關隘。
當江瑜率眾登上高處之後,遠遠地就看見汝州城中硝煙還未散去,唐軍正熱火朝天地加固城防。
“快,加快行軍!”
如果能在唐軍修繕完成之前,攻到汝城門下,大事可成!
鎮守大坪關隘的百勝軍正在抵擋,突然頭頂飛來一陣箭矢,抬頭一看,左側山巒殺下一隊人馬。
“撤,快撤!”
大坪關占領之後,祁夔命人在此打掃戰場,最重要的是填坑!否則,後麵英州援軍過來,又得出現一波非戰鬥消耗。
隻不過,祁夔白操心了,英州守將黃損沒有去支援汝城,反而在經過韶州之後,轉道東進,前去支援雄州去了。
因為,雄州與龍南場中間就隔著一條桃江,龍南場防禦使周曄得到林仁肇的命令之後,開始搭建浮橋。
與此同時,武平場、上杭場的南唐軍隊,也紛紛調動,會昌方向更是傳來“南唐十萬大軍”集結的消息。
鎮守雄州的潘崇徹自然警覺,立即向興王府傳遞消息、請求增兵,雄州雖然是邊陲重地,但一直以來防備南唐、清源軍的守軍,加起來不到一萬人。
劉鋹即便再混蛋,也知道雄州的重要性,立即調動大軍支援雄州的同時,敬州、潮州等邊陲重地,也傳來了南唐軍隊異動的消息。
空氣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