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境界的自己,見到一個低境界的自己,總是不那麽自然。
尤其是李耳,總覺得自身少了一些什麽。
伯陽沒有開口,直接采用了感念聯結——既然是分身,何必那麽囉嗦。
訊息鋪天蓋地湧入腦海,李耳的頭瞬間大了一圈;好在形體基礎不差,勉強承受了下來。
任何訊息都可留存在記憶之中,但人的意識又偏偏懶惰,一時隻能關注幾個重要的事情。
李耳略微緩了緩神,頭腦中放大了三個事情。
第一個事情,是奔楚這事還得奔,隻不過人馬縮水,要更加隱秘;
第二個事情,姬朝留下的那三套奇書,不能靜靜躺在那匣內,有價值就要發揮;
第三個事情,紫氣向西,伯陽這真身要西去忙點事。
這三個事情,李耳都有疑問,無論怎麽探尋那真身的感念,也是沒有答案,隻好直接發聲來問。
“奔楚這事,意義何在?”李耳問。
“傳播上古文明的種子,製衡。”伯陽答。
“那三套書,怎麽才算發揮價值?”再問。
“賣錢。”再答。
這個答案讓李耳驚訝了一下。
“去西邊幹嘛?”最後問。
“去昆侖。哪有真人不去昆侖的道理?”最後答,反問。
李耳沉默了,反問的問題從來不用迴答。
就連門外漢都知道,真人哪有不去昆侖的?沒有。
伯陽覺得這分身倒還可以,問的問題直指關鍵;但是,現在不方便直接把念息開源,隨便分享。
時機未到。
“那三本書,要改一改。”伯陽道。
“怎麽改?直接說吧。”李耳打了個哈欠,似乎有些困了。
這動作,特別像當年的伯陽;伯陽看後心裏有些溫暖,記憶翻滾了一下,耐心就來了。
“連山,歸藏,兩書合一,可托名大周文王,就叫‘周易’好了。”
“據神機鑒的顯示,當前顯域有位千古聖人要出,需要幫一幫。”
“至於那‘盤古陸海圖誌’,可分為兩冊,一冊主述‘山海經’,另外一冊為‘山海圖’,如此分開,可以設定天緣,待有緣人解。”
這明顯有些囉嗦。
但陽真境界修士的指示,必定有著非凡的意義,李耳把這些事認真記在心裏。
伯陽迴去南山,李耳處理那些遺留的事情。
之後數年,盤古人界發生了一些對整個人類有影響的一些事。
楚國及周邊的民間,流傳出了一些謄寫的神秘典籍,售價奇高;其中一本叫“山海經”的書簡,令不少人幾近癲狂,甚至跋山涉水,去追逐書中所記載的神山秘境;
魯國孔丘得到了一本叫“周易”的書,從而自稱“悟道”,一發不可收拾,開始瘋狂地去影響他人的想法,而且還當了個官——中都宰;
是年,心在南山、身在秦國的小小傳來消息,已當國主的趙籍駕崩,舉國上下,“豈曰無衣”不停地唱了七日。小小決定要迴南山了,因為她已經疲累於以前的護衛身份,隻想專心修行。
“趙籍不錯,小小也不錯。”伯陽得知這個消息時很鮮見地說了句話。
修行者最大的悲哀,就是看著不錯的人離開、死去。
不死者,未必有著不死的快樂,伯陽有些羨慕趙籍,但他更擔心那冊“周易”。
忙忙碌碌的李耳,把“周易”交付到孔丘手中時,山丹丹正躲在暗處看著。
“這書……這書可厲害!”李耳擦著額頭上的汗。
李耳注意到接書的人有點疲憊,畢竟是五十歲了。上次見到孔丘時,已經是二十年前。
時光如梭。
五十歲,對跨過形至境界的修行者來說,連幼童都算不上;李耳雖然未入至境,但形體保養的極好,看起來仍然是年輕人。
孔丘先是盯著李耳發呆。待接過那冊書、翻看了幾篇後,立刻就癡狂起來,幹脆蹲到地上、目不轉睛,甚至還激動出了眼淚,一副很是貪婪的模樣。
李耳歎了口氣,轉身離去,孔丘根本沒注意。
山丹丹也是哀傷了一下,然後留下幾個弟子暗中保護孔丘,自己則去附近一個山上沐浴陽光。
孔丘幾乎廢寢忘食,日夜讀著那冊書,還不時寫著心得、注釋,居處書簡成山。
孔丘也略知修行之法,他並不知,此時正在不知不覺跨入“專聖”的境界。
這種跨境的狀態,加上周易本身的巨大訊息內涵,引發了顯能的異常波動。
這正是伯陽擔憂的。
開始很是細微,孔丘居住的周邊隱隱顫動著一些不知名的能量。
五天後,半個魯國都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壓抑,而且不知這種壓抑來自哪裏。人和人見麵,總是互訴著想抓破一些什麽東西,猶如在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時刻就要發芽,破心而出。
待到第九天,孔丘的心裏先發芽了。
他痛哭流涕,嚷著“悟得了,悟得了!”
天空蔚藍而晴朗,大地上的草木迸發著勃勃生機,鳥鳴獸吼,似乎在慶祝一個新的生命誕生。
伯陽和山丹丹站在一個峰尖,靜靜看著喜笑顏開的世間。
世間來往的凡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是覺得壓抑已去,歡暢至極,開心不少。
伯陽表情嚴肅,山丹丹警惕地看著山腳下的一條河。
原本安靜流淌的河水,忽然有幾處翻滾起來。然後,河水漸漸呈現出了黑色,如同倒入了無數的墨汁進去,最後染黑了整條河流。
“這是嚐試?”山丹丹問道。
“正是,你把這條河的水換換。”伯陽答著,抬手揮了揮,做了一道長長的能量藩籬,把整條河封禁起來。
正在向河邊走著的漁人,忽然發現,無論怎麽走也走不到河邊;
正在飲水的一些鹿麂,莫名其妙騰空跌到了岸邊一丈之後;
幾隻水鳥明明看到了水中的魚,uu看書 .uukanhu卻無論如何也捉不到;
水中的魚兒浸在墨汁之中,有種生命即將結束的不好預感。
山丹丹取出竹箎,“嗚嗚”地吹了幾聲。
幽靜的一段山穀內,幾十株參天大樹忽然拔腿行走,從林中走出,走入了那條河。
約莫半個時辰,那幾十株參天大樹盡變黑色,而那條河卻幾近幹涸,露出了河床,大大小小的魚蝦在河床上蹦跳,眼見就要沒命。
伯陽衝著另個山尖擺了一下手。
一抹紅衣正襟危坐在崖頂,麵前是一架透著神秘氣息的古琴。
清角鳴響,不同的山澗中緩緩滲出了水液,然後形成涓流,繼而匯成小溪。
無數的溪水從地勢高處流下,注入那條河流。
河水洶湧奔下,瞬間一條清亮的大河複原如初,黑色不見。
山丹丹召迴那些變得黑漆漆的大樹,讓弟子們搬了不少螢石放在它們身邊。大樹們把根係置於螢石之上,如同嘔吐一般,把黑色的河水澆灌在螢石之上。
無數道黑氣從螢石上升起,很快消散在空中。
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場無聲的屠滅。無數侵入顯域的暗體生命,就此消亡。
孔丘讀周易的第九天。晚上,天空無月,薄雲,淡淡星光下樹影婆娑。
孔丘居住的院落之外,忽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暗影,緩緩靠近了院落的籬笆門……
</br>
</br>
尤其是李耳,總覺得自身少了一些什麽。
伯陽沒有開口,直接采用了感念聯結——既然是分身,何必那麽囉嗦。
訊息鋪天蓋地湧入腦海,李耳的頭瞬間大了一圈;好在形體基礎不差,勉強承受了下來。
任何訊息都可留存在記憶之中,但人的意識又偏偏懶惰,一時隻能關注幾個重要的事情。
李耳略微緩了緩神,頭腦中放大了三個事情。
第一個事情,是奔楚這事還得奔,隻不過人馬縮水,要更加隱秘;
第二個事情,姬朝留下的那三套奇書,不能靜靜躺在那匣內,有價值就要發揮;
第三個事情,紫氣向西,伯陽這真身要西去忙點事。
這三個事情,李耳都有疑問,無論怎麽探尋那真身的感念,也是沒有答案,隻好直接發聲來問。
“奔楚這事,意義何在?”李耳問。
“傳播上古文明的種子,製衡。”伯陽答。
“那三套書,怎麽才算發揮價值?”再問。
“賣錢。”再答。
這個答案讓李耳驚訝了一下。
“去西邊幹嘛?”最後問。
“去昆侖。哪有真人不去昆侖的道理?”最後答,反問。
李耳沉默了,反問的問題從來不用迴答。
就連門外漢都知道,真人哪有不去昆侖的?沒有。
伯陽覺得這分身倒還可以,問的問題直指關鍵;但是,現在不方便直接把念息開源,隨便分享。
時機未到。
“那三本書,要改一改。”伯陽道。
“怎麽改?直接說吧。”李耳打了個哈欠,似乎有些困了。
這動作,特別像當年的伯陽;伯陽看後心裏有些溫暖,記憶翻滾了一下,耐心就來了。
“連山,歸藏,兩書合一,可托名大周文王,就叫‘周易’好了。”
“據神機鑒的顯示,當前顯域有位千古聖人要出,需要幫一幫。”
“至於那‘盤古陸海圖誌’,可分為兩冊,一冊主述‘山海經’,另外一冊為‘山海圖’,如此分開,可以設定天緣,待有緣人解。”
這明顯有些囉嗦。
但陽真境界修士的指示,必定有著非凡的意義,李耳把這些事認真記在心裏。
伯陽迴去南山,李耳處理那些遺留的事情。
之後數年,盤古人界發生了一些對整個人類有影響的一些事。
楚國及周邊的民間,流傳出了一些謄寫的神秘典籍,售價奇高;其中一本叫“山海經”的書簡,令不少人幾近癲狂,甚至跋山涉水,去追逐書中所記載的神山秘境;
魯國孔丘得到了一本叫“周易”的書,從而自稱“悟道”,一發不可收拾,開始瘋狂地去影響他人的想法,而且還當了個官——中都宰;
是年,心在南山、身在秦國的小小傳來消息,已當國主的趙籍駕崩,舉國上下,“豈曰無衣”不停地唱了七日。小小決定要迴南山了,因為她已經疲累於以前的護衛身份,隻想專心修行。
“趙籍不錯,小小也不錯。”伯陽得知這個消息時很鮮見地說了句話。
修行者最大的悲哀,就是看著不錯的人離開、死去。
不死者,未必有著不死的快樂,伯陽有些羨慕趙籍,但他更擔心那冊“周易”。
忙忙碌碌的李耳,把“周易”交付到孔丘手中時,山丹丹正躲在暗處看著。
“這書……這書可厲害!”李耳擦著額頭上的汗。
李耳注意到接書的人有點疲憊,畢竟是五十歲了。上次見到孔丘時,已經是二十年前。
時光如梭。
五十歲,對跨過形至境界的修行者來說,連幼童都算不上;李耳雖然未入至境,但形體保養的極好,看起來仍然是年輕人。
孔丘先是盯著李耳發呆。待接過那冊書、翻看了幾篇後,立刻就癡狂起來,幹脆蹲到地上、目不轉睛,甚至還激動出了眼淚,一副很是貪婪的模樣。
李耳歎了口氣,轉身離去,孔丘根本沒注意。
山丹丹也是哀傷了一下,然後留下幾個弟子暗中保護孔丘,自己則去附近一個山上沐浴陽光。
孔丘幾乎廢寢忘食,日夜讀著那冊書,還不時寫著心得、注釋,居處書簡成山。
孔丘也略知修行之法,他並不知,此時正在不知不覺跨入“專聖”的境界。
這種跨境的狀態,加上周易本身的巨大訊息內涵,引發了顯能的異常波動。
這正是伯陽擔憂的。
開始很是細微,孔丘居住的周邊隱隱顫動著一些不知名的能量。
五天後,半個魯國都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壓抑,而且不知這種壓抑來自哪裏。人和人見麵,總是互訴著想抓破一些什麽東西,猶如在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時刻就要發芽,破心而出。
待到第九天,孔丘的心裏先發芽了。
他痛哭流涕,嚷著“悟得了,悟得了!”
天空蔚藍而晴朗,大地上的草木迸發著勃勃生機,鳥鳴獸吼,似乎在慶祝一個新的生命誕生。
伯陽和山丹丹站在一個峰尖,靜靜看著喜笑顏開的世間。
世間來往的凡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是覺得壓抑已去,歡暢至極,開心不少。
伯陽表情嚴肅,山丹丹警惕地看著山腳下的一條河。
原本安靜流淌的河水,忽然有幾處翻滾起來。然後,河水漸漸呈現出了黑色,如同倒入了無數的墨汁進去,最後染黑了整條河流。
“這是嚐試?”山丹丹問道。
“正是,你把這條河的水換換。”伯陽答著,抬手揮了揮,做了一道長長的能量藩籬,把整條河封禁起來。
正在向河邊走著的漁人,忽然發現,無論怎麽走也走不到河邊;
正在飲水的一些鹿麂,莫名其妙騰空跌到了岸邊一丈之後;
幾隻水鳥明明看到了水中的魚,uu看書 .uukanhu卻無論如何也捉不到;
水中的魚兒浸在墨汁之中,有種生命即將結束的不好預感。
山丹丹取出竹箎,“嗚嗚”地吹了幾聲。
幽靜的一段山穀內,幾十株參天大樹忽然拔腿行走,從林中走出,走入了那條河。
約莫半個時辰,那幾十株參天大樹盡變黑色,而那條河卻幾近幹涸,露出了河床,大大小小的魚蝦在河床上蹦跳,眼見就要沒命。
伯陽衝著另個山尖擺了一下手。
一抹紅衣正襟危坐在崖頂,麵前是一架透著神秘氣息的古琴。
清角鳴響,不同的山澗中緩緩滲出了水液,然後形成涓流,繼而匯成小溪。
無數的溪水從地勢高處流下,注入那條河流。
河水洶湧奔下,瞬間一條清亮的大河複原如初,黑色不見。
山丹丹召迴那些變得黑漆漆的大樹,讓弟子們搬了不少螢石放在它們身邊。大樹們把根係置於螢石之上,如同嘔吐一般,把黑色的河水澆灌在螢石之上。
無數道黑氣從螢石上升起,很快消散在空中。
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場無聲的屠滅。無數侵入顯域的暗體生命,就此消亡。
孔丘讀周易的第九天。晚上,天空無月,薄雲,淡淡星光下樹影婆娑。
孔丘居住的院落之外,忽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暗影,緩緩靠近了院落的籬笆門……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