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苞也算是個癡心人,他領著一支三十餘人的外交使節隊伍,頂風冒雪,翻山越嶺,行了近千裏的路程,終於到了匈奴人的王庭,見到了劉豹。
對於石苞的到來,劉豹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所謂意料之中,劉豹料定了司馬懿會派人來和自己聯係,同時也從一個反麵證明了,司馬懿也感覺到,黃巾賊寇此番討伐的主要目標是他司馬懿,而不是劉豹;
意料之外的是,他沒有想到司馬懿會派大將石苞來,而且是頂風冒雪而來。在劉豹迎接石苞之前,沮授叮囑道:“大單於,如果司馬懿要大單於和他練兵主動進攻黃巾賊寇,大單於萬萬不可答應;如果司馬懿請大單於全力援助他,大單於滿口答應
,隻說準備妥當了,立刻出兵。”
劉豹道:“放心,放心,本單於心中自己有數。”
石苞在匈奴大單於的金頂大帳之中見到劉豹的時候已經打理得非常整潔,他見到劉豹,立刻行禮:“外臣石苞,見過大單於。”
匈奴大單於的金頂大帳擺放著五個大銅炭爐,炭爐裏閃爍著紅紅的火光,地上鋪著又厚又軟的猩紅色毛氈。大帳外麵雖然寒風凜冽,白雪皚皚,但是大帳之內溫暖如春。
劉豹看著石苞道:“仲容啊,你冒著這般大的風雪來本單於的王庭,相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本單於說吧。”
石苞道:“大單於,你可知道黃巾賊寇要直取你的王庭了嗎?”
“哦?”劉豹沒有想到石苞一開口就說出這般危言聳聽的話來,一臉不信的笑道:“仲容,你這是哪裏來的小道消息啊?”
石苞道:“大單於,外臣所言,千真萬確,怎麽可能會是小道消息呢?”
劉豹看了一眼身旁的沮授、審配和逢紀,問石苞道:“那你說說,你的消息如何千真萬確?”
石苞道:“大單於可知黃巾賊寇在河北集中了諸葛孔明和五虎上將?”
劉豹道:“當然知道。我大匈奴的細作可不是吃幹飯的。”
石苞道:“那敢問大單於與大單於身旁的三位老先生,黃巾賊寇這是何意啊?”劉豹當然不會迴答石苞的問題,他作為大單於,心思怎麽能輕易的表露於外呢?但是既然別人問了,他們作為主人家又不能不答,逢紀道:“仲容將軍,黃巾賊寇將他的五
虎上將全部部署於河北,尤其是部署在遼東,尤其是以操練步兵為主,意圖很是簡單,這是在打你高麗的主意。”
石苞微笑著搖了搖頭道:“恐怕未見得吧?”
審配冷笑道:“司馬大都督麾下的將軍果然是刀槍不入啊,如今刀都抵到鼻子底下了,還未見得,真是勇猛無敵啊!”石苞雖然收了審配的揶揄,也不發火,語氣溫和,有條不亂的道:“正南先生也是知兵之人,過去在便是袁本初麾下的第一謀士,敢問正南先生從古至今,那有兵馬未動而
先露行蹤的道理?”
石苞一句話,連羞辱帶剖析,說得審配啞口無言,麵色紅一陣白一陣。
或許是大帳中的炭火味兒太重,也或許是為了緩解尷尬的局麵,沮授輕咳嗽了兩聲,問道:“黃巾賊寇在遼東集中兵馬,操練步兵,意欲何為?”
石苞語氣篤定的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聲東擊西出其不意。”
劉豹不禁問道:“可是他們在西麵隻有一萬人,雲中也不過幾千人,黃巾賊寇隻憑這不到兩萬人馬就敢深入大漠來攻打我大匈奴嗎?”
石苞反問道:“敢問大單於,當初霍去病隻率領了多少人馬就擊破了匈奴的王庭?”
劉豹一聽這話,頓時有了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問道:“那依仲容之見,該當如何是好啊?”
石苞道:“還是老辦法,主動進攻,打亂黃巾賊寇的部署。”
劉豹道:“這招恐怕不行了,黃巾賊寇既然有心攻打我們,他們怎麽會沒有防備?”
石苞道:“黃巾賊寇當然有防備,但是從遼東到涼州,千裏之遙,黃巾賊寇怎麽可能處處有防備?就算他處處有防備,那就必然處處力弱,正好我軍反攻。”
劉豹問道:“那我軍攻打何處?”
石苞道:“攻打雲中。”
“雲中?”
“對,就是雲中。”石苞問道:“大單於可有輿圖?”
劉豹大喊一聲:“取輿圖來。”不一會兒,兩名匈奴兵士將一副輿圖掛好。劉豹、石苞和沮授、審配、逢紀一起走到輿圖旁,石苞指著雲中道:“大單於,遼東,相當於黃巾賊寇的頭;涼州相當於黃巾賊寇的尾;長安相當於黃巾賊寇的腰;而這雲中,相當於黃巾賊寇的背脊,我軍隻要能攻破雲中,順勢而下——”說著,他的手指在輿圖上衝雲中畫到晉陽,“直取晉陽,隻
要能拿下晉陽,往西南可威逼長安,往東南可窺視鄴城,我就不信,到了這一步,他趙弘還敢進犯貴我兩國。”
劉豹看著輿圖良久,沒有立刻答話,笑了笑道:“仲容啊,你一路幸苦了,先去休息,容我想一想再說,如何啊?”
石苞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以後,道:“理所當然,外臣先行告退。”
石苞退出了金頂大帳以後,劉豹問沮授等三人道:“三位先生以為如何啊?”
逢紀道:“大單於,不可中了司馬懿的移屍嫁禍之計啊。”
審配道:“元圖先生一語道破天機。”元圖是逢紀的表字。
劉豹又問沮授:“依先生之見呢?”
沮授沉吟良久道:“不防答應仲容,不過這一迴的買賣,要司馬懿出大頭,大單於隻是跟著撿點零碎,便可以了。”
劉豹問道:“先生的是何意?”
沮授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詭詐的道:“既然司馬懿想移屍嫁禍,那大單於不妨順水推舟。”
劉豹道:“那依先生之見,我軍出多少本錢?”
沮授伸出一根手指道:“一萬騎兵,給司馬懿的人馬領一領路,也就可以了。”
劉豹又問審配和逢紀道:“二位先生以為如何?”審配、逢紀忙道:“沮先生之計乃妙計也。”
對於石苞的到來,劉豹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所謂意料之中,劉豹料定了司馬懿會派人來和自己聯係,同時也從一個反麵證明了,司馬懿也感覺到,黃巾賊寇此番討伐的主要目標是他司馬懿,而不是劉豹;
意料之外的是,他沒有想到司馬懿會派大將石苞來,而且是頂風冒雪而來。在劉豹迎接石苞之前,沮授叮囑道:“大單於,如果司馬懿要大單於和他練兵主動進攻黃巾賊寇,大單於萬萬不可答應;如果司馬懿請大單於全力援助他,大單於滿口答應
,隻說準備妥當了,立刻出兵。”
劉豹道:“放心,放心,本單於心中自己有數。”
石苞在匈奴大單於的金頂大帳之中見到劉豹的時候已經打理得非常整潔,他見到劉豹,立刻行禮:“外臣石苞,見過大單於。”
匈奴大單於的金頂大帳擺放著五個大銅炭爐,炭爐裏閃爍著紅紅的火光,地上鋪著又厚又軟的猩紅色毛氈。大帳外麵雖然寒風凜冽,白雪皚皚,但是大帳之內溫暖如春。
劉豹看著石苞道:“仲容啊,你冒著這般大的風雪來本單於的王庭,相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本單於說吧。”
石苞道:“大單於,你可知道黃巾賊寇要直取你的王庭了嗎?”
“哦?”劉豹沒有想到石苞一開口就說出這般危言聳聽的話來,一臉不信的笑道:“仲容,你這是哪裏來的小道消息啊?”
石苞道:“大單於,外臣所言,千真萬確,怎麽可能會是小道消息呢?”
劉豹看了一眼身旁的沮授、審配和逢紀,問石苞道:“那你說說,你的消息如何千真萬確?”
石苞道:“大單於可知黃巾賊寇在河北集中了諸葛孔明和五虎上將?”
劉豹道:“當然知道。我大匈奴的細作可不是吃幹飯的。”
石苞道:“那敢問大單於與大單於身旁的三位老先生,黃巾賊寇這是何意啊?”劉豹當然不會迴答石苞的問題,他作為大單於,心思怎麽能輕易的表露於外呢?但是既然別人問了,他們作為主人家又不能不答,逢紀道:“仲容將軍,黃巾賊寇將他的五
虎上將全部部署於河北,尤其是部署在遼東,尤其是以操練步兵為主,意圖很是簡單,這是在打你高麗的主意。”
石苞微笑著搖了搖頭道:“恐怕未見得吧?”
審配冷笑道:“司馬大都督麾下的將軍果然是刀槍不入啊,如今刀都抵到鼻子底下了,還未見得,真是勇猛無敵啊!”石苞雖然收了審配的揶揄,也不發火,語氣溫和,有條不亂的道:“正南先生也是知兵之人,過去在便是袁本初麾下的第一謀士,敢問正南先生從古至今,那有兵馬未動而
先露行蹤的道理?”
石苞一句話,連羞辱帶剖析,說得審配啞口無言,麵色紅一陣白一陣。
或許是大帳中的炭火味兒太重,也或許是為了緩解尷尬的局麵,沮授輕咳嗽了兩聲,問道:“黃巾賊寇在遼東集中兵馬,操練步兵,意欲何為?”
石苞語氣篤定的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聲東擊西出其不意。”
劉豹不禁問道:“可是他們在西麵隻有一萬人,雲中也不過幾千人,黃巾賊寇隻憑這不到兩萬人馬就敢深入大漠來攻打我大匈奴嗎?”
石苞反問道:“敢問大單於,當初霍去病隻率領了多少人馬就擊破了匈奴的王庭?”
劉豹一聽這話,頓時有了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問道:“那依仲容之見,該當如何是好啊?”
石苞道:“還是老辦法,主動進攻,打亂黃巾賊寇的部署。”
劉豹道:“這招恐怕不行了,黃巾賊寇既然有心攻打我們,他們怎麽會沒有防備?”
石苞道:“黃巾賊寇當然有防備,但是從遼東到涼州,千裏之遙,黃巾賊寇怎麽可能處處有防備?就算他處處有防備,那就必然處處力弱,正好我軍反攻。”
劉豹問道:“那我軍攻打何處?”
石苞道:“攻打雲中。”
“雲中?”
“對,就是雲中。”石苞問道:“大單於可有輿圖?”
劉豹大喊一聲:“取輿圖來。”不一會兒,兩名匈奴兵士將一副輿圖掛好。劉豹、石苞和沮授、審配、逢紀一起走到輿圖旁,石苞指著雲中道:“大單於,遼東,相當於黃巾賊寇的頭;涼州相當於黃巾賊寇的尾;長安相當於黃巾賊寇的腰;而這雲中,相當於黃巾賊寇的背脊,我軍隻要能攻破雲中,順勢而下——”說著,他的手指在輿圖上衝雲中畫到晉陽,“直取晉陽,隻
要能拿下晉陽,往西南可威逼長安,往東南可窺視鄴城,我就不信,到了這一步,他趙弘還敢進犯貴我兩國。”
劉豹看著輿圖良久,沒有立刻答話,笑了笑道:“仲容啊,你一路幸苦了,先去休息,容我想一想再說,如何啊?”
石苞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以後,道:“理所當然,外臣先行告退。”
石苞退出了金頂大帳以後,劉豹問沮授等三人道:“三位先生以為如何啊?”
逢紀道:“大單於,不可中了司馬懿的移屍嫁禍之計啊。”
審配道:“元圖先生一語道破天機。”元圖是逢紀的表字。
劉豹又問沮授:“依先生之見呢?”
沮授沉吟良久道:“不防答應仲容,不過這一迴的買賣,要司馬懿出大頭,大單於隻是跟著撿點零碎,便可以了。”
劉豹問道:“先生的是何意?”
沮授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詭詐的道:“既然司馬懿想移屍嫁禍,那大單於不妨順水推舟。”
劉豹道:“那依先生之見,我軍出多少本錢?”
沮授伸出一根手指道:“一萬騎兵,給司馬懿的人馬領一領路,也就可以了。”
劉豹又問審配和逢紀道:“二位先生以為如何?”審配、逢紀忙道:“沮先生之計乃妙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