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戊時,半空中堆砌著猶如鉛塊一般厚重的烏雲,監獄的院子裏就顯得十分寂靜,隻有兩個值更的牢卒提著小小的白紙燈籠,每隔一陣在院中各處走走,用木梆打
更。監牢裏的犯人雖然不多,但是他們卻明顯的感覺到今晚的寂靜同往日大不一樣。黃昏前監獄中就來了十幾名頭裹黃巾的兵士,有的掛著腰刀,有的拿著長槍,坐在監獄大門裏邊的小耳房裏,有時也有人在前後院中走走,向各地察看察看。這些人不斷地交頭接耳,小聲地咕噥幾句,神態異常。以往平日裏,有些常來送晚飯的犯人家屬因為同牢卒廝混得熟了,都可以放進來站在院中,有的還可以直走到監號的鐵窗外邊
。但是今晚,送飯的人,不論大人小孩,一律被擋在大門外邊,對他們遞進來的食物還都要檢查一下。徐庶雖然是被關押在一個單獨的號子裏,但也主意到了這一點。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有些緊張,但隨即他會心的微微一笑,又趟迴到了鋪滿稻草的床上去了。他確信呂蒙已
經中計了,並且他還篤定呂蒙一定會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來麵見自己,向自己求教保命之計。
一切正如徐庶所料,就在雨水剛剛劈裏啪啦落在監牢房頂的時候,一個披著黑色鬥篷的魁梧漢子,獨自一人提著燈籠到了關押徐庶的監牢。
徐庶的號子裏小油燈因燈草結了彩,十分昏暗,借助鐵窗欞糊的麻紙上透過的月光,可以看出來屋中有一張小床、一張小桌、一隻凳子,還有一個放在地上的木炭火盆。
“你到底是什麽人?”呂蒙看著和衣躺在鋪滿了稻草的床上的徐庶問道。
“在下單福。”徐庶頭也不迴的答道。
“那依單先生之見,在下如何方能避禍?”呂蒙單刀直入。
徐庶依舊睡在床上,頭也不迴的淡淡的道:“在下敢說,將軍敢聽嗎?”
呂蒙故作沉默狀,良久方道:“現在整個牢獄之中沒有一個旁人,先生之言,入蒙之耳,先生盡管說便是。”徐庶緩緩翻身過來,跳下床沿,用撥燈棍兒撥掉燈花,把燈草撥長。小屋中亮得多了。他又拿鐵筷子把盆中的灰堆撥一撥,露出紅的木炭,然後加上幾塊黑炭在紅炭下邊
,重新堆好。火盆中露出紅火,四室裏也有點暖意了。道:“在下與將軍隔著一道門,如何說話?”
呂蒙打開牢門,進了監牢,然後恭恭敬敬的衝著徐庶微微一拱手道:“先生有話但講無妨。”
“將軍真的想聽?”徐庶又問道。
“先生莫非耍笑呂蒙嗎?”呂蒙麵露不悅神色。
“豈敢。”徐庶道:“請將軍坐下,聽在下慢慢道來。”
呂蒙坐下以後,徐庶坐在呂蒙的身旁,道:“將軍之禍,不在外,而在內。”
“此話怎講?”呂蒙問道。
徐庶問呂蒙道:“敢問將軍,從古至今以平常人得天下的有幾人?”
呂蒙想了想道:“仿佛隻有漢高祖一人。”
徐庶豎起大拇指讚道:“確實如此。可是再請將軍琢磨一下,興漢的功臣何在?”
呂蒙的沉默不語雖然是偽裝出來的,但他不得不佩服這個說客的口才,如果不是他呂蒙早有心裏準備,說不定還真讓他給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隻聽徐庶接著道:“子明將軍啊,當初韓信與高祖兵分兩路,大破霸王,更是垓下一戰,逼得霸王烏江自刎,可是後來這個韓信有怎麽樣了呢?在下想來,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死於於鍾室之中,亡於婦人之手吧。子明將軍,如今你是經營的玉璧城乃是黃巾軍中唯一的一個在河北之地,其功績不如韓信,但掌握的實權卻絲毫不比韓信遜色
,另有一點是韓信沒有而將軍有的。”
“是什麽?”
徐庶湊近呂蒙,神神秘秘的道:“將軍之外甥乃是黃巾大王的長子,就算黃巾大王重用將軍,誰敢保證黃巾大王的夫人劉鈺不是呂後呢?”
呂蒙問道:“那依先生之見,我該如何是好?”
徐庶反問道:“將軍意欲何為?”
“此話怎講?”
“在下為將軍準備了上中下三策。”
“那三策?”
“圖王策,圖霸策,圖保策。”
“何謂圖王策?”
徐庶盯著呂蒙看了良久,道:“如今大王領兵在外,將軍北和關羽,南襲長安,一舉而王之,此謂圖王策也!”
呂蒙咬著牙,瞪著徐庶問道:“單福先生是要我造反嗎?”
徐庶道:“在下知道,大王對將軍有知遇之恩,將軍當然不能做謀朝篡位之事,故而,在下以為圖霸之策,最是適合將軍。”
“如何圖霸?”
徐庶道:“北和關羽,南下長安,立王長子稱王,擁戴大王為太上王。此謂圖霸也!”呂蒙聽了徐庶的話,冷汗都下來了,雖然趙弘提醒過他有人會對他用詭計,可是他沒有想到詭計會這般的陰險毒辣。他輕輕的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問道:“那何又謂圖
保策呢?”
徐庶道:“北和關羽,養寇以自重。隻要有關羽在,大王就決然不敢妄動將軍一根毫毛。”聽到這裏,呂蒙倏地站起身來,轉身便走。對於呂蒙的舉動,徐庶早已料到,因為徐庶知道,自己的這三策,無論是那一策,雖然是在教授呂蒙保命,但同時也是在唆使
呂蒙背叛黃巾軍,呂蒙當然會走,他要靜靜的思索,他要靜靜的考慮,背叛黃巾賊寇,對於呂蒙而言是一個難以輕易下的決心。
呂蒙剛剛走出牢籠便和在牢籠門前靜聽自己和徐庶對話的諸葛亮碰麵。呂蒙問諸葛亮道:“孔明,你覺得如何是好啊?”
諸葛亮從容的笑道:“子明心中想必有了主意了,何必問我呢?”
呂蒙道:“孔明,你來我這玉璧城可不是簡簡單單隻是來做客的,總得給我點……”
諸葛亮打斷呂蒙的話道:“這人絕不是什麽單福。”
“我知道他不是什麽單福,那你說他是誰?”“徐庶!”諸葛亮迴答得十分的篤定。
更。監牢裏的犯人雖然不多,但是他們卻明顯的感覺到今晚的寂靜同往日大不一樣。黃昏前監獄中就來了十幾名頭裹黃巾的兵士,有的掛著腰刀,有的拿著長槍,坐在監獄大門裏邊的小耳房裏,有時也有人在前後院中走走,向各地察看察看。這些人不斷地交頭接耳,小聲地咕噥幾句,神態異常。以往平日裏,有些常來送晚飯的犯人家屬因為同牢卒廝混得熟了,都可以放進來站在院中,有的還可以直走到監號的鐵窗外邊
。但是今晚,送飯的人,不論大人小孩,一律被擋在大門外邊,對他們遞進來的食物還都要檢查一下。徐庶雖然是被關押在一個單獨的號子裏,但也主意到了這一點。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有些緊張,但隨即他會心的微微一笑,又趟迴到了鋪滿稻草的床上去了。他確信呂蒙已
經中計了,並且他還篤定呂蒙一定會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來麵見自己,向自己求教保命之計。
一切正如徐庶所料,就在雨水剛剛劈裏啪啦落在監牢房頂的時候,一個披著黑色鬥篷的魁梧漢子,獨自一人提著燈籠到了關押徐庶的監牢。
徐庶的號子裏小油燈因燈草結了彩,十分昏暗,借助鐵窗欞糊的麻紙上透過的月光,可以看出來屋中有一張小床、一張小桌、一隻凳子,還有一個放在地上的木炭火盆。
“你到底是什麽人?”呂蒙看著和衣躺在鋪滿了稻草的床上的徐庶問道。
“在下單福。”徐庶頭也不迴的答道。
“那依單先生之見,在下如何方能避禍?”呂蒙單刀直入。
徐庶依舊睡在床上,頭也不迴的淡淡的道:“在下敢說,將軍敢聽嗎?”
呂蒙故作沉默狀,良久方道:“現在整個牢獄之中沒有一個旁人,先生之言,入蒙之耳,先生盡管說便是。”徐庶緩緩翻身過來,跳下床沿,用撥燈棍兒撥掉燈花,把燈草撥長。小屋中亮得多了。他又拿鐵筷子把盆中的灰堆撥一撥,露出紅的木炭,然後加上幾塊黑炭在紅炭下邊
,重新堆好。火盆中露出紅火,四室裏也有點暖意了。道:“在下與將軍隔著一道門,如何說話?”
呂蒙打開牢門,進了監牢,然後恭恭敬敬的衝著徐庶微微一拱手道:“先生有話但講無妨。”
“將軍真的想聽?”徐庶又問道。
“先生莫非耍笑呂蒙嗎?”呂蒙麵露不悅神色。
“豈敢。”徐庶道:“請將軍坐下,聽在下慢慢道來。”
呂蒙坐下以後,徐庶坐在呂蒙的身旁,道:“將軍之禍,不在外,而在內。”
“此話怎講?”呂蒙問道。
徐庶問呂蒙道:“敢問將軍,從古至今以平常人得天下的有幾人?”
呂蒙想了想道:“仿佛隻有漢高祖一人。”
徐庶豎起大拇指讚道:“確實如此。可是再請將軍琢磨一下,興漢的功臣何在?”
呂蒙的沉默不語雖然是偽裝出來的,但他不得不佩服這個說客的口才,如果不是他呂蒙早有心裏準備,說不定還真讓他給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隻聽徐庶接著道:“子明將軍啊,當初韓信與高祖兵分兩路,大破霸王,更是垓下一戰,逼得霸王烏江自刎,可是後來這個韓信有怎麽樣了呢?在下想來,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死於於鍾室之中,亡於婦人之手吧。子明將軍,如今你是經營的玉璧城乃是黃巾軍中唯一的一個在河北之地,其功績不如韓信,但掌握的實權卻絲毫不比韓信遜色
,另有一點是韓信沒有而將軍有的。”
“是什麽?”
徐庶湊近呂蒙,神神秘秘的道:“將軍之外甥乃是黃巾大王的長子,就算黃巾大王重用將軍,誰敢保證黃巾大王的夫人劉鈺不是呂後呢?”
呂蒙問道:“那依先生之見,我該如何是好?”
徐庶反問道:“將軍意欲何為?”
“此話怎講?”
“在下為將軍準備了上中下三策。”
“那三策?”
“圖王策,圖霸策,圖保策。”
“何謂圖王策?”
徐庶盯著呂蒙看了良久,道:“如今大王領兵在外,將軍北和關羽,南襲長安,一舉而王之,此謂圖王策也!”
呂蒙咬著牙,瞪著徐庶問道:“單福先生是要我造反嗎?”
徐庶道:“在下知道,大王對將軍有知遇之恩,將軍當然不能做謀朝篡位之事,故而,在下以為圖霸之策,最是適合將軍。”
“如何圖霸?”
徐庶道:“北和關羽,南下長安,立王長子稱王,擁戴大王為太上王。此謂圖霸也!”呂蒙聽了徐庶的話,冷汗都下來了,雖然趙弘提醒過他有人會對他用詭計,可是他沒有想到詭計會這般的陰險毒辣。他輕輕的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問道:“那何又謂圖
保策呢?”
徐庶道:“北和關羽,養寇以自重。隻要有關羽在,大王就決然不敢妄動將軍一根毫毛。”聽到這裏,呂蒙倏地站起身來,轉身便走。對於呂蒙的舉動,徐庶早已料到,因為徐庶知道,自己的這三策,無論是那一策,雖然是在教授呂蒙保命,但同時也是在唆使
呂蒙背叛黃巾軍,呂蒙當然會走,他要靜靜的思索,他要靜靜的考慮,背叛黃巾賊寇,對於呂蒙而言是一個難以輕易下的決心。
呂蒙剛剛走出牢籠便和在牢籠門前靜聽自己和徐庶對話的諸葛亮碰麵。呂蒙問諸葛亮道:“孔明,你覺得如何是好啊?”
諸葛亮從容的笑道:“子明心中想必有了主意了,何必問我呢?”
呂蒙道:“孔明,你來我這玉璧城可不是簡簡單單隻是來做客的,總得給我點……”
諸葛亮打斷呂蒙的話道:“這人絕不是什麽單福。”
“我知道他不是什麽單福,那你說他是誰?”“徐庶!”諸葛亮迴答得十分的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