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趙弘的麾下,謀士雖然不多,但一個賈詡,一個諸葛亮,那已然屬於當時的“高配”了,而武將更是不用說,甘寧、徐晃、呂蒙、張遼、黃忠、魏延和趙雲,正史上劉


    備集團處於頂峰的時候也就是關張趙馬黃,頂多再加個魏延、嚴顏,不過如此。


    現在趙弘需要的就是厲兵秣馬,等待時機,然後依據突破黃河,進軍河北。


    趙弘在等待什麽時機呢?他在等待袁曹官渡之戰之後,袁紹大敗的機會。徐州的局勢也已經全部被諸葛亮所控製住了,並且派廖化領著一個名叫楊銘的人送來了泰山四寇的人頭,就是那殺出重圍的孫觀和吳敦的人頭也被諸葛亮派人送來,同來


    的還有比押在囚車中的陳宮,同時諸葛亮附上書信一封。


    諸葛亮在書信中稟明趙弘,覆滅泰山賊寇,擒殺孫觀和吳敦的乃是孫觀的軍師楊銘。


    虧得臧霸逃得快,不然也死於楊銘的刀下。這楊銘祖籍青州,破落地主家庭出身,讀過些詩書。他之所以落草為寇,做了孫觀的軍師,是因為當初做良民的時候,娶了一個美貌的娘子。不想人在家中坐,禍從天山


    來。其妻被當地官員的兒子奸汙,他去告官,反被人汙蔑為盜。家人全遭毒手,隻有他一人逃出了魔掌,進了泰山,投靠了孫觀。此番臧霸勾結孫觀攻打彭城,他是不讚成的。對於趙弘的威名,他也早有所聞,幾次向孫觀建議,投靠趙弘。孫觀猶豫不決,而吳敦、尹禮、昌豨則主張聯合臧霸,攻打


    徐州,待拿下了徐州以後再以徐州為見麵禮,通過臧霸走門子,向朝廷投降。楊銘與朝廷有不共戴天之仇,怎肯投降?但是他深知,現在說出自己不願接受朝廷招安的想法,必然會吃臧霸等人害了,所以他就耐心等待。當臧霸、孫觀和吳敦被諸葛


    亮殺得大敗之後,逃迴泰山之時,楊銘突然發動兵變,將孫觀和吳敦殺死,然後帶著他們二人的人頭與泰山上殘存的千餘人馬,來到彭城,向諸葛亮投降了。趙弘在中軍府中見到了楊銘,上下打量了一番楊銘,但見他約莫二十七八歲,一襲長袍,身材修長,眉宇間透著一股書卷氣。對於這樣的人,趙弘是十分喜愛的。因為黃


    巾軍都是泥腳杆子出身,除了他的童子營,就沒有幾個識字的。趙弘擺下酒宴,為楊銘接風洗塵。賈詡作陪。


    趙弘為什麽會喜愛這個楊銘呢?


    並不是因為楊銘身材修長,眉宇間透著一股書卷氣。主要的原因是趙弘從楊銘的身上看到了招募讀書人進入黃巾軍,為黃巾軍效力的辦法。一個軍事集團,或者說是政治集團,隻有衝鋒陷陣的猛將,就算可以取得一時的成功,但是真正要占據一塊地盤,開國立業,沒有讀書人的參與和支持是不可能的。趙弘


    原先的辦法是用科舉製來代替察舉製,徹底的顛覆世家大族獨霸官場,掌控輿論、經濟,進而掌控朝政的弊政。可是現在的黃巾軍雖然幾乎是逢戰必勝,但是並沒有解決生存的問題。袁曹之戰,無論袁曹誰勝了,都會對他趙弘發動瘋狂的圍剿征討,不能達成諸葛亮所製定的定基西涼的戰略,就無法有穩定鞏固的根據基。在沒有根據地的條件下施行科舉,顯然還有些不現實;趙弘也想過,企圖招募一批讀書人加入黃巾軍,可是讀書人多出自於世家


    大族,誰肯來與賊寇合作?


    後世的李自成和太平天國都是驗證了這一點。


    橫掃明軍的李自成後來為什麽在麵對清軍的時候不堪一擊?因為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以後,繼續施行打擊世家大族的政策——拷餉,導致北京的所有士族都投向清軍的懷抱,和李自成作對,所以李自成在北京站不住腳;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在初創之時,百戰百勝,就算是在楊秀清遇害以後,小將陳玉成和李秀成也屢破清軍,縱橫無敵。可以說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那天起,就不缺能征慣戰的武將,


    可是因為沒有治國理政的丞相之才——雖然有個洪仁玕,可是因為他加入太平軍太晚,沒有形成威信,最後被清軍攻破了天京,太平天國也就覆亡了。趙弘如果想避免做上李自成和洪秀全的老路——對視東漢末年而言,不是老路,應該是死路;但是對於趙弘而言,李自成和洪秀全都是他的前車之鑒——他必須吸引大量


    讀書人進入黃巾軍,楊銘的加入等於給趙弘在人才政策方麵另辟蹊徑了。


    世家大族都是地主,而且是大地主;但不代表地主都是世家大族。


    既然你世家大族的讀書人不願意加入我黃巾軍,那我就招募中小地主加入我黃巾軍。這些中小地主,家裏有些土地,他們的土地可以說都是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偶爾也欺辱一些比他們更弱小的富農——雖然可以做到溫飽,因為家裏沒人做官,飽受世


    家大族好大地主的欺辱,對於黃巾軍的造反,他們嘴上極力反對,但是心裏有的時候還是暗暗讚許的。


    所以趙弘準備將這楊銘打造成一個標誌性的人物:黃巾軍和天下讀書人親如一家!


    這就是趙弘喜愛楊銘的原因。


    趙弘端起酒杯,笑眯眯的向楊銘敬酒道:“善登先生,如今你加入我黃巾軍,那可就是徹徹底底的從賊了,你可思考得清楚了?這後悔藥可是沒有地方去買啊!”


    楊銘拱手慨然道:“渠帥,我楊善登是真心加入黃巾軍,終身不悔,如違此言,天地不容!”楊銘說這話的時候,目光堅毅,沒有絲毫的猶疑。


    “好!”既然楊明表明了態度,那也就可以表明,他的心是向著黃巾軍的,轉頭對賈詡道:“文和先生,我讓善登先生給你做個副手,如何啊?”


    賈詡微笑道:“一切都聽憑渠帥安排。”


    趙弘又問楊銘道:“善登先生,你麾下的這千餘人馬,你可有安排?”楊銘拱手道:“既然在下投奔了渠帥,那在下的麾下也就沒有人馬了,所有的人馬都是黃巾人馬,是去是留,全憑渠帥定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黃巾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皿並收藏三國之黃巾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