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戰略來說,網管中心這一決策是非常英明偉大的。


    體製內人才濟濟,由此可見一斑。


    首先是網管中心真的尋找到了一個精準的突破口。


    其次是既立足了國家榮譽,又為網球項目自身的各個管理層級獲得可能的“政績”創造了極大可能。


    第三,華夏一些天才小花終於有了可以揮灑汗水,可以獨自上場,可以肆意綻放的職業網球世界舞台。


    第四,無論目前這種職業化多麽畸形,但畢竟在舉國體製和職業化之間找到了一個可以兼顧並互為促進的一個突破口。


    而正式這個突破口,把華夏網球的發展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這個高度,也即將為這個特色職業化的進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礎。


    雖然此前的小花們太缺少職業比賽,無論是技戰術水準還是訓練團隊的管理等等都與國際水平存在著很大差距,需要向國外優秀選手和管理機製學習,但舉國體製在這種現狀下卻體現出了她巨大的優越性,體現出了世界職業選手想都不敢想的強大支持。


    隻用了兩年時間,隻經過了短短兩年的嚐試,華夏網球終於在2004年取得了多個曆史性突破。


    李婷、孫甜甜在這一年奪得雅典奧運會女雙冠軍。


    孫勝男和中國台北選手詹詠然配合奪得澳網青少年組女雙冠軍。


    鄭潔打進法網女單16強。


    李娜在廣州公開賽奪得華夏首個wta單打冠軍。


    到了2006年,華夏職業網球迎來了它的又一個高峰。


    鄭潔和晏紫的女雙組合,先後在澳網和溫網的兩項大滿貫中奪得女雙冠軍……


    從2002年戰略目標的明確和戰略戰術的製定,到年取得的輝煌戰績,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華夏網球試水特色職業化的努力已經收到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這個成效在國家利益層麵,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到了最大化。


    然而,事情總是有他的兩麵性的。


    優秀運動員在國家體製的鼎力支持下,在世界職業賽場取得一定成績後,自身的技戰術水準也得到了極大提高,眼界視野也更加開闊。


    而此時國內固有的訓練管理模式,與優秀運動員的成長和需求卻凸顯出了它的缺陷甚至是痼疾。


    網球是一項個人化極強的運動。運動員達到一定水準後,需要個性化的教練指導和更為自由的訓練、比賽安排。否則運動員在達到一定的水準後,將很難再進一步成長和發展。而在舉國體製下的網球訓練,因材施教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方式。


    2008年以前,國家網球隊實行的是總教練負責製。一個教練需要照料全隊上下10多名球員的訓練,根本談不上因材施教。


    李娜談起2002年釜山亞運會之前突然退役的原因時,就坦言教練並不懂得如何激發自己的能力。甚至教練多年來對她的打擊,讓她很懷疑自己是否有網球天賦,很懷疑自己的能力……


    前文提到的和胡娜一起去美國的那個叫餘麗橋的運動員,就是李娜的教練。


    從李娜十歲時(1991年)進入湖北省隊,到後來進入國家隊,都是這個於教練帶她。總計帶了她九年。


    李娜在她的那本《獨自上場》一書中提到,於教練帶了她九年,九年來幾乎對她未曾有過一句的表揚和肯定,甚至李娜都沒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所有的學員,麵對的幾乎都是教練家長式的嗬斥和恨鐵不成鋼的不斷打擊。


    當然,李娜也客觀指出,當時國內從省隊到國家集訓隊的各級教練,幾乎都是這個訓練管理模式。


    因為這些教練的師傅們,當初也是以這種方式這麽訓練他們的……


    當然這還隻是一些訓練管理的方式方法問題。雖然對一個少女(少年)的成長可能會帶來某些心理問題,但還不至於從根本上、從大的方麵上影響到訓練成果。


    直接影響到訓練成果的,自然是一個教練水平能力以及是否能因材施教。


    但這個,無論是在省隊還是國家隊,顯然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李娜在取得一定成績後,管理層向上級申請,為李娜專門請了一個外籍教練擔當李娜的專職教練。


    然而,到了隊裏後,這個外籍教練仍然要擔負起整個訓練團隊的訓練任務,仍然對李娜沒有什麽所謂的個別指導。


    他也沒有那個時間。


    由於舉國體製下的運動員,要做的就是日複一日地通過重複訓練提高競技水平,留給她們進行自主思考的空間少之又少。


    偏偏在極度個人化的職業網球世界,很多情況都必須要靠球員自己解決。


    曾擔任國家隊顧問的外教,美國人馬克曾在2002年聯合會杯期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接指出華夏球員不太會用自己的腦子打球。


    馬克負責整個國家網球隊的訓練指導工作。


    和許多外教一樣,他很佩服中國同行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但他更加推崇他自己的快樂教學思想。


    馬克說:“和華夏人的教學訓練方法不一樣,我希望運動員能快樂訓練、快樂比賽,並敢於犯錯誤,在錯誤和快樂中成長。”


    談到當時的華夏網球和世界水平差距這個老話題時,馬克非常肯定華夏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是非常好的。他舉例說,“李娜的水平甚至可以打進名……”


    要知道當時還是2002年,李娜剛剛20歲,在國際賽場上還寂寂無名……


    “但華夏球員參加的比賽還是太少了。老是重複訓練根本沒啥用。要每年必須保證場的比賽……”


    “你看現在的這些隊員,打球根本不用腦子,總是喜歡在底線……總是喜歡打直線平直球……這樣是適應不了國際大賽的。應該多打一些變化,多打一些國際大賽,多用點腦子……”


    但當時國內的教練……


    不喜歡運動員有腦子。那是異想天開。


    不喜歡運動員快樂。訓練任務是神聖光榮而艱巨的。


    更不喜歡你犯錯誤……


    餘麗橋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教豬都教會了,你怎麽這麽笨還沒學會?”


    “……滾滾滾”……


    從小就在國外訓練比賽的彭帥,迴國進入國家隊後,很快就感到非常不適應。


    於是在2005年,彭帥第一次提出“單飛”。


    導火索是2005年的十運會。


    2005年十運會之後,彭帥所在的天津體育局撤出了全部的網球投資,並拒絕與彭帥所在的美國網球學校續約。


    彭帥無力支付原先教練的工資,uu看書.uukanshuco 無力以個人名義參賽,同時失去了自己的專用技術教練和體能教練。


    於是在月,彭帥向國家隊提出“單飛“要求。希望自己能夠獎金自主、教練自主、參賽自主,做一名徹底的職業球員。


    於是就引發了一場“單飛風波”。


    當時正麵臨北京奧運會奪牌重任的網管中心,最終並沒有同意彭帥單飛的請求。同時還公開批評了彭帥。


    雖然彭帥單飛“未遂”,但這個事件立即引發了大討論。輿論幾乎一致認為,職業化是華夏網球發展的必然之路。


    因此彭帥的單飛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加快推進了華夏網球管理理念的發展,成為後來放四個小花“單飛”的一個伏筆。


    與此同時,也是在這次的十運會後,李娜在賽後也“炮轟”了國家隊。


    火上澆油。


    其實李娜接受記者采訪時的原話是,“我覺得國家隊各項措施不是很完善,也沒有針對球員個人的係統化訓練……”


    李娜是湖北妹子,是個直腸子。隻是把她在訓練中體驗到的不足如實說了出來。


    可能是記者們也有其他的考慮,於是這條新聞到了報紙上,“炮轟”之類奪人眼球的標題就出現了。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球童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鋤禾當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鋤禾當舞並收藏從球童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