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看看你,迴迴出門都給他倆帶東西。


    往後不用買了,倆皮猴子,一天天就知道作,上房爬屋、招貓逗狗,快淘上天了。


    給他們吃啥東西,都白瞎了。”


    林若蘭伸手接過那幾個油紙包,放到桌上,然後招唿著曲紹揚坐下。


    “咋樣?這一趟出門收獲不小吧?


    我聽允瀚說,你升官兒了,當了個什麽總辦。


    還給你丈人家裏翻了案子,給你倆舅哥都謀了差事?


    好,好,真不錯,就該這樣,有你這麽個姑爺,你丈人有福啊。”


    劉東山見到徒弟迴來,也格外高興,招手讓曲紹揚上炕坐,順道誇獎了徒弟一番。


    “嗯,這一趟出門,確實辦了不少事情。


    師父,我過來找你,是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


    曲紹揚跟劉東山之間,用不著客套寒暄,直奔主題就行。


    於是,就把他出任木稅總辦,提出來要用炸藥炸哨口,以及推廣新式穿排法的事情,講給了劉東山聽。


    “師父,那個軟穿排法,得從咱自家的山場子開始普及。


    過幾天,就得勞煩師父,去山場子照看著,指點他們穿排了。”


    軟穿排的方法,是曲紹揚和劉東山師徒兩個研究出來的。


    曲紹揚太忙了沒時間照看自家的山場子,那肯定就得劉東山出麵。


    “行,這都小事兒,過幾天我就上山去。


    你安心帶人去收稅捐,等著炸藥買迴來,今年冬天江水淺的時候,我跟著一起去炸哨口。


    那些哨口啥脾性,哪塊兒最危險,我比你知道的多。


    有我在跟前兒指點著,他們才知道應該炸哪裏。”劉東山二話沒說,直接就答應了。


    徒弟要辦這兩件事,都對木把們有利。


    尤其是炸毀哨口這個,要是真的成了,往後放排就不會那麽危險,對木把來說,大好事。


    “嗯,讓師父費心了,得虧有師父在,不然,我還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呢。


    就是讓師父受累了,你這個歲數,該享福的。”


    曲紹揚有些愧疚,劉東山都快往六十上數的人了,該享福的年紀,還要操心費力。


    “這話讓你說的,咋?嫌你師父老啊?


    我跟你說,我這好著呢,不比你們小年輕的差。


    我啊,勞碌了一輩子,都習慣了。


    你要是讓我成天在家閑著啥都不幹,我還覺得渾身不得勁兒呢。”劉東山聞言笑了起來。


    “不過,我還真有件事要跟你商議。


    你看小誌今年也十三了,跟著先生讀書好幾年,那天先生跟我說,這孩子讀書還行,有點兒天分。


    但是先生隻能給啟蒙,教讀書認字可以,走科舉考試,他教不了。”


    劉東山笑夠了,突然想起一件事來,就跟曲紹揚商議。


    “我尋思著,你現在認識的人多,能不能給打聽打聽,咱找個好點兒的書院,把小誌送過去。”


    劉東山對天誌就和親兒子一樣,他是實心實意替小誌打算。


    既然小誌讀書還行,哪怕是砸鍋賣鐵,家裏也得好好供他。


    曲紹揚尋思了一下,“師父,這樣吧,迴頭我打聽打聽,奉天那邊的書院招生有啥要求。


    既然小誌小喜歡讀書,那就送他到最好的書院去,咱好好供著他讀,能讀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


    小誌今年十三,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是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十四年後。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小誌應該能在這之前有所成就。


    當然,就算科舉考試這條路走不通也沒關係,以曲紹揚的能力,給小誌安排個差事,也是不成問題的。


    小誌還小呢,隨著他的興趣發展吧。


    “哎,行,這事兒你看著安排,要是小誌能讀出個名堂來,也算咱沒白培養他一迴。


    就算讀不出啥名堂,最起碼讀書明理,將來也能給你當個幫手。”


    劉東山高興的點點頭,他盡心盡力隻求問心無愧,至於小誌將來能走到哪一步,那是他自己的造化。


    師徒倆聊的挺熱乎,林若蘭一看,就要去弄幾個菜,讓曲紹揚留下來喝酒。


    “師娘,不用了,等會兒一起去我那邊吃吧。


    家裏已經預備飯菜了,我就是特地過來招唿你們的。”


    出門這麽長時間,家裏家外事情不少,曲紹揚有好些事要找劉東山商量呢。


    正好家裏預備了接風宴,不如一起過去,邊吃邊聊。


    “行,那就去你家吃。孩子娘,拿兩瓶好酒,今晚上我跟紹揚多喝幾杯。”


    跟自家徒弟還客氣什麽?劉東山爽快的答應下來。


    正好,這時候小誌也從學堂迴來,順手拎著倆灰頭土臉的娃進了門。


    林若蘭一看倆孩子造的跟泥猴子差不多,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非得要抽倆孩子不可。


    曲紹揚趕忙攔著,勸了一陣,栓柱和小鳳好歹沒挨了揍。


    沒辦法,林若蘭隻能領著倆孩子去換了衣裳,重新梳洗一番。


    這才領著孩子們,一起去了西院。


    曲家這邊,陳秀芸早就猜到了丈夫會請師傅師娘一家過來,所以特地囑咐廚房,多做幾個好菜。


    眾人聚到一起,親親熱熱的吃飯聊天。


    席間,誰也沒提曲老摳夫妻的事兒,隻聊著曲紹揚走後,家裏各處事務,以及曲紹揚在外的經曆。


    尤其是給陳家翻案,還有給陳允瀚提親的事,大家夥兒都聽的津津有味兒。


    “你丈人和丈母娘成天念叨倆兒子的親事,沒想到,兒媳婦沒有就沒有,說有一下子就來倆。


    要是我啊,索性就哥倆一起辦喜事,雙喜臨門,多好?”劉東山跟徒弟碰了下杯子,笑嗬嗬的說。


    “要我說,你丈人在寬甸的那宅子,就別處理了,留著。


    允哲允瀚這哥倆年紀都不小了,親事不能耽誤。


    寬甸的宅子留著,正好成親用,也方便些。


    再一個,允瀚現如今不是寬甸團練長了麽?那宅子你丈人他們要是不住,就給允瀚住,正好。


    允哲在安東落腳,離著寬甸也不遠,這哥倆互相還能有個照應。”


    曲紹揚點點頭,“嗯,我也是這麽想的,不過具體怎麽安排,還得看爹娘的意思。”


    當初是不得已,陳家才在貓耳山落腳。


    如今陳家的案子已經撤銷了,陳允哲陳允瀚也即將成家。


    倆兒子一個在寬甸一個在安東,想來陳郎中夫妻,應該會搬迴去,離著兒子近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關東參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娃並收藏民國:關東參王最新章節